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教育界的盛事——首屆全國勞動教育發展論壇暨青島市勞動教育現場會——在青島市城陽區舉行,來自全國的300餘名勞動課程教育專家以及一線名師共聚一堂,就我國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討論、交流。論壇上,城陽區的中小學師生還向在場的嘉賓展示了多場生動的勞動實踐教育課,贏得了在場嘉賓的陣陣掌聲。
近年來,城陽區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工作機制、推行勞動教育統籌配合,將課程開設、教育活動、基地分類管理等內容,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考核、有評價,「四有」確保勞動教育各項內容全面落地、落實,打造陽光育人新高地。
多學科融合 打造「有趣課堂」
城陽區推行的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做點家務、幹點體力活那樣簡單,而是寓教於樂,將勞動教育課程與其它學科有機融合,把勞動技能、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在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學校就以地方課程《勞動教育》為基礎,將勞動教育融入課堂,紮根於其他學科資源之中。在語文閱讀課中,學校開設《詩經》課程,結合史地生知識,帶領學生探究古代勞作方式,認識農作物並了解它們的古今名稱;結合地方實例,聯繫生物、化學學科,帶領學生了解海漁、鹽業、青啤釀造,開展模擬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將「勞動創造價值」的觀念常態化融入思政課中,培養學生崇尚勞動的價值觀念。學生們紛紛表示,「課程不枯燥,特別有意思」。
「細卷天下——不費筆墨的紙上風景」,這是城陽第二實驗中學衍紙課程的主題標語。實驗二中八年級一班的趙雯博同學告訴記者,勞動教育讓他思維更開闊,對學科學習也非常有幫助,「非常考驗空間想像力、動手能力和眼力,並且還提高了我的審美能力」 趙雯博開心地說。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城陽區不僅重視勞動教育的過程,還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將學生參加勞動教育情況統一納入青島市中小學生「十個一」評價記錄手冊和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勞動教育集團化 創建實踐基地
將勞動教育做成「集團化」是城陽區勞動教育工作的一大亮點。城陽區打造了「1+N+X」勞動教育集團,「1」為勞動教育核心學校,「N」為勞動教育聯盟學校,「X」為與科技融合的勞動教育平臺。
在城陽區的牽線搭橋下,城陽區第三實驗小學與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結為勞動教育聯盟學校,兩校學生定期互訪,在校園種植、校內勞動拓展課等方面進行交流、共享。這種勞動教育聯盟的形式,讓學生們拓展了勞動場所、擴大了交流視野,也刷新了對勞動的進一步認知。
不僅如此,城陽區還與一些知名企業和學校聯合創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面向社會遴選研學旅行基地、未成年人「社會課堂」和學農學工社會實踐基地,滿足全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需求。
茶藝、果藝、糖藝、釀酒、豆腐製作……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在學工學農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每年都會組織七年級學生到青島學農基地開展為期5天的學農實踐活動。田間地頭的泥土芬芳,與農民的調研互動,讓學生在勞作中明晰了「早種三分收,晚種三分丟」的勞動經驗,感悟到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哲學智慧。
此外,學校還充分發揮山東省人工智慧實驗學校的優勢,依託中國海洋大學、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實踐基地,開展航模、創意編程、機器人、攝影等科技類的勞動教育課程,電烙畫、電子光纖、模擬駕駛、專業3D列印等精彩紛呈的實踐內容吸引學生打開科技世界的大門,關注國家前沿科技成果。
一校一品 打造勞動教育特色
「打造勞動教育杜絕套模板、套路化」,這是城陽區在推行勞動教育過程中的一大原則,每個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獨有的特徵,因地制宜一校一品,做成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特色。
作為在首屆全國勞動教育發展論壇中的的重點參觀學校之一,青島市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的特色是「社團」,校長矯偉在採訪中講到,學校的勞動教育社團涉及了陶藝、剪紙、絲網花等「傳統文化」領域,還有漁網編織、貝殼加工、標本製作等與青島「海洋文化」領域,以及烹飪、烘焙、麵點等「生活藝術」領域等,讓孩子們在勞動中成長,在勞動中全面發展和學習」。
城陽區教育和體育局局長趙偉表示,城陽區會繼續以「一校一品」為特色,以家務勞動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輔助的推進機制,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繼續改進教學內容、培養模式及方法路徑,使勞動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努力把每一位學生培養成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培養成有文化修養、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肖芳 通訊員 李敏 翁豫迪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