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2月21日電(陶玉蓮)19日晚,《未有期——鋼琴與古琴的瞬間》全國巡演最後一站在重慶上演,重慶籍古琴演奏家巫娜與作曲家高平以古琴與鋼琴結合的形式,呈現了一場繼承傳統、探索先鋒的演出。
演出現場分為三個章節,以高平的鋼琴獨白作為開場,而後獻上了四組獨奏曲目:其中《雜感 no.1》是精緻的短篇作品,音樂家的細膩與敏感化為音符,靈動中不失生活的厚度;《蘇聯愛情歌曲兩首》則是高平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進行的再創作,用起伏多樣的人聲豐富鋼琴的表達,賦予音樂更強的戲劇性。
據介紹,巫娜是縵學堂的創始人,也是這次演出主辦方之一。她9歲離開家鄉學琴,但重慶人的直爽、熱情一直在她骨子裡。回到故鄉重慶,她也希望把自己在先鋒藝術的探索帶給家鄉的聽眾。演出現場,根據《什(shen)人唱》和《流水》所進行的即興演奏,讓傳統的古琴曲在即興的現場創作下更加具備當代實驗的意味。根據柳永詞所創作的《雨霖鈴》則是巫娜首次嘗試在作品中加入人聲的元素,這種多元的聲音,讓樂曲充滿了歷史的畫面感,宋詞的韻律、節奏也讓這個作品更加多元。
在演出的第三個章節——雙琴記,高平與巫娜用合奏的方式「即興對話」:曲目《未有期》與《高山流水》讓鋼琴與古琴的聲音相融合,在音樂中進行著不同方向的探索,最終用音樂進入了同頻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