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兔子又來北京啦!
沒有對白,沒有故事,
兔、偶、人的多維蒙太奇;
臺上臺下,亦真亦幻,
連接潛意識共渡心靈之旅……
第2019青戲節特別推薦,海歸跨學科藝術家伊可創作及執導
深圳市南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深圳市南山區戲劇家協會聯合出品
深圳市荔枝青年劇團製作/執行
源自真實藝術與療愈個案,
多媒介跨界現場藝術作品,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11月16日-17日15:30
北京人藝菊隱劇場暖心守候!
那隻出沒於世界各地,運用媒介與人進行一對一的非語言的互動與療愈,幫助人們自我探索的流浪兔……
今年,流浪兔再次溫暖而來……遇見流浪兔即是遇見自己!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一 限制性互動 紅藍繩
上苑藝術館 北京 2016
全程無語言,由固定架構和即興現場構成的跨界實驗現場藝術作品:伊可邀請自己的藝術與療愈項目《流浪兔©》中曾經的個案參與者作為「呈現者」,通過融合影像、裝置、繪畫、實驗音樂等多媒介當代藝術元素,呈現抽象的內在世界以及人們處於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真實身心狀態,同時連接整個場域,引導觀眾一同探索自我並勇於面對未來可能遭遇的心理和精神困境。因為每年經歷的個案和邀請的呈現者不一樣,所以每年的創作和呈現都會不同,今年是第四版,所以稱為《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 無故事 無語言 :一切盡在不言中
+ 無「角色」 無「表演」:只有真實存在的「人」
+ 即興現場與固定框架合:每一年 / 每一場都不一樣
+ 跨界融合 場域共生:劇場即是療愈場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三 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3.0
有種戲劇節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1933小劇場 上海 2018
四年四地四版,在變動中成長!
這個作品已走過在北京、西安、上海、深圳,收穫好評。這次的北京站是同2019深圳站一樣的第四版。
《世界是一種流浪兔4.0》將會在之前的基礎上更具開放性,並融入木偶元素,敬請期待!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三 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第三屆南山戲劇節 深圳 2017
「演出可以看成是一個長鏡頭關於自我認定、連接、自由。」
「兔子從頭到尾一言不發,我們都感受到彼此交換了所有溫情與痛苦。」
「藝術的魅力其實會讓作品反觀到觀看者的內心,看到自己的影子。」
「真的沒想到中間的三個部分都是即興的!完全看不出來,你們配合很默契!也沒想到他們不是演員,真的很有勇氣。」
「真實,讓我記起了我的朋友,也曾經遭受心理問題時候的狀態,如果能早點遇到你就好了。」
「狀態力量很好、投入,表演者的狀態直接牽引觀眾的觀感。」
「這個突破了我的想像,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戲劇!讓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劇場作品。」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三 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2.0
西安音樂廳 西安 2017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2015年7月起,藝術家伊可結合自身真實的抑鬱症自愈經歷,運用媒介在公共空間(例如:美術館、商城、蛋糕店、校園等)展開一對一的非語言的藝術與療愈的跨界實驗,並提出創造性互動藝術與療愈©的全新概念; 2016年-2017年,伊可繼續深入,提出「將整個城市變為療愈場©」的突破性構想並實踐,同時將實驗擴展為長期的計劃;2018年伊可將其正式更名為「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並形成獨創的實踐技術與理論研究體系。它既是一種獨特的現場藝術,也是一種創新的藝術療愈技術,整個療愈過程即是藝術作品本身。
整個計劃目前發展出《流浪兔©》和《X實驗室》兩個項目,並積累上百案例。2019年,伊可分別在加拿大的「世界美術教育大會」和蘇州的「第七屆中國表達藝術心理療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發表相關研究。
+《流浪兔©》系列與《世界是一隻流浪兔》
《流浪兔©》作為這個研究計劃下的第一個項目,至今已與上百人在公共空間進行了一對一的深入潛意識的互動與療愈,並發展出了三個系列。第一、二系列是現實中一對一的藝術與療愈,過程中參與者給予「流浪兔」的信任、真實的身心狀態以及當下自然流淌的情感令伊可印象深刻,由此產生了將其中的一些概念和體驗提煉總結,結合其他藝術形式進行再創作的想法。於是,誕生了第三系列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是第三系列中作品。伊可希望藉此對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中真實身心狀態的呈現和將劇場轉化為療愈場的可能性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一 限制性互動 松間的彩虹
丹麥文化中心 北京 2016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二 非限制性互動 成都站
麓湖A4美術館 成都 2017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
項目一 流浪兔© 系列三 總結與再創作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1.0
蓬蒿劇場 南鑼鼓巷戲劇節 北京 2016
伊可
作品創作者和呈現者
跨學科綜合藝術家
藝術療愈的創新實踐者與研究者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的創始人
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畢業後赴法國學習表演藝術,後又專業研習藝術療愈。目前遊走於世界致力於當代藝術、藝術療愈、表演藝術等領域的跨界融合、創新與研究。2016年,公共與現場藝術作品《兩個人之城市邊緣》獲得三星堆戲劇節一等獎;2017年,伊可獲得SAYA菁英國際青年藝術家獎;2019年提名「中法藝術8」獎。
她說:「我已經厭倦了藝術家無休止地自我表達和以此為基礎的創作方式,我感興趣的是如何幫助人們內觀,平等地與有形、無形的存在建立連接,形成能量循環、轉化與創新的共生系統©」
安然
呈現者鼓/舞者
因罕見病而天生無發,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人生的陰影。在多個電視節目中展現自己的勇氣和才藝,被觀眾們冠以「最美光頭女孩」、「勵志女神」等稱號,並成為《少年歌行》真人版無心角色代言。安然除了嘗試表演外,一直努力研習鼓舞,並通過創造了個人風格鮮明的一人多鼓部落水鼓肚皮舞。
她說:
流浪兔好似另一個面對世人的我,願每一顆受傷的心,都能夠被兔兔的溫柔感動。
洪金雕
呈現者木偶/傀儡操縱師
他說:
很榮幸成為流浪兔的呈現者之一,作為學傳統出身的傀儡師,這次演出更像一場對傳統藝術的突破與創新。打破原有的規矩方圓,用木偶與肢體來表達喜怒哀樂。過程中潛移默化發洩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情緒,願演出順利。
遇見流浪兔
即是遇見自己
遇見
導演:伊可
製作者:賀旭東
呈現者:安然、洪金雕、伊可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時間:11月16日—11月17日15:30
地點:菊隱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