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揚州很多人會想到
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
揚州八怪之一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至於揚州與大運河之間
有怎樣的不解之緣?
揚州是怎樣因運河而生
因運河而興?
揚州與我們的北京通州
有什麼聯繫?
今天我們就邀請到
大運河文化專家
北京市文物局辦公室主任楊家毅
為您講述:
大運河連起的揚州與通州
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
「因運而生」的揚州城
春秋末年周王室式微
諸侯國相互徵伐
位於長江以南
環太湖流域的是吳國
吳國在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的帶領下
以及伍子胥、孫武等
著名政治人物的輔佐下
迅速發展壯大
當吳國打敗了西邊和南邊的強敵
吳王夫差便將目光投向了
中原地區的兩大諸侯國
齊國與晉國
為此他做了兩件事
一是在長江北岸建立了邗城
就是今天的揚州
二是從邗城開鑿運河
引水溝通長江與淮河
名為邗溝
吳國邗溝也就是
京杭大運河淮揚河段的前身
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因運而興」的揚州城
很多城市都是在
某個歷史時期十分興盛
而後逐漸失去盛勢
比如長安、洛陽、開封
是在唐宋時期最為興盛
宋代以後慢慢的衰退
還有一些城市如上海、天津
都是到近現代或者清代中後期才興盛
揚州這個城市卻與眾不同
它從古至今一直都很興盛
揚州瘦西湖
揚州從春秋戰國時期
發展起來
漢代時劉濞「煮海鑄錢」首迎鼎盛
隋唐時期,隋煬帝修通大運河後
揚州更是極盡繁華
宋代尤其是南宋
揚州與杭州地位相當
元代馬可波羅在遊記裡提到
揚州非常繁華
且使用的都是紙幣
說明揚州商業十分發達
明清時期
康熙乾隆等皇帝下江南
揚州幾乎也是必到之處
揚州的長盛不衰
與它獨特的水環境
與它作為運河之城的地位
密切相關
由於地勢的原因
我國的自然河流都是
「一江春水向東流」
也就是東西流向的
而運河是人工開鑿的
南北交通要道
而揚州就存在於
東西南北交匯的十字路口
所以它的地域位置非常重要
隋唐時期
大運河為國內交通幹線
相比陸路
水運是更便捷經濟的運輸方式
唐人李吉甫
在《元和郡縣圖志》中言:
「自揚、益、湘南
至交、廣、閩中等州,
公家運漕,私行商旅,
舳艫相繼,隋氏作之雖苦,
後代實受其利焉。」
《欽定戶部漕運全書》中記載:
由淮入江諸省漕艘
皆以揚州為咽喉之地
也就是說
不論從南邊還是西邊來的物資
要運往當時的都城
都要經過揚州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唐代時有「揚一益二」的說法
時謂天下之盛
揚州第一而益州(成都)次之
「揚一益二」雖然說的是唐代揚州
但是卻和隋煬帝密不可分
隋煬帝貫通了南北大運河
也稱隋唐大運河
以東都洛陽為中心
南起餘杭
北至涿郡
還沿用了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
隋煬帝十分重視揚州
曾三次來到這裡
在一些史料中
稱為「巡幸江都」
提起隋煬帝
大家往往把他和暴君聯繫起來
有史料在列舉隋煬帝罪狀時
說他好大喜功
將「建東都,下江都」
作為隋煬帝的兩項罪狀
當時把揚州直接稱為江都
這個稱呼很耐人尋味
從考古發現看
隋唐揚州城的南門
有三條門道
不同於一般
只有一條門道的地方性城市
它的規模也很大
約有18平方公裡
是當時的長安城的四分之一
是東都洛陽城的三分之一
在當時,揚州絕不是一個普通的
州一級的城
而是扮演了在南面的 「都」的角色
用現在話說
是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而隋唐時期的揚州
也確實是發展成了
國際大都會
成為大家嚮往的地方
例如李白有詩句
「故人西辭黃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他也曾在到了揚州後寫道
「萬舸此中來,連帆過揚州。」
杜牧也有詩句說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還有一句詩很有名叫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這背後還有一個傳說故事:
有四個人結伴去京城考試
途中,四人救了一位老人
老人其實是神仙
所以問他們四人有何願望
一人說,希望自己能官拜揚州刺史
第二個人說願望是發財
希望能腰纏十萬貫
第三人卻無意於人間繁華
只想著有朝一日能騎著鶴
升天成為神仙
最後一人一直不說話
老人問他
他張口來一句: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可見當時人對揚州的嚮往
一條運河連起的揚州與通州
提到揚州文化
大家會不約而同地
想到「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清康煕中期
至乾隆末年
活躍於揚州地區的
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
美術史上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
很多人都不知道
「揚州八怪」跟通州也有關係
因為「揚州八怪」這個概念
首先就是由通州人提出
並得到廣泛認同的
清代著名書畫鑑賞家
收藏家李玉棻先生
在《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
首先提出「揚州八怪」這一概念
他在該書第三卷介紹羅聘時說
羅聘江蘇江都人
金農弟子
工人物、梅花、山水
尤擅鬼趣圖
與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
鄭燮(又叫鄭板橋)、高翔和王士慎
為「揚州八怪」
根據《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
李家收藏了大量
揚州八怪的作品
例如, 李玉棻先生自己藏有
李方膺的墨梅橫冊
他評價道:
「脫略縱恣,目空古人,純以疏老取勝。」
此外,還有很多通州學者
對揚州八怪有深入研究
比如鄭炳純先生
鄭炳純先生鍾情於古典文化
1957年進入中國書店工作
他熟讀經書
兼及史籍、詩詞、書畫、中醫等
也是中國書店最早獲得
高級職稱的專家之一
他輯校《鄭板橋外集》
收錄的稀見史料
為「揚州八怪」研究領域
廣泛引用
揚州八怪的繪畫風格
也在通州得到繼承
通州有個通州八家
包括彭仕強、山建寧、貫會學
張國圖、郝邦義、王石染
郭永利、楊京南
其中, 通州區美術家協會主席
彭仕強先生,號渭膺
其花鳥畫就傳承了
揚州八怪徐渭和李方膺的風格
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
是運河沿線城市的共同傳奇
期待今天的揚州和通州
傳承保護好運河文化
一起書寫利用好大運河的錦繡華章
今日嘉賓
北京市文物局辦公室主任
大運河文化專家 楊家毅
內容來自運河之上
微信編輯 賈英
— END —
《通州時訊》
微信號:bjtzsx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