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iphoneX拍短片刷屏 手機拍電影沒那麼簡單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手機拍電影 沒那麼簡單

  導演陳可辛用iphoneX拍了部廣告短片《三分鐘》,片長只有7分零6秒,卻成了這兩天的刷屏爆款。在電影界,用手機拍電影早就不是稀奇事了,早在2015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一部名為《橘色》的88分鐘長片就是全程用手機拍攝。但這並不意味著,咱們也能拿起手機就拍部電影出來,同樣的手機,在咱們手裡和在陳可辛們手裡,差得可不是一般的遠。

  7分鐘背後是70人團隊

  如果你以為陳可辛拍電影,也跟普通人拍花花草草貓貓狗狗一樣,拿起手機就拍,那就大錯特錯了。都是手機,還真就不一樣。從目前流出的片場照看,陳可辛在拍攝時使用了不少外接設備,有網友查詢了同款,附件架125美元,轉接環150美元,鏡頭哪怕是二手貨也得大概5000人民幣,監視器更是高達1499美元,再算上航拍的無人機約1200美元,林林總總加起來可比手機貴多了。從片尾字幕來看,影片在拍攝中應當還使用了手機攝影軟體。

  再看拍攝團隊,7分零6秒的短片裡,光製作團隊的字幕就跑了36秒。不算上演員導演,團隊裡還有70人,第一副導演、第二副導演、演員副導演、4人攝影組、4人燈光組、4人製片組、8人道具助理等一應俱全。

  這還沒算上不知動用了幾人的後期製作公司,而這家名為MPC的公司也是來頭不小,它在全球各地有數十個分支機構,在《火星救援》《奇幻森林》《超人大戰蝙蝠俠》《神奇女俠》等大片中都有參與後期製作。

  當然,陳可辛也不便宜。在北上的香港導演裡,他近幾年導演作品不多,《中國合伙人》《親愛的》都是叫好又叫座,如今手頭還有《中國女排》這種大IP。別的不說,片中3分鐘倒計時的催淚功力,大家都是見識到了的。

  海外已有手機電影在院線上映

  陳可辛這次用手機拍攝的只是一部7分鐘的短片廣告,而在海外,已經有不少知名導演用手機拍攝了長片電影,效果還不錯。

  2011年,韓國名導樸贊鬱用手機拍攝的30分鐘短片《波瀾萬丈》在韓國院線上映,影片由80人的攝製組花費10天拍攝完成,總成本僅為86萬元人民幣。最終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的金熊獎。

  可以看到,「便宜」是用手機拍電影的最大優勢之一。2012年,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尋找小糖人》也用手機拍攝了最後10%的內容,原因就是「經費緊張」。但導演馬利克·本德耶盧表示,最後階段用手機進行的拍攝與其他部分拍攝的效果「幾乎一樣好」。

  到了2015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中,88分鐘的長片《橘色》全片都使用手機拍攝,導演亦表示「是因為預算有限」。當然,即便預算有限,導演也不是拿一部手機裸機來拍攝的,同樣運用到了穩定器、變形適配器鏡頭以及手機攝影軟體等。

  最重要的還是講故事

  用手機拍電影並非什麼都好,陳可辛的短片中就大量運用了短鏡頭、快速剪輯,以規避手機在鏡頭調度上的不足。有了這些限制,就更考驗導演、編劇的功底了。這部《三分鐘》裡,核心內容是以3分鐘倒計時的形式呈現了一個春運加班的列車員媽媽和兒子在站臺上的短暫「團圓」。必須要說,故事不是沒有漏洞,相當緊張的一段兒子在站臺上奔跑尋找媽媽,其實只要知道媽媽的車廂號就可以完全避免。但瑕不掩瑜,隨著3分鐘倒計時的推進,「過年回家」「母子團圓」這些最能打動中國人的情節,還是讓影片催淚得一塌糊塗。

  在其他導演的手機拍攝作品中,「講故事」的重要性也很突出。樸贊鬱的《波瀾萬丈》以非線性敘事呈現,講述一名男子釣魚亡故後,家人為其招魂,以了解家人和他自己心願的故事。雖是30分鐘短片,卻是一個完整的電影化操作。肖恩·貝克作品《橘色》題材則更為新穎,講述了在好萊塢不那麼光鮮的角落裡工作的變性工作者生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升國旗唱紅歌送祝福 盤點媒體國慶創意策劃  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68歲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裡也被各種各樣獻給祖國的祝福「刷了屏」。媒體們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穎的形式「烹飪」出了不一樣的國慶報導「大餐」。【詳細】

慶祝建國68周年 重溫媒體開國大典報導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舉行的盛大的開國大典,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在慶祝建國68周年之際,讓我們重溫當時關於開國大典的新聞報導,再次感受那一神聖而又偉大的時刻。 【詳細】

相關焦點

  • 陳可辛手機拍攝《三分鐘》打動人心
    故事非常簡單,片中的母親是一名「南寧到哈爾濱」線路上的列車乘務員,春節期間正是加班加點最忙的時候,而即將上小學的兒子丁丁想念母親,便拜託姑姑帶他來到家旁邊的火車站,趁著母親的列車在站臺上短暫停留的3分鐘,見上一面。這部春運題材的短片是由香港導演陳可辛拍攝,短片內容取材於真實故事,短片上線後,一天內在優酷網上的播放量就超過了1300萬。熱心的網友還找到了這個故事的人物原型。
  • 為什麼大導演們都要用iPhone手機拍電影?
    享受電影 感悟生活 大家好 我是不潔!陳可辛導演與蘋果公司合作的電影短片《三分鐘》已在優酷上線。拋開影片不說,這部短片全片用蘋果公司最新款手機iPhone X拍攝完成。而近日的柏林電影節,奧斯卡最佳導演索德伯格也帶來新片《失心病狂》,這部電影的亮點則是全片用iPhone 7拍攝完成。這兩個例子都與賈樟柯導演幾年前的預言不謀而合——未來人人都能拍電影。那麼為什麼要用手機拍電影呢?
  • 用手機拍攝影片的,不止陳可辛
    陳可辛導演用iPhone X拍攝的春節元素短片《三分鐘》,一經上線便刷爆了朋友圈。陳可辛表示,相比笨重的大相機,手機拍攝可以更好的實現動態相機運鏡效果,並且還帶來很多獨特的拍攝視角。而另外一部用手機拍攝的名為《表演者》(Unsane)的恐怖電影,最近也放出了新的劇照。
  • 你還在用手機拍照片,別人已經在拍電影了
    2019年,一個心癢手癢的新青年不滿於某部大火的電影作品,於是拎起自己的手機,招呼上三五夥伴,一路跑到遙遠的邊陲地帶,直接拍上一部短片作品。那麼是否也有可能在未來,作為觀眾的你我深覺主流作品過於單薄稚嫩,於是拎起自己的手機和別人的手機,拍了一部質量合格的長片,並最終得以在部分院線放映……沒錯,如你所見,用手機拍攝一部「真正的電影」正在變得觸手可及,就在這次的金雞百花展映單元,我看見三部完全由華為Mate30系列拍攝而成的電影,他們的時長均在幾十分鐘左右
  • 陳可辛導演:《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場戲
    電影之內,女排精神功不可沒;電影之外,女排精神也同樣不可或缺。電影重新定檔那天,陳可辛導演特意發了微博,字裡行間都是難掩的激動,「一月十九號,首映前,經歷了人生最煎熬的一個月。沒想到首映後再經歷了更煎熬的七個月。拍了三十年電影,以前歷盡的所有酸甜苦辣,在這都不算什麼。能熬到今天,就靠中國女排四個字。」
  • 手機電影全民皆可拍
    隨著5G手機時代的來臨,手機技術將迎來飛躍,手機拍電影會成為未來的一個新趨勢嗎?毫無疑問的是,它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導演的青睞——曾獲得FIRST、金馬獎褒獎的《八月》導演張大磊用手機拍攝了短片《法茲》。第一部手機電影」,這部兩分三十秒的短片採用裸機拍攝,陳廖宇被譽為「中國手機電影第一人」。
  • 《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情感,確實是我的電影很自然、很本能的表達。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陳可辛說。在這個「國慶檔」,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奪冠》上映。
  • 陳可辛的「三分鐘」刷屏,但你不知道他背後的故事.
    影sir說的就是蘋果公司和導演陳可辛聯手打造的短片《三分鐘》。這部短片全程使用iPhoneX拍攝。取材自真實故事,很多人看到淚奔。雖然,被感動過後,很多技術貼分析:陳可辛的iPhoneX並不是你我的iPhoneX。
  • 人人都能拍電影? 配上這些神器 你的手機也能拍大片!
    智慧型手機的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對於普通人而言,拿起手機拍一部微電影、高質量短片似乎也不再那麼難以想像。人人都能拍電影?海外已有院線手機電影在很多人眼中,「拍電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如今智慧型手機的拍攝功能越來越強大,對於普通人而言,拿起手機拍一部微電影似乎也不再那麼難以想像。上周末,記者在位於天一廣場的Apple Store遇見了來參加手機拍攝課程的二胎媽媽於女士。「平常我也喜歡錄製一些家庭出遊、聚會視頻,但看起來總是比較平淡。我倒也不需要拍攝多麼專業的短片,主要是希望學習一些拍攝技巧,能更好地記錄孩子的成長。」
  • 《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去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每次有人跟導演陳可辛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陳可辛都不知道這個評價的意思是褒還是貶。「情感,確實是我的電影很多時候很自然的、很本能的表達。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很多情感的東西。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
  • 陳可辛準備拍電影《親愛的》的時候
    陳可辛準備拍電影《親愛的》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找到了趙薇希望她能出演片中的人販子老婆李紅琴一角。 但是陳可辛導演認準了這個角色就應該趙薇來出演,於是他就親自帶著編劇上了門,和趙薇溝通這個角色的事情。
  • 用手機也能拍好萊塢電影大片?是真的!
    很多人認為,拍電影一般使用巨大的攝像機,即使是微電影也需要使用單眼相機進行拍攝。然而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切都在顛覆——街頭巷尾那些正在拿著手機拍攝的人,你可別小看他,說不定哪部大片就來源於他的手中。
  •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
    拍商業電影的導演挺多的,拍出電影質感的導演不多,陳可辛算是其中之一。 其中的含義大家也都明白,走到最後的導演一定靠的是堅持和默默付出,太看重票房的導演註定拍不出有質量的電影片子。 陳可辛執導的《奪冠》電影花費了7個多月的拍攝,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陳可辛不算一名商業價值的導演,更傾向於表達內心的想法。在如今的時代尤其不易,過多導演看重票房忽略電影的本質,守住本心不容易。
  • 陳可辛:我很喜歡拍「集體回憶」
    本片可謂是記者在銀幕上看到為數不多的既富有電影感又具有商業性的青春佳片。觀片後,記者們也與導演曾國祥與監製陳可辛進行了交流。 揚子晚報記者 張漪  陳可辛護駕 竇靖童唱主題曲  電影《七月與安生》改編自慶山(安妮寶貝)的同名成名小說,講述了 「安生」和「七月」從1997年相識開始,羈絆十幾年的成長故事。
  • 沒想到!這麼大膽復仇電影居然是手機拍的
    他因女兒自殺退出了《正義聯盟》的後期製作,在那之後他回到大學教授電影,他跟學生講只要有想法手機也能拍電影,他為了證明這是可以做到的,便找了幾個朋友來拍了這部短片。4 分鐘復仇短片,於圖片社交平臺 Vero 獨家發布。
  • 隔離期間還拍電影,《沙贊》導演新片刷屏
    「法國新浪潮」一代宗師戈達爾的推特直播但是,偏偏還有一群電影人,就是不信這個邪——誰說宅家就不能拍電影?就這樣,一批特殊時期造就的特殊電影問世了。它們在極其簡陋的拍攝環境下誕生,卻有著極高的完成度,又用細膩的情絲記錄著當下的時代。
  • 陳可辛自述:《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部戲
    表面上拍的是女排,實際展現的是整個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縮影。 這是陳可辛有史以來拍過的難度最大、野心也最大的一部電影。他說,女排對中國人確實很重要,不只是一個體育項目這麼簡單,覆蓋了整個中國改革開放後這幾十年的社會發展歷史。 我自己覺得,拍女排最難的一點是,怎麼把那麼多素材、那麼多人物、那麼多賽事,濃縮成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如果是拍一個劇集,那我覺得沒問題。
  • 蘋果用iPhone 11 Pro拍電影卻被質疑「侮辱用戶智商」:這效果手機能拍的出來?!
    2018年,蘋果和國內知名導演陳可辛合作,第一次推出了用iPhone X拍攝的短片——《三分鐘》。拍的片子牛逼不?重點是,這可都是用iPhone拍出來的!大家想想,用iPhone都能hold「電影」拍攝了,你們這些普通用戶日常拍點小視頻vlog還不是小菜一碟!還不趕緊買它!
  • 導演陳可辛:《奪冠》拍中國女排,拍郎平,但更是講人性的故事
    ,頭髮有些長,文藝範兒十足,怎麼拍出的電影,就那麼接地氣呢?本想學電影,可老爸建議他,選擇更為實際的酒店管理專業。畢竟,拍電影不實際啊。,陳可辛實在不願再與繁瑣的西餐禮儀打交道了,決定改弦易轍,第二年學電影。
  • 拍《奪冠》時,鞏俐三頁紙臺詞一條過,陳可辛:一輩子沒這樣拍過
    甚至有人說,電影裡鞏俐比郎平更像郎平了。奪冠》的幕後花絮,導演陳可辛說。當時臺詞就有3頁之多,而且這是整個電影的主題所在,對整部戲來說非常重要。導演陳可辛說。他一輩子沒有拍過一條過的重頭戲。,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