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南山戲劇節推出,深圳市南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南山區戲劇家協會聯合出品,深圳市荔枝青年劇團製作執行,海歸藝術家伊可創作及執導的現場藝術作品《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於11月16日和11月17日在北京人藝菊隱劇場成功上演,並收穫觀眾好評。
劇場中的另一種可能 伊可的多媒介現場藝術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是由伊可、安然、洪金雕三位作為&34;,全程無語言,以固定構架和即興現場構成的跨界試驗現場藝術作品。它通過融合影像、裝置、繪畫、實驗音樂等多媒介當代藝術元素,呈現抽象的內心世界以及人們處於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真實身心狀態。同時連接整個場域,引導觀眾一同探索自我,並勇於面對未來可能遭遇的心理和精神困境。因為每年經歷的個案和邀請的呈現者不同,創作和現場也會不同,今年是第四版,所以稱為《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演出當晚,導演和創作者伊可接受了記者的訪問。伊可談及她的創作靈感時,表示它來源於自己的&34;中的第一個項目《流浪兔©》。在這個項目中,伊可運用媒介在公共空間展開一對一的互動,輔助人們自我認知與自我療愈。&34;流浪兔&34;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的參與者之所以稱為&34;而不是&34;,因為他們都是曾經參與過伊可互動與療愈項目的素人,她想真實地呈現這些人的身心狀態。所以為了這種&34;,整個作品除了有一個大致框架之外,其中的三個重要的心理世界必須由&34;現場即興,甚至燈光也是即興的,這個大膽的想法不僅實現了,而且從第一版堅持到了現在。伊可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感受當下、放開和相信自己。當被問及從邀請曾經的參與者到舞臺的實際呈現遇到過什麼困難時,伊可表示因為案例很多,有拒絕也有接受,在邀約方面沒有遇到過太大困難。但是在舞臺的呈現上,是需要進行一定訓練的,不是練習表演和技巧,而是鍛鍊勇氣與覺察,形成展現自己當下內在的能力。因為劇場畢競有時間限制,同時也要對觀眾負責。
整個作品都沒有語言,完全通過不同媒介和觀眾一起創造&34;,經歷心靈之旅。&34;伊可說,&34;作為呈現者之一的安然表示:&34;
《流浪兔©》的前世今生
據悉,《世界是一隻流浪兔》是《流浪兔©》項目第三系列&34;中的作品。自2015年7月起,伊可結合自身真實的抑鬱症經歷,運用媒介在公共空間展開一對一的非語言的藝術與療愈的跨界實驗,並提出&34;的全新概念。2016年至2017年,伊可繼續深入,提出&34;的突破性構想並實踐,同時將實驗擴展為長期的計劃。2018年伊可將其正式更名為&34;,並形成獨創的實踐技術與理論研究體系。它既是一種獨特的現場藝術,也是一種創新的藝術療愈技術,整個療愈過程即是藝術作品本身。整個計劃目前發展出《流浪兔》和《X實驗室》兩個項目,並積累上百案例。2019年,伊可分別在加拿大的&34;和蘇州的&34;中發表相關研究。
不管是劇場中現場藝術實驗,還是藝術與療愈項目中的新技術探索,這個浮躁的時代永遠都需要像伊可這樣有創新精神青年藝術家,相信《世界是一隻流浪兔》系列會在未來不斷地更新迭代,也相信伊可會保持這份熱情帶來更多的奇思妙想,影響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