故城大運河博物館盛大開館
10月25日上午,適逢九九重陽佳節,故城大運河博物館開館儀式在大運河文化中心廣場隆重舉行。
河北省文聯黨組書記解曉勇;衡水市副市長崔海霞;衡水學院校長田光;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單國霖;遼寧省文物普查組組長、遼寧省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研究員由智超;上海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陶喻之;中信建投集團監事會主席李士華;著名律師陳家祥;衡水市原人大副主任翟吉昌;著名書法家鍾林元;著名製片人、導演高大寬;瀋陽市東三省總督府博物館副館長由申;著名學者李萬傑等嘉賓;故城縣委書記彭曉明、政府縣長王立峰、縣人大主任閆文舉、縣政協主席史立朝、縣宣傳部長秦立堂、政府副縣長李洪傑等縣領導;以及縣部分離退休老幹部;各鄉鎮、縣直、省直部門、園區、縣企事業單位;部分學校、醫院負責人;縣文聯各協會會員共三百餘人參加開館儀式。
開館儀式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蔡猛主持。
活動中,省文聯黨組書記解曉勇和故城縣委書記彭曉明共同開啟了博物館之門;省文聯黨組書記解曉勇致辭並宣布開館;市政府副市長崔海霞致辭;故城大運河博物館館長劉新崗介紹了博物館簡況;著名文博專家單國霖、陶喻之先後發言;衡水學院校長田光就館院合作發言。
政府縣長王立峰在致辭時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和歸宿。故城是運河明珠、大儒故裡,歷代人文故事充分體現了運河文化的代代傳承、生生不息。秉持文化興縣、文化惠民理念,故城注重平臺載體建設,堅持「文所以載道,政興以愛民」,匠心打造了這個多功能合一的文化中心,一舉填補了故城博物館、大劇院、會展中心「三項空白」。以大運河博物館開館為契機,不僅為故城架起了對話歷史、面向未來的橋梁,也為故城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故城精神提供了載體,開啟了運河文化傳承發展的新篇章;「三館」的投用,必將為廣大群眾提供一個集中展示故城特色文化的新場所,打造一個研學運河文化、享受文化盛宴的新平臺。
故城縣被列入全國大運河文化帶150個核心區之一,河北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九個省級主題展示集群片區之一,被賦予水運景觀體驗集群概念。
站在新的起點,故城大運河博物館正式開館,標誌著大運河故城段保護、傳承、利用進入了新階段,站在了系統挖掘、科學梳理、匠心傳承的歷史新起點,必將為全省、全國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注入更多的故城元素,融入更多的故城智慧,做出更大的故城貢獻。
據了解,故城大運河博物館以陳展13件宋元時期珍貴書畫作品的「國之瑰寶」展廳,攜領 「御駕親臨」「大明遺韻」「清代遺風」「儒學文脈」「水韻文華」「故城故事」「丹青鉅跡」「名噪東瀛」等26個專題展廳,1600餘件體現千年來大運河沿岸歷史文化的珍貴文物及藝術作品,充分展示了大運河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對衡水地域的深遠影響。 各展廳通過實物、圖片、模型、多媒體等形式,展示、再現了大運河沿岸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風貌。歷史記憶、文化基因、藝術造詣三者完美融合,匯集成蓬勃的故城運河文化「吸引力」。
觀展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