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香港政府宣布3月19日起從歐美回香港人士需居家隔離14天。4天窗口期內,有不少人從歐美緊急到港。正是在這段時期,香港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急劇攀升,從3月15日的148例增長到3月25日的410例。
3月23日,在香港工作的郭先生回到上海,看到內地嚴格而有序的防控措施,更讓他肯定了自己回來的決定。香港疫情防控有哪些漏洞?從香港回內地,一路都經歷了什麼?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在航空口岸工作的張仲麟,和郭先生聊了聊:
問:您是幾號從香港回來,在香港口岸和上海機場看到的情況有什麼不同?比如人流量、口罩佩戴情況、口岸檢疫、工作人員防護情況。
郭先生:我是3月23號從香港回來,先經過口岸從香港到深圳,再從深圳坐飛機抵達上海。
我先說口岸的情況,兩邊防疫水平有比較大的區別。香港的工作人員沒有全身防護服,但深圳這邊入關和檢疫人員基本全都全身防護服、口罩、護目鏡。
需要注意的是,入境香港的特別檢疫通道設在深圳這邊,我雖然沒有從深圳入境香港,也不知道香港有什麼特別的檢疫措施,香港對於入境的人都要求自我隔離14天,具體的措施就是發一個電子手環、腳環,通過數據來進行監控。這其中也出現一些事,一些人自己就把手環腳環給剪了然後到處跑,引起了恐慌。剪腳環有5人,不遵守居家隔離有36人。
香港有人剪掉電子手環逃避強制檢疫,政府將建立舉報熱線。圖自路透社
問:您為什麼選擇從香港回到內地?能不能講講您這一路的經歷?
郭先生:香港宣布對歐美回香港人士執行居家隔離是19號,但實際上15號就宣布了,這就造成了一個4天的窗口期。很多人就利用這個窗口期抓緊回來,甚至還有人掐著時間點,19號0點前入關,在19號前到香港的歐美人不需要進行嚴格的居家隔離。
而且在香港,周末已經飆升到一天確診三四十例的情況下,還是能看到不少人、特別是外籍人士對疫情不以為然。本地人和亞洲人已經非常小心了,但是歐美人士對此不是特別嚴肅,戴口罩的比例明顯小於當地人,周末的時候特別是外籍人士還在外面不帶口罩開party。
香港很多學生在英國讀書,而英國現在是一個疫情重災區,從英國回來的學生以及外籍人士只要在19號之前到香港,都不需要進行居家隔離。而且香港對很多歐美國家不需要籤證,我知道就有不少歐美人藉此前往香港躲避疫情。
我在香港是居住在上環,工作在中環。這地方的特點是,第一外籍人士普遍比較多,第二人口密度比較大。在香港如果想要和上海一樣進行居家隔離完全不接觸外部,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城市居住密度以及香港產業特性所決定的。
舉個例子,香港到現在還沒有無接觸外賣,而且因為香港居住環境很狹小,也沒法在家裡囤積食物。所以當面對香港防疫形勢、特別是周末的增長數字以及19號才開始對英美嚴格隔離的政策時,我覺得,對我來說在香港會不會被感染已經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時間問題。如此高的人員密度,感染起來的話發展會非常快。
中環諸多商務樓出現了確診病例,包括IFC
以SARS時期為例,當時有一個樓盤(淘大花園)感染髮展的非常快,從幾個人被感染,到上百人被感染的時間非常短,因為人員很密集,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事例。所以我最後的判斷是哪怕出事我也要回大陸,我不想在香港搏這個機會,而且大陸經歷了之前兩個月對抗新冠疫情,醫生也對新冠積累了非常多的經驗和治療方法,如果要治療也會比香港醫生做得更好,我當時就是這麼判斷的。
此外,上周香港最大的健身房連鎖店pure有三個會所發生了感染,因此我覺得香港接下來的形勢非常嚴峻。
我之所以選擇從深圳入關再回來,是當時已經知道深圳開始了對香港入境人員的檢疫,如果我在檢疫中被發現確診,那我就立即接受治療。如果我檢疫之後發現沒問題,那我也能放心地回到上海。
從香港出關沒什麼好說的,從深圳入境時首先要填健康申明書,把過去的到訪地點、居住地點、聯繫信息等填好,其次會有人反覆來確認健康申明書的真實性。雖說填了假信息也無法當場確認真實性,但是前期對瞞報被立案的大量宣傳,一定程度上令人不敢填寫虛假信息。我在填寫健康申明卡時就是認真填寫、嚴肅填寫。入關的時候量體溫,並且會有工作人員反覆驗證行程,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港澳通行證的通道相對來說松一些,只要量體溫,而使用護照要走特殊通道,可能就是要被隔離。
當然,這裡面存在一個盲點,如果我19號之前從英國到香港,再使用港澳通行證從深圳入關是否能查出?這樣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如果航空公司和海關信息結合得比較好,那麼我相信是可以查出這樣的盲點。
問:也就是說,假如19號前從英國到香港,再從香港持港澳通行證經深圳入關,就存在一個沒有經過重點疫區防疫檢測及隔離的漏洞?
郭先生:我覺得有這個可能性存在,當然我後面的經歷說明這個漏洞在大陸可能已經被堵上了。入關深圳以後我覺得檢查沒問題就回上海,這時候就很有意思了。
我入關深圳的時候是下午四點半,買的深圳飛上海的機票是晚上六點半起飛,六點飛機登機以後就有空乘來找我填一張表,這張表是湖北籍人員及發燒人員姓名登記表,但我不是來自湖北也沒發燒。但我注意到表上還有三個人。空乘告訴我,飛機落地後會有檢疫人員上飛機,需要我配合下工作登記下信息。
這說明航空公司已經掌握了我的入關信息,知道我從香港來,我也照實填寫信息。飛機落地以後,有檢疫人員上來帶走了三人(登記表上另外三人),我沒有被帶走。我猜測,這三人可能就是從國外到香港,再從深圳入關坐飛機來上海的,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盲點,而航空公司可能已經掌握了這些信息並通報。之後,我就正常下飛機。
到了上海機場,工作人員就提醒我要申請「隨申碼」,提醒我用大陸手機號申請健康碼以及其他移動方面的信息支持,能讓政府相關部門掌握我的行程,確定我的旅程中有沒有遇到潛在傳染源。
我不能說這些措施可以100%確保我的安全,但是這樣的信息系統的支持,比如航司了解我是兩小時前從香港來、落地之後移動信息管理,讓我覺得在數據透明程度和掌控上,內地比香港做的好太多了。
還有一點,我現在並沒有回家,住在上海的賓館進行自我隔離,賓館有很細緻的檢驗和管理工作。比如進賓館要出示隨申碼並測量體溫,反覆驗證,還有出入小區都有隨申碼和測量體溫。就算現在上海響應等級下降了,但是上海的防控力度還是遠大於香港,香港街頭不帶口罩然後隨便進任何一個樓都沒有人管理。相比之下上海讓人放心很多了。
【最新消息:3月26日,民航局發布通知,每家航司往返中國和任一國家航線只能保留1條,每周最多1班。同日,外交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公告,自3月28日起暫時停止持有效中國籤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同日,廣東明確境外入粵政策覆蓋港澳臺,港澳臺入粵人員全自費集中隔離。上海則宣布自3月26日18時起,對入境來滬的全部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隔離健康觀察。】
問:最近海外疫情嚴重,不少留學生都選擇回國,也發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您這一路回來,有沒有讓您感觸比較深的地方?
郭先生:感觸比較深的就是內地高度信息化給防控帶來的優勢,以及物流體系支持對社會產生的改變。不論是速度還是對檢疫的重視,都是香港所做不到的。
現在雖然沒有要求我隔離,但是本著負責任的態度我還是採取自我隔離,這期間我所有的東西都是通過電商和外賣保障。上海和香港都有電商和外賣,在上海我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通過電商購買,而且很快能送到,在香港我也可以網上購買,但是什麼時候能送到就是個問題。
其次民眾對於防疫的支持。香港和上海都經歷過SARS,都有共同的記憶,照理來說應該都很重視防疫這件事,但是實際執行方面、尤其在社區層面,力度還是差很多。
問:也就是說香港民間對於防疫沒有大陸民間那麼重視?
郭先生:對,至少執行力度上差很多。
問:您之前提到香港對於歐美入關有很大的檢疫漏洞,除了入關方面的漏洞之外,香港防疫還有哪些漏洞?
郭先生:第一,在入關方面有漏洞,第二醫院有漏洞。大陸的醫院有發燒門診,對人流進行分流。如果是疑似病例的話就是走發燒門診,不會與普通門診的人混流在一起造成交叉傳染,這是非常聰明的辦法,把潛在感染源隔離出來。
但香港不是,香港大量的醫護都是在私人診所,之前我因為咳嗽去診所檢查,檢查下來是沒有問題。但是在去診所的過程中,人流混雜在一起,如果其中有人是新冠感染者,那麼整個人群都完蛋了。
問:您之前在香港都是如何防護的?像口罩、消毒液這類防護用品容易購買嗎?民眾情緒如何,有沒有出現搶購潮?
郭先生:香港這邊消毒液洗手液的供應比較充足,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口罩是個大問題。香港現在本地搞了口罩生產線,但是供給方面還是有很大缺口。我們之前從日本採購了一批口罩,之後大陸又供應了一批口罩。生活物資方面,食品供應還好,但民眾搶購衛生紙,甚至還發生了搶劫衛生紙(註:2月17日香港三名歹徒搶劫送貨工人,搶走600卷衛生紙)。
23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25日凌晨起,從中國內地、澳門和臺灣以外地區乘坐飛機抵港的所有非香港居民不準入境,香港機場將停止一切轉機服務,所有入境人士都要強制居家隔離14天。圖自路透社
問:修例風波後香港經濟還未來得及恢復,又遇到新冠疫情,對香港經濟會帶來哪些衝擊?您在商場、遊樂場這些消費場所看到的情況如何?
郭先生:修例風波以及新冠疫情對香港經濟是毀滅性打擊,大量店面停業,但香港地產還在吸血,我沒有聽說有減租的情況。香港現在已經出現大面積的失業潮,特別是零售業和旅遊業。
我覺得,未來以香港地產吸血和稅收式商業帶來的低儲蓄率,會導致民眾抗風險能力很差。如果大陸遇到比較大的經濟危機(比如2008年、2015年),那麼中國政府作為一個大政府,可以用貨幣政策、就業政策、基建等手段來對衝或抵消經濟的下滑。
雖然內地房價也比較高,但居民不會連兩三個月的儲蓄都沒有。但是在香港因為吸血式商業的存在,很多人看著表面光鮮但是接近於赤貧的生活,手停口停。如果疫情持續幾個月,那麼香港很可能出現類似1997年金融危機這樣的情況。當時就由於房價下跌導致負資產,不斷出現跳樓自殺情況。
現在香港的房價已經開始下跌,房產是很多香港家庭的核心資產,但是香港樓房在購買時有很高的槓桿。比如上海買第二套、第三套房時首付要7成,但是香港由於去年的不景氣,現在房子的首付只有一成甚至0首付,可以想見槓桿有多高。
高槓桿加上房價大幅下跌,就會造成嚴重負資產問題,銀行會強制收回住房但還得繼續還銀行房貸。流程是這樣:一旦房價大幅下跌,銀行會要求屋主補繳下跌後的實際房價與抵押房價之間的差額。比如1000萬的房子抵押900萬,現在跌到500萬那就要求你補上400萬。如果補不上這400萬就會強制回收房產並進行拍賣。房子拍賣掉500萬還欠銀行400萬,你依然需要還。
目前香港的幾個重要場所,比如IFC,還有最大的連鎖健身房pure fitness都已經出現了感染病例,這也是促使我回上海的重要原因。我也是pure fitness會員,但擔心傳染所以很久沒去了,就是擔心這樣的事發生。而這次一個周末在三家不同的pure fitness分店發生感染事件。這是19號以後,一個連鎖健身房連鎖出了那麼多問題。在如此大的疫情威脅前,香港並沒有對公共場合、健身場所、商場進行防疫管控。
問:去年9月,您曾經在參與香港中環快閃唱國歌和護國旗活動。這次疫情也有反對派藉機搞事,阻礙疫情防控。您有遇到這種情況嗎,如何看這種行為?
郭先生:實際上香港媒體以及「挺黃」醫護人員在這次防疫中唯歐美是瞻,當英國提出群體免疫時,在香港本地也有一定市場。香港媒體還把矛頭指向內地飲食文化,而且在病毒源頭不清的情況下把矛頭指向內地。
香港民間並沒有一個對抗疫情的共識,反對派也藉此來做文章,死道友不死貧道嘛。
這次疫情香港對內地的封關還是很迅速的,但對歐美的封關遲遲未定,甚至留足了窗口期。包括在疫情出現明顯上升期的21日,香港還沒有宣布關閉娛樂場所,只是研究出臺政策限制酒吧營業。這可以反映出香港政府對於疫情防控有不同的聲音,本地族群的撕裂是個重要原因。
假設15日香港政府決定要封關,那麼封關要不要包括在英國的香港留學生?如果香港學生不需要隔離,那麼英美外籍人士是否要隔離?搞到最後是一刀切,19號以後全都隔離。這就是政治上的搖擺和割裂帶來防疫上的巨大漏洞,也因此帶來了過去一周香港的爆發性增長。
問:好的感謝,祝您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