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以後,所有的營養都源自於寶媽的乳汁,專家也呼籲全民使用母乳餵養。那麼在哺乳期,寶寶吮吸夠了奶水,得到了一定的營養物質,身體才正常發育。
在此期間寶媽們卻有一大尷尬事,那就是哺乳期「漏奶」!
很多寶媽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問題,當寶寶在一側吃奶的時候,另一側也會有乳汁在滴落著;還有寶寶即使沒吃奶的時候,胸前都會滴奶,導致胸前「溼噠噠」。
這樣的話,不論是已經回歸職場、出門購物,還是約好久會面都會非常尷尬,更嚴重的是,當寶寶要吃奶的時候卻沒有。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該如何是好?
哺乳期漏奶,首先正視這5個問題
1、正確理解漏奶的現象
處於哺乳期,新手媽咪們可能會發現,在給寶寶餵奶的同時,另一側居然滴奶;有時候看到別的寶媽在餵奶時會形成條件反射,感到乳房莖隱約膨脹伴隨微微脹痛,隨即乳汁呈噴射狀或者滴水狀流出。
在專業領域上,這些反應都屬於正常的泌乳反射和奶陣。一般情況下,奶陣容易發生在新生兒每次要吃奶前後的幾分鐘之內。
當奶陣來臨的時候,奶水會非常充足,即使原本的乳汁已經被吮吸完,此時也會突然變多,另外乳房摸起來也比之前硬。
不過專家解釋道,當看到其他小嬰兒萌化自己時,也會刺激泌乳,這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著急。
2、用杯子接住乳汁
有時候寶媽的乳汁非常多,寶寶一下吃不完。這時候可以採用一個「方法」。當寶寶在一側哺乳的時候,可以用小杯子接住另一側,既能防止漏奶,還可用於其他途徑。
3、用毛巾等物品按壓乳房
當寶寶在一側哺乳的時候,可以用手按壓住另一側的乳頭,快速朝著一個地方去揉動,這樣可以減輕漏奶的情況。
但是要注意別太大力,省的乳房受到傷害。
4、減少吸奶器的使用頻率
寶媽的漏奶成為普遍現象,有很多寶媽會選擇使用吸奶器來提前儲存。但如果過度使用吸奶器,會有弊端。
市場上關於吸奶器的宣傳也有很多,比如幫助寶媽疏通乳腺、緩解乳房脹痛,在哺乳後建議使用吸奶器來排空乳房,防止乳房堆積。並且餵孩子時能夠分泌更多的乳汁、防止乳腺炎等等。
吸奶器有這些弊端要注意
如果母乳充足的情況下,每一次哺乳後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房時,在下一次會排出更多的乳汁,這就會造成胸部負擔。
最好的哺乳狀態其實是供需平衡,也就是說寶寶需要多少,媽媽產出多少。這樣不會給寶媽造成負擔,也完全不必每2-3小時就吸一次奶。
當乳腺暢通的情況下,吸奶器的過度使用會造成乳腺過度暢通,引起奶水「關」不住,只要有奶水的時候就會溢出胸部,不論是不是在哺乳的狀態。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雖然寶媽的母乳很多,但是隨即流出的情況會導致寶寶想吃的時候總是不夠吃。
如果寶寶過於小,媽媽使用吸奶器將乳管吸的非常順暢,寶寶會一口氣洗太多導致嗆奶。正常情況下是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吮吸的力度也隨之變大,乳腺才會越來越順暢。
那麼吸奶器要不要使用?答案是要!但不能過度。
當寶寶還很小的時候,力氣也會非常小,新手媽媽會在一定程度存在著堵塞,適當使用可以讓乳管通暢。
當寶媽脹奶感到很有負擔的時候,吸奶器能夠化解胸部壓力。這時候使用吸奶器不要全部抽空,只要感覺到舒適就可以暫停。
有些媽媽為了防止寶寶哺乳時自己不舒服,乳頭疼痛,才會選擇用吸奶器每次放在奶瓶中給寶寶吃。
關於這一點專家非常不建議,因為這也是增進母子感情的一個重要流程。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最好是選擇親自餵寶寶會更好。
5、哺乳內衣、防溢乳墊的作用
有些寶媽產後在家裡,為了餵奶方便等等選擇不穿內衣,這時候可以選擇哺乳內衣。在防止哺乳期乳房下垂的同時,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壓迫乳頭,防止乳汁過分外溢。
但是有些寶媽經常會出門,或者已經回歸職場的寶媽們,不論使用吸奶器還是別的工具,都不太方便。這時候就可以選擇防溢乳墊,防溢乳墊也是經由醫生和專家們紛紛建議的化解尷尬工具。
一次性的防溢乳墊很好使用,免去了清洗的時間。使用方法需要墊在一般內衣或者哺乳內衣的裡面,每次更換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個小時。
保證透氣、纖薄,戴起來非常舒服,不會造成乳頭不適;吸收能力強,保證1秒瞬吸,這樣完全不像哺乳期的媽媽;完美的貼合胸部,不輕易掉落或者亂跑。
一片防溢乳墊可以吸收120ml的奶量,超強吸收能力,超大吸收容量,讓寶媽舒適度過孩子哺乳期。不含螢光劑以及任何有損皮膚的物質,每片單獨包裝衛生更有保障。
做好這樣的防護,讓寶媽胸前不再「溼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