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手機拍攝《三分鐘》打動人心

2021-01-10 央視網
陳可辛手機拍攝《三分鐘》打動人心

原標題:

  這幾天,一部短片《三分鐘》刷爆了朋友圈,短片講述了春運中一次不同尋常的團聚。故事非常簡單,片中的母親是一名「南寧到哈爾濱」線路上的列車乘務員,春節期間正是加班加點最忙的時候,而即將上小學的兒子丁丁想念母親,便拜託姑姑帶他來到家旁邊的火車站,趁著母親的列車在站臺上短暫停留的3分鐘,見上一面。這部春運題材的短片是由香港導演陳可辛拍攝,短片內容取材於真實故事,短片上線後,一天內在優酷網上的播放量就超過了1300萬。熱心的網友還找到了這個故事的人物原型。

  故事取材於真實事情

  廂裡的歡樂還是站臺上親人見面的喜悅,都是人們最為熟悉的春節記憶。這不禁讓人想到陳可辛幾年前拍攝的內地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親愛的》,片中濃烈的鄉土氣息和現實感也會讓人意外影片是出自一位香港導演之手。

  出眾的講故事能力,敏銳感知細節的能力,以及對現實的關注和強烈的人文情懷是陳可辛的一貫風格。陳可辛表示,雖然自己沒有春運的經歷,但春節與團圓,是他多年來一直留意的題材,「我完全能想像春運回家時那種喜悅和快樂。」《三分鐘》在重慶拍攝時,陳可辛看到站臺上的人潮湧動,雖然眼前都是群眾演員,但他依然被這份歸鄉歸家的情緒所感染,當試戲的演員唱起了過年回家的歌,他說自己也被感動得落淚。

  短片觸動觀眾之處,不只在於乘務員每年春節都要忙碌在列車上,劇情最關鍵的結構設計是在列車停靠站臺後,母子見面只有3分鐘。3分鐘,為這次團圓帶來的時限感正是劇情張力所在。短片特意以3分鐘倒數計時的創作構思來強化這種時間感。片中,倒計時數字顯示在畫面上方,從列車進站時起,就時刻提醒著觀眾母子倆分離時刻的迫近。進站時,媽媽透過車窗看到了站臺上的兒子,但車門打開,她要先幫助乘客上下車,沒能第一時間去找兒子。由於站臺上的人太多,兒子也沒能第一時間找到媽媽。當孩子穿過站臺的人流找到媽媽,3分鐘的時間已經變成了2分鐘。母子倆見面擁抱,媽媽用急切的眼神等兒子開口,有趣的一幕發生了,片刻靜默後,兒子開始大聲背起了乘法口訣。原來,媽媽之前跟快要上小學的兒子開玩笑說,「如果不會背乘法表就不能上學,更見不到媽媽了。」站臺上,兒子並不流利地背誦著口訣,而這時,畫面上的倒數計時正在飛快地變化。媽媽不知如何是好,又不忍心打斷兒子,緊張的讀秒與孩子磕磕巴巴的背誦聲形成了反差,撥動著觀眾的心緒。當兒子背完了乘法口訣表,火車也啟動了。母子倆的短暫團圓,沒有幾句對話,卻留給觀眾無盡的回味。

  春運時節,有很多人因為工作,與親人近在咫尺卻不能停留,短片《三分鐘》就取材於這樣真實的事情。短片刷屏後,有熱心人找到了片中故事的人物原型,她就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廣九客運段深圳至烏魯木齊車隊列車員劉鍾。2017年1月24日,媒體以《站臺上4分鐘的愛》報導了劉鍾在列車經過湖南老家停靠衡陽站的4分鐘裡,見上兒子陳泓錦(小名丁丁)的故事。在《三分鐘》的首映禮上,導演陳可辛說,他第一眼看到這個故事,就認定要把它拍出來。短片中,丁丁給媽媽背《九九乘法表》,現實中,丁丁是給媽媽看拼音寫的「ma ma wo ai ni」。

  對於國人來說,春運是歸鄉或者尋找自己根系的旅程。而來自香港的導演陳可辛沒有經歷過春運,卻用樸實的畫面打動了無數觀眾,短片中無論春運

  手機拍攝電影自有優勢

  這部時長7分鐘的短片延續了陳可辛關注現實、故事化的敘事風格,更為特別的是這是一部全程用手機拍攝的短片,也是陳可辛受邀蘋果公司,首次使用手機拍攝電影短片。在分享自己的拍攝感受時,陳可辛表示,《三分鐘》在鏡頭呈現上給觀眾一些傳統影片不能觸及到的視角,當前的手機攝影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不但可以為人們記錄日常生活,更可作為傳統電影攝影的一種鏡頭補充。手機拍攝的《三分鐘》,畫面中人物視野更為真實,短片中小男孩穿過站臺人流尋找母親的主觀鏡頭,就是把手機架在了小演員身前完成的,由此呈現出來的運動節奏和高度,更接近一個孩子的視角。

  如今,越來越多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年輕人,在用手機拍攝自己的作品。手機作為日常攜帶的工具,在便攜性上是攝影機遠不能及的。拍戲時一個狹小室內空間的拍攝,其實鏡頭後面需要相當大的空間來架設機器,而用手機這樣小巧的設備,即使在狹窄擁擠的列車車廂裡也可以自由取景。對於手機拍攝的優勢,陳可辛大為讚許:「相比笨重的攝像機,手機拍攝可以嘗試動態相機移動的效果,還帶來很多獨特的、不同的拍攝視角。比如可以把手機架到離演員非常近的地方去捕捉人物內心真實的情感,並且不會讓演員覺得被打擾,這是傳統大型攝像機近距離拍攝時不具有的優勢。」

  《三分鐘》上線播出後,不少網友驚訝於手機拍攝的畫面質感居然能達到大屏幕播出的效果,不過也有懂行的網友提醒:「不要以為你跟陳可辛的《三分鐘》之間只差一臺iPhoneX,其實還差比手機貴好幾倍的穩定器、轉接口、鏡頭、無人機、掌鏡攝影師……」而在陳可辛看來,一切的輔助設備,都只是幫助導演與觀眾建立情感連結的工具,拍戲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創意,技術只是工具,越來越便捷實用的工具為實現創意提供了可能。短片《三分鐘》在打動觀眾的同時也清晰地傳達出,未來可能會進入一個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科技的發展正在讓更多普通人和影像愛好者,有機會去完成自己關於影像的夢想。

  本報記者 邱偉 

相關焦點

  • 陳可辛微電影《三分鐘》:我願用三分鐘,換來無數人的團
    陳可辛的微電影《三分鐘》,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影片中,母親是一名列車乘務員,常年奔波在鐵路線上的她,無暇顧及家中的瑣事,就連兒子也要託養給妹妹。那天,是春節,而列車依舊會運行,她只能利用三分鐘的停車時間與兒子見一面。卻不想,這三分鐘,她都沒能和兒子好好說一句話。
  • 用手機拍攝影片的,不止陳可辛
    陳可辛導演用iPhone X拍攝的春節元素短片《三分鐘》,一經上線便刷爆了朋友圈。陳可辛短片講述了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女列車乘務員,每年春節期間都載著旅客們回家過年。而自己和孩子在站臺上,僅僅只有短暫又可貴的三分鐘團聚時刻。
  • 陳可辛微電影《三分鐘》:我想用三分鐘換一組數不清的人
    由陳可辛和蘋果公司聯合生產的微電影使用蘋果iphonex手機作為電影拍攝設備。手機拍攝微電影已經嘗試了很長時間,但直到電影《三分鐘》才是第一部電影,製作過程和膠片質量符合電影行業標準,是用手機拍攝的。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很大反響,其內容選擇、製作技巧和蘋果手機拍攝等賣點值得稱讚。
  • 陳可辛廣告短片《三分鐘》和蘋果的「中國風」
    那就是陳可辛用iphone X拍攝了短片《三分鐘》。但實則更多的是蘋果中國為了營銷拍攝的廣告片,甚至直接突出了iphone X這個手機型號。造成了一種僅僅用iPhone X就能拍出大片。從某種角度來說。作為一名現代社會觀影無數的人來說,如果你不看後續蘋果中國官網的《三分鐘》花絮也能知道僅憑一部手機是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的。從鏡頭的運動以及多角度的拍攝都能想到這是蘋果的變相性的一種營銷。
  • 陳可辛iphoneX拍短片刷屏 手機拍電影沒那麼簡單
    原標題:手機拍電影 沒那麼簡單   導演陳可辛用iphoneX拍了部廣告短片《三分鐘》,片長只有7分零6秒,卻成了這兩天的刷屏爆款。在電影界,用手機拍電影早就不是稀奇事了,早在2015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一部名為《橘色》的88分鐘長片就是全程用手機拍攝。
  • 沒有陳可辛的「財華」,如何拍出《三分鐘》?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陳可辛用iPhone X拍攝的那部電影《三分鐘》,先是被賺了一撥眼淚,最後發現他的iPhone X跟咱用的可能不是同一個iPhone
  • 蘋果拍攝微電影《三分鐘》,陳可辛真實改編,看哭了多少人?
    電影《三分鐘》講述一年一度的春運來了,很多人都說中國的春運,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人們每天數著日子,翹首以盼,與家人朋友的團聚,但假如這份相逢的時間,只有3分鐘,你會怎麼過?導演陳可辛用iPhoneX拍攝的,春節團聚短篇新作,這部劇讓多少人淚奔,讓多少人回憶了過去的辛酸,很貼實際的一部電影陳平,是一個5歲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是一名女列車乘務員,她跑的那輛列車,是全國最長的一趟,從南寧到哈爾濱一開,就得6天,很少回去見到孩子因為值班,
  • 蘋果「賀歲電影」《三分鐘》感覺陳可辛和我們用的不是一個iPhone X
    短篇作品《三分鐘》講述的是一位列車員母親過年期間在列車上值班,不能和自己年幼的兒子一起過年,僅僅憑藉列車在站臺停靠的三分鐘與兒子相聚的故事。這段故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短片雖短,卻催人淚下。首映禮上,《三分鐘》的導演陳可辛來到現場,分享了一些電影段短片背後的故事。為了表現「三分鐘」的時限感,陳可辛運用了倒計時的方式。
  • 陳可辛的「三分鐘」刷屏,但你不知道他背後的故事.
    這幾天,你有沒有被一部名為「三分鐘」的影片刷屏?
  • 《三分鐘》:蘋果的這波春節營銷算成功嗎?
    知名香港導演陳可辛給蘋果拍攝的新年短片《三分鐘》自推出後已經霸屏各大網站頭條和朋友圈。在這部時長 7 分鐘的短片裡,劇情雖然落入春運俗套,但依然不減它的催淚效果。刷屏後不久,朋友圈從刷屏《三分鐘》到轉發「相信我,整個拍攝過程中,最不重要的就是那個iphone」的言論以及《陳可辛 iPhonex拍攝的廣告,預算700萬》的反轉文。對於這個時代而言,劇情反轉的戲碼時常都會上演,但對藝術、文化、科技精益求精的蘋果公司來說卻是一個怪現象:為什麼中國觀眾一邊擦眼淚一邊開始了對蘋果營銷手段的審視?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繼陳可辛《三分鐘》後,他用iPhone 11 Pro又拍出一部「電影大片」!
    在 iPhone X 時蘋果請了陳可辛拍攝《三分鐘》,這個春運為題材的短片讓iPhone在受到矚目的同時變得更加有競爭力。今年,蘋果邀請著名導演大衛·雷奇為iPhone 11 Pro拍攝了一支全新廣告片。這支廣告短片講述了小女孩帶領小夥伴們,在雪地戰場勇鬥以自己的哥哥為首的大孩子團夥,拯救泰迪熊的故事。
  • 給我三分鐘,擁抱你——微電影《三分鐘》影評
    相見時難別亦難,三分鐘,萬情重。並且這部微電影使用手機拍攝,是第一部符合電影流程與質量標準的用手機拍攝的微電影。即使路途漫長 人們依舊歸心如箭但有人走遍山水 也終未能回家看看依舊是春節煽情的親情片,但總歸有些許不同。
  • 《三分鐘》:蘋果的這波春節營銷是走心了,可網友的質疑也是認真的
    作者 | 徐醒醒知名香港導演陳可辛給蘋果拍攝的新年短片《三分鐘》自推出後已經霸屏各大網站頭條和朋友圈。在這部時長 7 分鐘的短片裡,劇情雖然落入春運俗套,但依然不減它的催淚效果。質疑:你的 iPhone x 跟陳可辛的 iPhone x 沒有半毛錢關係對《三分鐘》提出的質疑聲中,我們看到最多的是對拍攝器材的質疑。
  • 什麼樣的一分鐘短視頻能贏得Vivo X21手機?
    看完陳可辛的三分鐘,盛博張琦(聯e會的主持人)跟黃浩(聯e會觀察員)都覺得,短視頻這個事情可以玩一下。
  • 《奪冠》發布拍攝花絮,鞏俐三頁紙的臺詞一條過,導演陳可辛懵了
    原本定於國慶檔的《奪冠》於9月25號提前上映,該部劇講述的中國女排的故事,體現了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這部劇由陳可辛導演,鞏俐、黃渤、吳剛等人主演,陣容可謂是十分強大的,而《奪冠》的票房也達到了4億,演員背後的付出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 陳可辛《三分鐘》拍出感動 , 百事超級碗回憶殺…丨一周案例
    本周的案例匯總來啦,這周又出現了很多精彩案例,陳可辛iPhoneX暖心大戲《三分鐘》、2018百事超級碗「回憶殺」、臺灣舒潔紙巾「宮鬥神廣告」、
  • 手機拍攝電影,會成為未來趨勢嗎?
    實際上,在過去幾年時間裡,憑藉著智慧型手機小巧的外形和更加輕便的操作,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都開始使用手機拍攝電影,而這其中既包括賈樟柯、陳可辛等國內一線導演,也不乏曾獲得過奧斯卡獎的好萊塢導演。相較於常規拍攝中所使用的大型攝影設備,將手機電影與其他小型設備結合起來,不僅使用上更加輕便,也能進一步提升作品的影像質感,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2018年陳可辛使用 iPhone拍攝的短片《三分鐘》裡,團隊就在手機拍攝的基礎上用到了Beastgrip 支架、航拍無人機等輔助工具,由此將手機拍攝的便攜性與專業設備結合起來,藉助於航拍、廣角鏡頭等拍攝方式讓手機拍出的影像也能具備大片效果。
  • 有了這些裝備,你的iPhone也能陳可辛……那麼一點吧
    知名導演陳可辛,為蘋果拍了一部賀歲短片:這樣的故事和話題,在年前這樣思鄉心切的時間,真是讓人感慨。
  • 55歲吳君如打扮新潮,購物不會用手機支付,老公陳可辛出手解圍
    近日,有媒體拍到陳可辛與吳君如夫婦外出與兩名男友人聚餐,眾人相談甚歡,直到晚上9點才離開餐廳。期間,陳可辛突然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快步走到旁邊的一家零食店裡,吳君如與友人則緊隨其後。20分鐘後,吳君如買了一大袋零食,不知道是買給14歲的女兒陳是知的,還是一家三口有吃零食的愛好?
  • 《奪冠》再曝新花絮,鞏俐拍攝鏡頭徵服陳可辛,打破導演生涯紀錄
    ,內容主要是以鞏俐的臺詞為主,在長達四分鐘左右的鏡頭拍攝了一遍就順利通過,甚至連導演陳可辛都感到非常意外。,這段臺詞是鞏俐一個人對著鏡頭表演,也是電影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之後,通過合成來鼓勵和告誡女排的姑娘們,觀看電影的時候,可以說非常感人,但在剛開拍前,鞏俐自己要先掌握一下情緒,四分鐘的內容拍攝結束後,導演喊卡鞏俐一時間也緩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