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起來看看揚州境內的大運河遺產點

2020-11-23 騰訊網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長達8年的大運河申遺之路畫上圓滿句號。大運河申遺成功後,揚州共有10個遺產點、6段河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其中,10個遺產點分別為:劉堡減水閘、盂城驛、邵伯古堤、邵伯碼頭、瘦西湖、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個園、汪魯門宅、盧紹緒鹽商住宅、鹽宗廟。淮揚運河揚州段遺產區六段河道分別為:古邗溝故道、高郵明清大運河故道、邵伯明清大運河故道、裏運河、揚州古運河、瓜洲運河。

1

劉堡減水閘

攝影:陳建新

建設時間:明萬曆十二年(1584)

遺產位置:大運河寶應段大堤東岸

水利功效:調節運河與寶應湖之間的水位差,保障漕運水位,保護大運河堤防安全的水工設施。

2

盂城驛

攝影:陳建新

高郵盂城驛是明代北京、南京之間的重要驛站,位於高郵南門大街館驛巷13號,佔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整體格局保存較好。

攝影:陳建新

盂城驛是目前大運河沿線保存較好、規模較大的古代驛站遺存,驛站位於高郵南門大街歷史地段範圍內。高郵南門大街現存肌理清晰的街巷體系及業態豐富的老字號,又有水陸並行的對外交通,匯聚了運河市鎮典型的街巷空間要素。

攝影:陳建新

3

邵伯古堤

攝影:陳建新

邵伯古堤是位於江都邵伯鎮甘棠社區以西的運河故道東岸的一段古運河河堤。邵伯古堤始建於宋代,用於防止邵伯湖湖水外洩,保持運河水位。

攝影:陳建新

邵伯古堤的修築,使邵伯段大運河脫離湖面,成為獨立航道。同時,古堤也是抵禦淮河洪水,保障邵伯鎮安全的重要屏障。

攝影:陳建新

4

邵伯碼頭

攝影:陳建新

邵伯碼頭是位於邵伯運河東堤上的四個古碼頭遺址,自北向南分別稱為竹巷口碼頭、大碼頭、朱家巷碼頭和廟巷口碼頭。

攝影:陳建新

自從邗溝貫通江淮,邵伯成為南北往來必經之路,船舶往來日漸繁盛,因此在邵伯鎮明清大運河故道兩側形成了大量碼頭。公元18世紀時,修建邵伯運河東岸大堤,同時修建了竹巷口碼頭、大碼頭、朱家巷碼頭和廟巷口碼頭共四座現存的碼頭。

攝影:陳建新

5

瘦西湖

攝影:劉江瑞

瘦西湖,國家5A級景區,位於揚州市城西北郊,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主要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釣魚臺等景點。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攝影:劉江瑞

瘦西湖是由隋唐大運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壕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 始終與大運河保持著水源相通的互動關係。

攝影:劉江瑞

6

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

攝影:陳建新

天寧寺位於揚州明清城北郊外城河邊,是清代帝王南巡時駐蹕揚州的行宮。天寧寺與清代揚州文化的繁榮具有密切的關聯。它是皇帝南巡時在揚州的駐蹕之所,也是揚州最早的佛教廟宇之一,見證了揚州的繁華與自身的興盛。

攝影:陳建新

重寧寺與天寧寺隔路相望, 並稱「雙寧」, 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現存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建築三進。重寧寺位於長徵路15號,南鄰天寧寺,寺中主體建築與天寧寺位於同一軸線,為清代八大名剎之一。重寧寺是清代皇帝南巡的重要史跡,乾隆皇帝賜「普現莊嚴」、「妙香花雨」兩額及大量詩文、楹聯。寺中佛像「照內工作法」,表現了皇家因素對寺廟藝術的影響。

攝影:陳建新

7

個園

攝影:劉江瑞

個園是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18)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建成的宅園,為前宅後園式江南私家園林。個園的住宅部分位於個園南側,坐北朝南,佔地35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單體建築體量宏敞,用料考究,是揚州盛極一時的鹽商文化和民居文化的珍貴遺存。

攝影:劉江瑞

個園是以竹石取勝,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個園四季假山各具特色,是中國園林的孤例,也是揚州最富盛名的園景之一。

攝影:劉江瑞

8

汪魯門宅

攝影:陳建新

汪魯門宅位於揚州古運河邊,始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是江南典型的鹽商大宅,建築面積1700餘平方米,布局規整嚴謹,體量宏大,用料考究,裝修精緻。

攝影:陳建新

現存遺產面闊三間,在同一中軸線上,前後九進,分別為門樓、大廳、二廳、住宅樓等,總長115米。

攝影:陳建新

9

盧紹緒鹽商住宅

攝影:陳建新

盧紹緒鹽商住宅坐落在老城區康山街22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 是大運河揚州段現存規模最大的鹽商住宅建築之一,也是大運河沿線晚清鹽商大型住宅的代表。

攝影:陳建新

現存建築前後共九進,佔地約5000平方米,主要建築及園林有正廳、藏書樓、意園等。

攝影:陳建新

10

鹽宗廟

攝影:陳建新

鹽宗廟位於揚州市區康山街20號,東、南臨揚州城區大運河,西側有何園、盧氏鹽商住宅等文物古蹟,北側為天主教堂,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平方米。

攝影:陳建新

鹽宗廟始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由兩淮眾鹽商捐建,原有殿宇五進,廟後還有戲臺,作為祭祀夙沙氏、膠鬲、管仲等鹽業歷史著名人物的場所。後改為祭祀曾國藩的祠堂。鹽宗廟充實和證明了揚州鹽業在大運河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攝影:陳建新

校對:王海豔

編輯:李亞晴

嗨!你還在看嗎?

相關焦點

  • 聽運河故事 品非遺文化 ——滄州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聽運河故事 品非遺文化 ——滄州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 2020-06-14 0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了 這些珍貴世界遺產你了解多少?
    中新網客戶端6月13日電(記者 上官雲)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各地會舉行豐富的活動,從不同角度讓大家認識到保護各類珍貴文化、自然遺產的重要性。  在各類文化、自然遺產中,各項世界遺產無疑備受關注。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在揚州三灣拔地而起
    目前已經確定的常設展有兩個,其中「世界文化遺產——中國的大運河」以隋唐運河、京杭運河、浙東運河為主線,將大運河發展史中的重要節點,例如邗溝與大運河的關係等一併加入展示;「應運而生」則通過實景展示運河沿岸人文風情,表現大運河為沿線城市帶來的發展和繁榮,觀眾可以看到運河上來往的船隻,運河兩岸人民的生活方式,甚至還可以吃到運河邊的特色小吃。
  • 積極搶抓重大歷史機遇 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2007年9月,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在揚州揭牌。從擔當申遺牽頭城市那一刻起,揚州就以高度的歷史責任和文化自覺,把「精細化」鐫刻於心。在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編制、配合申遺文本編制、環境整治和本體修繕、數字監測管理平臺建設、申遺宣傳和普及等方面,努力走在運河全線各城市前列,發揮表率引領、帶頭示範作用。精細見精神,保護結碩果。
  • 今天,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中國55項世界遺產圖鑑來了!
    【今天,收藏這套中國55項世界遺產圖鑑】世界遺產,既有名山大川、名勝古蹟,還有很多非遺在身邊,與你我息息相關。你知道嗎?我國現有37項文化遺產、14項自然遺產、4項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還有40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轉發收藏全名單!
  • 大運河申遺範圍不只是京杭大運河 跨8省35市(圖)
    2007年9月26日,首屆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暨運河名城市長論壇在揚州開幕。開幕式上,國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揚州為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牽頭城市,其核心理由是:揚州與大運河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對中國經濟、文化發展有著重要貢獻。  這是歷史的賦予和擔當!揚州人暗下決心,一定盡己所能,以世界遺產的評價標準做好境內運河遺產保護工作,為全線申遺做出榜樣。
  • 運博會|揚州:以大運河文旅融合推進「美麗揚州」建設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將在9月3日至7日舉辦,即日起,「江蘇文旅頭條」正式推出江蘇運河沿線城市巡禮系列,聚焦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實踐成果、特色亮點和發展舉措,讓大運河這條江蘇的美麗縱軸,留住「又綠江南」的詩意,帶來「水韻江蘇」的美好。
  • 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全名單,看看江西有幾處?
    今天(6月13日) 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截至目前 中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 文化與自然遺產共55處
  • 江蘇揚州:牽頭申遺成功六周年,千年大運河真正「活」起來了
    大運河揚州段沿岸展新顏。 資料圖片6月22日,是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六周年的日子。當天,「悠悠運河情,千年古城風」主題活動在大運河世界遺產點天寧寺舉行。現場,由揚州市文旅局、揚州大學、大運河申遺保護管理辦公室共同編撰完成的《2019年度大運河遺產保護利用研究報告》正式發布,全面、深度展現了2019年度大運河的狀況,並對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提出了建議。
  • 浙江出臺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浙江出臺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2020-10-13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索】我國52處文化和自然遺產,數數你去過多少處?
    明天就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世界遺產日)了。目前,我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共計已達52處!小布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的圖片整理了相關的介紹,看看你去過多少處?中國52處世界遺產項目名單1.山東泰山:泰山(山東泰安市)、岱廟(山東泰安市)、靈巖寺(山東濟南市)2.甘肅敦煌莫高窟3.周口店北京人遺址4.長城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
  • 2018"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推系列惠民活動助非遺宣傳
    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 (李易)高考結束後,即將迎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從2017年開始,每年6月9日正式定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
  • 宣傳揚州文化 揚州七旬老人每年舉辦運河圖片展
    12月9日至29日,景區梅嶺街道便益門社區居民、揚州大運河文化傳播志願者支隊隊長周元益,在揚州486非遺聚集區,舉辦「揚州是個好地方」大運河遺產點攝影圖片展。展出的85張照片,全面展示了大運河27個河段和58個遺產點,生動直觀地展現了大運河尤其是揚州段的生態之美、生活之美和生機之美。自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以後,周元益幾乎每年都要在大運河沿線城市舉辦一場大運河遺產點攝影圖片展。志願宣傳運河文化,倡導運河保護,成為這位75歲老人發揮餘熱的「小事業」。
  • 文化生態建設並舉 揚州大運河一派好風光_科技_中國西藏網
    11月15日,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副院長、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黃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說。  早日讓古運河重生  「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多次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中國境內世界遺產迎接「大考」
    1985年我國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公約》),對國際社會作出了為全人類妥為保護中國境內世界遺產的莊嚴承諾。 此後,我國的世界遺產保護事業發展迅速,至今已形成相當規模,遺產保護、管理水平也不斷得到提高。目前,我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達28處,總數居世界第三。還有近百個項目正在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讓千年運河文脈奔流不息,《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來...
    《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需要明確或者設立監測專業機構,大運河核心監控區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流淌的、動態的文化遺產如何保護?浙江人大一直在行動。今年9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光君帶隊赴杭州調研,法制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工作人員先後到紹興、南潯、海寧等地調研,併到天津考察學習。   這次通過的《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大運河遺產綜合保護協調機制、根據需要明確或者設立監測專業機構。
  • 江蘇揚州: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運河故事
    資料圖片18日,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舉行揚州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專家座談會,揚州文化學者、文史專家等就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行座談。副市長餘珽出席活動。系統性研究,挖掘更多揚州故事「總書記說,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
  • 大運河規劃,8個省市在行動
    其規劃重在「融合」二字,包括沿線省市之間統籌協調融合、自然與人文融合、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融合、城鄉一體化融合,傳承保護與創新利用融合、多規合一融合,等等。那麼,大運河文化帶的融合內容、方向和路徑是什麼? 我認為,大運河保護與利用內容重在「三遺「,亦即「三老」資源:一是自然遺產,這是老天爺賜予的;二是文化遺產中的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在27段河道、58個點、20819公頃遺產區、54263公頃緩衝區,涉及類型包括閘、堤、壩、橋、水城門、纖道、碼頭、險工等運河水工遺存,以及倉窖、衙署、驛站、行宮、會館、鈔關等大運河的配套設施和管理設施,和一部分與大運河文化意義密切相關的古建築
  • 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強調「古運河要重生。」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9年5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布。2019年9月,《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至此,大運河從「文化遺產」躍升為「國家戰略」。
  • 「2020大運河學術論壇」在揚州舉行 聚焦運河文化
    中新網揚州11月28日電 (記者 崔佳明)28日,揚州大學舉辦「2020大運河學術論壇」。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長金,揚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亞平,揚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廣春等出席了論壇。揚州是中國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和申遺牽頭城市,2500多年前吳王夫差在揚州開鑿古邗溝,拉開了中國大運河的序幕。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