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無限有情事,滿眼只見人奈何。」時隔13年,越劇《家》再度亮相上海大劇院。「王子」回「家」,激起戲迷熱切期盼,也勾起主演趙志剛無限回憶。
昨天在大劇院後臺,距離演出開始還有3個半小時,趙志剛就在候場了,光亮的化妝鏡前,等待化妝的同時不斷有電話打進來,清一色都是「要票」的。「沒有了,真的一張也沒有了,現在就是問戲迷買也不會有人肯讓的。」助理姚斌生怕趙志剛心軟,趕快把問題之「嚴峻」說在前頭。
圖說:趙志剛在後臺做準備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問到回「家」的感受,趙志剛心緒起伏:「雖然大幕還未拉起,我已經感受到了『回家的幸福』。」在外闖蕩十來年,大大小小的舞臺演出過無數,國際的、鄉土的、傳統的、先鋒的……唯有《家》,是不同的。趙志剛說:「這裡,有看著我長大的老師、有始終支持我的觀眾。這裡印刻了我成長的軌跡,也留存著我藝術跋涉之路的每一個腳印。這裡——是永遠的家。」
圖說:趙志剛演出劇照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為「家」付出終不悔
距離越劇《家》首演,整整17年;距離上一次演全本《家》,整整13年,漫長歲月中,朋友、觀眾、師長無數次地問:「你什麼時候再演《家》?」趙志剛也無數次這樣問自己。昨晚,能再度與單仰萍、許傑等青年時代結伴成長的夥伴同臺演《家》,彷如夢中,剎那回頭,曾經韶華的夥伴們連同自己,都已不再是少年的模樣,世事變遷,中間隔著的是整個青春。
回想2007年《家》初創,一幕幕歷歷如新。當時看了天津話劇院的話劇《家》,趙志剛激動地找到著名劇作家吳兆芬,說要改編該戲。因有師兄沈嘉麟等演繹的《家》珠玉在前,吳兆芬並未當即答應。但趙志剛三顧茅廬、再三懇請,想從覺新的視角重新解讀《家》,並將其打造成男女合演史上一出具有代表意義的劇目,常演唱新。這番「豪情壯志」終於打動了吳兆芬。昨晚,在謝幕時,趙志剛略帶哽咽地動情回憶說:「她曾無數次地問我,志剛,你什麼時候可以再演一回《家》?沒想到,這次真的演了,可惜她看不見了。」
圖說:時隔13年再演《家》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家》中沒有小角色,每個人都是主角。」趙志剛說。 《家》首演一炮而紅。巴金之女李小林、復旦大學中文系原系主任陳思和都給予了高度評價。「雙洞房」「梅林重逢」「雙訣別」「人間無限有情事」等許多唱段更在戲迷中廣為傳唱。趙志剛也憑藉「覺新」一角獲文華獎、梅花獎(榜首),劇中鳴鳳的扮演者陳湜獲白玉蘭新人配角獎。
著名唱腔設計陳鈞曾經開玩笑說:《家》中兩位男主角的身上,都有趙志剛的影子——創作中的趙志剛就像覺慧,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生活中的趙志剛又像覺新,負重前行,無怨無悔。對此,趙志剛解釋到:「因為我也有想要守護的東西。覺新有了委屈只能默默吞下,為的是守護高家。而越劇、越劇男女合演就是我要守護的『家』。為了這個『家』,無論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就像《家》中唱的那樣——『為愛付出終不悔』。」
圖說:越劇、越劇男女合演是趙志剛一直想要守護的「家」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傳道受業不停歇
離家逐夢,道路並不平坦,但所幸收穫頗豐。自十年前創立「趙氏工坊」,趙志剛在不斷尋求自我突破和創新。先後推出了古典夢幻傳奇越劇《蝶海情僧》、大型新編越劇《山水黃公望》、新編古裝越劇《倩女幽魂》、復刻版·尹派名劇《何文秀》、越劇音樂劇《紅色娘子軍》、越劇清唱劇《紅樓夢》等多臺大戲。並受邀參與央視大型真人秀《叮咯嚨咚嗆》、央視《中秋晚會》等節目錄製。越風畫韻——越劇清唱劇《紅樓夢》又作為2017年「中華文化聯誼會重點資助項目」和金山農民畫一起走進香港——祝賀香港回歸20周年。
為與時俱進,趙志剛也曾和「國風」少年們合作,打造了一系列越劇動漫形象,「圈粉」年輕人。趙氏工坊落戶川沙後,積極投身越劇普及培訓,逐步推出了「戲曲名家系列大講堂」「戲曲進校園」「越劇夏令營」等活動。現在,「趙氏工坊」推出的越劇普及課程已經覆蓋到浦東新區的十多所小學,培養了許多「小白玉蘭」和「小梅花」。
圖說:趙志剛(後排左)、茅威濤(後排右)和小小越劇傳人在一起
同時,「趙氏工坊」根據《倩女幽魂》打造的越劇動畫《小倩和寧採臣》也是備受歡迎。之後,賈寶玉、林黛玉、祝英臺等傳統名著中走出來的越劇動畫人物也會帶孩子們重新認識傳統文化。(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馬上評丨家的溫度
昨晚的大劇院,堪稱越劇迷的嘉年華。2021年元旦剛過,上海越劇院就獻上《家》《梁祝》《甄嬛傳》《紅樓夢》四臺經典大戲,「越劇王子」趙志剛回「家」,熟悉的唱腔再度響起,引來粉絲喝彩無數。
發端於浙江嵊州,興盛於上海的越劇,至今已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它婉轉、柔美、靈秀、深情,是江南文化與海派文化的最佳結合,在一代一代藝術家的耕耘下,越劇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成就,以其獨特的魅力不僅風靡全國,還走向了世界,記得上世紀50年代周總理就曾外國友人隆重推介新中國第一部彩色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越劇舞臺星光璀璨,新人輩出,新作不斷。
圖說:越劇《家》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這麼多年來,趙志剛依然是上海觀眾心中的第一男小生。越劇男女合演已有60多年,上海也培養了多位優秀男演員,但與女演員相比,男演員的數量以及男女合演的劇目依然不多。近年來,上海越劇院不斷推出新戲,《早春二月》《甄嬛傳》《玉卿嫂》等都叫好又叫座。當下,越劇在年輕一代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應當拓寬培養男演員的路子,讓更多的「越劇王子」在舞臺上大放異彩。上海這個「家」的溫度會讓越劇這一劇種更加茁壯成長。(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