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的刑罰,那才叫狠

2021-02-08 好奇心實驗室

這首歌唱的是美貌年輕的凱薩琳·霍華德,她深情而纏綿地,祈求丈夫的原諒,她說:「我的心背棄了我,才讓我愛上兩個人,求您讓我們愛火重燃,我願做您最謙卑的僕人。」

第二天早上7點,練習了一晚上如何在斷頭臺上擺放頭顱的霍華德,在2月清冷的空氣中奔赴刑場,以叛國罪被處死。

這一天她剛滿20歲(具體年齡不詳,可能17-22左右)。

這一天她的丈夫始終未曾到場。

她的丈夫是時年49歲的,大腹便便的亨利八世。

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堪稱英國皇室中,最為普通人所熟知的男性君主。這不是因為政治、宗教等方面的貢獻,而是——

「亨利八世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六房女人。」

亨利八世出名的另一個原因也與女人有關,那就是他是「血腥瑪麗」瑪麗一世,以及「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父親。

在中世紀的陰暗底色下,這一家子人可以作為英國酷刑的代表人物。亨利八世把老婆及政敵關入倫敦塔拷打;瑪麗一世因宗教狂熱與性格問題而大興火獄;伊莉莎白一世則證明,中世紀的明君亦有其晦暗的一面。

爸爸亨利,與清道夫的女兒

亨利八世我們之前提過,他最喜歡的刑罰是吊籠。

《秋褲外穿的亨利八世》

因為這個緣故,叔一直覺得他是個很有想像力的人。雖然身為英國人,他對食物的品味實在不敢恭維(?),比如煮人的時候,不等水燒開再放,而是溫水煮青蛙把人活活煮死。

他的下屬跟他一樣有想像力,比如發明「清道夫的女兒」的倫納德·史蒂芬頓。

有沒有覺得這個A字形的刑具非常簡單,甚至有點「小巧可愛」?你看,有頭,有手,還有腳。

倫納德·史蒂芬頓也是這麼覺得,不然為什麼別人說這個鐵傢伙是他「女兒」?

他「女兒」的具體使用方法,就是把人的頭(脖子)、手(手腕)、腳(腳踝)都套到這個刑具裡面去。

由於他女兒非常小巧迷你,遠遠小於人體向前蜷縮的長度,受刑者會被硬生生擠壓進「清道夫的女兒」中。

脊柱的拉伸使得受刑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的脊柱可能會脫臼,骨骼則會斷裂。

當然,也有各種改良版的「清道夫的女兒」,因為戴上這個東西之後的人體形態十分羞恥,可以滿足將婦女遊街示眾的需求。

有一些電影裡面,懲罰士兵的時候,會將其以扭曲的姿勢綁在槍上,這實際上就是「清道夫的女兒」的一種現代變種。

姐姐瑪麗,與拉肢架

亨利八世死後,他唯一的兒子在王位上坐了一陣子,屁股還沒熱乎就掛了。他的大女兒瑪麗登上英格蘭王位。

她只統治了5年,卻成為一代傳說,也就是「血腥瑪麗」,原因為何當然很明顯。亨利八世有他專斷酷虐的一面,但瑪麗不一樣,她就是專斷酷虐本身。

瑪麗沒有繼承父親的想像力,她比較「傳統」,最愛火刑。因為她在位期間,各種大小刑罰,酷吏當道實在是太常見,我們就借她聊一個十分常見的中世紀刑罰——拉肢架。

拉肢架是常見的拷問手法,如果實施得當,可以一直持續下去。拉肢架也是瑪麗這一任的倫敦主教的一大愛好。

她爹那代負責折磨人這類活兒的官員,外號叫「清道夫」,她這位埃德蒙·博納,外號「跳著惡魔之舞的熊」。

各種型號的拉肢架,包括「埃克塞特公爵的女兒」(埃克塞特公爵是一任倫敦塔總管),絕對是倫敦塔的大寶貝之一。

火藥陰謀的蓋伊·福克斯,《勇敢的心》的歷史主角威廉·華萊士,都曾飽嘗拉肢刑。

拉肢架類似一個木床,犯人躺在上面後,手和腳被分別固定住,然後由行刑人操縱,將其身體拉開。

殘忍一點的行刑者,還會在犯人的手腳處吊上重物。

肩關節脫位與脊柱脫節是常有的事,但行刑人通常會控制好火候,保證犯人的健康,這樣才能儘可能拖長拷問的時間,以及犯人受折磨的時間。

如果行刑人高興的話,拉肢架當然也可以用來五馬分屍。

妹妹伊莉莎白,與絞死、挖出內臟、分屍三件套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也是英國黃金時代的開創者。她不多的黑料之一是軟禁女王同行瑪麗·斯圖亞特17年,並最終將其砍頭。

砍頭是皇家特供的高級死法,伊莉莎白對瑪麗·斯圖亞特的恨意絕不止於此——瑪麗的同夥是最後遭遇英國中世紀絞死、挖出內臟、分屍三件套的幾人。

歷史上的伊莉莎白一世肯定沒這麼漂亮,因為有人「造謠」說她仇視瑪麗·斯圖亞特的原因之一,是嫉妒後者的美貌。對於眾說紛紜的宮廷八卦,有的人興趣極大,我如有說錯概不負責。

這個中世紀三件套總會惹得觀眾興奮不已。

實際上,三件套本身就是在絞死的基礎上,為了給乏味的中世紀百姓生活增添趣味性,而特意衍伸開來的一種酷刑。

中世紀三件套圖示。左邊那個人在煮大腿,中間的正在開膛破肚,右邊的人還在被吊著。

受刑者首先被吊個半死,然後被砍斷繩子跌落到地面上。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劊子手割掉受刑者的生殖器,並扔到火裡面。

如果受刑者意識不清醒了,那就往他臉上潑水。

接著,劊子手給受刑者開膛破肚,將其心臟掏出胸膛來,展示給高興的圍觀群眾。

當然,得一直保持受刑者意識清醒、尖叫不已才行。痛苦的尖叫聲,能夠刺激群眾的神經。

等群眾看夠了,厭煩了,就可以砍頭了。這時候,受刑者終於得償所願,死去了。

但他的死後與生前一樣,對自己的身體做不了主。

為了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滿足百姓的熱情,以及官方宣示政權的需要。他還會被大卸八塊,以便屍塊各處能夠「合理地」被插到矛間上。

當然,得有些防腐措施,比如煮肉,並放入各種香料。

……

1586年9月20日,是英國最後一次實施三件套酷刑,這或許昭示著一個事實:黑暗中世紀即將結束,倫敦塔的歷史也將落幕。

歷史人物是曾經活過的活生生的人,與我們同樣有著複雜的喜怒哀樂。

亨利八世一家子雖說很有英國中世紀酷刑集大成者的架勢,但這絕不是他們自己的問題,畢竟他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們的國王父輩從來不乏既殘忍又充滿想像力的傢伙,隔壁西班牙裁判所,更將極大的熱情投注在酷刑事業上。

更往前,古希臘人被視為西方民主制度之先聲,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發明銅牛,把人扔到裡面聽其尖叫。

今天,倫敦塔已經成為世界遺產,成了一個景點。

再也不會有剛滿20歲的年輕女人,被關進去,在第二天黎明來臨的時候,站在刑場上問自己:「為什麼愛上了別人,我就要被砍頭?和我相關的人要遭受酷刑拷打?我的情人被車裂?我的親屬全都被關進了倫敦塔的監獄?」

「而他卻可以娶6個老婆?」

《The Big Book of Pain:torture & punishment through history》

還想看?那是要加關注才行的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歐洲最殘忍的四種刑罰:清洗靈魂、女巫的椅子、烤銅牛、水刑!
    所以在我們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的統治者為了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國家,鞏固好自己的權利,就會發明很多各種各樣殘忍的刑罰來懲治壞人。但是這些被統治者說成的壞人不一定全部都是壞人,很有可能是被別人冤枉的,但是這些被冤枉的人很有可能遭受到了一些殘忍的刑罰之後,就會屈打成招,別人說什麼他都認。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一,中世紀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西方歷史學家將歐洲分為三個時代: 古典時代: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相輝映。)
  •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育
    歐洲中世紀時期是指公元5世紀(公元476年)至公元15世紀中期(公元1453年)中間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各個封建領主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戰爭頻繁。再加上天主教對於人們思想的禁錮,導致科技和生產力發生停滯,使得歐洲的文明史發展極為緩慢。在世界史上,這個時間段被描述為充滿了無知、迷信的「黑暗時期」。事實上,在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教育體系依舊在發展,只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和歷史背景,有著其獨特的特點。
  • 中世紀的歐洲修道院——修女也「瘋狂」
    作為基督教的組織機構,中世紀的歐洲修道院並不單單只是培訓神父的「神學院」。其在當時同樣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服務職責,就好比行醫救人、慈善救濟、亦或者照顧老人什麼的。但是在中世紀的歐洲,除了傳統的修道院以外,還有一種專門讓女修道院長管理的女修道院。
  • 歐洲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音樂指歐洲自公元500年至1400年左右的音樂,有歌曲、器樂作品和禮儀音樂等種類。中世紀音樂是古典音樂中的一個時代,包括用於教堂的神聖音樂以及世俗音樂、非宗教音樂。
  • 歐洲中世紀關於食物的全部知識,都在這裡了
    14世紀歐洲爆發的黑死病使得近三之分一的歐洲人死亡,從而打破了飲食的平衡,中世紀後期,人均可食用肉類變多,「食肉的」歐洲也終於成為現實。  黑麥和蕎麥是由摩爾人和撒拉遜人(中世紀歐洲人對阿拉伯人的稱呼)在佔領伊比利亞半島後引進歐洲的,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的歐洲饑荒問題。窮人只能吃得起用大麥、燕麥或黑麥製作的粗糙麵包(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原來吃的一種德國黑麥麵包,居然是酸的,還有股餿味,然而這並不是陳麵包,那中世紀的麵包諸君可大致想像其中滋味如何)。
  • 新柏拉圖主義、歐洲中世紀哲學
    【歐洲中世紀哲學】指歐洲封建社會的哲學。公元五世紀末,古羅馬奴隸制崩潰,封建制在歐洲開始形成。歐洲封建社會一開始,基督教會的力量即十分強大,它和封建國王互相勾結,形成龐大的統治集團。由於基督教神學壟斷了整個意識形態領域,哲學成為神學的一個科目,失去自己獨立的內容。中世紀哲學上兩條路線鬥爭和教會內部的派別鬥爭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 歐洲中世紀九種酷刑,總有一款適合你!
    PS:已經加過我其他私人微信的粉絲不用重複添加哦~作者:這隻兔子叫DOKI      中國有出名的滿清十大酷刑,而中世紀歐洲的折磨人方法也殘酷到難以想像。以下歐洲中世紀九種酷刑,哪一個最讓你感到不寒而慄?
  • 中世紀城市與歐洲文明成型
    【論點摘編】城市發展和社會的城市化是歐洲文明突出的特徵和優勢,城市文明是歐洲文明所凝結的最重要表現形態之一。從11世紀到16世紀,歐洲進入了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城市共同體自治時代。在這幾個世紀裡,歐洲文明逐漸成熟,文明的諸多特徵也基本形成,因此中世紀城市必然與歐洲文明的成型有著深刻的、有機的密切聯繫。中世紀城市培育和發展了新的政治文明因素,如共同體觀念和自治意識、自由和平等觀念等,孕育了市民階級這一新的社會力量,並預構了近代國家的政治形式。
  • 在中世紀的歐洲,這絕對是笑話
    學習了歷史才知道,中世紀的歐洲,女巫簡直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如果在公眾面前,承認自己是女巫,並公然施行魔法儀式——這樣的女人一定是嫌命太長了。01在被大家公認是黑暗時代的歐洲中世紀,"女巫"生活有多艱難?
  • 古代有一種刑罰, 女性行刑前要破身, 原因就這兩點!
    其實,酷刑文化不獨中國,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其刑罰花樣之多,所受的痛苦之深,一點也不比中國少到哪裡去。舉個例子,歐洲曾發明一種懲治鞋的刑罰,鞋子用鐵打制,鞋後跟處有數枚鋼針。犯人被勒令穿著鐵鞋站立,全憑腳趾來支撐身體,時間一久,支撐不住後,腳後跟落在鞋後跟,鋼刺就會扎入,一個字,慘痛。
  • 中世紀歐洲獵殺「女巫」的暴行到底有多殘忍?
    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之間,歐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瘟疫以及天災,在缺乏科學技術的年代,人們很樂於將這些歸為惡魔和女巫造成的,女巫往往被認為是惡魔撒旦留在人間的情婦
  • 從歐洲中世紀史看美劇《權力的遊戲》
    這部劇在網絡上被稱為神劇,8年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追捧,但其實這部劇對新人並不太友好,很多劇情無法理解,究其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劇中涉及到以歐洲特別是英國中世紀政治、文化為原型的場景。而且,因為原著是虛構的,那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那麼,我們就試圖從歐洲中世紀歷史的角度來解讀劇中的一些主要設定,來理解劇中的一些有趣的設定。
  • 探索現代大學教育的起源:歐洲中世紀大學
    導語確定大學誕生的準確年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歐洲中世紀大學是逐漸形成與完善的,並非一蹴而就。歐洲中世紀地圖十字軍東徵後,神聖羅馬帝國在東徵過程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權威大受打擊,歐洲的封建制度開始解體,封建勢力的敗退為自治城市的興起提供了前提,12
  • 10部中世紀歐洲鐵甲雄獅戰爭題材電影,領略歐洲大型古裝片!
    中世紀是歐洲的一個時代,一般指西羅馬帝國至東羅馬帝國滅亡的這段時間內,不過也有另一種不同的說法,說中世紀是在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這段時間,中世紀在歐洲歷史上被稱作
  • 歐洲中世紀十大著名城堡風景圖
    中世紀的歐洲,由於採邑制度的實行,使得土地的所有權被分散到各位貴族,騎士的手中,政治上四分五裂,帝國,王國,公國,騎士領地等多種多樣,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治實體遍布各地。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他們之間的邊界,也沒有人能夠完全梳理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繫。各等級的封建貴族之間經常爆發各種原因引發的戰爭,所以他們時時備戰,常常參戰。
  • 騎士崛起——歐洲中世紀(9)
    那就在錘頭上挖去一塊吧,這種戰錘最有代表性的是釘頭錘。它不僅可以錘人,那幾個剩餘部分也像刀片一樣鋒利,殺傷力巨大,成為騎士們常用的兵器。隨後又發明了帶尖刺的錘子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新錘子。但是對於板甲,這麼長的刺既難以製造又沒有實際效果。而且這種戰錘還是太重,一般人也還是舞不動。怎麼辦?為了方便使用,又發明了鏈子錘。
  • 中世紀的歐洲城堡,並不象動畫片裡看到的那麼美好
    中世紀的歐洲城堡,並不象動畫片裡看到的那麼美好咳咳,言歸正傳,對於中世紀的歐洲,大家都有著怎樣的印象?  那座城堡是巴伐利亞大公在19世紀後期才修築的「皇家主題公園」,很多尖頂之類的華麗結構都用了混凝土,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現代的迪斯尼公園——真正中世紀城堡哪有這麼可愛!
  • 中世紀歐洲之騎士
    中世紀的歐洲存在著一種叫「騎士」的職業軍人,他們是否如浪漫色彩的文學與藝術所描述(如《仙后》),有高大上的行為準則,擁有一顆正直與善良之心,為上帝和真愛拋頭顱灑熱血,行走於江湖中世紀歐洲的騎士與僱傭兵並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利益驅使下的戰爭工具,供能從戰爭中獲利者使用,是鼓吹並推動戰事發生的藉口與途徑。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同時還會有採邑和屬民,可以說是最低等級的封建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