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態建設並舉 揚州大運河一派好風光_科技_中國西藏網

2020-11-30 中國西藏網

  揚州大運河文化帶,一派好風光。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的揚州三灣風景區,原本是一個落後的農業生產區,在當地基於生態保護的發掘下,已變為生態文化公園。這就是傳統文化資源新生的典型案例。」11月15日,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副院長、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黃杰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說。

  早日讓古運河重生

  「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多次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黃杰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揚州大運河三灣文化生態公園時指出「古運河還要重生」,我們要全面深刻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大運河的最新指示精神內涵,這對下一階段指導進一步做好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建設工作意義重大。

  黃杰告訴記者,古運河由吳王夫差於公元前486年在揚州開挖,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它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相連接,是一條集經濟之河、交通之河、文化之河和中外交流之河於一身的運河,它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對於溝通南北經貿往來、促進南北文化交融、推動國家統一以及推動中外經貿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目前,大運河沿線有35座城市。其中,流經長三角地區的15座城市和近百座古鎮,融匯了吳越、淮揚、楚漢、皖江、徽州等地域文化。如今,儘管單一的「水運時代」早已成為歷史,但大運河對城市發展、文化傳播的影響仍在繼續。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申遺並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更加彰顯了大運河的文化價值。

  如何讓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運河重生?

  「十三五」以來,我國出臺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國家發改委、文旅部等部門在揚州召開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明確將大運河江蘇段確立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建設區和試點省份,2021年底前要完成建設任務,為全線樹立標杆。

  而揚州作為大運河的原點城市、運河文化的發源、申遺牽頭城市、世界運河之都,是江蘇省唯一一個全域劃入大運河文化帶國家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並被列入全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先行建設城市。

  運河文化帶和生態運河建設並舉

  黃杰告訴記者,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目的是通過文化、生態和旅遊三個運河的建設,活化千年運河文化資源,打造中華文化的金名片。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以沿線一系列主題明確、內涵清晰、影響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主幹,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促進科學保護、世代傳承、合理利用,做大做強大運河這一中華文明重要標誌。

  揚州如何解決京杭大運河保護與利用難題,提升運河流域文化與生態環境水平?揚州結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江淮生態大走廊」和「大江風光帶」規劃以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目標,同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生態運河建設,賦予大運河新的生機和活力。

  水上,實施高標準航道整治,大規模開展河道清淤、生態環境修復。僅「十三五」期間,就重點實施了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八大工程」68個項目,總投入近300億元。

  陸上,推進「騰籠換鳥」計劃、「綠揚金鳳」計劃、「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實施「產業提升」「企業創新」工程等,加快淘汰落後汙染生產企業,引進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現代服務業等8大產業重大項目,有效推進了運河沿線產業結構和高新產業的發展。

  如今,揚州主城大運河段,依託邵伯船閘博物館、六圩航標文化展示廳等一批運河沿線航運文化資源,建成風光秀麗的科普旅遊休閒帶,正在加速打造集休閒、健身、商業、遊樂等功能於一體的多元化生態濱水空間,促進沿線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彰顯運河生態旅遊價值,探索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新路。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積極搶抓重大歷史機遇 扛起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擔當
    這是揚州在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建設中的精彩落筆。作為與運河同生共長的原點城市、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和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揚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將感恩運河、守護運河、反哺運河的綿綿情懷融入城市血液和基因,以責無旁貸的使命與擔當,努力譜寫新時代揚州運河發展的嶄新篇章。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在揚州三灣拔地而起
    揚州市三灣投資建設公司董事長李大衝告訴記者。為了防控疫情,當地專門派車去外地接回工人,並經隔離確保安全後,於2月22日復工。  打造世界運河文化旅遊目的地,展陳復原運河人文風情,是揚州三灣景區的建設目標,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無疑是其中的點睛之筆,也是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一個地標。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揚帆起航
    2020-11-22 11:14:01 來源: 中國江蘇網 舉報
  • 考察調研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習近平總書記誇讚「揚州是個好地方」
    在這裡新建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露真容,造型宛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船,112.3米高的大運塔依河臨江,雄姿巍然。  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聽取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生態修復及現代航運示範區建設等情況介紹,沿著運河三灣段岸邊步行,察看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情況,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在碼頭,總書記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 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強調「古運河要重生。」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9年5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發布。2019年9月,《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至此,大運河從「文化遺產」躍升為「國家戰略」。
  • 運博會|揚州:以大運河文旅融合推進「美麗揚州」建設
    運河長子彰顯時代擔當作為運河長子,近年來,揚州正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批示指示和中辦、國辦印發的《綱要》為指引,緊緊圍繞「水韻江蘇」總體布局和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部署要求,以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城市為目標,以推動揚州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旅遊消費需求為追求,充分利用文物、文化和旅遊資源外溢輻射效應,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 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初冬時節,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一河波光瀲灩,兩岸疊翠流金。在這裡新建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露真容,造型宛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船,112.3米高的大運塔依河臨江,雄姿巍然。
  • 在保護好長江運河中展現「揚州作為」
    人文、生態、精緻、宜居的揚州,也是一座從唐詩宋詞中走來、讓許多海內外華人耳熟能詳的文化名城。直到今天,揚州的文明、文化和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份量。,這裡所擁有的體現古老水工智慧的文化遺存,以及將建成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屬於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先導段與示範區工程,也是中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標誌性工程、起源地工程。
  • 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裏運河脈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舟楫千裡,縱覽千年。「大運河文化展」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國博首次全面系統展現大運河及其衍生出的文化脈絡,展覽預計持續4個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被納入其中。
  • 江蘇揚州:牽頭申遺成功六周年,千年大運河真正「活」起來了
    大運河揚州段沿岸展新顏。 資料圖片6月22日,是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六周年的日子。當天,「悠悠運河情,千年古城風」主題活動在大運河世界遺產點天寧寺舉行。現場,由揚州市文旅局、揚州大學、大運河申遺保護管理辦公室共同編撰完成的《2019年度大運河遺產保護利用研究報告》正式發布,全面、深度展現了2019年度大運河的狀況,並對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提出了建議。
  • 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殷殷期望 把揚州這個「好地方」建設好發展好
    讓我們倍受鼓舞的是,總書記充分肯定江蘇工作和江蘇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取得的成績,稱讚「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體現了對揚州的關心和厚愛。讓我們倍感溫暖的是,總書記與揚州群眾親切交流互動,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領袖的人民情懷和平易近人。
  •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外觀像一艘巨船(效果圖)。 本報資料
    揚州市三灣投資建設公司董事長李大衝告訴記者。為了防控疫情,當地專門派車去外地接回工人,並經隔離確保安全後,於2月22日復工。&nbsp&nbsp&nbsp&nbsp打造世界運河文化旅遊目的地,展陳復原運河人文風情,是揚州三灣景區的建設目標,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無疑是其中的點睛之筆,也是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一個地標。
  • 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起來看看揚州境內的大運河遺產點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長達8年的大運河申遺之路畫上圓滿句號。大運河申遺成功後,揚州共有10個遺產點、6段河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揚州:華筆妙墨寫宏篇
    古邗溝的開鑿,翻開了中國大運河的第一鍬土,使得揚州成為中國大運河的「生長原點」,開啟了揚州2000多年來的興盛之路。2014年6月,揚州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令一個線性活態的巨型文化遺產為世界矚目。 作為與大運河同生共長的城市,揚州人始終有一種融於血脈的責任感。
  •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揚州:護好千年運河 潤澤造福人民
    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期間專程來到當地運河三灣,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情況。今天的《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專欄,讓我們一起走進揚州。
  • 大運河連起的揚州與通州
    提到揚州很多人會想到 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 揚州八怪之一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至於揚州與大運河之間 有怎樣的不解之緣?
  • 江蘇揚州: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運河故事
    資料圖片18日,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舉行揚州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專家座談會,揚州文化學者、文史專家等就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行座談。副市長餘珽出席活動。系統性研究,挖掘更多揚州故事「總書記說,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
  • 著力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精品之作
    昨天下午,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傳達學習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有關會議和規劃綱要及方案等,研究部署我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
  • 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舉行
    12月16日,「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在美麗的蘇州大運河畔召開。各界來賓圍繞蘇州段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水生態保護、文旅融合、品牌傳播等多維度,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共議大運河的建設與保護,共商生態大運河文化帶打造與復興。
  • 十三年「運河之約」:揚州「繪」出流動的文化美食「上河圖」
    三灣大運河片區從過去只是一片雜亂不堪的城中村,重生為集生態保護、休閒觀光、運河文化等功能於一體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述說了一部化腐朽為神奇的」揚州故事」。據揚州市政協主席、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執行副主席陳揚介紹,自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之後,目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位於揚州的共有6個遺產河段、10個遺產點,「揚州因運河而生,2500多年來,大運河揚州段河道經過無數次變遷,形成了豐富的運河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