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流浪兔,即是遇見自己!

2021-02-18 北京青年戲劇節

那隻兔子又來北京啦!

沒有對白,沒有故事,

兔、偶、人的多維蒙太奇;

臺上臺下,亦真亦幻,

連接潛意識共渡心靈之旅……

第2019青戲節特別推薦,海歸跨學科藝術家伊可創作及執導
深圳市南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深圳市南山區戲劇家協會聯合出品
深圳市荔枝青年劇團製作/執行

源自真實藝術與療愈個案,

多媒介跨界現場藝術作品,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11月16日-17日15:30

北京人藝菊隱劇場暖心守候!

那隻出沒於世界各地,運用媒介與人進行一對一的非語言的互動與療愈,幫助人們自我探索的流浪兔……

今年,流浪兔再次溫暖而來……遇見流浪兔即是遇見自己!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一 限制性互動 紅藍繩

上苑藝術館 北京 2016

全程無語言,由固定架構和即興現場構成的跨界實驗現場藝術作品:伊可邀請自己的藝術與療愈項目《流浪兔©》中曾經的個案參與者作為「呈現者」,通過融合影像、裝置、繪畫、實驗音樂等多媒介當代藝術元素,呈現抽象的內在世界以及人們處於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真實身心狀態,同時連接整個場域,引導觀眾一同探索自我並勇於面對未來可能遭遇的心理和精神困境。因為每年經歷的個案和邀請的呈現者不一樣,所以每年的創作和呈現都會不同,今年是第四版,所以稱為《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 無故事 無語言 :一切盡在不言中

+ 無「角色」 無「表演」:只有真實存在的「人」

+ 即興現場與固定框架合:每一年 / 每一場都不一樣

+ 跨界融合 場域共生:劇場即是療愈場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三 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3.0 

有種戲劇節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1933小劇場 上海 2018 

四年四地四版,在變動中成長!

這個作品已走過在北京、西安、上海、深圳,收穫好評。這次的北京站是同2019深圳站一樣的第四版。

《世界是一種流浪兔4.0》將會在之前的基礎上更具開放性,並融入木偶元素,敬請期待!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三 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第三屆南山戲劇節 深圳 2017 

「演出可以看成是一個長鏡頭關於自我認定、連接、自由。」

「兔子從頭到尾一言不發,我們都感受到彼此交換了所有溫情與痛苦。」

「藝術的魅力其實會讓作品反觀到觀看者的內心,看到自己的影子。」

「真的沒想到中間的三個部分都是即興的!完全看不出來,你們配合很默契!也沒想到他們不是演員,真的很有勇氣。」

「真實,讓我記起了我的朋友,也曾經遭受心理問題時候的狀態,如果能早點遇到你就好了。」

「狀態力量很好、投入,表演者的狀態直接牽引觀眾的觀感。」

「這個突破了我的想像,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戲劇!讓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劇場作品。」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三 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2.0 

西安音樂廳 西安 2017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2015年7月起,藝術家伊可結合自身真實的抑鬱症自愈經歷,運用媒介在公共空間(例如:美術館、商城、蛋糕店、校園等)展開一對一的非語言的藝術與療愈的跨界實驗,並提出創造性互動藝術與療愈©的全新概念; 2016年-2017年,伊可繼續深入,提出「將整個城市變為療愈場©」的突破性構想並實踐,同時將實驗擴展為長期的計劃;2018年伊可將其正式更名為「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並形成獨創的實踐技術與理論研究體系。它既是一種獨特的現場藝術,也是一種創新的藝術療愈技術,整個療愈過程即是藝術作品本身。

整個計劃目前發展出《流浪兔©》和《X實驗室》兩個項目,並積累上百案例。2019年,伊可分別在加拿大的「世界美術教育大會」和蘇州的「第七屆中國表達藝術心理療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發表相關研究。

+《流浪兔©》系列與《世界是一隻流浪兔》

《流浪兔©》作為這個研究計劃下的第一個項目,至今已與上百人在公共空間進行了一對一的深入潛意識的互動與療愈,並發展出了三個系列。第一、二系列是現實中一對一的藝術與療愈,過程中參與者給予「流浪兔」的信任、真實的身心狀態以及當下自然流淌的情感令伊可印象深刻,由此產生了將其中的一些概念和體驗提煉總結,結合其他藝術形式進行再創作的想法。於是,誕生了第三系列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是第三系列中作品。伊可希望藉此對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中真實身心狀態的呈現和將劇場轉化為療愈場的可能性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一 限制性互動 松間的彩虹

丹麥文化中心 北京 2016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二 非限制性互動 成都站

麓湖A4美術館 成都 2017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三 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1.0 

蓬蒿劇場 南鑼鼓巷戲劇節 北京 2016

伊可

作品創作者和呈現者

跨學科綜合藝術家 

藝術療愈的創新實踐者與研究者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的創始人

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畢業後赴法國學習表演藝術,後又專業研習藝術療愈。目前遊走於世界致力於當代藝術、藝術療愈、表演藝術等領域的跨界融合、創新與研究。2016年,公共與現場藝術作品《兩個人之城市邊緣》獲得三星堆戲劇節一等獎;2017年,伊可獲得SAYA菁英國際青年藝術家獎;2019年提名「中法藝術8」獎。

她說:「我已經厭倦了藝術家無休止地自我表達和以此為基礎的創作方式,我感興趣的是如何幫助人們內觀,平等地與有形、無形的存在建立連接,形成能量循環、轉化與創新的共生系統©」


安然

呈現者鼓/舞者

因罕見病而天生無發,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人生的陰影。在多個電視節目中展現自己的勇氣和才藝,被觀眾們冠以「最美光頭女孩」、「勵志女神」等稱號,並成為《少年歌行》真人版無心角色代言。安然除了嘗試表演外,一直努力研習鼓舞,並通過創造了個人風格鮮明的一人多鼓部落水鼓肚皮舞。

她說:

流浪兔好似另一個面對世人的我,願每一顆受傷的心,都能夠被兔兔的溫柔感動。


洪金雕

呈現者木偶/傀儡操縱師

他說:

很榮幸成為流浪兔的呈現者之一,作為學傳統出身的傀儡師,這次演出更像一場對傳統藝術的突破與創新。打破原有的規矩方圓,用木偶與肢體來表達喜怒哀樂。過程中潛移默化發洩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緒,願演出順利。

遇見流浪兔

即是遇見自己

遇見


導演:伊可
製作者:賀旭東
呈現者:安然、洪金雕、伊可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時間:11月16日—11月17日15:30

地點:菊隱劇場


相關焦點

  • 人生即遇見,遇見美好,遇見溫暖,遇見善良,人間值得
    董卿在《朗讀者》中有這樣一段話:「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人生即遇見:遇見父母,遇見愛人,遇見子女,生生不息。遇見分離,遇見艱難,遇見困苦,周而復始。
  • 直面傷痛 療愈自己 ——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在深圳暴雨中來看這個流浪兔也是意外,意外到自己能夠全情投入,意外到坐在身邊的朋友哭個不停。
  •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再出發
    「藝術的魅力其實會讓作品反觀到觀看者的內心,看到自己的影子。」「真的沒想到中間的三個部分都是即興的!完全看不出來,你們配合很默契!也沒想到他們不是演員,真的很有勇氣。」「真實,讓我記起了我的朋友,也曾經遭受心理問題時候的狀態,如果能早點遇到你就好了。」
  • 2019南山戲劇節|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 無故事無語言:一切盡在不言中+ 無「角色」 無「表演」:只有真實存在的「人」+ 即興現場與固定框架合:每一年/ 每一場都不一樣+ 跨界融合場域共生:劇場即是療愈場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項目一流浪兔© 系列三 總結與再創作世界是一隻流浪兔3.0 有種戲劇節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 謝允,遇見即是歡喜!
    謝允,遇見即是歡喜!【嘴碎心暖放浪形骸睿智幽默溫柔細膩絕世公子哥】,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 遇見,即是美好!
    02感恩懷德之人,始終堅信:每一次遇見,美得徹骨,美得震顫,美得孤絕,美得驚豔……03遇見,不論早晚,都是命運給予的美好饋贈。多少雀躍,失落,欣喜,思念,都在這樣的遇見之中,生出搖曳多姿的花。所以,但凡可以「遇見」,終歸是美好而幸運的,不論遇見在怎樣的場景和時刻。
  • 人物 | 伊可:遇見流浪兔 ,遇見自己
    當伊可因為「內心有了想要表達的東西」,而第一次完成了自己的影視作品《不可碰觸》後,她開始認識到了無論是表演本身,或是創作的過程,都是一次對內心的演繹,對自我的一次認識。通過自編、自導、自演這種完全由心而發的創作,將伊可成功引向綜合型的創作者角色,也讓她畢業後對回國發展有了期盼與展望。 然而,一切卻是大失所望的。
  • 有些遇見,一次即是永遠
    有人說過,有些遇見,一次即是永遠。年幼的我,對這句話總是感到迷惑不解,直到我遇見了你,我一生中最難解開的劫。上天是眷顧我的,讓我明白了一見鍾情是什麼滋味。但是,上天也是殘酷的,讓我明白了受傷和孤身一人的惆悵落寞滋味。
  •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京演成功 探索跨界融合場域共生
    因為每年經歷的個案和邀請的呈現者不同,創作和現場也會不同,今年是第四版,所以稱為《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伊可談及她的創作靈感時,表示它來源於自己的&34;中的第一個項目《流浪兔©》。在這個項目中,伊可運用媒介在公共空間展開一對一的互動,輔助人們自我認知與自我療愈。
  • 遇見家全屋定製:遇見美好 遇見生活 遇見自己
    我們踏著暖陽,與故鄉相約,與記憶相攜,越過遠方微風的溫柔、笑看日暮蒼山的冬盼,來一場與最美自己的相遇。找間小店,遇見故鄉休息日天剛蒙蒙亮,我就回到聖獅,穿過清晨的攤檔,直直衝向那一家粥店。雞絲蜆粥,是中山沙溪一帶頗具地方特色的早餐。
  • 《剛好遇見你》:剛好遇見你,遇見十年後的自己——致自己
    《剛好遇見你》這首歌是於2016年11月14日發行,由李玉剛好友高進(為李玉剛特意量身創作)作詞、作曲,李玉剛演唱。《剛好遇見你》《剛好遇見你》因為我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才美麗風吹花落淚如雨因為不想分離因為剛好遇見你留下十年的期許如果再相遇我想我會記得你
  • 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們在不斷和曾經的自己告別,用新的時間,留新的空間來遇見嶄新的自己。所以,你做好準備和自己道別了嗎?孩童是頑皮的,老街道上總能聽見碗碎、鳥飛、尖叫以及吼罵的聲音。誰不曾是個孩子,看見他們就像看見曾經的自己。蛻變是無聲的,我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參建包裹住,然後再破繭成了蝶,用成熟的自己來遇見這個美好的世界。我們就像是在船裡,不停地擺渡我們的人生。
  • 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遇見更好的自己
    你遇見詩,我遇見你,由酷我音樂獨家打造的長音頻詩詞欄目《張新成·遇見詩》已經上線三期了,在這期間有不少聽眾朋友來到節目中,與酷我音樂青春陪伴大使張新成一起聽詩、讀詩、遇見詩。在最新一期的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節目中,按照以往慣例,張新成還是朗讀了中外兩首優美詩詞,分別是來自俄國著名作家蒲寧《已不見鳥的蹤影,樹林害了病》和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樂遊原》。「No birds in sight.
  • 遇見「水玉光」遇見更好的自己
    通過全新KV及TVC來揭示中國區代言人林心如,這也是她邁入人生新階段後的首次公眾亮相,完美演繹ELIXIR怡麗絲爾的全新品牌概念——遇見「水玉光」,遇見更好的自己。ELIXIR怡麗絲爾相信:女性的美,源自每一寸肌膚,旨在幫助更多中國女性實現由內而外的新彈潤美肌,以自信之姿迎接未來。
  • 抖音遇見過去的自己怎麼拍 遇見過去的自己視頻教程
    抖音遇見過去的自己視頻特效現在很火爆,很多小夥伴也想要為自己製作出一個同款視頻來。但是不知道改怎麼弄。所以,今天就詳細介紹抖音遇見過去的自己拍攝教程。  抖音遇見過去的自己拍攝教程  1.首先將自己的手機或者拍攝設備固定在一個位置,分別拍攝兩段走過來和走過去的遠景視頻,看起來好像是兩人相望的樣子;
  • 影片《遇見你之前》:遇見你之後,我才遇見了我自己
    也是呼籲我們要尊重殘疾人,影片名字雖然叫做「遇見你之前」,實際上它真正想要表達的是「遇見你之後」。女主很有感染力,會有種感覺讓自己也想成為一個善良單純可愛的人,待人真誠,尊老敬老,做事認真負責,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對象。男主是一個外冷內熱的人,有錢有顏。即使遭遇車禍,依舊有過掙扎想過積極治療。但實在是太殘酷,無法改變。其次,這部電影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它探討的是愛和尊重和人性。
  • 我有幸遇見了偶像朱婷,也遇見了最真實的自己
    三年前,我有幸遇見了中國女排,遇見了偶像朱婷,也遇見了最真實的自己。 ——寫在前面 上海的冬天如期而至,校園裡的梧桐葉一片一片地在寒冷的風中靜悄悄地凋零,好像還沒來得及反應,時間就又被推到了歲末。
  • 暖心情句|先遇見自己,再遇見別人
    先遇見自己,再遇見別人。 我們要先懂得自己,才會有能力去懂得別人,才會有能力給他人歡喜。Meet yourself before you meet someone else.你是什麼樣的人,才會遇見什麼樣的人,事實,確實是如此。所以心之所向心之所向,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情,你會遇到一個人他恰如其分地適合你。
  • 人點亮人的「遇見」《因為遇見你》觀影有感
    人點亮人的「遇見」——《因為遇見你》觀影有感褚清源一切「遇見」都是為了更好地抵達。美國詩人惠特曼說:「一個孩子朝前走,他最初看見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劇中的大小演員都是本色出演,玉泉人自己寫自己,自己演自己,深刻表達了玉泉人的兒童立場和幸福教育觀。故事不長,但生動呈現了一個孩子遇見了玉泉,就遇見了愛,遇見了幸福的教育樣態。對於思思而言,這種遇見是具體的、幸運的,也是刻骨銘心的。因為遇見,一個家庭的顏色得以改變;因為遇見,一個孩子的成長被點亮。
  • 讀書,遇見自己的心靈天堂
    > 原創投稿◆ ◆ ◆讀書,遇見自己的心靈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