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京演成功 探索跨界融合場域共生

2020-09-10 影視娛姐

日前,由南山戲劇節推出,深圳市南山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南山區戲劇家協會聯合出品,深圳市荔枝青年劇團製作執行,海歸藝術家伊可創作及執導的現場藝術作品《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於11月16日和11月17日在北京人藝菊隱劇場成功上演,並收穫觀眾好評。

劇場中的另一種可能 伊可的多媒介現場藝術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是由伊可、安然、洪金雕三位作為&34;,全程無語言,以固定構架和即興現場構成的跨界試驗現場藝術作品。它通過融合影像、裝置、繪畫、實驗音樂等多媒介當代藝術元素,呈現抽象的內心世界以及人們處於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真實身心狀態。同時連接整個場域,引導觀眾一同探索自我,並勇於面對未來可能遭遇的心理和精神困境。因為每年經歷的個案和邀請的呈現者不同,創作和現場也會不同,今年是第四版,所以稱為《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演出當晚,導演和創作者伊可接受了記者的訪問。伊可談及她的創作靈感時,表示它來源於自己的&34;中的第一個項目《流浪兔©》。在這個項目中,伊可運用媒介在公共空間展開一對一的互動,輔助人們自我認知與自我療愈。&34;流浪兔&34;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的參與者之所以稱為&34;而不是&34;,因為他們都是曾經參與過伊可互動與療愈項目的素人,她想真實地呈現這些人的身心狀態。所以為了這種&34;,整個作品除了有一個大致框架之外,其中的三個重要的心理世界必須由&34;現場即興,甚至燈光也是即興的,這個大膽的想法不僅實現了,而且從第一版堅持到了現在。伊可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感受當下、放開和相信自己。當被問及從邀請曾經的參與者到舞臺的實際呈現遇到過什麼困難時,伊可表示因為案例很多,有拒絕也有接受,在邀約方面沒有遇到過太大困難。但是在舞臺的呈現上,是需要進行一定訓練的,不是練習表演和技巧,而是鍛鍊勇氣與覺察,形成展現自己當下內在的能力。因為劇場畢競有時間限制,同時也要對觀眾負責。

整個作品都沒有語言,完全通過不同媒介和觀眾一起創造&34;,經歷心靈之旅。&34;伊可說,&34;作為呈現者之一的安然表示:&34;

《流浪兔©》的前世今生

據悉,《世界是一隻流浪兔》是《流浪兔©》項目第三系列&34;中的作品。自2015年7月起,伊可結合自身真實的抑鬱症經歷,運用媒介在公共空間展開一對一的非語言的藝術與療愈的跨界實驗,並提出&34;的全新概念。2016年至2017年,伊可繼續深入,提出&34;的突破性構想並實踐,同時將實驗擴展為長期的計劃。2018年伊可將其正式更名為&34;,並形成獨創的實踐技術與理論研究體系。它既是一種獨特的現場藝術,也是一種創新的藝術療愈技術,整個療愈過程即是藝術作品本身。整個計劃目前發展出《流浪兔》和《X實驗室》兩個項目,並積累上百案例。2019年,伊可分別在加拿大的&34;和蘇州的&34;中發表相關研究。

不管是劇場中現場藝術實驗,還是藝術與療愈項目中的新技術探索,這個浮躁的時代永遠都需要像伊可這樣有創新精神青年藝術家,相信《世界是一隻流浪兔》系列會在未來不斷地更新迭代,也相信伊可會保持這份熱情帶來更多的奇思妙想,影響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2019南山戲劇節|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9月14日-15日深大黑匣子劇場暖心守候!全程無語言,由固定架構和即興現場構成:邀請藝術與療愈項目《流浪兔©》中曾經的個案參與者作為「呈現者」,通過融合影像、裝置、繪畫、實驗音樂等藝術元素呈現人們處在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中真實而不同的身心狀態,並連接整個場域,引導觀眾一同探索自我,並勇於面對未來創傷的跨界實驗現場藝術作品。
  • 直面傷痛 療愈自己 ——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
    ——來自一位現場觀眾的心聲「三部曲」奠基「四重奏」2019年9月14日-15日,第三屆南山戲劇節特別推薦,源自真實藝術與療愈個案,藝術家伊可的多媒介跨界現場藝術作品《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在深大黑匣子劇場暖心上演,收到了觀眾的熱情反饋。更難得是,這是南山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深圳市荔枝青年劇團出品的原創劇目。
  • 遇見流浪兔,即是遇見自己!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流浪兔©》中曾經的個案參與者作為「呈現者」,通過融合影像、裝置、繪畫、實驗音樂等多媒介當代藝術元素,呈現抽象的內在世界以及人們處於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真實身心狀態,同時連接整個場域,引導觀眾一同探索自我並勇於面對未來可能遭遇的心理和精神困境。
  • 2019年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睡美人·大夢初醒》、《群像時代》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導演:伊可製作者
  • 世界是一隻流浪兔4.0|再出發
    +媒介-共生-互動藝術與療愈©研究計劃2015年7月起,藝術家伊可結合自身真實的抑鬱症自愈經歷,運用媒介在公共空間(例如:美術館、商城、蛋糕店、校園等)展開一對一的非語言的藝術與療愈的跨界實驗,並提出創造性互動藝術與療愈©的全新概念; 2016年-2017年,伊可繼續深入,提出「將整個城市變為療愈場©」的突破性構想並實踐,同時將實驗擴展為長期的計劃;2018年伊可將其正式更名為
  • 飛魚科技聯手《花兒與少年》 探索綜藝IP跨界共生
    在跨界合作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選擇將目光投向手遊市場實現IP價值的再生。
  • 《勇者大冒險》如何讓「泛娛樂IP跨界共生」從理論走進現實
    騰訊、像素、南派三叔達成戰略合作,開始探索多領域IP共生,《勇者大冒險》被認作是全球互動娛樂產業全新泛娛樂明星IP打造模式的首個實踐案例。還記得去年,騰訊互娛年度發布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在致辭中首次提出全新泛娛樂戰略,即:基於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的多領域共生,打造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財產權)的粉絲經濟。
  • UP2017發布會定檔4月20日「奇點.共生」探索泛娛樂新生態
    [摘要]UP2017年度發布會的預熱站今日也同步上線,本次發布會預計邀請900餘名行業合作夥伴與媒體參會,共同探索如何共建一個共融共生的泛娛樂內容新生態。4月10日,騰訊互動娛樂(以下簡稱騰訊互娛)宣布,UP2017騰訊互娛年度發布會將於4月2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有關騰訊互娛泛娛樂戰略布局的最新動向,以及互娛旗下遊戲、動漫、文學、影視等泛娛樂品牌與產品業務的重要舉措,都將在本次發布會上集中發布。
  • 中國國際服貿會正式拉開帷幕,「京演劇場」每天2場演出,三大互動...
    這就是展區內,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圖公司)展示的科技與文化深入融合的閱讀體驗。中圖公司作為連接出版文化行業上下遊的重要中盤,發揮自身內容資源優勢、應用創新能力,同時積極探索跨行業融合發展,以新技術賦能出版,為上遊內容生產單位提供5G解決方案,為下遊文化服務單位提供5G智慧新服務。
  • 全新「夜遊」模式的探索:玉淵潭《萬物共生》項目解讀
    2020中國文旅行業振興發展大會 全新「夜遊」模式的探索 戶外光影藝術沉浸式體驗展《萬物共生》 總導演、燈光總設計:馬博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及北京
  • 中職融合教學研究與實踐
    在內核上,中職融合教學以知能並重為出發點,既關照學生知識、技能以及過程、方法的習得,也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核心價值觀的培養;以校企協同為立足點,遵循學習規律,把設計、生產與服務的工作流程轉換為教學過程,多方協同育人;以多元共生為歸宿,通過教學要素融合,實現學生、教師、學校、企業等共生共長、全面發展。
  • 品牌全渠道跨界融合新思考 商業創新難題迎刃而解
    品牌進行跨界融合主要是基於市場競爭的壓力和需求,在跨界融合過程中,選擇合作夥伴應該看其發展歷史,看是否有積澱和傳承,具備這樣條件的品牌哪怕有一點點變革,也是一種創新。
  • 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做跨界融合的「策展人」丨湧流2020
    2020年,他成立楓禾品牌發展,專注於通過跨界手段,將文化藝術賦能到商業中,再造優質的內容和空間。這位「80後」當代藝術家,正在藝術與商業的跨界融合中,展開他新的探索之旅。當越來越多的品牌和產品把商業性和藝術性緊密結合在一起,當越來越多的文化藝術項目藉助商業運營的思維和手段得到更好的推廣,我們看到了藝術與商業之間越發融合的關係,藝術性與商業性不是對立的兩面。陳霄所做的是用他對於藝術的理解,去試探、去摸索,把他認為好的藝術和文化內容融入到商業項目中去,以跨媒介的方式提升品牌在市場中的影響力。
  • 國產紀錄片顯現跨界思維與融合創新
    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跨界」「融合」成為全行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共同選擇,從不同維度踐行著紀錄片的跨界理念。  目前,協同電視頻道、電影院線、視頻網站進行多平臺、多版本的「跨媒介」聯動,已成為紀錄片傳播的常態策略。一批紀錄片圍繞既有產品、延續品牌熱度、深耕內容價值開展「跨內容」創作,出現了很多「IP紀錄片」和「N代紀錄片」。
  • 共榮共生 大咖齊聚暢談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新生態
    騰雲峰會現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與現實連接   重啟人文科學的價值   當前,數字時代的科技進步,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來得更加迅猛,迅猛到虛擬和現實的邊界變得日益模糊,迅猛到科技化的表達正不斷顛覆人類認知世界的基礎
  • 聚焦|守正創新,跨界融合,乘風破浪
    運用科技連接融合,建立快速的信任關係,實現突破成長。陳大川 魅力校園副總裁 資深網際網路媒介經理人 科技的發展給了我們跨界的可能,整個時代也表現出了極強的跨界的需求,跨界帶給藝術教育必然是全新的機遇。
  • 頭條 王中磊ChinaJoy開講:華誼兄弟大娛樂生態布局,引領IP共生時代
    對於華誼兄弟來說,網際網路娛樂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業務板塊,而是大娛樂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業務板塊有機融合、聯動共生。——「無論是二次元、手遊、電競、粉絲經濟,還是網劇、網絡大電影,都在華誼兄弟的生態體系之內同時孵化著,而且都做好了在更多娛樂產品形態之間轉換的所有準備。」
  • 長清區探索「一育帶五育」勞動教育融合創新路徑
    為此,今年5月長清區發布勞動教育指導意見,正式開啟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以「一育」帶動全育的「五育」融合創新路徑的探索,通過全時空勞動教育模式,打造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態,讓勞動更「接地氣」,為學生的成長打好厚重的人生底色。
  • 長清打造融合共生勞動教育新生態
    多年來,長清區堅持「勞動教育與教育改革結合,與深化課程建設集合,與家庭教育結合,與學科核心素養結合」,打造了融合共生的勞動教育新生態。探索並實施了「資源包夯實課堂主陣地,課程建設完善育人體系,制度先行開闢實踐基地,因校制宜開啟特色發展之路」的勞動教育模式,強化學生正確勞動觀念與勞動品質的正向形成。「我們要通過不同的勞動課程,讓勞動教育更加『接地氣』。」長清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新文創遇上新機遇 「數字+文化」跨界融合
    當新文創遇上新機遇,「數字+文化」就跨界融合了。12月20日,創意十二月主題活動——寶安區「新文創 新機遇」數字創意產業周在福永街道智美·匯志產業園拉開帷幕,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陳煒琳、智美科技董事長許春偉分别致辭並為活動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