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少林|​銅人陣都打不過,還想打禪七?

2021-02-18 河流密集的地方

WORD TO WORLD

語詞即世界,書寫即遠行。

另一個我,在微信公眾號「我們讀詩」。


文/張海龍

武是什麼?武是止戈,就是停阻刀兵。

練武不是為了打架,而是為了不打,刀尖抵在咽喉上才能和平。

武僧釋延孜在英國倫敦傳授少林功夫十七年,收了不少金髮碧眼的洋徒弟。據他說,正兒八經教老外們功夫之前,他的第一課通常只講這一個字:武。

理解這個字,比學會一套拳法難多了。洋徒弟們習慣了硬碰硬地比拼肌肉,哪裡搞得明白中國人這套聽起來彎彎繞的道理?打就是打,不打就是不打,少林功夫到底行不行啊?


釋延孜(1967年-),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弟子,自幼痴迷武術,進入少林之後苦心研究武術格鬥,在1988年就拿到過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冠軍,此後又在國際武術散打邀請賽等比賽中屢次奪冠,被公認為少林實戰派弟子。

於是,為了證明少林功夫能打,延孜把整個倫敦的各色武館都挑戰了一遍,然後又回到國內打了一場世界拳王爭霸賽。都46歲了,他還這麼拼,其實也是一種修行,更是想把少林功夫所蘊含的「禪武」概念傳播出去。

都說少林功夫厲害,其實比「武」更厲害的是「禪」。

據說,歷史上將佛武融合的一名禪師叫僧稠。少林寺初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元宏為印度高僧跋陀傳教而立。跋陀最早有兩個徒弟,一個是慧光,一個就是僧稠。僧稠修禪的功底深厚,當他具佛武於一身時,正值主持少林寺,所以他倡導拳禪一體,不斷尋找禪與武的結合點。

修行講路徑。所謂「以禪入武,以武悟禪」,意思是以武入禪本身就是修行的法門之一。參佛悟禪和習武練功互為一體,行、走、坐、臥皆為禪。修禪,沒有身份階層之分,誰下足了工夫誰受益。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傳奇人物:掃地僧。在少室山上的武林大會上,他輕鬆收服蕭遠山慕容博,並且能識破各人練功的破綻,能一擊秒殺慕容博和蕭遠山,更有三尺氣牆的雄厚內力。以深厚內力救治假死的蕭遠山和慕容博而全然無事。被視為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的第一高手,武功已臻化境

嵩山少林寺至今仍有一口三人合抱才行的大鐵鍋,據說這是以前少林寺僧人炒菜用的最小炒鍋。那口鍋是明朝萬曆年間的,重達上千公斤,其上方有一橫梁,據說炒菜時和尚必須得來個倒掛金鉤,手持大鐵鍬來回翻炒。江湖上曾有傳言,少林寺裡能進入廚房的都是功力很深的高僧,很多功夫高手的傳說都和廚房或者夥夫、掃地僧有關。雖然難免有某種演繹成分,但那也正是佛教衍生出功夫的真正緣由。

少林功夫各種套路都不花哨,通常都保持在三十六個動作左右,短小精悍直取性命。這些功夫最初源起,除了技法實用之外,更要讓修習者收攏散亂之心,由動入靜。少林功夫步法也基本都在一條線上,這是禪單刀直入的外在表現。禪宗修煉不像其他宗派那樣,如淨土宗需要終生不停地念佛,律宗則是通過清規戒律對行為的約束,只有禪宗直接通過觀心來修行,它和少林功夫有一脈相通的地方。

少林拳譜上說:「蓋以外功之修煉,乃肉體筋骨之事,而內功之修善,實性命精神所皈依。離而二之,則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則為神功極致。」少林功夫是以禪入武,身心兩修,追求的悟道解脫,成就的是「講究的是身動心不動」。少林功夫基本特點就是進退一條線,拳打臥牛之地,非曲非直,剛柔相濟。講究的都是陰陽變化,甚至在『一條線』裡求變化,在『臥牛之地』求變化。少林功夫每招每式均納攻防之意,這也正是佛教中「我想打人,人必打我,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在功夫上的具體體現。


謂因緣和果報,涅盤經·遺教品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

少林功夫幾百套功夫套路之中,拳腳和器械之外,「易筋」和「洗髓」才是少林最高深的內功心法。「易筋」就是改變筋脈骨骼,讓身體變得剛柔相濟;「洗髓」即清洗、排出體內的毒素,讓身體從此煥然一新。

習術必先悟道。紀錄片《功夫少林》裡面,被挑選出的六名年輕武僧,他們雖然各自身懷絕技,也還要跟從釋延奧去學習《易筋經》。《易筋經》之易,代表著變通和改換。習練這套功法之人必須突破身心的極限,脫筋換骨,超凡脫俗。

心如野馬,是練功大忌。身體塑造成功之後,就要開始「降服其心」——

甲午年十月初五,大雪覆滿嵩山。釋延奧帶領六位武僧,開始習練一項更加重要的功夫:打禪七。所謂「禪七」,指禪僧以七日為期,閉關坐禪,參究心性,以期證悟。根據需要,從一個七乃至十個七不等,每年冬季打禪七共七七四十九天,至臘月初八佛成道日圓滿。

秋收冬藏,五穀歸倉,精氣內斂,人心易守,這是打禪七的最好時光。可是,不是所有的武僧都能通過禪七。常年練習功夫的人,最怕的就是安靜下來。饒是強悍如釋延孜者,他能打得出少林十八銅人陣,也不一定打得出「禪七」。


禪宗的「打禪七」極為隆重,每年「冬安居」都要舉行「打禪七」的修行。為期還是七個周期四十九天。每打「一七」的開始稱為「起七」,結束稱為「解七」,各有規定的儀式。當禪堂對面的韋馱龕前掛出「起七」、「護七」、「監香」的牌示時,意味著進入「打七」的運作過程,等住持穿著便衣、草鞋,將「香板」擲在地上,叫一聲「起」,標示「打七」開始。全體人員全身心地投入這「打七」之中,一片肅靜

打禪七的目的,是為了除去妄念,明心見性。少林絕學歷來講求身心合一,只有讓習武者勇猛精進,專一不二,方能達到功夫的最高境界。動身,不動心,用一生的時間來用功,這是少林僧人的畢生修行。

鬥轉星移,日升月落。七七四十九天,看似彈指即逝,對「打禪七」者卻無異於一場漫長的煎熬。一鋪薄被褥,一條只能勉強容身的禪床,便是他們閉關坐禪四十九天的所有「行囊」。白天,禪僧們在地板上坐禪;晚上,就在簡單的禪單上就寢。閉關坐禪時不需要有充足的光線,參究心性的禪七,主要是禪僧內心的修證,無須向外尋求,是用心悟,而非用眼看。從禪七開始到結束的四十九天,每天從早晨五點半一直到晚上十一半,一共要坐足整整十炷香。期間,禪僧不能說話,不能離開七堂,一切需聽從維那師的招呼,這無疑是對禪僧的一種巨大考驗。

而考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明心見性,除去妄想,正如少林達摩祖師所開示的「屏息諸緣,一念不生」。簡單至極的禪七生活,包含著豐富的智慧訓練,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最簡單的外在和最豐富的內在。


相傳,千佛殿地上的腳窩是48位高僧常年累月練武而留下的。但據考證,其實是清朝,少林寺為了躲避滿族統治者的壓力,而讓武僧在夜間習武,保證少林功夫密不外傳。

直到出關之日,七位武僧脫胎換骨,恍若重生一般。禪七之後,登堂入室。少林寺最神聖的千佛殿,也對七位年輕的修行者敞開大門。歷代少林武學高僧都曾在此修煉,大殿中的四十八處腳坑,每處都見證了少林功夫的神奇,那是時間的力量。

功夫就是時間,讓奇蹟在時間之河中水落石出。

而絕學,就是覺悟,就是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編輯:生力軍新媒體小組

把世界抱在床上,

意味著你死磕,你炭面焦心,

你頑固,你戲謔,你坦白從寬,

你海明威,你卡斯楚,你切·格瓦拉,

你還「不得不跟烈士和小丑走在一起」,

帶上灰燼的背影。
即便你是一隻巨鷹的標本,

你也得掛在天上,保持俯衝。

起碼,你也得張海龍一些。

相關焦點

  • 陳鵬舉:打禪
    雙手高拱,十指相擁,膜拜打禪的模樣,真被他感染和感動了。打禪———鱸鄉筆記之十七陳鵬舉徐秀棠有個展覽,做得很用心。在展覽的序言邊上,見到他塑的童子,紫泥參禪童子。雙手高拱,十指相擁,膜拜打禪的模樣,真被他感染和感動了。
  • 電影《少林足球》裡的少林功夫!
    「天下武功出少林」,作為中國著名的武術流派之一,「少林功夫」已經享譽海內外。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點是「禪武合一」,即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因此又有「武術禪」之稱。影視劇裡關於「少林功夫」的描述也是非常多,比如金庸的《天龍八部》裡的少林功夫就非常厲害,古龍小說中的「七大門派」更是把少林列為第一門派。
  • 想去嵩山少林學武功,你了解過少林功夫嗎?
    相信看過武俠小說的人心裡都有一個夢,幻想像一代大俠,瀟灑行走在天地間,這不免想要習武,最受追捧的,首當其衝嵩山少林寺。少林武功究竟有多厲害?許多人一提到中國功夫,少不得會提到少林。少林武功歷史悠久,起源於嵩山少林寺,以武僧演練的武術為表演形式。
  • 【我心中的少林】電影《少林寺》(2)
    電影《少林寺》能為我們帶來人氣,但要使這股人氣持續下去,還必須依賴於少林寺自身的發展。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作「後《少林寺》時代」。少林寺電影效應之後這20多年,還得靠我們自己做出來呀。    電影放映前的少林寺,儘管破舊,但還顯得清靜;電影放映後的少林寺,不但是破舊,還添加了雜亂,遊人的增多,吸引了無數的小商小販。
  • 釋永信弟子挑戰「不敗拳王」 少林功夫震驚世界
    少林武僧也因此成為一個功夫品牌,在電視娛樂節目中曾多次出現少林武僧打擂的節目,不過其中很多人的身份都遭到質疑。可以說,直到今天還沒有真正的少林武者走進頂級的職業擂臺一顯身手,少林功夫依舊蒙著一層神秘面紗。
  • 紀錄片《功夫少林-天下》,講述海外少林弟子傳播少林功夫的故事.....
    為弘揚中華武術精神,展現「中國武術功夫」魅力,央視紀錄頻道強力打造五集紀錄片《功夫少林》。
  • 少林功夫究竟有什麼家底?
    少林寺坐北朝南,循坡建築,甬道兩側有七株大銀杏樹,一雄六雌,最大的一株粗5.6米。從山門到千佛殿共七進院落,總面積3萬平方米。在少林寺後山練功的少林武僧(張雷 攝)依據少林寺提供的資料,少林寺功夫有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
  • 如何練就少林功夫?
    少林!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 少林!少林!
  • 少林與武當功夫
    ,先練泰拳,一身傷,後面才接觸內家呼吸吐納的內狀功夫 我們先從武道的源頭,武術的根講起 北崇少林,南尊武當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術的源頭是禪宗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所傳的功夫,是洗髓經和易筋經 也是輝哥最初接觸的功法,現在改為洗髓功 經過千年的流傳
  • 功夫體育《少林足球》
    為了增加球隊實力,推廣少林武學,星遊說一班當年曾在少林寺習武的師兄弟共同參賽,成為了一隊完整的「少林隊」。另外,以太極功夫製造饅頭的阿梅,令星十分敬佩並成為了好朋友。少林隊於全國大賽中過關斬將,順利打入決賽,所面對的最強對手,竟是明鋒宿敵強雄所帶領的「魔鬼隊」。
  • 《功夫少林》 初心一念化三千
    除此以外,大家一直都有一個夙願,希望能做一款極具東方色彩、體現中華文化的手遊大作。大家在討論時,自然而然會想到三國、西遊、水滸和封神等題材,而CEO肖健在討論會上則提到了大家即熟悉又充滿神秘感的少林,以及少林功夫。那些關於藏經閣、掃地僧和十八銅人等少林相關話題的討論瞬間爆發,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對於少林、對於功夫的理解、嚮往和發生在自己年少時候的各種有趣的事 。
  • 少林功夫是什麼樣的?達摩的弟子為求道而斷臂
    在少林寺,小敏對我說道:「我們還是去看武術表演吧,不是說這裡每天有七場武術表演嗎,現在是十點半,正好有武術表演啊。」我知道小敏最想看的就是少林武術了,便立刻和她一起前往了表演的場地,演出已經開始了,就看見一個個精壯的小夥子閃轉騰挪,演示著一個個高難度的動作,雖然說我也曾經在電視裡看過不少武術表演,但是現在看到的可是現場的,那種震撼更是難以言說。
  • 少林功夫今何在?多語種版《功夫少林》讓你見識真正功夫的厲害
    紀錄片《功夫少林》不僅揭開了真正功夫少林的神秘面紗,更是講述了新時代少林功夫與世界的碰撞、對話與融合。在紀錄片《功夫少林》中,你既可以感受到中華少林武術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與中國傳統功夫人的自強不息,也能從中探索到功夫背後深藏的中國人的生存智慧與生命哲學。我們在譯製的過程中,也將專業性與藝術性、哲理性相結合。
  • 《功夫少林》:一款少林題材手遊的正確養成方式
    如果是一款少林題材的手遊,是不是需要去少林寺進修呢?答案是「沒錯」,《功夫少林》就是這樣做出來的。整個過程中強調的都是「初心」,也就是做一件事的初衷。而製作《功夫少林》這款手遊的初心則是遊向玩家表達「以禪修心,以武強身」的禪武文化理念。
  • 「武痴」釋行宇 12歲皈依少林 苦練十幾年功夫 真正少林男兒
    日後首批少林武僧表演團出訪歐美、日韓及東南亞等世界各國弘揚少林功夫時,釋行宇是武僧團裡年齡最小的一個,也是師傅管教最嚴格的一個。釋行宇告訴記者:「那時每天凌晨4時就起床練功。釋行宇說,「但是我堅持習武的理想是不會改變的,少林拳、刀槍劍棍、自由搏擊……什麼我都想學,學會學精。」少林武僧表演團風靡世界後,釋行宇經常被邀請到國外教拳。
  • 《少林VS武當》,一部送給全球影迷的功夫簡史
    要說這個形象,最初起源於在清末武俠話本《萬年青》,故事中白眉作為少林叛徒,來到武當門下,從而投靠清廷,專跟反清義士做對。當年邵氏眾多功夫片中,白眉總是以強到令人絕望的姿態摩擦各路主角(不過主角後來都贏了)。遊戲中白眉道人的電影原型,則取自《殺死比爾》系列中扮演白眉的劉家輝。
  • 周星馳54歲生日,重憶《少林足球》功夫情懷
    編者按:今天是「星爺」周星馳的54歲生日,從1999年與李力持聯合執導《喜劇之王》,到2001年獨立執導《少林足球》,再到後來的《功夫》《長江七號》《西遊降魔篇》,以及創下票房神話的《美人魚》,星爺總是能帶給我們太多驚喜!值此,手冊君為大家帶來星爺的導演處女作《少林足球》的專訪。祝星爺生日快樂!
  • 少林七小福 | 童星 ——冉冉升起的新一代中國功夫童星
    在他還沒有學會走路的時候就已經用他懵懵懂懂的眼神去觀賞少林功夫、特別是在看到精彩地方的時候他總是按耐不住自己的小手給哥哥們鼓掌,吶喊,導致每次欣賞少林功夫表演的時候媽媽都特別的小心,生怕他過於激動碰到自己。
  • 少林足球 少林功夫好嘢 真系醒啊
    只士巴拿都打彎了.模仿李小龍「啊打!!!」直接一手把球丟入對面門框.但是《喜劇之王》採取比較文藝的手法來拍攝《少林足球》是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之後推出的一部作品周星馳曾在接受《電影雙周刊》的採訪時一本正經地說「拍《喜劇之王》是因為感情失意,拍《少林足球》是因為事業失意」*此段摘於網絡這部電影就是周星馳把中國傳統的「功夫」融入其中藉此來發揚功夫精神
  • 禪堂即是選佛場 走進少林寺「精進禪七」的最後一天
    2021年1月6日,隨著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的一聲「解」,歷經四十九天,庚子年少林寺「精進禪七」圓滿解七。其間,諸方上座、山中道人、叢林老參、初心釋子106人,同聚少林禪堂,克服身體乏累、妄想雜念等種種困難,參禪悟道,剋期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