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大教授李政濤:「五育融合」究竟如何融合?

2020-12-22 騰訊網

全文長約 25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 分鐘

作者 | 李政濤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生命·實踐」教育學研究院院長,從事教育基本理論、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當下,在育什麼人和為誰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況下,怎樣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質量成為未來中國教育改革亟須回答的重大問題。

通往育人質量提升的路徑多種多樣,其中「五育融合」是當前及未來基礎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和路徑之一。

如何理解「五育融合」的價值及內涵?在我看來,至少可以從5個方面來思考。

1

「五育融合」是一種「育人假設」

它預設人的成長發展,不僅是全面發展,更是融合發展。

所有教育活動對人產生的育人成效,很難截然分離為這是德育,那是智育、體育,或者美育僅在這裡體現,勞育只在那裡浮現……

實際上,每一種教育教學行為,都可能對孩子的生命成長具有綜合影響,產生綜合效應,各育的成長效應往往是相互貫穿、相互滲透和相互滋養的。

2

「五育融合」是一種「育人實踐」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並舉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並舉強調德智體美勞缺一不可,是對教育的整體性或完整性的倡導,「五育融合」則著重於實踐方式或落實方式,致力於在貫通融合中實現「五育」並舉。

如同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之間的「多」與「跨」的區別一樣,「並」與「融」的主要差異在於:並舉之「並」更多具有名詞或副詞的特性,融合之「融」,主要是動詞,它意味著行動和實踐。

在這個意義上,「五育」並舉和「五育融合」是理想與實踐、目標與策略的關係。「五育融合」彰顯了一種實踐形式,即「融合實踐」,這是一種獨特且重要的「育人實踐」。

3

「五育融合」是一種「育人理念」

如果只是將「五育融合」作為一種實踐方式、路徑或策略來看待,依然低估了它的特殊價值。

「五育融合」的提出,還蘊含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或育人理念,即「融合理念」,它與「融合實踐」一樣,直指以往制約育人質量提升的主要瓶頸和難題之一:各育之間的相互割裂、對立甚至相互矛盾。

它帶來的不是相互分離、割裂的德育論、智育論、體育論、美育論和勞育論,而是「五育融合論」。未來的諸育理論,都將在「五育融合」的理念和體系內得以重建。

4

「五育融合」是一種「育人思維」

從根本上講,它是一種系統思維,包含了「有機關聯式思維」「整體融通式思維」「綜合滲透式思維」等。

傳統教育之所以存在不夠融合的頑疾,根源在於思維方式的點狀、割裂、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等,從而導致各種教育之力的相互抵消、相互排斥,無法形成教育合力,難以產生葉瀾教授所言的「系統教育力」。

有了「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思維方式之後,不僅各育之間的關聯度、銜接度將有所提升,各育自身的推進方式、運行方式和發展方式也會隨之發生革命性變化:從此以後,各育都將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之下,重新建構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機制。

以勞動教育為例,近年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顯,成為育人質量提升不可缺失的一環。但目前開展勞動教育,往往是首選增設和單列勞動教育專項課程。這種做法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弊端也顯而易見:在已經非常擁擠的學校課程體系裡增加新課程,勢必會給師生帶來新的負擔,也可能會削弱勞動教育自身的價值。

之所以如此,癥結依然在於勞動教育課程與其他各育課程分離,是在已有各育基礎上「做加法」而來的,它的存在有可能對其他各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畢竟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是固定的,某「育」增加了,其他「育」勢必會有所減弱。

當然,我並不是否定專設「勞動課程」的舉措及積極意義,關鍵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要發揮勞動教育在育人質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唯有將其與其他各育融通起來,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式的貫穿滲透,讓勞動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體育中無時、無處不在,既要在這些領域進行勞動教育,也要讓勞動教育返回並進入其他各育之中。

例如,將勞動教育引入智育中,讓孩子意識到勞動不只是在田野、家庭、工廠裡存在,也在課堂上、班級內和學習中發生: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都需要持續邁過的「勞動關」。這種融通式的思考方式和設計方式,意味著要讓勞動教育的理想和目標瀰漫並滲透於日常的教育教學之中,實現勞動教育的日常化。只有與其他各育融通並實現日常化的勞動教育,才最有生命力,也才最為持久。

以「五育融合」的理念和思維方式為基礎,接下來亟須探究的是融合機制,包括三個方面的核心機制:

其一,「融合過程機制」解決「如何讓五育融合真實日常發生」,融合的階段、步驟、載體和方式有哪些,為此需要對「五育融合」的過程進行「整體設計」;

其二,「融合評價機制」指向「如何整體評價五育融合的效果」,這將是一種全新的評價教育質量體系:不再是孤立地評價德育成效、智育成效、體育成效、美育成效和勞育成效,而是以「五育融合度」為評價單位,進行整體評價;

其三,「融合保障機制」致力於解決「如何保障五育融合真實、有效且持續發生」,存在於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次的各級各類教育主體,各自承擔什麼融合責任,在學校教育內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怎麼辦?在學校教育外部,家庭、社區以及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敬老院等各類校外機構,又該有何作為?由此要求的是整體保障。

5

「五育融合」是一種「育人挑戰」

對於學生而言,這種挑戰意味著今後的學習,不僅是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人機互動式學習,也是「五育融合式」學習,形成基於融合、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學習興趣、意識、方法、能力與習慣;

對於教師來說,這種挑戰帶來的是新要求:要有「五育融合」的教學新基本功,既要善於在自己的學科領域充分發揮每一堂課、每一個教育活動的「五育效應」,也要善於融合利用各育的育人資源,實現基於融合、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新型教學方式;

在校長那裡,需要具備的是「五育融合」的管理新基本功,如何建構適應「五育融合」的體制機制、制度體系、課程體系、教學體系、班級建設體系以及整體性的學校文化體系,生成基於融合、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新型學校管理方式等。所有這些都構成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它帶來的是未來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希望、新道路和新時代。

相關焦點

  • 「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換言之,沒有「五育」的高質量,就沒有基礎教育的高質量;沒有「五育融合」的高質量,也就沒有新時代基礎教育的高質量。在這個意義上,「五育融合」的高質量發展,可以撬動全面培養體系的高質量構建。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撬動?
  • 「五育」融合本質的再認識
    實事求是地講,當前無論教育理論工作者還是一線校長教師對何為「五育」融合,「五育」融合從何而來,「五育」融合基本價值追求是什麼,「五育」融合如何落地等問題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共識度還不夠高,或見仁見智,自信心不強,亟待進行基本概念、本質要義的辨析和價值反思。「五育」融合是在「五育」並舉提法基礎上歸納出來的,是對「五育」並舉政策話語的理論提升。
  • 華師大美院成立後的首屆畢業展:如何「融合」藝術與人文
    半年以後的6月8日,「融合2018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在上海圖書館揭開面紗。此次展覽是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去年底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的畢業展覽,展覽集結了美術學院國畫、書法、篆刻、油畫、裝置藝術等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優秀畢業作品,既彰顯了各個學科與專業的嚴謹性,又體現了華東師大藝術與文史哲的「融合性」。
  • 長清區探索「一育帶五育」勞動教育融合創新路徑
    為此,今年5月長清區發布勞動教育指導意見,正式開啟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以「一育」帶動全育的「五育」融合創新路徑的探索,通過全時空勞動教育模式,打造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態,讓勞動更「接地氣」,為學生的成長打好厚重的人生底色。
  • 學校熱點2|古華中學:智慧融合增活力 「五育並舉」促成長
    智慧融合增活力 「五育並舉」促成長 2020年10月29日下午,古華中學開展了主題為「智慧融合增活力 『五育並舉』促成長」的「強校工程」現場展示活動。
  •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代蕊華:「五育並舉」與學校管理變革
    「五育並舉」本身不是一個新話題,但卻是新時代的新任務。如何更好的落實「五育並舉」精神,如何更好地推進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我們如何來理解「五育並舉」,可能也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觀點,接下來我用幾句話來概括我對「五育並舉」的理解。 1 「五育並舉」是一個整體 「五育」本來就是相互聯繫的,我們只是為了更好地推進某一方面的工作而將「五育」明顯分開。
  • 範志忠教授談「影遊融合與互動敘事」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範志忠教授發表了主題為「影遊融合與互動敘事」的講座,再燃後疫情與智能時代下戲劇影視的學術熱潮。
  • ...年秋期 「五育融合 陽光成長」冬季運動會 - -四川新聞網瀘州頻道
    四川新聞網消息(黃曉梅 楊慧)為了強化學校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頑強毅力,切實提高同學們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近日,瀘州市大北街小學校2020年秋期「五育融合 陽光成長」冬季運動會隆重開幕。伴隨著激昂的《運動員進行曲》,全校師生和家長代表有序地來到操場,參加運動會開幕式。
  • 小馬快跑託育課程與朗潤教育COMPLEX兒童成長中心達成深度融合
    近日,小馬快跑託育課程與朗潤教育COMPLEX兒童成長中心達成深度融合。雙方承諾將以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優勢互補為原則,為嬰幼兒早期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一邊是源自新加坡的高品質託育課程,一邊是兼具自然與人文的綜合化親子生活研究所。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本文轉自【大眾網】;7場重量級教育家最前沿的主旨發言,14場精彩紛呈、觀點鮮明的論壇報告,360分鐘碰撞與激發共探基於新技術的未來教育……當教育即將進入4.0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成為新常態,如何促進教與學的變革與創新?
  • 「五育並舉」的龍泉實踐
    《意見》明確要堅持「五育」並舉,著力解決素質教育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國家綱領性文件,地方如何落實落地?這考驗著教育人的定力與智慧。2020年5月12日,成都經開區印發《關於落實「五育並舉」推動龍泉驛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6月16日,又審議通過了《龍泉驛區落實五育並舉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 陽光體育 育陽光青年——臨沂大學探索實踐「體教融合」促進大學生...
    《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目標。在臨沂大學,體現「體教融合」、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的實踐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 動漫IP如何促進文旅融合
    2019年天貓發布《二次元IP帶貨能力》顯示,排名前五的二次元IP帶貨能力甚至超過不少一線明星,以年輕人為主的二次元用戶群體越來越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動漫IP之所以漸成流行趨勢,除了「90後」「00後」擁躉,也有一批忠實的「70後」「80後」粉絲,動漫於其而言是曾經逝去的青春,承載著美好的歲月記憶。
  • 孩子學習英語興趣越來越淡,如何融合教材進行phonics的滲透呢?
    如何解決?我在教學中滲透phonics,最後孩子們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利用phonics進行語音和單詞的教學,是將孩子從死記硬背的沉重負擔中解救出來的一個好方法。但是,我們目前的課程設置中沒有多餘的課時來安排,那只能將phonics滲透到課堂中,那該如何融合教材進行phonics的滲透呢?我進行了嘗試與研究。
  • 【融合式教學案例分享】融合交互 天涯比肩——電機系積極開展融合...
    清華新聞網9月24日電 9月14日—9月18日,是清華大學實施融合交互式教學第一周。電機系全體師生對於新學期新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積極準備和學習、不斷探索創新,順利完成了新一周的教學任務。 本學期電機系共開設本科生課堂68個,研究生課堂26個。其中涉及線上線下融合交互式課程共計30門。
  • 全產教融合 校企地三方共育技術技能人才
    談起越過越紅火的日子,路晨說自己得益於學校在產教融合方面做出的努力。中國航發哈爾濱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路晨在工作。近年來,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打通產教融合瓶頸,與哈飛、東安等企業深化校企合作。2020年,該學院根據東安公司發展需要,與其共同創新開展精準「訂單式」優秀人才培育。
  • 線下線上融合教育如何走得更遠?
    在線教育雖然不可能完全取代線下教育,但如何乘勢而上,繼續保持線上教育的優勢,並大力促進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發展,把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事關宏旨。 其次,學校作為實施OMO教育的主體,要優化適合開展融合教育的學校生態,做好推動、落地、評估等工作方案並持續有效推進。 學校要加強信息化領導力,做好融合教育工作的整體規劃、決策制定,既包括信息化等硬體建設和技術落地,也包括制定融合教育開展的評估等。
  • 校長論壇丨300餘名省內外校(園)長同上「五育並舉」大課堂~
    五育並舉主陣地在課堂教學和課程實踐,著力點在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完善,實現「五育」融合育人,需要課內外結合、學科間整合、活動中融合,破除教育評價制度的壁壘和桎梏,改革學校評價,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評價學校的根本標準。主旨演講:五育並舉的關鍵在融合
  • 山東廣電「五智融合」獲評國家廣電總局2020年度全國廣電媒體融合...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 12月18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公布2020年度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典型案例、成長項目徵集評選結果的通知》。由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報送的「五智融合」案例獲評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
  • 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
    那麼,學校美育該如何應對「考試指揮棒」的到來,又應補上哪幾課,以達到更好育人效果?就此,記者採訪了家長、校長和專家。第1課 以素養為導向,處理好育分和育人的關係「一旦美育加入中考,不論分數多少,為了考上理想高中,孩子勢必要在美育上投入很多精力,對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負擔。」記者發現,自從文件發布以來,各個家長網絡社區的討論很熱鬧,不少家長開始「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