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悟空問答裡面看到有家長求助這樣一個問題:14歲的孩子說:「我不要洗碗,這是很低賤的事情,我該如何回應?」。其中點讚數最多的一條回答是:賣菜低賤嗎?掃大街低賤嗎?收廢品低賤嗎?光明正大不偷不搶,自食其力,憑什麼要被別人看不起?你孩子認為高貴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洗碗算是低賤的事情,那麼你家長每天做飯,拖地,幫你洗衣服,都是低賤的事情了,你連父母都看不起了吧。那麼如果不是他們每天做這些「低賤」的事情,試問你是怎麼長大的呢?這位家長平時在家裡也要加以言傳身教,表明自己對各行各業的態度,讓他從小就認為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取得的成果或者得到的回報都是光榮的,都是有尊嚴的。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討厭幹家務呢?先來看一組數據:在美國,小學生平均勞動時間為每天1.2小時;在韓國,小學生勞動時間為每天0.7小時;而在我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相比較下來,我國孩子的勞動時間短得驚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第一、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他們在家裡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長根本不讓他們做家務,只是每天做作業就可以了。
第二、平時家長的影響。比如小孩考試考得不好,有些家長會有口頭禪:再不好好學習,以後去飯店刷盤子去!這就無意識地培養出小孩認為洗碗是低賤的意識。還有類似的:不好好讀書就去掃馬路,去收廢品,去種田……這些對於培養小孩的價值觀很不利。
第三,逃避責任。十四歲的孩子當然知道家務活是全家人都應該承擔的義務,沒有固定誰應該做誰不該做,初中的孩子應該會洗碗,就是不願意做而已,認為家長做家務是應該的,和自己無關。
除了厭倦做家務,不熱愛勞動,還有學生不尊重勞動成果和對勞動的無知。比如浪費糧食,如網上報導的,某學校學生在食堂用饅頭打仗,吃不完的飯菜隨意亂倒。我們這裡還有這樣一個小笑話,有人問上大學的孩子:你知道大米是怎麼來的嗎?大學生答曰:大米是從米袋子裡面出來的!多麼可笑的答案,因為他根本不關注勞動者的勞動過程,那勞動成果當然也不知道是怎麼得來的了,所以不懂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的重視了。針對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就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出意見。具體措施包括:
1、要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
2、要確定勞動教育內容要求,針對不同學段、類型學生特點,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
3、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4、鼓勵高新企業為學生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勞動實踐新形態、新方式提供支持。
5、支持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願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
我覺得國務院近日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非常及時和有必要,《意見》強調了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讓學生參加必要的勞動實踐,不但有利於鍛鍊身體,還能更加尊重勞動人們,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對於青少年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