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皇帝陳霸先的那些事(完整版)

2021-02-13 鵝說說

中國自秦始皇登基為帝到末代皇帝溥儀退位,這兩千多年期間經歷了多次朝代更替 ,共出現422位皇帝。

 

在長興,就出現過一位皇帝,那就是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

 陳武帝陳霸先畫像

雖然陳霸先登基時已54歲,在位也只有僅僅三年時間,但陳霸先卻得到後人高度的評價。

唐朝賢相魏徵曾稱陳霸先:「高祖拔起壟畝,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奮英奇之略」,更稱其為「方諸鼎峙之雄,足以無慚權備矣」。

 

「高祖」就是陳高祖陳霸先、「權備」指的就是孫權和劉備,可見陳霸先之歷史地位不可小覷。

 

現代四大史學大師之一的呂思勉更是陳霸先的小迷弟:「從來人君得國者,無如陳武帝之正者。」

 

就連毛澤東也很欣賞陳霸先,晚年時曾要求身邊的人多讀讀《陳書》,了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歷和打仗戰術。

要知道毛澤東可是說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的。

 

但據我了解,莫說是旁人,就連長興本地人在提及陳霸先以及他所建立的陳朝時,大多對其是一知半解。

 

事實上,從一個不起眼的士兵甲開始創業,最終成功逆襲為開國皇帝,陳霸先的傳奇經歷很值得我們去熟悉和了解。

他戎馬一生,勝仗無數,最終坐上皇帝寶座,和同為草根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劉邦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都算得上是一個奇蹟人物。

歸有光在撰寫《聖井銘並敘》中稱其:江左諸帝,號為最賢。

 

所以,作為陳朝開國皇帝的老鄉,我懷著無比驕傲的心情,本著拋磚引玉的態度,試著寫一寫陳武帝陳霸先的身世和事跡,也算為老鄉作個普及。

 

1.身世揭秘

《南史》記載,陳霸先說自己是東漢太丘縣令陳寔的後人。陳寔這個人我們可能不了解,但「梁上君子」這個故事大家應該聽過,陳寔就是善待小偷的那個主人。

 

陳寔畫像

陳霸先接受採訪時提及自己三四百年前的一個祖先,起碼說明兩點:一是陳寔雖然官不大,但名氣大,有這麼個祖先,讓他覺得有面子;二是近點的祖先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充分說明了他寒門出身的事實。

 

西晉永嘉年間,陳霸先的十世祖陳達避亂南遷,是戰亂中隨西晉王室南渡[注釋]的士大夫。陳達曾擔任過丞相掾和太子洗馬等職務,後出任為長城(長興古縣名)縣令。

永嘉南渡】晉懷帝永嘉年間(公元307—311),北方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入侵中原,出現了「五胡亂華」的分裂格局。為躲避戰亂,北方人民大量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是今蘇南、皖南、浙北、贛東北,統稱江左一帶。這是有史以來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人數超過百萬,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士大夫階層和貴族階層,史稱「永嘉南渡」。永嘉南渡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長江中下遊的經濟發展,為之後整個南方的大開發奠定了基礎。

永嘉南渡示意圖

順便插一句,電視《琅琊榜》中,赤焰軍少帥林殊在梅嶺慘案中火寒之毒後,化身為江左盟盟主。雖然電視裡的情節都是虛構的,但故事背景正是設定在南梁年間,江左也正是梁朝的地盤。

再說陳達本是河南許昌人,出任為長興縣令後,發現這個地方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退休後就在當地定居下來。

 

到其子陳康的時候,根據「土斷」政策,陳家就正式入編長興戶籍了,陳姓逐步成為本地的大姓。

 

據我了解,長興縣現有約63.7萬人口,陳姓就有近四萬人,僅次於王姓人數排名第二,這些陳氏大多為陳達後人。在2003年陳霸先誕辰1500周年時,國內各地陳氏後人曾來到長興為先祖祭拜。

 

據說陳達曾有過預言:「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焉,二百年後,我子孫必瓊斯運。」

 

你說巧不巧,正好到陳達之後的第十代,大約兩百年後,果然出了個開國皇帝陳霸先。

 

呃,雖然《南史》和《陳書》都有這個說法,但我還是保留一下自己的觀點吧,畢竟古時候有「附會」一說,就是在某事發生之後,再編織個之前的故事或者言論,以便造成更大的影響力。

 

陳達之後的歷代子孫,按《陳書》記載:

「達生康,復為丞相掾,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書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騎侍郎高,高生懷安令詠,詠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巨,道巨生皇考文贊。」

 

一代代下來,陳家可是不得了啊,個個都有官銜。

 

再仔細看一下最後那個陳文贊,什麼叫皇考呢?

 

普及一下,普通人稱呼已故父親只能叫「先考」,墓碑上應該見過。

 

皇帝對已故父親的稱呼就叫「皇考」。

 

陳文贊生了三個兒子:陳談先、陳霸先、陳休先。

 

這上面的官職,除了陳文贊這個「皇考」是真實的外,其他虛虛實實已無從考證。並且我相信,大多都是虛的。

 

因為中國古代歷來喜歡做一件事:追贈

 

比如陳霸先父親就被追贈為陳太祖景皇帝,還比如朱元璋追贈祖父朱初一為明熙祖裕皇帝、父親朱五四明仁祖淳皇帝。

據後來的史學家分析,陳霸先的這些祖先的官職,多為他稱帝之後追贈的。

 

再說了,如果陳霸先的父祖輩真要當個官啥的,他也不用從一個小村官(裡司)做起了。

2.橫空出世

公元503年,陳霸先出生在長興縣東郊的下箬村。

 

中國古代帝王出生大多會伴隨著異象,或是身體異於常人,或是出現異常現象。

 

朱元璋出生時「紅光蠻室」,街坊鄰裡還以為他家裡著火了;

曹丕出生時天空中有「圜如車蓋」的青色雲團,終日不散;

趙匡胤則出生時是皮膚怪異,渾身金色,三天未褪;

劉秀出生的時候,他們村裡的麥子竟然出現了「一莖九穗」的奇觀。

 

作為開國皇帝的陳霸先自然也不能例外。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家附近的一口井水竟然沸沸揚揚起來,還冒著熱氣,於是家人便用井水給他洗了澡。

 

事情真假我也不便多說,但這口井卻留了下來,史稱「聖井」,目前仍在長興縣陳武帝故宮內。

 

聖井

明代文學家歸有光在任長興縣令時還曾撰寫《聖井銘並敘》,並由時任長興縣丞吳承恩親筆書寫,刻石立碑,放置於聖井旁邊,此碑目前存放於長興縣博物館內。

 

《聖井銘並敘》石碑

公元502年,也就是陳霸先出生一年前,南朝政權又發生了變化,蕭何的二十五世孫蕭衍取代齊朝建立了梁朝,定都建康(今南京)。

 

說起蕭衍,我曾在之前一篇「和尚啥時候開始不吃肉的?全因一個人而改變」一文中簡單提到過。

 

梁武帝蕭衍畫像

蕭衍自小聰明好學,尤其文學方面很有天賦,曾和沈約、謝朓等另外七人集合於竟陵王蕭子良身邊,被稱為「竟陵八友」

 

但跟他們相比,除了舞文弄墨之外,蕭衍的膽識卻是其餘之人所不能及。

 

公元501年,蕭衍37歲,因當時齊朝的統治已腐朽至極,完全喪失了民心,故蕭衍起兵三萬攻入建康,殺掉東昏侯蕭寶卷,改立蕭寶融為帝。

 

當然,蕭寶融只是個傀儡,這也是蕭衍為了有個時間辦理交接手續,等手續齊全了,蕭寶融也就得讓位了。

 

公元502年,蕭寶融將齊朝的統治權轉交給梁王蕭衍,蕭衍正式在建康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梁」。

 

應該說,蕭衍初期絕對是個好皇帝。

 

之前雖然南北朝長期對峙,但一直是南強北弱的局面。

 

蕭衍上位時,與南朝對立的北魏政權因孝文帝拓跋宏剛死,國力急轉直下,內部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內亂,實在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南梁實行進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畫像

於是蕭衍趁著軍事壓力減弱的機會,大力發展國內的經濟和文化。因此南梁也是南朝四國中經濟文化最盛的時期。

 

那這個時候陳霸先在幹嘛呢?

 

陳霸先出生於長興,但史料記載他青少年時代的事跡卻不多。長興古縣誌裡記錄了一些與其活動內容有關的古蹟:釣魚臺、磨劍石、飯籮木等,具體地址都有詳細描述。

 

《陳書》中還有記載,陳霸先也會去鄰縣宜興親戚家去溜達溜達。

 

年輕時的陳霸先愛好兵法,勤練武藝,為他日後徵伐敵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為人精明,頭腦靈活,辦事利索,這些優秀的品質都為鄉裡們所稱道。

 

之後陳霸先去了南京發展,就像現在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去「北漂」一個道理。

 

陳霸先起初當了個裡司,裡司是個多大的職務呢?

根據各朝代史料推算,估計差不多是個村幹部,充其量是介於村和鄉之間的一個小幹部,肯定不大。

後來陳霸先又擔任了油庫吏,差不多就是倉庫管理員,實在無法施展他的偉大抱負。

 

大概在公元534年,陳霸先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蕭衍的侄子新喻侯蕭映。

 

蕭映時任吳興(今湖州)太守,他很看重陳霸先,於是選為自己的幕僚,類似於秘書之類的工作。

 

之後蕭映又換了幾次工作單位當主要領導:北徐州刺史、給事黃門侍郎、衛尉卿等,陳霸先仍緊緊跟隨在其身邊。

 

蕭映的眼光還是挺準的,陳霸先確實比較能幹,一步步展現了他的才能和膽識,蕭映對周圍的人說:「此人將來必定前途無量」

 

大約在540年的時候,蕭映調任至廣州當刺史,陳霸先跟著當了廣州府的中直兵參軍

 

中直兵參軍大概是七品左右的官職,為地方的軍事長官,主要職責是護衛廣州府,手下有三千軍馬。

手上有點兵權,自然說話就有分量些了,輪到陳霸先出場的時候到了。

公元541 年,時任交州(今越南河內附近)刺史肖諮因實行苛政,引起當地群眾極大不滿,俚族酋長李賁便帶頭鬧事,還把蕭諮囚禁起來。

 

梁武帝蕭衍命令高州(今廣東陽江)刺史孫冏新州(今廣東新興)刺史盧子雄前去討伐李賁。

 

誰知盧、孫的部隊在路上便因患病死去大半,再加上將領和士兵也都不想打仗,便在中途折返回來。

 

梁武帝聽後大怒,以逗留不進為罪名,下令讓蕭映在廣州殺了孫冏和盧子雄。

 

盧子雄的弟弟盧子略和孫冏的子侄部下等都不服氣,於是聯合主帥杜天合、杜僧明一起發兵,劫持了南江督護沈顗,包圍了廣州府。

 

陳霸先聽到廣州被圍困,立刻率領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

 

《陳書》記載,陳霸先屢戰屢勝,先杜天合被射身亡,後杜僧明繳械投降。

 

經過此役,陳霸先一戰成名,軍事才能已開始顯露。

 

梁武帝知道後,大喜,授陳霸先為直閣將軍,封了新安子,食邑三百戶

 

直閣就是值勤於殿閣,是宮內的侍衛,地位相當顯要,也說明陳霸先是皇帝信任之人。

 

梁武帝還派御用畫師前往廣州,畫下陳霸先像,送到京城供他觀看。

可見,陳霸先已在梁武帝心中留下良好印象,那個沒有相機沒有手機沒有微信的年代,皇帝想認識一個人,要麼讓他進宮,自己親眼看看;要麼就是讓畫師畫出來,先看看畫像,日後有機會再召見。

3.平步青雲

就在那年冬天,一件讓陳霸先悲傷的事情發生了。

 

陳霸先的貴人,也就是新喻侯蕭映,因病死了。

 

翻過年,陳霸先就負責護送蕭映靈柩回建康。

 

行至半路,陳霸先收到梁武帝詔命,任他為交州司馬、兼領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命他與新任交州刺史楊(日票)前往交州繼續討伐李賁。

 

於是陳霸先又返回廣州,招兵買馬,備辦軍資,一切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楊(日票)很高興,說:「能克賊者,必陳司武也」,並把一切全權委託陳霸先處理。

 

誰知梁朝蕭氏內部存在矛盾,定州刺史蕭勃從中作梗,先在軍中遊說,後又挑撥離間,想讓陳霸先他們打消平叛的念頭。

 

陳霸先召集了諸位將領,發表了一通演說,指責蕭氏宗室的行為,不顧國家大局,而後又表明自己奉旨討伐叛賊,絕不受外人不顧阻撓,誓死前往交州平定叛亂的決心。

 

545年六月,平叛大軍到了交州,和叛軍苦戰三年,除掉了李賁為首的反叛勢力,收復了交、愛、德、利、明等數州,為朝廷立下了大功。

 

南梁版圖

照理說,此次平定叛亂陳霸先是核心人物,應該得到朝廷重用、提拔。

 

但那時候講究家世出身,陳霸先除了任西江督護、高要(今廣東高要)太守外,只添了個督七郡軍事。

 

西江督護是南朝宋孝武帝開始設置的官職,主要負責維護南朝在嶺南地區的開發和統治。

 

另外南朝地方行政建制是州、郡、縣三級,州的負責人是刺史,郡的負責人是太守,縣的負責人是縣令。

 

高要一開始只是個縣,梁武帝把高要升為了郡。

 

雖然陳霸先官職不大,但起碼掌握了一個郡的軍政大權,好歹是個一把手。

 

他之後勢力的不斷壯大,跟高要郡有著很大的關係。

 

話說陳霸先也是勞碌命,他到高要任職不久,便又遇到「侯景之亂」

 

侯景畫像

侯景本是北朝東魏的判將,後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

 

可誰知梁武帝和侯景上演了「農夫與蛇」、「東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

 

侯景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

 

次年三月,侯景攻入臺城(都城建康內),控制了梁武帝蕭衍,囚禁於皇宮之中。

 

梁國援軍其實也不少,但他們互相勾心鬥角,象徵性打了幾仗後竟按兵不動。

 

陳霸先聞訊後,立刻準備起兵前往建康開展救援工作。

 

但此時陳霸先的頂頭上司廣州刺史元景仲已被侯景收買,他準備切斷陳霸先的去路,阻止其前去平叛。

 

陳霸先與成州刺史王懷明等集兵於南海(今廣東佛山),欲討伐元景仲,元景仲一看形勢不對、已走投無路,竟自縊身亡,也算是個沒出息的傢伙。

 

再說此時梁武帝蕭衍仍被侯景囚禁於皇宮內,因為不肯屈服侯景,吃喝沒有保障,再加上年事已高,竟被活活餓死,享年八十六歲。

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算久的。前面說過他初期算是一個好皇帝,但晚年怠於政事,沉溺佛教,又引狼入室,養寇貽患,給江南社會生產帶來毀滅性打擊。

蕭衍死後,皇太子蕭綱即位,是為簡文帝,改元大寶,實則為侯景手中傀儡。

 

之後侯景一路南下,三吳(指吳興、吳郡、會稽三地)全被其佔領,聲勢達到頂峰,還自封為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態度很是囂張。

 

正在侯景春風得意之時,梁武帝蕭衍第七子蕭繹開始反攻。

先派寧州刺史徐文盛出擊,次年被侯景打敗逃回江陵;

後派大都督王僧辯統率諸軍徵討侯景,連敗侯景部隊,戰局有所改觀。

 

王僧辯畫像

同時,陳霸先擊敗了響應侯景叛亂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後從南康(今江西南部地區)北上,準備和王僧辯會師。

 

由於此時南梁人心惶惶,連皇室都有人與侯景暗中勾結,王僧辯對陳霸先也有所顧忌。

 

陳霸先猜出王僧辯心中的想法,正逢王僧辯等西路各軍缺糧嚴重,便從自己的五十萬石軍糧中勻出三十萬石給了西軍,打消了王僧辯的顧慮。

 

於是,兩軍齊心協力,在巴陵、郢州一帶與侯景主力開戰,取得大勝。

 

吃了敗仗之後,侯景轉攻為守,並殘殺了簡文帝蕭綱,自立為皇。

 

552年三月,徵討大軍攻入侯景最後的巢穴——建康,準備來一場大決戰。

 

侯景此時已無還擊之力,於交戰中被亂箭射死,「侯景之亂」至此結束。

 

經陳霸先、王僧辯等各位功臣推舉,蕭繹在江陵稱帝,即梁元帝。

陳霸先負責鎮守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則鎮守建康,國家局面暫時穩定。

 

好日子不長久,554年九月,西魏遣于謹、宇文護、楊忠統兵五萬突襲江陵,梁元帝被殺。

 

同時西魏還將江陵城中部分朝臣及百姓掠走,這其中就包括陳霸先的兒子陳昌。

 

不僅如此,西魏還扶持蕭繹的侄子蕭詧在江陵建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史稱梁宣帝,以便名正言順地控制南梁。

 

為穩定局勢,陳霸先和王僧辯經反覆通信商議,決定擁立蕭繹第九子晉安王蕭方智為帝。

 

這時,南梁的國力已大不如從前,看到西魏為以後吞併南梁有所準備,北齊也欲在南梁建立自己的傀儡政權。

 

555 年正月,北齊上黨王高渙率軍南下,要求護送貞陽侯蕭淵明入建康為帝,與王僧辯進行了一系列交涉。

 

王僧辯一開始並不同意,但懼怕北齊施加的壓力,於七月迎蕭淵明到建康稱帝。

 

陳霸先以維護蕭方智的正統地位為由,反對王僧辯納蕭淵明為帝。

 

他從京口起兵,率軍十萬進襲建康,擒殺王僧辯,重立蕭方智為帝,而陳霸先也成為梁朝實際的唯一掌權者。

 

4.塵埃落定

公元557年十月,梁敬帝蕭方智欲將皇位禪讓給陳霸先,陳霸先推讓三次後無奈答應。

不久後,陳霸先派手下進入皇宮,護送蕭方智到別宮去居住,封為江陰王。

 

自己則在建康南郊稱帝,改元永定,國號陳,是為陳武帝。

 

陳霸先登基後,大赦了天下,減免了一些稅收,修改了一些法律,反正都是對老百姓有益的事情,國家也朝著好的方向在發展。

但他註定一生勞碌,才消停沒幾天,又有人要造反了。

 

558年三月,叛將王琳在郢州(今武漢武昌)擁立永嘉王蕭莊為帝,號稱「反陳復梁」,實際上是北齊在為他撐腰,幫他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陳霸先下詔自己的侄子臨川王陳蒨從京師發水軍五萬討伐王琳。

 

前南豫州刺史周文育、前南徐州刺史侯安都見形勢不妙都逃了出來,表示願意投降,棄暗投明。

 

陳霸先寬恕了他們,並恢復周文育等人原來的官職。

 

這是陳霸先用人方面的一大優點,前一秒鐘還反對他的,只要歸降於他,他就敢用。

 

後王琳多次戰敗,無奈退兵江州,歸還湘州,陳霸先見局勢穩定,也暫時召回眾軍。

 

559年,也就是永定三年,六月十二日,陳霸先病了。這一病,可真是要了命了。

 

559年六月二十一日,陳霸先病逝。諡號曰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南京郊區。

 

皇帝駕崩,第一件大事就是繼承人。

 

在陳霸先建立陳朝那一年,北方也變天了,西魏變成了北周,而東魏則早在550年就被北齊取代了。

 

陳國版圖

還記得西魏派兵前往江陵殺了梁元帝的那次突襲嗎,陳霸先的兒子陳昌也被掠走作為人質。

 

陳霸先稱帝後,多次請求北周把自己的兒子釋放,北周嘴上是答應了,但是遲遲也沒有行動。

 

現在陳霸先死了,北周更不會釋放陳昌。但國家不能一日無君,如何是好?

 

兒子沒有,還有侄子。

 

皇后和大臣商量後決定召陳霸先的侄子臨川王陳蒨回都繼承皇位,是為陳文帝。

 

陳文帝陳蒨畫像

要說北周也真做得出,陳文帝繼位之後,北周立即發來賀電,並表示:為表明兩國和好的決心,將釋放陳昌回陳朝。

 

這事朱元璋碰到過,小明王韓林兒在來的路上淹死了;

 

朱祁鈺碰到過,明英宗朱祁鎮回來被關了七年小黑屋;

 

趙構碰到過,他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停止抗金,而後嶽飛被殺,宋欽宗趙桓繼續北狩。

 

陳昌則在回程渡江時,發生了意外,溺水而亡。

 

陳霸先在位時間其實就一年零九個月,或許我們看到的史料均記載他在位三年,那是因為古代都是頭尾按整年算的。

 

在他治理國家的這一年多時間內,為維護社會穩定,恢復南方經濟,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陳霸先生活還非常節儉,從不吃山珍海味,從不用金銀玉器,從不看歌舞表演,從不加苛捐雜稅,堪稱是一位賢德明君。

 

可這位賢君卻在死後也不能安生,竟被挖墳掘墓。

 

589年,隋文帝楊堅發起了統一天下的最終戰爭,派當時為晉王的楊廣統帥水陸五十萬大軍,渡江消滅了江南政權陳朝。

 

王僧辨的兒子王頒集結父親當年的老部下,挖開陳霸先的陵墓,砸開棺材拉出屍骨,焚燒之後扔到水裡,喝入肚中。

此事離陳霸先病逝正好三十年。

 

據說,宋朝時有陳氏後裔聘請風水學家先知山人(籟布衣子)將陳霸先遺物安放在高要縣郡原陳文贊(陳霸先父親)舊墓,立碑為大漢族太高祖陳公府君之墓。

 

說到陳氏後裔,不得不提一下唐宋時期名震天下的「義門陳氏」。

 

陳朝覆滅之後,宜都王陳叔明(陳叔寶六弟)遷入長安,他的五世孫陳兼考上進士,後到江州(今江西九江)當官。

 

嶽陽王陳叔慎(陳叔寶十六弟)的五世孫陳旺到江州來投奔陳兼,並於公元731年在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永清村(今江西九省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定居下來。

 

陳旺雕像

這一住啊,就是三百多年。而且他們一直謹記著老祖宗的遺訓:不準分家。

 

到1062年時,義門陳氏人口增加到了3900餘人,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一個家族。

 

陳氏家族以忠孝節義為本,勤儉耕讀傳家,建書堂,立家法,敬友鄰,睦家人,人才輩出,日益昌盛。

 

義門陳氏居住地還原圖

陳氏家族裡的人特別團結,特別講規矩。甚至連陳家的狗都受到陳氏家風的影響,只要一隻狗還沒到,其他的狗都會等著它一起吃。「一犬不至,百犬不食」。

這麼大一個家族,又這麼有影響力,難免受到朝廷的特別關注。

 

開始的時候,皇帝覺得在自己的管理之下,能有這麼大的家族存在,是自己善治的功勞,都排著隊為陳氏家族表彰、頒獎。

 

唐僖宗親賜「義門陳氏」御筆牌匾,南唐李昪賜「義門」牌匾、宋太宗趙匡義御筆賜「忠孝世家」、宋真宗趙恆稱其為「天下第一」。

 

唐僖宗親賜牌匾

但是到了小心謹慎的宋仁宗手裡,他覺得再讓陳氏家族擴大下去,也許會影響到政局穩定。

在聽取了包拯、文彥博等大臣的意見後,仁宗發聖旨將陳氏家族分析至江浙、湖廣、四川、河南、山西、陝西、福建等地的291個村落。

 

分莊聖旨(部分)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皇帝下聖旨為其分莊的家族。

 

分莊到各處的族人,帶著不舍離開了車橋鎮義門村。

 

到了居住地之後,為表明自己的身份,陳家人仍在自己家門口會掛上「義門陳氏」牌匾,上千年過去了,有些陳氏後裔依然很清楚自己的祖上是從義門村而來。

 

義門陳氏人才輩出,就近代史上的隨便摘幾個名字供大家了解:陳毅、陳賡、陳獨秀、陳雲、陳誠、陳立夫、陳果夫。

 

長興陳武帝故宮的牌匾即為陳立夫所寫。

 

而這一切,都是從陳達南渡至長興、陳霸先當上皇帝開始的。

 

所以有云:天下陳氏出義門,義門陳氏出長興。


關注鵝說說,一起學歷史

參考文獻:

《陳霸先研究文集》——紀念陳霸先誕辰1500周年

浙江教育出版社《長興家風與鄉賢》

羅豔梅《陳霸元:發跡於高要的平民皇帝》_

李學功《陳武帝事跡考略》

朱子彥《論陳霸先的功業與歷史地位》

韓清波《論王僧辯與梁末政局》

吳昌葉《王琳附齊與陳霸先立國》

強正婷《論陳蒨繼位與陳昌之死》

蔣伯良《中國古代平民政治家陳武帝》

陳世林 《家國情懷與江州義門陳氏之聚散》

相關焦點

  • 長興皇帝陳霸先的那些事之②橫空出世
    作為開國皇帝的陳霸先自然也不能例外。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家附近的一口井水竟然沸沸揚揚起來,還冒著熱氣,於是家人便用井水給他洗了澡。 事情真假我也不便多說,但這口井卻留了下來,史稱「聖井」,目前仍在長興縣陳武帝故宮內。
  • ●陳霸先
    長興作為陳霸先的出生地,境內保存有大量和陳霸先相關的文化遺產,比如陳朝皇陵、聖井、陳高祖釣臺、陳武帝故居遺址等。圍繞著這些遺蹟而產生了很多「陳霸先傳說」,已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面小編就來說說關於陳霸先的那些故事....
  • 揭秘南朝陳霸先:一個徵戰一生的男人!
    陳霸先原是南朝梁的名將,胸有大志,「受命於危難之中」,剛有起色,卻因病去世。他最開始在家鄉任鄉間裡司(就是村官),後來追隨梁武帝的侄子蕭映。由於鎮守廣州的梁宗室曲江侯蕭勃無意討伐,陳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508~554年)帳下,受其節制。太清三年(549年)底,陳霸先得到貴族的認可與支持,在戰勝各種地方割據勢力之後,率大軍于大寶二年(551年)六月從南康發兵,順著贛江向北進發。就在此時,侯景殺掉了傀儡皇帝梁簡文帝蕭綱,十一月他自立為皇帝。
  • 陳霸先不能把皇位傳給兒子 在開國皇帝中非常少見
    直到把皇帝的剩餘價值全部榨乾以後,才逼著他禪位,當作廢物一樣扔進歷史的垃圾堆。陳霸先在走這些程序的時候,似乎和前輩們一模一樣,但有點小小的偏差,沒想到留下一生的遺憾。篡位前順風順水問題就出在陳霸先選擇稱帝的時間,那一幕既兇險又無奈,來回顧一下前前後後。陳霸先在取得「建康保衛戰」後,地盤是很小的。
  • 陳朝開國皇帝一代英主陳霸先身世源流
    陳霸先(公元五○三~五五九),字興國,小字法生,廟號陳高祖,史稱陳武帝,浙江長興人。陳霸先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開國皇帝,志度弘遠,恭儉勤勞。中國眾多的封建皇帝,賢明君主不多,陳霸先卻屬於其中的一代英主。陳霸先青少年時打魚練武,興趣廣泛。古代正史對他青少年時有這樣的評價:倜儻大度,志度弘遠,不理家產,「明達果斷,為當時所推服,」又稱陳霸先「及長,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到陳霸先時,陳達在長興的子孫經過十世繁衍,已蔚然成為人數眾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門閥制度盛行,長興的陳家,仍屬寒門。
  • 效忠陳霸先的侯安都,為什麼幫陳文帝殺死陳霸先唯一的兒子?
    路同行公元557年8月,陳霸先登基稱帝,建立南陳;公元559年6月,陳霸先去世,滿打滿算也只做了一年零十個月的皇帝。儘管劉裕的成就比陳霸先高,但在一個問題上,劉裕和陳霸先是大哥別笑二哥。那就是他們的接班人都死於非命。劉裕接班人劉義符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幹掉了,這件事我之前說過,不再贅述,重點說說陳霸先的兒子陳昌。
  • 驚現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一脈後裔!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裡人,大漢太丘長《潁川郡始祖》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南徵北戰,先任廣州府中直兵參軍,再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       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陳霸先在抵禦落後勢力摧殘,維護社會穩定,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等方面,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沒有陳霸先,中國南方勢必分崩離析,中華民族將受到更大的摧殘。
  • 哪吒的母親紅拂女或是長興人
    最近,「哪吒故裡」成了某些地方爭搶名人效應的又一則鬧猛之事,筆者倒是不想參與搶奪,但也來蹭個熱點,選擇個冷僻的話題,那就是哪吒的外公外婆家是在咱長興,不知會不會引發搶奪之戰?       話說公元503年,一片祥雲籠罩在太湖西岸,東海龍王爺也悄然來到太湖中安營紮寨,時不時地沿著箬溪上溯到一處叫下箬裡的地方,不久陳霸先便降生在下箬裡的陳家宅院中,原來東海龍王是來扈駕的。
  • 【長興家風與鄉賢】陳姓鄉賢有你認識的嗎?
    富貴貧賤本相同,譬如替人謀一事,能盡其心便是忠,一點欺心天不依,弄得錢來轉眼空,當知忠。四、要信。一諾千金人所敬,譬如約人到午時,不到未時終是信,若是一事不踐言,下次說來人不聽,當知信。五、要禮。循規蹈矩無粗鄙,先生長者當尤尊,子弟輕狂人不敢,況我侮人人侮我,到底那個饒了你,當知禮。
  • 南北朝時期,陳朝的五位皇帝和陳朝的興亡
    大家好,我是蓬蓬說歷史,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五位皇帝以及陳朝的興亡。大家可能都不了解, 南北朝時期,長興縣(當時稱長城縣)不僅出過皇帝,而且一連出了5位皇帝,其中3位是勤政親民的好皇帝。
  • 陳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用自己姓氏作國號的皇帝,現為南方第一大姓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一個朝代的「國號」,然而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大多數開國皇帝都是用自己的封號來做國號,還有的用封地稱呼國家。劉邦原本是漢王,建立漢朝後,國號「漢」就是用封地指代。隋文帝楊堅原來稱「隨國公」,但這個「辶」,他覺得不吉利,就改成「隋」,「隋」是個新創的字。「唐」的國號是怎麼來的呢?
  • 陳王朝皇帝陳頊,他並不因為戰爭,但他在「龍種」方面卻一舉奪魁
    陳霸先自幼就有一股霸氣,從軍後帶兵打仗,算得上有勇有謀,亂世之英雄。陳霸先也可謂「氣吞萬裡如虎」,敢率精兵三千人衝入敵軍十萬陣營中殺個幾進幾出。陳霸先掌握大權以後,自然把眼光盯在皇帝的位上。梁王朝末代皇帝梁敬帝真拿陳霸先當祖宗敬著。梁太平二年(557)九月梁王朝封陳霸先為相國,原來封的是丞相,現在晉封為相國,又加封太傅。
  • 歷史上唯一用自己的姓作國號的皇帝,其姓氏現為中國第五大姓
    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通常以封號或者封地作為朝代的國號。例如劉邦曾被封漢王,後來就用「漢」作國號,趙匡胤曾經是歸德節度使,駐軍宋州,後來定國號為「宋」。不過也有例外,南北朝時期陳高祖武皇帝陳霸先,就給自己建立的朝代取名為「陳」。
  • 歷代皇帝十大武功高手,康熙第八,這位皇帝高居榜首
    皇帝位居九五之尊,印象中都是大腹便便、手無縛雞之力,動輒高喊護駕的無能之輩。其實有些皇帝還是有些功夫的,特別是開國皇帝多是孔武有力之人。
  • 社會最為混亂的時期,這位皇帝用姓當國號,成功捍衛了漢人的臉面
    陳霸先能夠贏得江州絕大多數土豪洞主支持的原因陳霸先為何能夠贏得江州絕大多數土豪洞主的支持 ? 竊以為 ,原因在於以陳霸先為代表的統治集團能夠代表他們的利益 ,即能夠代表南方土著階層的利益。首先 ,陳霸先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 ,堅決抗齊是其一以貫之的主張。他不僅堅持以武力打擊與北齊相勾結的王琳勢力 ,此前 ,陳霸先還襲殺屈事北齊的王僧辯。其實無論王僧辯還是王琳 ,他們都是北齊在南朝先後扶植的代理人 ,二人實可看作一類 ,因為 ,"琳奉 (蕭 )莊即皇帝位 ,改元天啟。追諡建安公 (蕭 )淵明曰閔皇帝"。
  • 武壇名將今昔 : 梁兄長興
    因梁長興本人曾是國內的著名武星,與上世紀「武術熱」期間湧現而出為人仰慕的眾多冠軍名將、功夫明星,或是隊友同學或是哥們兒兄弟,有他振臂一呼,那些沉寂已久的老牌武術精英,很快就從不同的地方現身並匯聚到了一起,讓群裡其他的民間武者和武術愛好者們大為驚喜
  • 歷史上,這個男人差點被皇帝冊封為「男皇后」!!!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家喻戶曉,可是你們知道嗎,曾經有個男人,差點當了皇帝(性別男)的「男皇后」。
  • 長興英文版宣傳片重磅發布!2019,長興向全世界發出邀請!
    圖片來源:不鄭之鋒,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馬上,長興更洋氣啦!長興英文版宣傳片來啦!《開放長興 擁抱世界》您好,我是長興!感謝您打開這份來自長興的邀請函,這是一封特殊的邀請函,憑這封信,可以找到一萬個來長興的理由!
  • 唐朝不叫李朝,宋朝也不叫趙朝,開國皇帝們為何不拿姓氏當國號
    試想一下,如果提起漢或者唐,大家或許還能知道皇帝姓劉姓李,可如果提起一個不太知名的朝代,比如南朝齊,恐怕就沒多少人知道皇帝是姓蕭的了。 倘若中國也和越南一樣,朝代名直接用開國皇帝的姓氏,那麼南朝齊就會被稱作蕭朝,如此一來,只要一提到它,每一個蕭氏族人都能倍感榮光,豈不快哉!
  • 長興縣丞吳承恩的那些事兒
    吳承恩來長興之前,長興已經空缺了幾任縣丞。官員空缺這種事在明朝基本屬於司空見慣,那時已經是嘉靖皇帝在位的最後一年了,這個皇帝就算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也沒怎麼好好關心過國家的大事。 縣丞的主要職責是管理文書、糧倉、馬政等方面工作,長興縣丞空缺的時候,事務基本都由下面的吏員給代辦了,至於文書之類,就很難指望他們能做點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