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區探索「一育帶五育」勞動教育融合創新路徑

2020-12-22 長清融媒

為蘿蔔設立「微課題」,建立「七彩蘿蔔驛站」,研究蘿蔔的投入與產出,完善未來蘿蔔的種植計劃……今年10月,在長清區「小微課,大勞動,全融合」小學勞動教育現場會上,來自長清區第二實驗小學的學生們通過勞動收穫的累累碩果,上演了一場「群英薈萃,蘿蔔開會」。孩子們在「開心收蘿蔔」的同時享受著勞動帶來的快樂,感悟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樸素道理。

在長清教育人看來,教會孩子正確的勞動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還能通過勞動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為此,今年5月長清區發布勞動教育指導意見,正式開啟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以「一育」帶動全育的「五育」融合創新路徑的探索,通過全時空勞動教育模式,打造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態,讓勞動更「接地氣」,為學生的成長打好厚重的人生底色。

真出汗 真體驗 真動手

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勞動意義

輪胎裡也能種麥苗,操場邊也可以支上葫蘆架……在石麟小學的校園內,學生們「包地到班」忙得不亦樂乎,校園的角角落落充滿生機。山師實驗學校教學樓辦公樓前的花圃今年也全部煥然一新,學生們有的種韭菜,有的種油菜花,還有的種上白蘿蔔,自行管理,十分上心。孝裡中心小學則拍攝了《抹布使用三部曲》《大掃帚這樣用》《輕鬆學會疊被子》等勞動微視頻,手把手教孩子做家務……為了讓學生「真出汗、真體驗」,各學校可謂「腦洞大開」,利用一切資源讓學生在校園內也能下地幹活,享受豐收的喜悅。

發展勞動教育,必須要有實踐基地做支撐,才能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地。今年7月初,長清區教體系統與孝裡鎮金谷園林和濟西溼地生態農場分別籤訂《長清區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合作協議書》。隨後,又與山東厚源農業、長清區將軍山茶業基地正式籤約並掛牌,這標誌著長清學子有了自己專屬的實踐基地,也標誌著全區中小學「一育帶五育」工作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實踐基地落成之後,各學校很快行動起來。9月11日,長清區實驗小學學子便來到金谷園林實操起來,小組協作掰玉米、室內玉米創意賽、小組協作共除草……他們拿起鋤頭、彎下腰,齊心協力收運玉米玉米,幹起活來有模有樣。雖然學生們一個個汗流浹背,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都沉浸在勞動的幸福和快樂之中,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勞動教育從1.0時代邁向3.0時代

完整課程體系讓育人更有「抓手」

在今年濟南市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研討會上,長清區以《全覆蓋勞動教育模式 打造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態》為題作典型發言,在全市範圍內進行分享推廣。

長清區教研室教研員張豔帶領教研室團隊編制的《長清區勞動教育實施綱要》和勞動教育實施資源包,成為各學校帶領孩子們走進勞動基地、開闢校園開心農場、開設豐收課程、開展家校共育,全角度進行勞動教育項目的「行動指南」。「將單一的勞動技能與學科知識相結合,以項目式、融合式課程設計促進勞動教育的落地,長清勞動教育從1.0時代邁向了3.0時代。」長清區教體局教育科科長潘霞告訴記者。

在這一過程中,長清教育以「體驗」為切入點、「實踐」為突破點、「融入」為關鍵點,努力構建勞動教育新樣態,開啟家校社全景互動勞動教育新空間。在家庭勞動教育實施路徑中,按照「學校主導、家庭主體」工作思路,凸顯學校指導作用,發揮家庭基礎作用,遵循興趣引領,編寫「生活技能、手工技能、職業體驗、耕種養殖、社區服務和大國工匠」六大勞動教育課程群,構建居家勞動課程、假期勞動課程、勞動項目學習三大立體開放螺旋式勞動教育體系。

有了體系參考,各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就有了「抓手」。

石麟小學確立了勞動教育「五小」課程群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包括居家勞動「小當家」課程、田野耕讀「小農夫」課程、志願服務「小公民」課程、職業體驗「小工匠」課程、創新啟蒙「小創客」課程。

有12個聯盟校區10756名學生的長清區實驗教育集團進行了「全景生態勞動課程」的重構,從學段出發,細化勞動教育目標,迭代研發「1134X」勞動教育課程體系,通過家校共育打造了家庭勞動教育新生態。

樂天小學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1323」勞動教育實施思路,即確立一個目標「正心立德 勞動育人」,完善三個課程「農事勞作課程」「勞動創意課程」和「美好生活課程」,做到校內與校外結合、學校與家庭結合,以勞動課、勞動日、勞動主題實踐活動三個途徑為實施方法。

長清區歸德中心小學則立足農村教育實際,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網絡,立足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勞動實踐,通過構建家校社相貫通、全方位、全領域的勞動「實踐場」。

勞動教育瞄準「全國叫得響」

撬動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在最近一段時間開展的家訪活動中,長清區教體局局長王少輝及教體系統領導幹部、校長每到一個家庭,都與家長們進行深入交流,不少家長反映,通過「以一育帶五育」的育人模式,讓孩子越來越懂事、越來越有禮貌,學習也比以前更刻苦了。

這也意味著,勞動教育在長清已深得民心。在全區推進勞動教育以「一育帶五育」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家庭勞動夯基礎、專屬活動基地強支撐、多元化領域拓展做補充的平臺驅動,在重普及、重體驗、重融合、重評價上下功夫,讓勞動教育全面做實,也讓廣大教師充分感受到勞動教育在學生綜合素養提升中的撬點作用。

「勞動教育的推進實施離不開區委、區政府的關心關愛,如今長清區四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短時間內實現了成功掛牌,全區學校還遴選出了100名優秀教師作為專職勞動教育師資進行全員培訓,保證了一流的師資。」王少輝告訴記者。

「長清區將進一步研討實施勞動教育的精準精細項目化路徑,以教育集團聯盟優質學校為核心,邀請專家團隊精心指導,按照『1+1』『1+X』的模式,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王少輝表示,長清教育將用3年至5年的時間,形成一批符合自己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品牌,創建一批全區、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全力打通學校、家庭、社會的邊界,帶動全區中小學勞動教育向縱深開展,從而高效快速地提升學生勞動素養。

來源:濟南報業教育

編輯:張華偉

相關焦點

  • 長清打造融合共生勞動教育新生態
    多年來,長清區堅持「勞動教育與教育改革結合,與深化課程建設集合,與家庭教育結合,與學科核心素養結合」,打造了融合共生的勞動教育新生態。探索並實施了「資源包夯實課堂主陣地,課程建設完善育人體系,制度先行開闢實踐基地,因校制宜開啟特色發展之路」的勞動教育模式,強化學生正確勞動觀念與勞動品質的正向形成。「我們要通過不同的勞動課程,讓勞動教育更加『接地氣』。」長清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根子上,傳統育人方式的弊端就在於「五育沒有並舉」「五育不夠融合」,因而「五育沒有共生」。然而,如果只是如此看待「五育融合」的源起,依然低估了這一理念的新時代價值。若將「五育融合」置於全面培養體系的重構這一大背景之下,其價值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將得以重新認定:在新時代全面培養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五育融合」具有支點、抓手或突破口的作用。
  • 「五育」融合本質的再認識
    至此,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成為全體教育人的共同目標。2019年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進一步提出「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明確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發展目標。
  • 華師大教授李政濤:「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
    當下,在育什麼人和為誰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況下,怎樣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質量成為未來中國教育改革亟須回答的重大問題。 通往育人質量提升的路徑多種多樣,其中「五育融合」是當前及未來基礎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和路徑之一。 如何理解「五育融合」的價值及內涵?
  • 「五育並舉」的龍泉實踐
    2035年,形成「五育並舉」全面育人良好教育生態。一張區域教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正在徐徐打開。理念先進、施策精準的「『五育並舉』龍泉探索」作為成都「東進」的主戰場,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正在成都城市格局的「千年之變」下發生著深刻的變革。變革之下,教育如何服務成都市城市東進?
  • 五育並舉,共同探索 成都龍泉驛向陽橋中學分享優質教育經驗
    中國網10月13日訊(鍾傳亮)五育並舉,共同探索。10月12日,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政府二級調研員陳良紅,雨花區教育局、人社局、財政局、編辦相關負責人走進成都市龍泉中學附屬初中(向陽橋中學),就學校「五育並舉」實施情況進行參觀調研。龍泉驛區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餘飛,向陽橋中學校長劉延美等陪同調研。
  • 學校熱點2|古華中學:智慧融合增活力 「五育並舉」促成長
    智慧融合增活力 「五育並舉」促成長 2020年10月29日下午,古華中學開展了主題為「智慧融合增活力 『五育並舉』促成長」的「強校工程」現場展示活動。
  • 校長論壇丨300餘名省內外校(園)長同上「五育並舉」大課堂~
    論壇上,來自省內外的300餘位校長、園長及教育體育系統相關負責人圍繞著「五育並舉、特色發展」這一議題,共話教育、共謀發展。論壇以「五育並舉、特色發展」為主題,探索學校、幼兒園有效落實五育並舉的方法、路徑,以促進五育並舉有效的實施,將落實五育並舉措施內化為學校、教師的自覺行為,努力讓每一所學校有特色,讓每一個學生有特長。
  • 知行合一 勞動追夢——永和鎮中心學校創新探索勞動教育
    紮根永和大地 勞動教育地域化「探索勞動教育新課題,既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現實需要,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務實之舉,也是踐行『活教育』的有益嘗試。」昨日,談及勞動教育緣起,校長胡建永對記者如此解釋。近幾年來,永和鎮中心學校在「辦有品質的活教育,打造灣區教育新高地」目標指引下,注重「五育並舉」,著力推動學生全面素質提升,成效斐然。
  • 五育並舉 育人方式怎麼變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聚焦「育人方式變革」實踐研究,發布成都創新實踐經驗與區域及學校改革成果,交流新時代學校落實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工作經驗與行動範式,研討「深化學校育人方式變革的走向與路徑」……日前,「成都市未來教育家」們在首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
  • 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四個維度
    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應不斷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提升大學生勞動本領、培養大學生勞動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人才支撐。【關鍵詞】大學生 勞動教育 高校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識碼】A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整體設計,為高校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路徑遵循。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 德育引領少年郎 五育融合築夢想
    浙江省蘭谿市第三中學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己任,依託生態教育進行「德育統領、五育融合」的育人實踐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育人之路。  以多育並舉為教育實踐基礎:學校以德育為統領,將生態多樣化理念貫穿育人全過程,多育並舉,因才育人,強化體育、藝術等課程,開設日語班、人工智慧班等特色教學,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校籃球隊是蘭谿市的十連冠,每年上百名學子參加體育、音樂、美術等高考升入理想大學。
  • 五育並舉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西安中小學正在探索全面發展的...
    在西安,不少中小學不僅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一系列新的嘗試和探索也正在進行中,體教融合徐徐開展,全面人才培養循序漸進。據悉,在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方面,西安各中小學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在之前工作基礎上,還正在進行一系列新的嘗試和探索。西安市第三十一中學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樹立健康第一理念。每天讓學生體育鍛鍊一小時,堅持讓學生跑1000米,上下午開設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每周三節體育課,其中一節為足球課。
  • 「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長(園)長論壇」在昆一中舉行
    「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長(園)長論壇」在昆一中舉行「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長(園)長論壇」在昆一中舉行12月18日,「五育並舉 特色發展——昆明市第四屆校(園)長論壇」在昆明市第一中學舉行
  • 回歸以人為本 落實「五育」並舉——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價值...
    完善「五育」並舉的教育評價實踐導向教育評價實踐導向決定評價的路徑和內容。教育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只有堅持「五育」並舉,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才能真實有效地落實下去。近二十年來,我國一直在課程改革和一線教學領域做著深化努力,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漸深入到廣大基礎教育階段每一位教師的內心。
  • 自覺踐行五育並舉 全面培養時代新人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開展勞動教育至關重要。自2004年起,南海華附就已經吹響開展勞動教育的號角,在佛山地區率先開創農村綜合實踐活動先河,至今,「學農」實踐活動已連續開展17載,共計1.1萬多人次參與其中,成為南海華附德育教育工作一大特色和品牌。
  •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代蕊華:「五育並舉」與學校管理變革
    2 「五育並舉」的關鍵在融合 不是說開足開齊「五育」方面的各個學科就做到了「五育並舉」,「五育並舉」也絕不是 1+1+1+1+1單獨羅列的過程。
  • 採實教育牽手錢唐農園探索新勞動教育課程
    「荷唐慧探」新勞動教育課程,是一種新嘗試,希望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和品質等,更在學科知識融合的實踐探索中,融合「德智體美勞」五育的新嘗試。也期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向進校園的勞模工匠學習,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少年。
  • 深圳市育新學校:煥然一新 亮點頻出
    2020年下半年可以說是深圳市育新學校的「豐收季」,學校捷報頻傳喜訊多,獎項「收割機」實至名歸。例如,在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育新學校成為深圳唯一一所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和教師教學技能大賽雙賽奪金的學校,學校教師黃偉嫻和學子陳柏因雙雙斬獲國賽一等獎金牌!
  • 陽光體育 育陽光青年——臨沂大學探索實踐「體教融合」促進大學生...
    《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目標。在臨沂大學,體現「體教融合」、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的實踐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