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手機拍電影 沒那麼簡單
導演陳可辛用iphoneX拍了部廣告短片《三分鐘》,片長只有7分零6秒,卻成了這兩天的刷屏爆款。在電影界,用手機拍電影早就不是稀奇事了,早在2015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一部名為《橘色》的88分鐘長片就是全程用手機拍攝。但這並不意味著,咱們也能拿起手機就拍部電影出來,同樣的手機,在咱們手裡和在陳可辛們手裡,差得可不是一般的遠。
7分鐘背後是70人團隊
如果你以為陳可辛拍電影,也跟普通人拍花花草草貓貓狗狗一樣,拿起手機就拍,那就大錯特錯了。都是手機,還真就不一樣。從目前流出的片場照看,陳可辛在拍攝時使用了不少外接設備,有網友查詢了同款,附件架125美元,轉接環150美元,鏡頭哪怕是二手貨也得大概5000人民幣,監視器更是高達1499美元,再算上航拍的無人機約1200美元,林林總總加起來可比手機貴多了。從片尾字幕來看,影片在拍攝中應當還使用了手機攝影軟體。
再看拍攝團隊,7分零6秒的短片裡,光製作團隊的字幕就跑了36秒。不算上演員導演,團隊裡還有70人,第一副導演、第二副導演、演員副導演、4人攝影組、4人燈光組、4人製片組、8人道具助理等一應俱全。
這還沒算上不知動用了幾人的後期製作公司,而這家名為MPC的公司也是來頭不小,它在全球各地有數十個分支機構,在《火星救援》《奇幻森林》《超人大戰蝙蝠俠》《神奇女俠》等大片中都有參與後期製作。
當然,陳可辛也不便宜。在北上的香港導演裡,他近幾年導演作品不多,《中國合伙人》《親愛的》都是叫好又叫座,如今手頭還有《中國女排》這種大IP。別的不說,片中3分鐘倒計時的催淚功力,大家都是見識到了的。
海外已有手機電影在院線上映
陳可辛這次用手機拍攝的只是一部7分鐘的短片廣告,而在海外,已經有不少知名導演用手機拍攝了長片電影,效果還不錯。
2011年,韓國名導樸贊鬱用手機拍攝的30分鐘短片《波瀾萬丈》在韓國院線上映,影片由80人的攝製組花費10天拍攝完成,總成本僅為86萬元人民幣。最終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的金熊獎。
可以看到,「便宜」是用手機拍電影的最大優勢之一。2012年,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尋找小糖人》也用手機拍攝了最後10%的內容,原因就是「經費緊張」。但導演馬利克·本德耶盧表示,最後階段用手機進行的拍攝與其他部分拍攝的效果「幾乎一樣好」。
到了2015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中,88分鐘的長片《橘色》全片都使用手機拍攝,導演亦表示「是因為預算有限」。當然,即便預算有限,導演也不是拿一部手機裸機來拍攝的,同樣運用到了穩定器、變形適配器鏡頭以及手機攝影軟體等。
最重要的還是講故事
用手機拍電影並非什麼都好,陳可辛的短片中就大量運用了短鏡頭、快速剪輯,以規避手機在鏡頭調度上的不足。有了這些限制,就更考驗導演、編劇的功底了。這部《三分鐘》裡,核心內容是以3分鐘倒計時的形式呈現了一個春運加班的列車員媽媽和兒子在站臺上的短暫「團圓」。必須要說,故事不是沒有漏洞,相當緊張的一段兒子在站臺上奔跑尋找媽媽,其實只要知道媽媽的車廂號就可以完全避免。但瑕不掩瑜,隨著3分鐘倒計時的推進,「過年回家」「母子團圓」這些最能打動中國人的情節,還是讓影片催淚得一塌糊塗。
在其他導演的手機拍攝作品中,「講故事」的重要性也很突出。樸贊鬱的《波瀾萬丈》以非線性敘事呈現,講述一名男子釣魚亡故後,家人為其招魂,以了解家人和他自己心願的故事。雖是30分鐘短片,卻是一個完整的電影化操作。肖恩·貝克作品《橘色》題材則更為新穎,講述了在好萊塢不那麼光鮮的角落裡工作的變性工作者生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升國旗唱紅歌送祝福 盤點媒體國慶創意策劃 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68歲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裡也被各種各樣獻給祖國的祝福「刷了屏」。媒體們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穎的形式「烹飪」出了不一樣的國慶報導「大餐」。【詳細】
慶祝建國68周年 重溫媒體開國大典報導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舉行的盛大的開國大典,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在慶祝建國68周年之際,讓我們重溫當時關於開國大典的新聞報導,再次感受那一神聖而又偉大的時刻。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