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在揚州三灣拔地而起

2020-11-30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在揚州三灣拔地而起

  一座博物館與一座古城的復興  

  揚州,三灣公園,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鋼結構主體已經施工到第二層。圍擋外,紅色和黃色的吊機旋轉忙碌;圍擋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很快,一隻巨船的形象將拔地而起,這隻「船」就是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主體建築。

  船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別的含義,它總是承載著什麼,從遠處來往遠處去,就像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收藏著2500年歷史,蘊藏著穿越時空的智慧,啟迪著我們把目光投向未來。

  一座博物館,

  濃縮大運河2500年水韻精華

  「每天有800人在現場施工,還有500人在工廠內製造鋼結構,今年10月底就可以進行展陳施工,如果計劃沒有變化,明年7月坐落在古運河三灣邊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就可以迎接八方來客。」揚州市三灣投資建設公司董事長李大衝告訴記者。為了防控疫情,當地專門派車去外地接回工人,並經隔離確保安全後,於2月22日復工。

  打造世界運河文化旅遊目的地,展陳復原運河人文風情,是揚州三灣景區的建設目標,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無疑是其中的點睛之筆,也是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一個地標。

  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由設計大師張錦秋院士領銜設計,南京博物院負責布展運營。按照規劃,建築主體由4層博物館建築與100米高的唐式風格寶塔構成,博物館外觀仿佛一艘昂首前行的大船,而站在寶塔上則可以把整個三灣溼地公園盡收眼底。博物館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5萬平方米,地下3萬平方米。內設多個主題展廳、考古研究所、文創商品銷售、餐飲、兒童體驗、小劇場、文物庫等功能區,是集文物保護、科研、展覽、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現代綜合性博物館。

  記者從南京博物院了解到,博物館展陳方案已經專家論證,目前正在按專家組要求進行修改。據介紹,博物館布展將以大運河發展變遷為脈絡,以大運河全流域、江蘇段特質為重點,展示大運河帶給民眾的美好生活。目前已經確定的常設展有兩個,其中「世界文化遺產——中國的大運河」以隋唐運河、京杭運河、浙東運河為主線,將大運河發展史中的重要節點,例如邗溝與大運河的關係等一併加入展示;「應運而生」則通過實景展示運河沿岸人文風情,表現大運河為沿線城市帶來的發展和繁榮,觀眾可以看到運河上來往的船隻,運河兩岸人民的生活方式,甚至還可以吃到運河邊的特色小吃。此外,「隋煬帝與大運河」「運河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運河上的舟楫」「大運河與紫禁城」等臨時展覽也已原則上確定。

  博物館落戶三灣,是精挑細選的結果。選址啟動於2017年9月,綜合生態稟賦、歷史因素和文化資源,揚州的邵伯鎮、蜀岡西峰、灣頭鎮、南門遺址區域、三灣片區和瓜洲鎮6地入圍,經多輪論證,三灣最終入選。

  三灣開鑿於明代,發揮了延緩水流、保障航運的作用,是古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的偉大水工遺址。在地理位置上,三灣片區與主城區距離適宜,與瘦西湖景區南北呼應,也是推動城市東南片區改造、加快南部城區升級、促進城區均衡發展的關鍵節點區域。正因為如此,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所在的三灣片區將被打造成具有鮮明標識性、可讀性、辨識度的運河文化地標,成為揚州的一張新名片。

  一座公園,

  輝映古代智慧與現代文明

  三灣片區佔地3.59平方公裡,這裡將被打造成體現古人智慧、再現大運河歷史輝煌的場域,成為揚州這座古城的經典片區。

  博物館之所以選址三灣,是因為這裡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水工文化遺產。古人為縮短航運距離往往截彎取直,而揚州城南這一段卻反其道而行之,揚州城北高南低,這裡尤其水流湍急,容易造成船隻擱淺和傾覆。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揚州知府郭光復親率民工將揚州城南運河(現三灣段)舍直改彎,將河道由100多米的直道,改為1.7公裡長的彎河道,既抬高了水位,又減緩了水流速度,避免水勢直瀉而下,解決了運河航運安全的一大難題,彰顯了古人「三灣抵一壩」的治水智慧。

  如果說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縱貫中國南北、穿越數千年的歷史集於一體,那麼與之相配套的其他規劃則體現了傳承創新的現代文明。

  李大衝告訴記者,圍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還有四大板塊正在規劃中。其中非遺文化街區佔地500畝,目前正在與北京永新華洽談合作,該公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攜手搭建全球非遺資料庫。街區將選擇適合產業化的非遺項目進行展示、傳承和活化,在提升遊客旅遊休閒體驗的同時,探索用非遺保護傳承的產業化方式。未來,這裡將成為集「非遺、藝術、劇院、影視、養生」等為一體的文化街區。

  6萬平方米的文創區由原來的貨櫃廠房改建而成,僅層高就達10米,為內部空間的改造利用提供了充足空間,也為將來開展文化沙龍、文博展覽,引進文創設計團隊留下了想像空間。

  400畝的科創板塊將成為文化產業聚集地,除了引進大型龍頭文化企業,也將為年輕人創業提供全套的辦公空間,以及住宿和生活配套設施,這裡要建的不光是辦公大樓,更是未來文化產業的孵化器。

  1800畝的文化公園將建設以運河體驗、水上風光為核心的休閒空間。未來這裡將成為遊客乘坐水上巴士的重點集散地,碼頭就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門前,遊客可以從這裡上船,看兩岸十裡風光,一路直達東關街歷史街區的老碼頭,或沿著發達的水系,從城南一直駛向位於城北的瘦西湖景區。

  在揚州的整體規劃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所在的三灣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片區。將來站在新建的大運塔上,向南可見隋代高旻寺的天中塔,向北可見明代文峰寺的文峰塔,收入眼底的不僅是「三塔映三灣」的運河景觀,還有綿綿不絕的千年文脈。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就會發現這裡對於揚州這座古城有著非凡的價值和意義。

  一條文化帶,

  讓運河之水澤被當下啟迪未來

  如今的三灣,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被作為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的經典案例,但在六七年前,三灣並不是現在的樣子。

  就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所在的地方,以前聚集著威亨熱電廠、揚農化工廠等廠區,各式各樣的倉庫、碼頭,與之相伴的是人們生活的棚戶區,點綴其間的還有垃圾場。大運河申遺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沿線現場考察,凝聚著中國古代水工智慧的三灣並未被列入考察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段河道上停泊著大量垃圾船,實在有礙觀瞻。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尤其是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選址和建設,讓三灣脫胎換骨,煥發青春,一個集非遺、藝術、劇院、影視、養生等為一體的文化片區呼之欲出。它的西側是充滿蓬勃發展動力的揚州經濟開發區,東側是充滿著生活氣息的城市綜合區,北側是被整體保護、嚴格控制開發的揚州古城,三灣對於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豐富城市片區功能的規劃意義不言而喻。

  把150公裡長的大運河揚州段作為大背景,會發現這座博物館和三灣片區對於未來揚州的意義遠遠超越了地塊活化本身。在三灣片區的規劃中,對於其定位有這樣一段話:「三灣片區(3.59平方公裡)將打造成為體現古人智慧、再現大運河歷史輝煌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示範區,揚州建設現代公園城市、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新興科創名城的戰略性城市片區,以及體現當代人智慧、能力和水平的永恆城市經典。」

  在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過程中,揚州的規劃定位是打造「三帶一廊」:從邵伯到瓜洲的揚州古運河文化旅遊帶,從邵伯到六圩口門的京杭運河綠色航運示範帶,核心保護區達340平方公裡的南水北調東線源頭生態帶,以及1800平方公裡的江淮生態大走廊。運河之水從古代流到現代,它不僅孕育了燦爛文化,也蘊藏著城市未來發展的密碼,在揚州的城市定位和發展戰略中,文化無疑具有龍頭意義和引領作用。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就是中國大運河全流域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所在,它和邵伯—灣頭古鎮、揚州古城、揚子津學院片區與瓜洲古鎮共同構成了大運河揚州段的六大片區,並且由運河串珠成線。揚州是中國大運河的發源地,也是申遺的牽頭城市,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中,揚州是唯一全域劃入核心區的地級市,多個國家戰略、國家工程在這裡交匯疊加,成為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場域。

  在漫長的歷史時空中,揚州是一座因運河興而興,因運河衰而衰的城市,如今它的復興再度與大運河息息相關。當下連接著歷史和未來,而這種聯繫可以從一座博物館與一座城市的故事中觀察到清晰的路徑,品讀出悠遠的韻味。

相關焦點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揚帆起航
    2020-11-22 11:14:01 來源: 中國江蘇網 舉報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外觀像一艘巨船(效果圖)。 本報資料
    &nbsp&nbsp&nbsp&nbsp揚州,三灣公園,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鋼結構主體已經施工到第二層。圍擋外,紅色和黃色的吊機旋轉忙碌;圍擋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很快,一隻巨船的形象將拔地而起,這隻「船」就是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主體建築。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建、陳寅恪著作繁簡體之爭、王陽明的夜泊無眠...
    【記錄】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在揚州三灣拔地而起——  一座博物館與一座古城的復興>  揚州,三灣公園,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鋼結構主體已經施工到第二層。很快,一隻巨船的形象將拔地而起,這隻船就是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主體建築。  船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別的含義,它總是承載著什麼,從遠處來往遠處去,就像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收藏著2500年歷史,蘊藏著穿越時空的智慧,啟迪著我們把目光投向未來。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頂部細節曝光
    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聞名天下。記者近日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施工現場採訪時看到,博物館主體建築上部的景觀構築物吊裝已基本完工,開始進行景觀頂部施工,已呈現出了一座「五亭」造型。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項目負責人薛慶兵介紹說,目前雖然天氣炎熱,高溫持續,但500多名施工人員依然奮戰在一線,進行博物館的室內外裝飾裝修和各種配套設施建設,力爭在10月底完成博物館主體施工,交付布展。「巨型景觀船」將現古運河邊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後,整體是啥樣?給運河三灣段帶來什麼樣的景觀?
  • 運河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古今交融韻味濃
    張馨純 運河三灣風景區講解員:我們現在站在這個位置,身後這座橋,就是咱們景區的一座網紅橋,這座橋的名字叫剪影橋,它傳承的是揚州的剪紙文化,其次呢顏色非常鮮豔,採用的是中國紅,還有您看它像不像咱們揚州的另外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漆器。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成 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成 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成】16日,記者走進正在建設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看到該館的主體大運塔和博物館的建築已建設完成,整個博物館建築群呈長方形,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
  • 考察調研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總書記誇讚「揚州是個好地方」
    在這裡新建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露真容,造型宛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船,112.3米高的大運塔依河臨江,雄姿巍然。  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沿著運河三灣段岸邊步行,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在碼頭,總書記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 文化生態建設並舉 揚州大運河一派好風光_科技_中國西藏網
    揚州大運河文化帶,一派好風光。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的揚州三灣風景區,原本是一個落後的農業生產區,在當地基於生態保護的發掘下,已變為生態文化公園。這就是傳統文化資源新生的典型案例。」
  • 鷓鴣天-詠揚州運河三灣
    浩蕩長河過萬船,揚州古運秀三灣。吳王挖下邗溝土,煬帝疏開漕道瀾。橋剪影,榭觀帆。微縮溼地鷺翩躚。黃金水路情歡鼓,生態公園詩譜篇。註: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古運河三灣段,以運河三灣及周邊溼地風光為依託,因地制宜的配置人文景觀及休閒設施而形成的大型生態人文景區。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挖下邗溝的第一鍬土,隋煬帝楊廣在邗溝的基礎上開挖南北大運河。
  • 積極搶抓重大歷史機遇 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記者 孔茜 陳高君 王鵬初冬的揚州,層林盡染,水碧天藍。城市南部,古運河三灣溼地公園,112.3米高的大運塔傍河眺江,雄姿巍然。動工於去年5月,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近8萬平方米的大運河博物館,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巨型船隻造型、加以風帆元素的博物館,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
  • 1月1日將舉行元旦長跑,千人暢跑運河三灣
    揚州網訊(記者 傅春揚)元旦長跑是揚州傳統的迎新年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動。記者昨天從市體育局獲悉,2021年1月1日上午8點,2021年元旦長跑主會場活動將在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鳴槍起跑,全程約3公裡。主會場起、終點位於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西門廣場,具體線路為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西門廣場逆時針經凌波橋至東門,再到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經剪影橋至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西門,全長約3公裡,參與規模約為1200人。
  • 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丨運河三灣, 未來更美
    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何聰 攝) 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公元前486年,吳國「開邗溝、築邗城」,是大運河2500年的起點。運河三灣是水工文化的歷史遺存。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揚州知府郭光復為抬高水位、減緩流速,開挖新河將運河河道改彎,從200米直道變成1800米的河灣,形成著名的「運河三灣」,即寶塔灣、新河灣、三灣子。 前些年,三灣的優勢區位吸引了企業的聚集,發展為揚州的城南工業區,匯集了農藥廠、製藥廠、染化廠等80多家企業,同時也給水、空氣和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 變化從5年前開始。
  • 去揚州看運河三灣
    及至年長,方才看到胥浦河、儀揚河、大運河等,蜿蜒的河道,奔湧的水流,豐富了我對河水的想像。運河三灣,亦是如此。古文中,「三」通常是個虛數,泛指數量多,但運河三灣之「三」,應是個確數,是真正的三道灣。運河之水自北向南,一路裹挾了黃河、淮河等諸多水體,泱泱而來。
  • 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初冬時節,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一河波光瀲灩,兩岸疊翠流金。在這裡新建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露真容,造型宛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船,112.3米高的大運塔依河臨江,雄姿巍然。
  • 揚州:華筆妙墨寫宏篇
    全年新推出揚劇《鑑真》《黨的女兒》、揚劇小戲《夫妻哨》、揚州彈詞《寶黛釋嫌》等重點作品近20部,歌曲《藍天下》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如今,位於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其鋼結構主體已基本建成,高度超過百米的大運塔也成功封頂,整體工程將於明年10月底前完工,屆時,將成為大運河沿線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最重要標誌。
  • 500多名市民揚州運河三灣「走運」,走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快樂「走運」揚子晚報網10月6日訊(通訊員 劉明 記者 陳詠)6日,「華僑城·江蘇邗建」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最後一項活動「山川異域同走運」,在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舉行。記者了解到,本場「走運」也是第五屆揚州網民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瞧他們多開心記者注意到,當天參與徒步活動的隊伍分為「學業運」、「事業運」、「家庭運」、「快樂運」、「平安運」五組,每組名字都代表了一個美好的願望。一位參與者表示,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漫步在運河邊,本來就很愜意。
  • 跟著總書記看江蘇③丨美得令人窒息的運河三灣究竟是何來歷?
    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江蘇中部的揚州。因「州界多水,水揚波」而得名的揚州,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在揚州,總書記首先考察了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情況。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揚州:護好千年運河 潤澤造福人民
    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期間專程來到當地運河三灣,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情況。今天的《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專欄,讓我們一起走進揚州。
  • 大運河連起的揚州與通州
    提到揚州很多人會想到 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 揚州八怪之一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至於揚州與大運河之間 有怎樣的不解之緣?
  • 揚州東南新城正式掛牌!重大規劃曝光...
    據悉,東花園小學異地新建工程即將啟動:備受關注的東花園小學遷建工程將於今年啟動建設,明年建成,東南新城教育將迎來進一步提升。 揚農化工寶塔灣廠區停產,三灣板塊升級,東南新城迎來更多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