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九龍鎮的山南村是一個古村落,四周群山環繞,滿目蒼翠。2017年,山南村實現高標準整體脫貧。
脫貧後,如何保持村民有固定收入而不返貧,同時讓更多的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成了現任村領導班子肩上重要的任務——
山南村位於淶水縣九龍鎮,全村602戶1392人。雖然村子四周分布有野三坡的龍門天關、百草畔等幾個景區,但發展旅遊較晚,很長一段時間,村民靠到其他景區搞服務、打零工掙錢。
「在完成好上級部門布置的常規工作後,我們就開始思考村裡產業發展的問題。工作隊、村兩委經過深入了解調研,發現我們是捧著金飯碗討飯吃。」山南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王春革說。
基於山南村的紅色資源,大家很快確定了利用抗戰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的方向。那麼,怎麼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關於發展革命根據地旅遊項目,要把握好兩個概念。紅色根據地,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一個概念。發展紅色旅遊,是另一個概念。兩方面要統籌。」
發展紅色旅遊,要抓住根本,發揮紅色旅遊學習教育功能,也要講求實效,發揮紅色旅遊增收富民功能。
▲ 山南村紅色旅遊活動現場
01
創造和創新,打造紅色lP
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紅色資源並進行創造性轉化,通過集中力量做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樣的紅色IP,以點帶面,帶動本地其他紅色資源的保護性開發。這體現出因地制宜的創新意識。
「早在2014年,我村老支書、退休幹部王秀寬就找到我,說他同縣歷史研究會一起,把咱們村的抗戰歷史挖掘出了很多,問我有沒有意願把它作為紅色資源開發紅色旅遊項目。我聽後非常激動,當即表態,認為一定能做起來。於是,我們找到其他幾位村幹部商量,大家一致認可。當時,省旅遊局駐村工作隊正好幫扶駐村,我立即找到工作隊隊長金迪諮詢此事,他說一定全力支持。得到他的答覆後,我更加堅定了信心,便著手準備山南村旅遊方面的資料。」王春革說。
▲ 王春革(後排右二)和演員在一起
2016年,山南村挖掘出了曹火星曾到過山南並創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故事。在抗日戰爭關鍵時期,曹火星結合民歌「霸王鞭」曲調,改編成了這首歌曲。
1943年9月,音樂家曹火星一行三人到達平西三坡一帶參加減租減息運動,其間來到山南村,當時,國民黨大肆宣傳詆毀共產黨,並發表「沒有國民黨就沒有中國」的言論。曹火星的腦海裡迸發出一個代表億萬中國人民心聲的聲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幾經雕琢,《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初稿在這裡誕生了。它結合當地非常流行的「霸王鞭」曲調,進行傳唱表演,通俗易懂,老少皆知,迅速唱響平西大地。之後隨著部隊的轉戰唱響大江南北,最後紅遍全中國。
這首經典歌曲見證了野三坡大地抗戰年代的炮火連天。野三坡是抗日戰爭時期平西根據地的腹地。1938年2月,鄧華支隊開闢平西進入野三坡;1938年5月,房淶涿政府遷往野三坡紫石口;1939年2月,在山南村成立冀熱察挺進軍、冀熱察區黨委,隨即平西專署、平西地委、挺進軍隨營學校、挺進軍兵工廠、挺進軍機關報——《挺進報》、挺進劇社、挺進軍七團、九團冀東區(後稱五分區)衛生所等黨政軍領導機構,遍布野三坡山南、莊頭、大澤、羅古臺、桑園澗、北莊、峨峪、紫石口、蓬頭村、都衙村,給當地留下了寶貴的紅色文化財富。
很快,村裡組織人手在村後的大山上製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巨型字。接著,大家嘗試尋找幾處舊址的房主人。當時就找到了「中共冀熱察區黨委」的房主、司令部的房主以及挺進劇社的房主,王春革一一向他們說明了來意。
「眼下村裡真的沒有錢,想把你們的宅院作為參觀對象,等以後遊客多起來、旅遊搞起來了,咱們就有錢了,現在是義務的,沒有收益。」王春革說。
房主們聽後,沒有半點猶豫就答應了。普通的村民為了村子的發展能做出如此決定,就如同當年村民們支持八路軍一樣。
02
適應市場需求,努力提質增效
布局紅色內容產品創作、紅色培訓研學、民宿、餐飲等鏈條式配套服務供給,促進鄉村紅色旅遊提質增效。這體現出因勢發展的市場意識。
2019年2月的一天,有幾位北京來的客人來到王春革辦公室,說想找一處能夠組織黨員幹部培訓的紅色場館,選中了這裡,問有沒有接待能力。王春革當時就答應下來了。但客人們看了一圈以後,覺得這裡只有幾處舊址,沒有其他的接待項目,很是擔心。
王春革把幹部和村民們召集到一起說,想搞旅遊,就得有具體的內容,現有的大劇場可以利用上。把原來搞過文藝表演的村民集合起來,編排一些紅色題材的節目。遊客來了,就把紅色演出作為一項重點的內容,同時還可以與客人互動表演,既做了紅色宣傳,又豐富了參觀內容。
▲ 紅色劇場表演
大家立即著手準備。通過一段時間的排練,拿出了《霸王鞭》《擁軍花鼓》《懷念蕭司令》《洗衣歌》等10個節目。大家對《霸王鞭》這個節目有特別的感情,只要一演起來就特別激動,渾身充滿力量。2019年4月21日正式營業,首場演出就獲得了遊客的好評,到現在每天為遊客演出2至3場不等,並且很多遊客參與互動,成為山南村旅遊的一道風景。
王秀芹是村裡土生土長的丫頭。小時候,村裡有大戲樓,逢年過節,鄉親們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多年前村裡就有業餘的演出隊,「霸王鞭」就是平常排練的小舞蹈之一。「小時候,爺爺和奶奶就教我『霸王鞭』了。村裡發展紅色旅遊的時候,我們就組建了舞蹈小隊,把『霸王鞭』變成一種舞蹈的形式,表演給遊客。」
為了更好地整合各方面資源,2019年4月21日,「山南村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待項目正式啟動了。項目希望通過重溫當年的抗戰歷史、老八路後代講革命故事、現場參觀講解、紅色節目宣傳及室內講解等多種形式,使廣大遊客了解了當年發生在這裡的抗戰歷史。
項目起步很難。村幹部們帶頭捐款捐物,自掏腰包供集體運轉。基地沒有講解員,王春革就鼓勵村民擔任「紅色講解員」:「外面的人能做,你們也能做。遊客來了,你們只要用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感情感染大家就行,好的講解不在於你說多少漂亮話,只要講的是我們當地的真實故事,就一定能打動人。」
▲ 王秀芹為小遊客們講解
「一開始,大家還很靦腆,覺得自己肯定不行。我學歷不高,普通話也不是很標準,但我的爺爺是老黨員,公公也是黨員,我從小就聽他們講了很多發生在村裡的革命故事,就自告奮勇地成為了一名講解員。記得第一次為遊客講解,除了有些害怕,心裡更多的是感動——用自己的語言把這麼多年對家鄉的情感表達出來,告訴大家我們山南村的歷史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山南村,很是驕傲。」 王秀芹說。
到2019年底,「山南村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接待遊客約3萬人次,直接解決村民長期就業20餘人,人均年收入1萬元左右,間接帶動了村農副產品的銷售和十幾戶農家院的增收。
為將紅色旅遊做強、做大,山南村不等不靠,積極聯繫上級部門,今年爭取到了200多萬元的舊址修復項目資金,現已施工完畢,對紅色遺址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同時,又爭取到扶貧辦1500萬元的民宿扶貧項目,現在正在施工中,2021年6月將正式營業,可以解決三五十人的就業。
「村集體每年可以拿到項目分紅收入幾十萬元。通過一系列的旅遊服務配套項目,定能將山南村的紅色旅遊做出成績,讓全體村民實現家門口掙錢。」王春革說。
03
以紅色旅遊提升社會文明,造福百姓
發動村民直接參與紅色旅遊發展建設,在實現家門口就業、讓村民享受文旅融合發展成果的同時,提升了鄉村文明素質,體現了心繫百姓的造福意識。
以前,山南村家家戶戶都是靠種地、出去打工掙一些錢,生活很艱難。十幾年前,王秀芹和老公開著沒有車篷的三輪車,挨家挨戶地賣菜,冬天的時候,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去進菜。孩子留在家裡沒人照顧,收入還特別微薄,每天只有30元錢左右。後來,村裡開始搞紅色旅遊了,王秀芹家開了一家農家院,生活才開始有了起色。
「我本來只是一個農村主婦,用土話說就是圍著鍋臺轉的,從來沒有想過能夠成為一名舞蹈演員。村裡為我們請來了省裡的老師,不辭辛苦,一遍一遍為我們排練舞蹈。我們這些業餘演員也經常坐在一起討論,意見不同的時候爭論得很激烈。但大家內心裡已經擰成了一根繩。大家明白,通過排練這些節目,把從老一輩人那裡聽到的英雄故事演出來,發展好村裡的紅色旅遊,我們能吃上文化旅遊飯,日子會更好。」
後來,南村紅色旅遊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景:舞臺上,身穿戰士服裝的演職人員激情洋溢地舞蹈,他們表演的是由當地特色表演形式「霸王鞭」改編成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臺下,遊客和觀眾聚精會神,口中哼唱著這首經典歌曲。演出結束後,演員們變回能幹的巧媳婦,急匆匆奔赴「八路軍大食堂」,熱火朝天地為大家準備豐盛的農家飯……這群人裡,歲數最大的有60多歲的老太太,她們做的特色菜很受遊客喜愛。
▲ 村裡的大槐樹
「我覺得紅色旅遊不是簡單的遊玩,遊客來到老區,首先還是要感受到革命先輩的不易。1939年,駐紮在我們村的八路軍總部和中共冀熱察黨委遭到日軍報復,被敵機轟炸了3次。村裡有棵千年古槐就在轟炸中著火了,滾滾濃煙造成司令部起火的假象,讓司令部得到了安全的保存。遊客來了,在這棵大槐樹下,聽到我講的這個真實的紅色故事,對這棵大槐樹、對我們村子都特別尊重,更對八路軍當時可能遇到的生命危險有了直觀感受。」王秀芹說。
山南村的紅色旅遊發展越來越好,未來將建成包括民宿、遊玩整套服務的旅遊項目,村民們都期待著參與到建設和服務中。王秀芹說,村民直接參與紅色旅遊發展建設,除了大家收入有提高,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受到教育薰陶,精氣神高起來了。
記者手記
▲ 山南村紅色革命遺址 程佳 攝
擦亮山南村旅遊產業明珠的,是鮮豔的「紅色」——紅色文化。2018年起,「守著大景區,吃不上旅遊飯」的山南村啟動紅色旅遊資源開發。2019年,山南村就榮獲「河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稱號。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山南村將挺進軍司令部、冀熱察黨委、政治部、大食堂、防空洞等紅色遺址進行了初步修繕,同時啟動了紅色一條街、大舞臺等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當地村民因之受益。目前,山南村紅色旅遊已初具規模,淶水縣也正在準備打造以山南村為中心的紅色旅遊片區,將紫石口、雞蛋坨、劉家河等地的紅色旅遊資源整合在一起,打造成集觀光、旅遊和紅色革命教育於一體的紅色旅遊景區。
山南村通過發展紅色旅遊產業鞏固扶貧成果、支撐鄉村振興的實踐和經驗表明,紅色旅遊具有實實在在的扶貧富民功能,有效拓展了振興老區、脫貧致富的途徑。發展以展現歷史人文為主的紅色旅遊,要具有因地制宜的創新意識、因勢發展的市場意識和心繫百姓的造福意識,要把紅色旅遊發展融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實幹當中,激發紅色旅遊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後勁。
期待山南村紅色旅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祝願革命老區人民集體告別貧困後持續發展,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華民族復興路上越來越幸福。
來源|文旅中國
原標題:《保定山南村:「霸王鞭」甩響了紅色旅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