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視角:抗美援朝戰爭啟示錄

2020-11-17 上海觀察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題:21世紀的視角:抗美援朝戰爭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70年前,誕生僅一年的新中國不畏世界第一強國軍事威脅,為了捍衛世界和平與人類正義,保家衛國,毅然決然出兵入朝作戰,抵禦帝國主義侵略擴張,鑄就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塑造了民族復興進程的一座裡程碑。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 新華社發(黎民 攝)

70年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經濟、安全、政治等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又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矢志不渝謀求實現民族復興,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小標題)堅決反對霸權主義  堅定維護核心利益

鞠萬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4次負傷。如今在老人的書房裡,擺滿了軍事書籍和資料。

鞠萬昌近照。新華社記者丁非白攝

鞠萬昌說,抗美援朝戰爭使任何霸權主義和侵略者清醒認識到,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是不惜用鮮血捍衛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

歷史時鐘撥回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以其冷戰思維和稱霸全球、遏制共產主義的野心,粗暴實施武裝幹涉,並派遣艦隊侵入臺灣海峽,戰火很快燒至中朝邊境,人民生命財產嚴重受損,中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中國被迫進行抗美援朝戰爭。此時,新中國成立僅一年,創傷未愈、百廢待興,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

然而,中國人民團結一心、不畏強敵,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52年,在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在炮火支援下,攻上537.7高地北山。新華社發

1950年至1953年,中國GDP從426億元增長到709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5%,三年間GDP總計1700億元人民幣,戰爭所耗的62億元只佔其3.6%,做到了「仗打得好、建設也搞得好」。

70年後——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2020年,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轉正」,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這表明,無論是抵禦霸權主義等傳統威脅,還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新型挑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都能克敵制勝、無堅不摧。

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過去鋼少氣多,現在是氣多鋼也多。」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說,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中國都能彰顯制度優勢、精神優勢,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中國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前進,中華民族必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復興偉業。

(小標題)準確把握歷史前進大趨勢

空前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類社會處於十字路口,曾面臨著「向何處去」的歷史之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意味著中國歷史進入了新紀元,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其本身就是準確把握人類歷史前進大趨勢的結果。

抗美援朝戰爭及其偉大勝利,是新中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裡程碑,深刻影響了二戰後亞洲乃至世界戰略格局的塑造,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

而今,人類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昭示,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勢不可擋,只有朝著正確的歷史方向,避免任何形式的「新冷戰」和軍事衝突,謀求合作共贏,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和平、穩定、發展、進步。

志願軍老兵鞠萬昌說,抗美援朝戰爭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是反對霸權、捍衛和平、維護正義、勇立潮頭的強大力量。

鞠萬昌的老照片。受訪者提供

韓戰的一個國際大背景是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冷戰對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的國家互相視為敵人。當前,固守冷戰思維的一些西方政客,違逆時代潮流,試圖挑動同中國的「新冷戰」。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建飛說,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生命力對比,不是靠遏制、攻擊、圍堵、封鎖、施壓、抹黑,而是要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平。

「某些西方政客必須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否則必然遭受新的失敗。」劉建飛說,「新冷戰」與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符,中國不加入、也不接受「新冷戰」,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

(小標題)大變局中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手持鋼槍的志願軍戰士昂首挺立,70束金色光芒迸發而出,和平鴿、水紋、五星、桂葉等緊緊環繞,共同組成金達萊花的五瓣造型。

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寓意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彰顯中國不畏強敵、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劉建飛說,面對嚴峻國際形勢,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更加鮮明、更加緊要。

中國國力和世界影響力快速上升,讓一些西方國家陷入「集體性恐慌」,某些政客囿於舊理論和冷戰思維,作出「地緣戰略衝突將不可避免」「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宿命衝突」的判斷。

中國倡導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以「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為主要內涵,是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公正合理方向變革的新方案。它超越了持續400年之久「強權政治、歧視排斥、零和博弈」的舊國際關係。

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內容是要「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超越了民族、文化、國別、黨派、制度差異,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和世界歷史發展演進大勢。

劉建飛表示,一些西方政客固守冷戰思維,是無法解決其疫情蔓延和政經矛盾的,也不利於世界各國共克時艱。和70年前一樣,拼湊「反華聯盟」的企圖也是不會得逞的。

「戰爭不可遺忘,影響力不可遺忘,某些西方政客不要再像70年前那樣發生戰略誤判,不要低估中國人民的意志、決心和力量。」劉建飛說。(記者王建華、秦華江、徐揚、趙洪南)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戰爭歷史啟示錄
    中國敢於出兵朝鮮反擊美軍,是美國當權者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沒有料到的◆ 抗美援朝戰爭,可稱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揚眉吐氣的一場對外戰爭。同年10月25日,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正義戰爭。需要釐清,「韓戰」與「抗美援朝戰爭」是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韓戰是朝鮮內戰,不在中國控制範圍之內;但抗美援朝戰爭是美國逼到中國家門口了,我們不能不打。
  • 抗美援朝紀錄片《英雄》今日21:35開播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策劃、北京廣播電視臺承制的抗美援朝紀錄片《英雄》10月17日起,每日21:35在北京衛視播出,騰訊視頻同步全網獨播!該紀錄片共6集,聚焦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為祖國無私奉獻和英勇獻身的中華兒女,謳歌了時代英雄骨血裡的民族精神。
  • 抗美援朝紀錄片《英雄》每晚21:35開播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策劃、北京廣播電視臺承制的抗美援朝紀錄片《英雄》10月17日起,每日21:35在北京衛視播出,騰訊視頻同步全網獨播!該紀錄片共6集,聚焦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為祖國無私奉獻和英勇獻身的中華兒女,謳歌了時代英雄骨血裡的民族精神。
  • 抗美援朝:19餘萬志願軍烈士尋蹤|抗美援朝戰爭|韓戰|中國人民...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烈士全景掃描陳 輝編者按: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紀念日,這篇尋蹤志願軍烈士的文章是作者2012年所採寫,重新發表以紀念為保家衛國和世界和平英勇獻身的志願軍英烈。根據2010年10月中國抗美援朝紀念館全國調查資料統計,韓戰期間志願軍官兵陣亡共183108人。
  • 《金剛川》,差一口氣打響新時代"抗美援朝"戰爭電影第一槍
    ,《集結號》(2007)中的部分劇情涉及到了抗美援朝戰爭,但是該片偏向於人物傳記類型,有關韓戰的情節只能算是點到為止。02在這樣的環境下,"抗美援朝"戰爭電影《金剛川》臨危受命,獻禮抗美援朝70周年。
  • 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相繼亮相
    紀錄片    親歷者和鮮活史料還原歷史圖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6集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於10月21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策劃,北京廣播電視臺承制的抗美援朝紀錄片《英雄》,則力求最大限度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還原真實歷史。製作團隊前期進行了大量的深入調研,從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發掘韓戰的相關檔案資料及視頻音頻素材,有大量獨家對手視角的檔案素材;拍攝、採訪抗美援朝老兵,著力探尋英雄人物的成長軌跡。
  • 《最可愛的人》在俄羅斯獲獎 再現抗美援朝戰爭
    《最可愛的人》在俄羅斯獲獎 再現抗美援朝戰爭 時間:2021.01.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白瀛 分享到:
  • ...回顧抗美援朝戰爭18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開國上將名單一覽表
    1.鄧華上將: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協助彭司令員指揮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組織指揮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及1953年夏季反擊戰。 2.洪學智上將: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
  • 央視重播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經典電影《上甘嶺》
    中美關係緊張之際,央視軍事頻道周日(26日)晚播出抗美援朝戰爭題材經典電影《上甘嶺》,引起熱議。以往關於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並不多,觀眾比較熟悉的是2016年播出的《三八線》,2011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了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該片曾獲得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
  •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七十年前的今天,我威武天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跟以美帝為主的聯合國軍幹了一仗,這場戰爭就是永載中國戰史的「抗美援朝」戰爭。 那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一周年,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 一批抗美援朝戰爭題材文藝作品湧現:重現、致敬、緬懷,為了「最...
    這是一段銘記在心的歷史,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近期,一批優秀抗美援朝戰爭題材文藝作品次第湧現,致敬「最可愛的人」。話劇《上甘嶺》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及老兵口述改編,創造性地將爆破戲搬上話劇舞臺,營造真實的戰爭場面,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視聽震撼。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評價:「話劇《上甘嶺》讓我們看到了別樣的、久違的作品。戰爭題材在舞臺上太難表現,但是我們太應該表現了。」  這些作品將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呈現出了史詩般的創作風格,讓觀眾在舞臺藝術中銘記歷史,致敬英雄。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啟示錄:市場、類型與集體致敬
    而今年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自然會成為市場的文化景觀。「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將喚起國內觀眾對那段歷史的記憶,時代共鳴與民族情緒交織,共同反哺電影市場。搶佔特殊時間節點的檔期,或將成為未來幾年的趨勢。
  • 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什麼
    韓戰不應該打,抗美援朝戰爭卻不能不打  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但「韓戰」和「抗美援朝戰爭」是兩個有聯繫卻有區別的概念。韓戰是世界上對朝鮮半島上發生的那場國際局部戰爭的稱呼,抗美援朝戰爭則是中國對自身參加韓戰的定義。
  • 雄赳赳 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央視大劇 真實再現抗美援朝戰爭
    雄赳赳 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央視大劇 真實再現抗美援朝戰爭 2021-01-14 15: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鑑賞】抗美援朝戰爭紀錄片,燃!
    70年前, 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 跨過鴨綠江, 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 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 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英雄》《為了...
    攝製團隊歷時一年在國內外進行詳細調研和梳理,片中首次解密了部分珍貴檔案和電報,拍攝了百餘件抗美援朝珍貴文物,部分歷史影像畫面在片中首次公開。該紀錄片對抗美援朝的很多親歷者進行了搶救式採訪,攝製團隊還採訪了國內外權威專家,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國際背景、戰役經過和歷史細節進行權威解讀和深度剖析。
  • 抗美援朝戰爭電影《金剛川》將於10月25日全國上映
    由導演管虎執導的戰爭電影《金剛川》官宣定檔,該片將於10月25日全國上映。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上映,是因為這一天是中國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藉此機會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這部戰爭片《金剛川》,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
  • 毛澤東是如何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
    原標題:毛澤東是如何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   從中國人民志願軍渡江那一天起,毛澤東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朝鮮戰場上了。毛澤東一生指揮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統帥過百萬以上的大軍,同時在幾個戰場上與敵人作戰,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他有著高人一籌的戰略指導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但是指揮抗美援朝戰爭,對他來說畢竟是一個新的課題。
  • 《金剛川》以抗美援朝親歷者視角展開,"唯一想的是通過那座橋"
    近幾年,各種題材的主旋律電影我們看得不少,以各種真實戰爭為原型的華語戰爭片也越拍越好。但大家發現沒?關於抗美援朝的題材卻少之又少,這麼好的題材不拍豈不浪費?終於,我們等到了《金剛川》。在預告中可以得知,本片講述在抗美援朝戰爭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 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 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 安逸下的悲哀,國人已有人忘記抗美援朝戰爭,忘記志願軍的歷史
    2020-11-18 10:50:21 來源: 食間如梭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