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導演馬利克·本德讓勞爾 (Malik Bendjelloul)的作品《尋找小糖人(Searching for Sugar Man)》成功摘得本年度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在採訪中,本德讓勞爾說,由於拍攝使用的是8毫米膠片(8mm film),製作費用捉襟見肘,最後他不得不藉助iPhone和一款名為「8毫米相機(8mm Vintage Camera)」的應用軟體,才完成了電影的拍攝。讓我們來看看這個「8毫米相機」手機應用APP有什麼過人之處吧。
奧獎紀錄片10%的內容是用手機拍攝的
全長86分鐘的紀錄片《尋找小糖人》,講述的是美國民謠歌手羅德裡格斯( Rodriguez)的故事。在接受外國媒體採訪時,本德讓勞爾說,自己原本使用的是8毫米膠片拍攝,但那很貴,很快製作費就花光了。然後他忽然想起自己的iPhone手機裡曾經下載過一款叫做「8毫米相機」的應用軟體,試了一下意外地發現效果不賴,於是他用自己的手機拍攝了這部片子最後10%的內容。
聽聞本德讓勞爾使用8毫米膠片拍攝紀錄片,中國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副院長蘇夏教授說,「在數碼拍攝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使用8毫米膠片去拍電影的導演,是對電影本身價值不菲的致敬。現在數碼技術發展這麼快,這種老膠片幾近停產。就算找到了老膠片,能夠承擔衝印、套底、配光技術的洗印車間現在也很難找到。就算洗印車間找到了,8毫米也有許多規格。比如一卷400英尺(約122米)的膠片只能拍攝近5分鐘的影片。而且拍攝時,膠捲的損耗也難以預計。這樣一算,這成本真的不好說。」
在蘇夏看來,這種看似被時代淘汰的8毫米膠片,有著現代數碼技術無法比擬的地方,「膠片能呈現出最接近人肉眼所看到的世界,通過對焦調整虛實。它的寬容度和色彩還原度都是數碼攝像機不能比的。」蘇夏說,跟隨拍攝者所產生的微顫、膠片上的灰塵顆粒與劃痕,「都是電影富有生命力的地方。」
解密「8毫米相機」 一般人也能拍手機微電影
那麼手機軟體真的能「以假亂真」,呈現8毫米膠片的效果嗎?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德讓勞爾使用手機應用軟體補全電影鏡頭的做法,並沒有太多值得驚訝的地方。杭州一家開發微視頻拍攝美化應用軟體(小影)的團隊負責人韓晟就說:「其實現在一般人拿起手機就可以拍出微電影了。」
韓晟說,從技術角度來看,本德讓勞爾所使用的「8毫米相機」與應用軟體市場上的大部分拍攝美化軟體,並無太大的突破。「都是通過濾鏡特效,模擬各種相機膠片的效果。」濾鏡本身也沒有太多神秘之處,「基本上都是通過調色、增加灰塵、劃道、抖動等方式對老照片、老電影的效果進行模擬。」
「iPhone本身的鏡頭就很給力,所以搭配上一些應用軟體的濾鏡特效,就能夠達到一些電影的要求了。」韓晟說,「一些濾鏡效果好的,甚至可以達到90%的膠片相似度。」
「但這些效果畢竟都是模擬,在它們背後的都是數字計算,想要完完全全達到膠片的質感,目前來看是做不到。」韓晟說。 據《錢江晚報》
手機拍攝APP推薦
其實,除了「8毫米相機」,還有不少手機拍攝軟體值得推薦,各有優勢:
軟體名稱:LightDV
簡介:包涵77個實時濾鏡,可以選擇一首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可在視頻上疊加上錄製時間和個性標籤,類似專屬logo。並且可以手動對焦、測光。
軟體名稱:圖片特效
簡介:可以利用應用為你提供的RGB、HSL、HSV和YUV、CMYK格式進行色彩調整、亮度調整、翻轉等。
軟體名稱:酷相機
簡介:實時為照片添加效果,擁有25種不同濾鏡。可以直接將圖片和視頻分享至微博、人人。
軟體名稱:布丁相機
簡介:擁有九種相機類型和八種底片濾鏡效果。可以定時連拍,將照片按日期分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