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我很喜歡拍「集體回憶」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信息

陳可辛:我很喜歡拍「集體回憶」
2016-09-01 10:08:23來源:揚子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2016年09月01日 10:08 來源:揚子晚報

參與互動 

  由曾國祥導演,陳可辛監製,改編自安妮寶貝原作的青春電影《七月與安生》將於9月14日在全國公映。日前,本片在北京舉行首次媒體「內測」觀影場,當天揚子晚報記者作為「內測人員」率先觀看了這部由周冬雨、馬思純主演的影片。讓記者意想不到的是,不論是作為新導演的曾國祥,還是作為青澀演員的周冬雨,都有讓人驚豔的表現。本片可謂是記者在銀幕上看到為數不多的既富有電影感又具有商業性的青春佳片。觀片後,記者們也與導演曾國祥與監製陳可辛進行了交流。 揚子晚報記者 張漪

  陳可辛護駕 竇靖童唱主題曲

  電影《七月與安生》改編自慶山(安妮寶貝)的同名成名小說,講述了 「安生」和「七月」從1997年相識開始,羈絆十幾年的成長故事。當下的銀幕,內地電影導演執導的青春片往往飽受詬病,不論是趙薇還是張一白,他們拍出的票房引以為傲的「青春片」,其實都顯得在電影手法上很「尷尬」——即內地人的教育與情感令他們在電影中表現男女的小情思與小心思上總有障礙,無法在真實再現和夢幻表達上找到極佳的平衡點,從而顯得美感度不夠,在情節與對話上「做作」。然而《七月與安生》完全沒有這些障礙,它在表現兩女一男的情感對接上,既流暢又很清新俏皮,可以說是改變了原著中的「小文藝」氣質,做到了商業上的某種大氣。

  說起來,這也要歸根於導演曾國祥和監製陳可辛都是香港人,後者更是特別擅長在商業電影中表現人物命運。當天,陳可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初是小說找到了他們。看完這本只有20多頁的短篇小說,他表示很喜歡,「它跟我喜歡的東西很像,雖然我沒有拍過完全女生主導的戲,但是也拍過三角的愛情,這跟我年輕喜歡拍的東西很像。第二個是它很全面地寫了80後的集體回憶,每次看到集體回憶,我都會很喜歡,也對這幾十年內地的一些變化,年輕人一代跟一代之間的不一樣,很感興趣。這裡面有很多元素可以做,當然最重要的第三個元素,就是說它夠短,所以留了很多留白,我們可以做很大的改編的加法。然後就找到了曾國祥導演,一起把它變成現在這部電影。」

  曾國祥在香港出生長大,但他接過《七月與安生》的導演一職後,第一個要規避的就是不能夠在執導這部電影時,有「港味」。「我接這個項目,很在意的,是不希望大家覺得它是一個香港導演拍的,不希望拍出來內地觀眾會覺得這不是我們的生活,我很在意這個,所以跟編劇、跟監製、跟美術老師聊的時候,我會跟他們學習。內地觀眾生活裡面的細節,我會問他們。」為此,曾國祥在選擇音樂時,也是相當用心,他表示會選擇那種當時流行度不是那麼廣,但大家也會有印象的歌,他還刻意沒有選用香港歌。此次,本片的主題曲還專門請到竇靖童創作,陳可辛連贊竇靖童創作的《七月與安生》主題歌是驚喜:「我沒有想到她會主動要求看全片,還為電影創作了主題曲。這首歌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童童。她對影片理解和詮釋的程度超過了我的預期。」

  周冬雨表現驚豔 馬思純穩得住

  《七月與安生》除了在細節處理、影像表現以及音樂上都相當出色外,兩個年輕演員的表現也十分亮相,尤其是周冬雨的表演更堪稱是「驚豔」。她在鏡頭上有一種格外別致的美麗,對此,記者們都能夠感受到,大家都表示,周冬雨在片子裡的演技有一個質的飛躍。對此,曾國祥也深有同感,「這部電影很幸運的是找對了演員。其實選演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作過程。你選對了演員,對電影有太大的幫助。大家看過馬思純的黎吧啦(《左耳》角色),覺得她比較叛逆、比較狂野一點。大家又覺得周冬雨是溫柔一點、個子小一點的女生。其實,她們現實中的性格是反過來的。所以,我們只要她們演自己真正的性格表現出來就可以了。」

  而古靈精怪、說話十分直衝的周冬雨也讓陳可辛大感好奇,他表示,「周冬雨是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她代表了我特別好奇的90後,我們很不理解的一種新人類。以前都講80後,都覺得很好奇,現在80後都老了,所以你看90後,你覺得他們所有的價值觀、他們的反映、他們的審美都很奇怪,但是周冬雨來了,就帶了一套那些東西來,你就不停地鼓勵她放開,愛幹嗎幹嗎,你就去為她而改戲。因為有了那麼有趣的周冬雨,你才更需要有馬思純,一個那麼能Hold住角色的演員。有一個不停在搶戲的,表現那麼外露的一個演員,旁邊就需要有穩得住她的崗位的另一個演員。這兩個人的配合是非常難得的。」

  眼下,內地青春市場流行「同性文化」,但是,曾國祥和陳可辛都沒有把這部影片往「同性曖昧」的方向拉,他們還是按照原著表現了青春的情思。對於市場上這種傾向,陳可辛說,「在內地這兩三年,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接地氣』就是『不接地氣』。網絡上那些潮流的東西是虛的、是浮的,拍電影可以借用,但要在電影裡用得實、用得有尊嚴,才是真正的接地氣。」

相關焦點

  • 《奪冠》導演陳可辛:我特別想拍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
    陳可辛:不是說是我的集體記憶,我就能拍得好,也不是說我沒有經歷過那個記憶,我就拍得不好。拍每一部我的電影,都是一個學習與了解的過程,我都要做很多功課。電影是一個群體工作,你的團隊會提供很多很多的選擇,導演其實在最後會給出他的判斷跟方向。
  • 陳可辛自認老了:年輕人並非如我想像
    新認知 真的拍不了女性視角影片 陳可辛說過,想找一個和自己風格相似的導演拍《七月與安生》。昨天首場放映後,不少人感覺這電影還真的有一點像陳可辛的作品。後來看了《七月與安生》,陳可辛自覺「拍不了」,他解釋:「我以前拍的電影雖然不是很陽剛的男性電影,但都是男性視角出發,從《雙城故事》到《甜蜜蜜》都是。像《七月與安生》這樣從兩個女生角度出發,我既不懂也不太理解,當時就決定只做監製。」於是將導演工作交給曾國祥。
  • 保守主義者陳可辛
    在陳可辛的電影裡,保守主義的進步和維護之間出現了一種夾角與張力。陳可辛執導的體育片《奪冠》已上映了,《李娜》還沒有。李娜身上所表現出的個人主義,是當初吸引陳可辛拍攝的原因。陳可辛自己是在鼓勵個人主義的氛圍裡長大的,他很相信個人那一套。當然《李娜》也不是只有個人主義,從教練、團隊到國家體制改革,都有「集體」的身影。
  • 陳可辛:我不太喜歡用年輕演員,但一定會拍易烊千璽!
    陳可辛今日在電影《奪冠》(原《中國女排》)展映會上被記者問道,有沒有考慮會和易烊千璽合作,因為他演唱了該電影的推廣曲《不分晝夜》,陳可辛導演表示:「我肯定會拍他一次的,不可能不拍他的,因為他真的是太好了,我跟他也交流過,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有靈氣的演員,竟然沒讓我感覺到年紀那麼小,
  • 導演陳可辛:《奪冠》拍中國女排,拍郎平,但更是講人性的故事
    第二天,我就去影院一睹為快。畢竟,拍電影不實際啊。:」喜歡學電影,那就學吧。別人不拍,那我拍好了。、再英雄主義,最後能引起共鳴的永遠是人性的東西,在這方面我一直很有自信。
  • 《喜歡你》導演許宏宇,我是陳可辛導演「親生的」
    由陳可辛、許月珍監製,許宏宇執導,金城武、周冬雨、孫藝洲、奚夢瑤等聯袂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喜歡你》將於4月27日18:00全國公映。昨天(4月10日),監製陳可辛與導演許宏宇驚喜亮相廣州高校,開啟全國路演。
  • 從《甜蜜蜜》到《喜歡你》,陳可辛總有一部電影是你心頭愛
    除了《甜蜜蜜》,陳可辛還有很多經典電影,相信也會有你的心頭愛,也讓我們好好期待即將上映的《喜歡你》。親愛的導演: 陳可辛主演: 趙薇 / 黃渤 / 佟大為 / 郝蕾 / 張譯類型: 劇情 / 家庭年份:2014
  • 陳可辛:一輩子就幹了拍電影和看女兒兩件事
    原標題:陳可辛:一輩子就幹了拍電影和看女兒兩件事 他們的能力被陳可辛看在眼裡。   陳可辛喜歡和年輕人合作,除了導演、演員,就連現在經常合作的編劇,也是80後、90後。在他看來,代際更新的拐點已經到來,「更新換代是必須的。我不當《七月與安生》和《喜歡你》的導演,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接不上現在年輕人的感覺了。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已經沒有20歲、30歲年輕時候的勇氣了。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新的血液加入。
  • 陳可辛:北上12年,我的小心與冒險 | 獨家專訪
    《七月與安生》和《喜歡你》都是緊隨IP熱潮開發的產物,陳可辛承認創作速度「永遠跑不過時間」,因此他能夠想到的唯一的應對辦法,就是用電影的品質去對抗市場的不確定性。 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料市場的爆發點和換檔時間。2010年《阿凡達》的出現,隨後兩年的《失戀33天》和《泰囧》,再到去年的《美人魚》票房奇蹟之後整個市場的突然降溫。
  • 《喜歡你》開放媒體測評 陳可辛稱電影有自己投射
    ,金城武、周冬雨主演的愛情喜劇《喜歡你》舉行了媒體超前內測放映會,這是本片在內地進行的首次放映。作為一個新導演,第一部就拍愛情題材,也讓不少人感到新奇,對此,導演表示「其實陳導給了我很多劇本,但我還是想第一部拍愛情片,因為它很接近我對生活的認知,《喜歡你》呈現了每個人初戀的感覺,那是一種很純真、又有點瘋狂的狀態,這很打動我。」活動現場,影片監製陳可辛也驚喜現身,為《喜歡你》助陣。
  • 陳可辛準備拍電影《親愛的》的時候
    陳可辛準備拍電影《親愛的》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找到了趙薇希望她能出演片中的人販子老婆李紅琴一角。 但是陳可辛導演認準了這個角色就應該趙薇來出演,於是他就親自帶著編劇上了門,和趙薇溝通這個角色的事情。
  • 陳可辛導演:《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場戲
    或許一切都該從陳可辛導演那句「《奪冠》是我拍過那麼多電影裡最難的一場戲」說起。一開始的時候陳可辛導演其實想拍兩部,第一部講80年代五連冠時期,第二部再講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冠前後,但最後所有人給他的建議都是:女排精神,還是一氣呵成的好。
  • 《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情感,確實是我的電影很自然、很本能的表達。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陳可辛說。在這個「國慶檔」,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奪冠》上映。
  • 專訪陳可辛:新女排的戲全部用素人,是我第一次
    陳可辛曾在一檔訪談欄目中提起了他最早對北京的印象,「變得太快了,很沒安全感」。當時的內地市場對他並不友好,能拿到投資的只有「大片」。「內地電影公司一開始很喜歡找我拍講時尚圈、娛樂圈那種很虛的愛情戲,但這些題材在香港通常是行不通的,《金枝玉葉》是個可一不可再的特例。」陳可辛說。那麼,是迎合市場拍自己不太喜歡的古裝大片,還是繼續自己擅長的現實主義題材?
  • 鹿晗素顏拍《甜蜜蜜》MV 陳可辛:嫩如小黎明
    搜狐娛樂訊(馬嫚麗/文 洪水/圖)臨近情人節檔,陳可辛的經典作《甜蜜蜜》選擇在2月13日復映。昨日,片方在京發布鹿晗素顏拍攝的MV,北京的粉絲們再次歡聚在一起,陳可辛也力贊鹿晗,很純很乾淨,「感覺跟當年黎明的合作有點像,有一點青嫩,有想法。」
  • 《奪冠》票房破6億,在電影語言裡,陳可辛更像是一個保守主義者
    文| 三聲 連然陳可辛執導的體育片《奪冠》已上映了,《李娜》還沒有。李娜身上所表現出的個人主義,是當初吸引陳可辛拍攝的原因。陳可辛自己是在鼓勵個人主義的氛圍裡長大的,他很相信個人那一套。當然《李娜》也不是只有個人主義,從教練、團隊到國家體制改革,都有「集體」的身影。
  • 陳可辛盛讚鞏俐: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
    #鞏俐三頁紙臺詞一條過# 大導演陳可辛深夜更新微博,致敬和盛讚鞏俐: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我幸運地屬於前者。我一輩子沒拍過一條過的重場戲,有點不相信自己的判斷,馬上看回放。鞏俐坐在場中間,等。看完回放我放下心頭大石,走過去抱抱鞏俐說:收工。那一刻我心裡在想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我幸運地屬於前者。」喜悅、感恩與自豪之情,溢得滿屏滿屏!
  • 《奪冠》導演陳可辛:很幸運去拍這部電影,沒留下任何遺憾
    每次有人跟導演陳可辛說「我看你電影又哭了」,陳可辛都不知道這個評價的意思是褒還是貶。「情感,確實是我的電影很多時候很自然的、很本能的表達。我自己也喜歡看電影,很容易被情感打動,所以我拍電影會自然往那個方向拍很多情感的東西。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覺得我也改變不了。」
  • 許宏宇,陳可辛的接班人?
    拍出《中國合伙人》時的陳可辛,被認為是最了解內地觀眾的香港導演,風頭無兩。那今後接替他的,會不會就是許宏宇呢?在新一代香港導演中,許宏宇已經是有了代表作、令人信任的存在。處女作長片《喜歡你》由陳可辛監製,看似套路的霸道總裁愛情故事,在他的手中變得趣味橫生,當年便入圍金像獎新晉導演。
  • 陳可辛:《奪冠》「選角」最難,但收穫了幾十年少有的感動
    在媒體微信群裡分享了電影的創作體驗:大量素人演員出演、12個機位拍攝比賽、紀錄式的影像風格、濃烈的情感、主旋律框架下的作者表達……陳可辛說,《奪冠》代表著他對這樣一個題材的取捨,「我拍了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得到了一些珍貴的經歷,做了自己相信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