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兵團新聞6月4日電(張楠楠) 新疆兵團第十師北屯中學四(5)班的廖哲森走進廚房,化身「小廚神」,一會兒工夫,香酥可口的雞蛋餅就出鍋了,一家人笑融融地圍坐在一起,享用勞動成果。
這樣的場景不僅出現在廖哲森家中,防疫期間,北屯中學每一個學生都在家參加家務勞動。而在平時,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和各類實踐活動,也早已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
勞動育人潤物無聲
學校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把勞動教育有機融合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通過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的培養;通過物理、生物、化學等學科中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的培養;通過校本教材《可愛的兵團》、《勞動實踐基地》加大艱苦奮鬥、勞動最光榮精神的培養。
北屯中學充分利用周邊屯墾戍邊文化豐富的資源,把勞動教育與弘揚兵團精神相結合。參觀181團屯墾戍邊史館、185團、186團紅色教育基地、師市三館,學習馬軍武「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士」,聆聽老軍墾講述開荒墾田的故事,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奮鬥的青春最美麗」演講比賽,「不忘初心跟黨走,爭做新一代師市人」入團宣誓儀式等,激發學生愛國、愛家鄉、愛勞動的熱情,有效激勵學生「擼起袖子加油幹」。
學農基地體驗人生
學校佔地面積10.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16萬平方米,學校利用校園空地,打造以種植冬小麥、蔬菜為主的學農基地和以種草莓為主的草莓基地,並對兩個基地進行細化分割,由各班領養。師生歡聚一起,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鋤地、拔草、施肥,不亦樂乎。收穫的時候,通過「大手牽小手」菜園幵放、學農活動徵文、繪畫、攝影,優秀種植小組評比和綜合展示等,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
八(1)班孟佳慧同學在參加種植冬小麥活動後感慨到:「在種小麥的過程中,我經歷了很多從未做過的事情。比如:整地、鬆土、秧苗、除草,觀察並追蹤小麥的成長過程。我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辛苦,更讓我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傳承好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學生在學農過程中理論聯繫實際,學用相長,獲得基本勞動技能,培養良好勞動習慣,體驗農業勞動樂趣,也充分認識到「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一道理。
志願服務傳遞溫暖
北屯中學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學校將3700餘名師生劃分為四支志願服務隊,即青年教師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服務隊、綠色環保志願服務隊、學雷鋒志願服務隊。自成立以來,組織隊員到老年公寓看望老人、到社區清理綠化帶、到圖書館幫工作人員貼書籤、植樹造林、協助交警維持上下學秩序等,活躍在大街小巷,助力城市文明建設,真正做到「人人學雷鋒,個個像雷鋒,處處有雷鋒」。
去年3月5日,組織志願者開展「一杯水的溫度」志願服務活動,為在寒風中堅守崗位的交警、環衛工、外賣小哥、保安大叔、公交司機等人送上一杯熱茶,受到社會一致好評。今年,全校師生在校園內開展「防疫有我,愛衛同行」活動,人人參與衛生大掃除,師生們積極向上向善,「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中感受善的力量」。
北屯中學將一如既往、精益求精,讓勞動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助力學生「為成功的人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