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勞動追夢——永和鎮中心學校創新探索勞動教育

2020-12-28 百家號

轉發:圖文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好高興呵,我種的玉米可以採摘了!」

「我種的茄子也掛果了!」

「這裡長出好幾顆番茄啊,是你種的嗎?」

……

課餘時分,永和鎮中心學校的孩子們總喜歡來到各自的學農基地,興奮地交流勞動的感受,分享勞動的成果和樂趣。

紮根永和大地 勞動教育地域化

「探索勞動教育新課題,既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現實需要,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務實之舉,也是踐行『活教育』的有益嘗試。」昨日,談及勞動教育緣起,校長胡建永對記者如此解釋。

近幾年來,永和鎮中心學校在「辦有品質的活教育,打造灣區教育新高地」目標指引下,注重「五育並舉」,著力推動學生全面素質提升,成效斐然。

但教師們在日常教育和家訪中也發現:一些孩子動手能力相對較弱,極個別學生不懂父母工作艱辛,在家只知索取不知付出,更不懂感恩和回報……如何通過設計接地氣的德育載體,引導孩子們養成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團結協作意識、勇於創造精神?這成了教師們深思的一個新課題。

結合支部主題黨日和學校集中學習,黨員及教師們認真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全面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教師們日漸形成共識:把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校地處虞東平原,當地既有盛產糧食的稻田,又有四季飄香的各類果樹,勞動資源豐富。學校發揮地域和人才優勢,努力爭取得關心學校發展的熱心人士支持;主動聯繫校外糧食種植基地、花卉種植園等,採用「請進來送出去」模式,帶領學生走進田間學耕作,鑽入大棚學育苗,讓農村娃進入各基地學習、觀察、實踐,並日漸知農村生活、會勞作技能。

「引領孩子們參加勞動,不僅讓他們懂得了勞動不易,從而懂得尊重他人勞動成果,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讓他們動手又動腦,掌握勞動的技能和技巧,不斷提升著核心素養。」昨日,學校有關勞動輔導員如是感言。

知行合一 勞動教育課程化

徜徉在永和鎮中心學校,「小陽明學農基地」「小陽明觀察園」「小陽明種植園」等學農基地的標牌分外醒目。

「2018年,我校成為上虞唯一一所『陽明文化進校園』基地學校,王陽明先生『知行合一』思想成了勞動教育的準則之一。秉持『知行合一』要求,我們整合資源,力促勞動教育課程化、規範化,進而辦出有活力、有特點的勞動教育。」校長胡建永如是說。

學校精心創設校內勞動基地,在空閒地段闢出專門地塊,創設起多個勞動實踐基地;經過科學規劃,新設 「小陽明學農基地」「小陽明觀察園」「小陽明種植園」等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學農基地,由各班分別管理。

各班把課堂「搬」到基地,在輔導員教師指導下,學生親手種下種苗,平時,早晚對自己班的勞動基地進行澆水、鬆土、除草、捉蟲、施肥,盡情享受著勞動帶來的快樂。通過基地種植、拔草、搭棚等實踐活動,學生們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念,端正了勞動態度,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如今,各班在基地精心種植了紅薯、玉米、辣椒、西紅柿、茄子等本地常見農作物,很多已經掛果了。

與此同時,學校鼓勵各任課教師挖掘各學科中的「勞動」知識內涵,進行課堂教育;發揮骨幹教師的力量,開發完善相關校本課程,採用課內和課外相結合方式,力促「勞動教育」進課堂。科學教研組在原有活動基礎上,整理開發了《「小陽明」學科學》校本課程,現階段正在實施的「『小陽明』種魔豆」實踐活動,受到學生們歡迎。

學校開設實踐活動課,課餘時間分班來到學農基地,或請附近老農來傳授勞動技能及種植知識;或由輔導員培養學生生命教育、觀察能力等;或按季節組織學生開展種植、施肥等活動,真正感悟和體味勞動的艱辛和光榮。

延伸領域 勞動教育生活化

「經過學校的勞動教育,現在孩子能主動幫助家裡做一些家務事了,自己的物品也能主動擺放整齊了。」近日,一位家長來接孩子回家時,在與班主任的交流中這樣贊道。

勞動教育必然要與生活聯繫,使之生活化。只有生活化的勞動,才能真正打動學生,影響學生;只有在勞動中,才能感受收穫的美好。基於這一認識,學校利用家長會、校訊通、微信等及時向家長推送勞動教育的相關信息,取得家長們的支持,家校聯手推勞動教育。

「自己的事情,自己學著做。」學校要求和鼓勵學生在家學做疊被子、整理書桌、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根據傳統節日習慣,鼓勵開展「親子勞動」,發動家長與孩子一起裹艾餃、裹粽子、割插菖蒲等活動。在節假日,不少孩子還隨著父母來到「田間地頭」,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孩子們由此學會了以前不懂的生活和勞動技能,家長們對此紛紛點讚。

相關焦點

  • 長清區探索「一育帶五育」勞動教育融合創新路徑
    為此,今年5月長清區發布勞動教育指導意見,正式開啟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以「一育」帶動全育的「五育」融合創新路徑的探索,通過全時空勞動教育模式,打造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態,讓勞動更「接地氣」,為學生的成長打好厚重的人生底色。
  • 培育知行合一的時代新人
    為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明確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通過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社會和民族發展的角度看,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之重要訴求。
  • 勞動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意義
    家長要積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勞動和公益勞動,這對孩子集體意識、責任感、意志力和愛心的培養很有幫助;許多學校的校本課程中有「勞技類」課程,如家電維修、服裝設計等,這類課程需要一定設備才能進行,家長要充分利用好學校資源指導孩子選課。
  • 關於2020年江門市學校勞動教育優秀成果評審結果的公示
    各市(區)教育局,市直各學校(幼兒園):  根據《關於徵集江門市學校勞動教育優秀成果的通知》要求,經各市(區)教育局、市直學校推薦和專家評審,評選出江門市第一幼兒園古冬雲勞動教育教育課程實施案例
  • 冬季長跑 活力滿滿 | 永和鎮中心學校啟動冬季長跑
    2020-12-09 21:50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通訊員 劉劍波 記者 萬均
  • 吳若山:立於理論和實踐視角,再論「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的不...
    這就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事實上,當前,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已經形成了中國校外教育的三大體系。
  • 永和鎮中心幼兒園自製玩教具評比
    為了充分調動全園教師創意製作出兒童喜歡的富有創新性、實用性的自製玩教具,更好地呵護孩子們開展自主遊戲,永和鎮中心幼兒園於近日組織了教師自製教玩具評比活動。展現了幼兒教師心靈手巧、勇於創新的精神面貌。自製教玩具活動中,廣大教師充分發揮想像力,參賽作品創意無限。如參賽作品《多功能遊戲箱》,採用箱子的外形,合理利用箱子的各個面,每一面都包含了教師的智慧,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挑選遊戲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智慧。參賽作品《小推車》,充分考慮了教室內的環境,讓孩子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場地,進行自己的探索遊戲。
  • 看勞動教育的「城陽模式」
    城陽區學校的勞動教育開展工作是本次盛會中的一大看點,看到現場師生們嫻熟的動作以及最終呈現出的精美的勞動成果,在場每一個人都能深刻感知,這就是城陽區教育和體育局一直以來探索勞動教育工作機制、推行勞動教育統籌配合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 長清打造融合共生勞動教育新生態
    探索並實施了「資源包夯實課堂主陣地,課程建設完善育人體系,制度先行開闢實踐基地,因校制宜開啟特色發展之路」的勞動教育模式,強化學生正確勞動觀念與勞動品質的正向形成。「我們要通過不同的勞動課程,讓勞動教育更加『接地氣』。」長清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設立選修課實踐周 南京高校勞動教育「火」起來
    南京醫科大學後勤服務中心聯合教務處開設了公共選修課「後勤生活課堂」,包括「廚藝大講堂」和「生活小課堂」,總計30節課時。「理論學習以網絡課程的形式授課,涵蓋後勤體系介紹、烹飪技術、宿舍內務整理、藝術插花、手工縫補等方面,學生可自主選擇時間段報名參加實驗課程。」南醫大後勤服務中心的聶莉老師說。
  • 以家務勞動為抓手「一校一品」,城陽區打造勞動教育「全國樣板」
    在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學校就以地方課程《勞動教育》為基礎,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紮根於其他學科資源之中。城陽區打造了「1+N+X」勞動教育集團,「1」為勞動教育核心學校,「N」為勞動教育聯盟學校,「X」為與科技融合的勞動教育平臺。在城陽區的牽線搭橋下,城陽區第三實驗小學與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結為勞動教育聯盟學校,兩校學生定期互訪,在校園種植、校內勞動拓展課等方面進行交流、共享。
  •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成必修課 勞動教育如何細化落地?
    根據《意見》,未來將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大中小學都將設立這一必修課程,家庭、學校、社會都將在勞動教育中發揮作用,有條件的師範院校將開設相關專業,而勞動素養也將成為評優評先、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教育部提出,他們將把勞動教育作為今後一段時期內的重點工作來抓。未來,這一《意見》將進一步細化。
  • 永和鎮:「店小二」上門服務,企業項目拔節生長
    永和鎮政務服務中心增設專門的優化營商環境窗口,由聯企服務專員幫企業代辦手續。今年以來,永和鎮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堅持問題導向,通過簡化優化行政審批、調優服務、創新機制等多項舉措,激發市場活力,為企業排憂解難,不斷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 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四個維度
    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應不斷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提升大學生勞動本領、培養大學生勞動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人才支撐。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勞動觀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觀念、「人類是勞動創造的,社會是勞動創造的」的勞動價值、「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勞動教育深入人心,這些都是開展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素材和資源。
  • 重磅|瀟影集團、瀏陽永和鎮共同打造「電影小鎮」
    近日,瀏陽市永和鎮人民政府、瀟影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就「永和影視拍攝基地項目」,正式籤署合作建設協議。
  • 永聯甬心連心 爭當聯甬橋頭堡|永和鎮創新思路與寧波同頻共振
    2020-09-21 11:49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樓麗君 通訊員 任健 文/攝
  •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陽明提出來的「知行合一」思想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正所謂,投人以魚不如投人以漁,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這需要教師洞察知曉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生認知方式的差異。
  • 白鶴小學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活動
    紅網時刻株洲12月21日訊(通訊員 宋嘯 鄧孟晶)12月21日下午,白鶴小學組織開展「情暖冬至讓愛傳遞」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學生們將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和製作的卡片送給風雨無阻為白鶴師生默默護學的叔叔阿姨。近60名師生代表齊聚學校食堂,揉麵皮、拌餡兒、鋪桌布、洗手……準備工作已就緒。隨著學生發展中心副校長蘇雅玲一聲令下,大家紛紛使出渾身解數,6人一組,包餃子、擺餃子、蒸餃子、打包、裝飾、拍照……大家分工合作,其樂融融。經過1個小時的忙碌,大家擦乾淨手上的麵粉,帶著一份份充滿真情的餃子, 「送溫暖小分隊」出發啦!
  • 袁家鎮中心學校:勞動中成長的家庭「小幫手」
    紅網嘉禾分站(通訊員 鄺韶春 彭華豔 李於民)「種菜苗前先整土,再挖穴、移栽、澆水等」近日,袁家鎮中心學校91班學生肖嘉傑在田地裡與家人一起移栽菜苗,這是該校疫情防控期間開展學生勞動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