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關於冬季高海拔雪域救援的經典影片《最後的冰峰》

2021-03-01 深圳公益救援隊

這是一部值得關注的關於冬季高海拔雪域救援的經典影片,影片由一個冬攀K2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故事裡的這個冬季不止嚴寒、還有狂風、暴雪、迷霧、落石、雪崩、傷患、速攀、分歧、責任、救援、團結……2018年。 

世界第二高峰K2(K2)是地球上最後一座還沒有在冬天被登頂的8000米級別山峰。波蘭傳奇攀登者Krzysztof Wielicki帶領波蘭探險隊遠徵K2冬攀,與這座最後的冰峰展開了一場長達60天的攻堅戰。意料之中的風險、狀況之外的事故接二連三地發生,考驗著整個團隊的意志。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他們還在附近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度完成了一次載入世界登山史的傳奇營救,參與營救的波蘭登山者們被法國授予榮譽騎士勳。 


本片獲肯道爾國際山地電影節 最佳登山影片

 《最後的冰峰》(The last mountain)講述的是發生在2018年冬季世界第二高峰K2的冬季攀登故事。

這裡有必要交代一下冬季攀登的簡要歷史。

在波蘭眾多山脈中,喀爾巴阡山脈和蘇臺德山脈是最重要的兩條。塔特拉山是喀爾巴阡山脈的最高部分,高塔特拉山是波蘭的驕傲,他們將這座山峰看做本國家最大的寶藏,山峰形狀的突兀、挺拔,變幻莫測的天氣更增添了它的魅力。

高塔特拉山由72公裡長的山脊線和134個針峰組成。冬季攀登塔特拉山困難且難以預測,危險而美麗。波蘭最出色的登山家之一傑西·庫庫其卡(Jerzy Kukuczka),上世紀70年代初,他已經在冬季爬遍塔特拉山的所有頂峰。

圖片:喜馬拉雅登山論壇

Jurek,Paweł Wysoczański拍攝記錄Jerzy Kukuczka的影片

(照片提供:Trento Film Festival 2016)

波蘭的冬攀成就包括:1980年人類歷史上冬季首登珠峰;1984年,冬季新路線首登馬納斯魯峰;1985年,冬季首登道拉吉裡峰,冬季新路線首登卓奧友峰;1986年底,冬季首登幹城章嘉峰;1987年,冬季首登安納普爾娜峰;雖然1987年底喬戈裡冬季攀登雖然宣告失敗,但是絲毫沒有動搖波蘭人的冬攀信念;1988年聖誕前夕單人冬季首登洛子峰的壯舉,使得波蘭人從1980年2月17日到 1988 年12月31日的8年間締下14座八千米高峰中的7座高峰冬季首攀紀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1989年波蘭舉國慶祝統一工人黨垮臺和雅魯澤爾斯基的下臺,突然接踵而至的是社會的極度不穩定和經濟大蕭條。磨練了十年的冰峰戰士們(Ice Warriors)突然面臨個人生存危機,失去了企業贊助和生活保障。14座8000米高峰冬季首登計劃嘎然而止。

這些不甘心就此凋零的老英雄在社會經濟復甦後,忘不了年輕時候的夢想。 

被尊為波蘭冬季攀登精神領袖的老英雄Krzysztof Wielicki四處招募壯丁,希望把剩下的七座高峰爬完。2002年底,Krzysztof  Wielicki在波蘭發布著名的《冬季攀登宣言》,開始延續波蘭人在冬季攀登的傳奇和夢想。

回到影片《最後的冰峰》。 

2018年冬季,波蘭隊再次挑戰K2(K2),這是14座八千米高峰中最後一個冬季的未解難題。波蘭隊期待完成首次冬季登頂。

探險隊長Krzysztof Wielicki,隊伍成員包括34歲的波蘭登山巨星Adam Bielecki、45歲哈薩克登山家Denis Urubko。Bielicki成功完成布洛阿特峰和加舒布魯木一峰的冬季首攀。

正當波蘭冬攀隊有條不紊地在K2向上推進,突然傳來緊急消息:200公裡外的南迦帕爾巴特峰上,法國攀登者Elisabeth Revol和波蘭搭檔Tomasz Mackiewicz登頂後陷入困境,Mackiewicz因雪盲困在海拔7280米,Revol則在海拔6100米處因凍傷而無法下撤。每個人都很清楚,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出事有多嚴重。 

此時的K2營地,離出事山峰最近,也用有世界頂尖的攀登者作為最有希望的救援力量。

隊長選擇了Bielecki、Urubko、Piotr Tomala和Jarosław Botor四個攀登主力前往南迦帕爾巴特峰進行營救。

這一次的營救,他們要在自己完全不熟的南加帕爾巴特峰線路上,以最快的速度直上千米。

Elisabeth的最終獲救成為傳遍全球攀登界的一次史詩級高海拔救援——海拔7000米以上,面對完全不熟悉的線路和風險,爭分奪秒地速攀,找到傷員並下撤。然而,傷者的搭檔Mackiewicz卻永遠留在了山上。隊長Wielicki拒絕了繼續搜救的請求。

Denis和Bielecki帶著受傷的Elisabeth艱難下撤

被營救後傷愈的Elisabeth Revol在新聞發布會商坦誠講述了營救故事。她的同伴Tomasz Mackiewicz永遠留在他的山上,但是被波蘭人民奉為英雄。 

參與救援的四人獲得法國最高級別的平民榮譽——法國榮譽軍團勳章時,他們遲疑了。「我認為我們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Bielecki解釋道。「每個人都會這麼做。幫助別人是每個登山者的義務。這是每個人的責任。」

當營救隊員們回到營地,伴隨這歡呼和遺憾。K2冬攀還要繼續,但似乎一切又有所不同。

這次冬攀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糟糕的天氣,分心的團隊,路線的落石和不斷的傷員,封閉空間的倦怠,對團隊領導者的不滿,以及Urubko的超強個性……

這次攀登,意料之中和狀況之外的事接二連三的發生,都被如實地記錄下來,成為《最後的冰峰》。

普通人可能真的很難體會冬季攀登的感受?

除了長達60天以上的攀登周期外,說不出來的冷,冷到離奇和意識麻木,但還能認出這種寒冷的本質——那是死亡的天使。冰冷的雙翼撕扯著凍僵的手指和腳趾,吞食著慘白的臉頰和凍硬的鼻子。所有東西都凍得硬邦邦的,好像是某個陰森可怖的冰河時代留下的遺物。從內衣裡取出電池,哆哆嗦嗦地把它們裝進對講機開始呼叫大本營。大風呼嘯怒號,暴雪像子彈般地傾瀉在可憐的帳篷上。

大本營的人只能隱約分辨出充滿絕望的呼叫:「大風……大風!」聽起來就像是臨終遺言,但隊員們並沒有感覺死到臨頭。

儘管情況一塌糊塗,他們理解並接受自己的處境,畢竟,他們是波蘭人,而冬季攀登高海拔山峰是一種獨特的波蘭式追求。

如今的波蘭隊依然在準備組隊再次挑戰冬季的K2,巴基斯坦廚師依然會使用波蘭食材,如波蘭燻腸、捲心菜和蘑菇,以便為登山者們提供溫暖的家的回憶。

只不過這一日程遙遙無期。

每年喜馬拉雅的春季攀登高潮來到時,珠峰忍受著擁擠的人群的侵擾和喧鬧。而到了秋季,這裡荒涼得可以聽見心跳的聲音。

波蘭人已經習慣了孤獨面對冬季巨人手持寶劍看守登頂的大門。他們已經對於自我的放逐習以為常。他們明白如果下撤自己不可能還有力量捲土重來。

如果下撤登山隊裡可能也沒有其他隊員能夠爬到這個高度,整個探險計劃有可能就此打住。但繼續上攀是不可能的。往上必死無疑,那將是一段穿越肆虐風雪,直達墳墓的路途。但就算下撤也未必能活命。他們註定將是冬季攀登的囚徒。

對於更多普通人來說,冬天是一個反思和恢復,退縮的時期,讓人想起人類被迫更具延展性和對季節做出反應的時期。真正的寒冷經歷使我喜歡夏天的溫暖和放鬆。從某種意義上說,兩個季節相互依賴。

在冬天的深處,我終於了解到,我在內心的嚴冬深處,深藏著無敵的夏天——阿爾伯特·加謬提醒我們這種對季節性期望的辯證法。

波蘭冬季攀登精神領袖Kristof  Wielicki說,冬季攀登就像玩彩票:成功的機會大約是15%。氣象專家將決定著未來冬季攀登的成功率。

波蘭隊依然將義無反顧地去挑戰K2的冬季首次登頂,就像《西西弗的神話》裡推著巨石的荒誕英雄。

而對於我們更多的人來說,每一年我們都宣稱該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多數地方夏季比以前更熱更長,而冬季也相應地更短暫和更溫和。地球自然生態系統正在發生破壞性影響,應該是我們最緊迫的關切。

因為,如果我們的冬天在人類世間消失了,我們也可能會在哲學上和精神上,考慮我們將會錯過的事情。

周末在廣州、深圳的兩場《最後的冰峰》特展,我們分別邀請了兩位分享嘉賓。一位曾在波蘭與影片主角們面對面;另一位是8000米山峰的親歷者,中國攀登界的老炮。

肯道爾中國創始人

肯道爾國際山地電影節 亞太區總監

2015年肯道爾國際山地電影節評委

2016年法國聖卡露斯飛行電影節評委

800天環球旅行者/戶外攝影師/自由撰稿人

2019年,孜孜受邀前往波蘭,參加第24屆波蘭Ladek山地電影節以及同期舉行的攀登屆國際盛會——金冰鎬獎的活動和頒獎典禮現場,見證了《最後的冰峰》中完成南迦帕爾巴特峰傳奇救援的波蘭登山隊員被授予法國授予榮譽騎士勳。也從那個攀登者聚會的現場,切身感受到了「冬攀」的能量。

華大運動CEO

深圳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常務副會長

廣州登山協會副主席

北大山鷹社第二任社長

20歲時,曹峻跟隨北大山鷹社登頂玉珠峰,他的人生第一座雪山。三十年來,他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攀登者、越野跑者,在國內攀爬了眾多山峰。2013年,在前叉韌帶斷裂重建手術後僅6個月,他登頂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之後陸續徒步抵達南極、北極。越野跑領域,他徵戰八百流沙,並在2017年完成七天七大洲七個馬拉松(777挑戰)。

除了個人探險,他更多是一位在摸索中不斷前進的行業開拓者、企業家。30多年前,中國民間登山剛剛興起,他走在最前列——不僅是以個人成績,更是通過組建機構、打磨管理、推廣培訓甚至發展到運動科技,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希望兩位嘉賓的分享,能帶給觀眾更多樣的視角去體會《最後的冰峰》這部難得的8000米山峰冬攀紀錄長片。

同時,肯道爾也給對影片好奇的影迷準備了一份【特約影評】。如果你對登山感興趣,這一篇內容飽滿;如果你對登山還不了解,這是一篇不錯的映前功課。

《最後的冰峰》(獲獎長片特展)

廣州 · 百麗宮影城(獵德igc店)

11月7日(周六) 18:20(含映後分享)

深圳·百老匯電影中心(IMAX萬象天地店)

 11月14日(周六) 18:20 (含映後分享)

關於我們

深圳公益救援隊(SRVF),前身為深圳山地救援隊,於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發起,是一支自發的民間專業志願者組織,自籌建以來積極參與周邊和其它地區的救援和重大災害響應,並致力於社區安全知識宣導。我們的宗旨是:傳播安全理念,志願服務社會!

相關焦點

  • 《最後的冰峰》 | 波蘭「冰峰戰士」冬攀K2的傳奇紀錄
    周末在廣州、深圳的兩場《最後的冰峰》特展,我們分別邀請了兩位分享嘉賓。一位曾在波蘭與影片主角們面對面;另一位是8000米山峰的親歷者,中國攀登界的老炮。希望兩位嘉賓的分享,能帶給觀眾更多樣的視角去體會《最後的冰峰》這部難得的8000米山峰冬攀紀錄長片。同時,肯道爾也給對影片好奇的影迷準備了一份【特約影評】。如果你對登山感興趣,這一篇內容飽滿;如果你對登山還不了解,這是一篇不錯的映前功課。
  • 《冰峰暴》在天色破曉之前 我想要爬上山巔
    正是因為喜歡登山,我也就對攀登題材的影片格外留意。最近一部影片《冰峰暴》讓我在電影裡過了一把感受珠峰的癮。挑戰和冒險,的確是會讓人類血脈賁張。關於珠峰的華語影片並不多見,寥寥可數的作品中,文藝片又佔了多數,像《大三兒》這樣的小成本影片,雖然情感細膩夢想動人,但無法在大場面的鏡頭中一覽珠峰壯闊,總歸是種遺憾。
  • 《冰峰暴》這部電影,是全員被凍到臉上沒一塊好皮膚才創造出的「冰峰奇蹟」
    在嚴酷的冰峰環境下,張靜初為了能夠呈現出人物最真實的狀態,堅持不依靠任何保護措施素顏上陣,在戲中張靜初的臉被凍傷到幾乎乾裂。《冰峰暴》是一部災難劇情片,主要講述了一架載有機密文件的飛機墜毀在南部珠峰,為了維護和平,兩名自稱是印度軍方臥底的特工找到喜馬拉雅民間救援組織「翼小隊」,請求協助共同登上珠峰取回文件的故事。
  • 《冰峰暴》來了!又一部拍攝攀登珠峰的電影!張靜初+役所廣司組合
    除此之外,三位「翼小隊」成員所佩戴的護目鏡映出了令人屏住呼吸的高能瞬間:張靜初高空中懸身機外,所有希望寄託於役所廣司不曾放開的手;林柏宏徒手攀在機身外沿,千鈞一髮令人窒息;爆炸的直升機,小隊成員能否在最後一秒逃離……這些將人物命運藏於細微處的小彩蛋,使得畫面的緊張感驟然提升。驚險刺激身臨其境
  • 這部電影,是全員被凍到臉上沒一塊好皮膚才創造出的「冰峰奇蹟」
    影片中的「小鮮肉」林柏宏,也被凍到整個耳朵通紅,臉上更是混雜著鮮血與冰雪⬇️《冰峰暴》是一部災難劇情片,主要講述了一架載有機密文件的飛機墜毀在南部珠峰,為了維護和平,兩名自稱是印度軍方臥底的特工找到喜馬拉雅民間救援組織「翼小隊」,請求協助共同登上珠峰取回文件的故事。
  • 《冰峰暴》在險象環生的自然環境中,考驗善與惡的本性
    11月29日上映的電影《冰峰暴》,就是一部以「珠峰」為故事背景,集登山、動作冒險、災難救援等多元素為一體的作品,相信即使沒有到過珠峰的觀眾,也能夠從片中實景拍攝的鏡頭畫面中,感受到那裡的俊俏奇觀,登山運動在這個高海拔、低氣溫的獨特自然環境中,顯得更加複雜多變、險象環生,而片中所展現出的新一代冰鎬、冰錐、登山鞋和與之搭配的冰爪等等攀冰設備,一定會牢牢吸引住攀冰愛好者的眼球,
  • 8700米、零下40度、含氧量30%——揭秘華語「高度」之作《冰峰暴》幕後創作
    主演張靜初此次則在《冰峰暴》當中首次挑戰素顏雪山動作戲,靠著「五斤面膜,三斤防曬支撐」過了三個月的艱苦拍攝;同時,這部影片也是日本演藝界德藝雙馨的老戲骨役所廣司參演的首部華語電影,曾憑藉《失樂園》《藝伎回憶錄》等經典影片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的役所廣司,是公認的「一人千面」的大師級演員,而此次他加盟《冰峰暴》,無疑更引起市場和觀眾對於這部影片的好奇與關注。
  • 珠峰上的極限較量,《冰峰暴》不容錯過!
    關於攀登題材的影片有不少,11月29日上映的《冰峰暴》就是一部以珠峰為背景災難冒險題材影片。在第3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全球首映後,影片也是好評不斷。「直升機救援的戲份讓人喘不過氣」、「幾位主演都太帥太燃了!!」、「看得我想進去手撕反派」。這些評價無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 《冰峰暴》|「翼小隊」的珠峰極限挑戰
    這樣做是為了能讓觀眾感受到珠峰上的百般險峻,讓影片故事更加真實,有感染力。影片一開頭就是一段緊張刺激的冒險救援而整部影片正是通過小袋子的故事巧妙的串聯起「翼小隊」,逐步解開每個角色的命運之謎。其實,這種極端環境下,團隊表現出來的信念特別能夠打動觀眾,《流浪地球》中的地球小分隊,《紅海行動》中的蛟龍小隊等都是在團隊信念支撐下最後戰勝困難的。
  • 《冰峰暴》|「翼小隊」的珠峰極限挑戰
    這樣做是為了能讓觀眾感受到珠峰上的百般險峻,讓影片故事更加真實,有感染力。影片一開頭就是一段緊張刺激的冒險救援,喜馬拉雅救援隊「翼小隊」駕駛著直升飛機在珠峰展開救援,張靜初飾演的小袋子不顧生命危險與團隊紀律
  • 《冰峰暴》實地拍攝:國內首部珠峰冒險電影「血戰」9月?
    顯然,《冰峰暴》是華語電影中的一個新類型,將珠峰的極限環境與動作、犯罪、冒險等內容元素相結合,將拍攝放置在真實的極限世界,從電影故事敘述、環境場面、動作設計等方面實現創新,打造出一部真正原生態、嚴酷環境的冒險動作片,這是此前國產電影所沒有的。——突破極限、史無前例,意味著《冰峰暴》擁有新可能。
  • 《冰峰暴》蒼茫的珠峰之上,訴說著多少徵服者的故事
    影片《冰峰暴》就將目光對準了這座蒼茫的雪山,透過一次迫在眉睫的行動,將人性的弱點、貪婪、欲望、殺戮等進行全新的排列組合,使之成為一場揮之不去的夢魘。》作為一部在珠穆朗瑪峰實拍的影片,開場就簡單粗暴、極具視覺衝擊力。
  • 《冰峰暴》套路太深!我明明是去看刺激的動作片,卻在電影院哭瞎
    最近有一部電影大大出乎我意料,那就是餘非導演的《冰峰暴》,一部登珠峰題材的電影。看預告片的時候,我就被其中幾場險象環生的動作片段吸引了。本以為像這樣出現高難度動作片段,又是登山題材的影片,主題就是登山過程中的各種艱難險阻,沒想到是與信念有關的生死攀登。
  • 《冰峰暴》爛片預警?日本觀眾:電影被張靜初的美麗面孔挽救了
    又一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冒險題材電影即將上映!它就是《冰峰暴》影片將故事發生的背景設置在和平協議《喜馬拉雅公約》的籤訂之時,一份載有機密文件的飛機墜毀在珠峰,喜馬拉雅救援隊「翼小隊」出動救援,路遇印度特工,之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這部由中日合拍的冰雪題材的動作冒險大片,有著跨越國籍的演員陣容。
  • 《冰峰暴》釋出役所廣司單人劇照 眼神堅毅霸氣!
    《冰峰暴》釋出役所廣司單人劇照 眼神堅毅霸氣! 眼神堅毅彰顯霸氣 危機將至不容遲疑在最新發布的劇照中,冷色調依然為主色調,遍布的白雪令人深覺「冷意」,與影片中遍布陰謀的「黑色」人性產生了強烈的反差,極具諷刺意味。
  • 役所廣司新加坡獲傳奇大獎 新片計劃《冰峰暴》曝光
    《冰峰暴》曝光 「眼技表演家」將赴中國拍戲作為日本演藝界德藝雙馨的老戲骨,役所廣司直到22歲才踏上自己的表演徵途。頒獎當晚,張家振宣布了與役所廣司的合作計劃:「我將監製一部由余非導演執導的犯罪動作片《冰峰暴》,影片的男主角,正是今天的獲獎者役所廣司先生,很期待這次與他的合作。」《冰峰暴》的故事圍繞珠峰地域展開,講述了一位執著於過去的登山女子,臨危受命加入了「登山界的傳奇者」帶領的救援隊,前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頂尋找雪崩源頭。
  • 11月新片:《冰雪奇緣2》《你是兇手》《兩隻老虎》《冰峰暴》《一生有你》《大約在冬季》《海上鋼琴師》《霹靂嬌娃》
    這是一部荒誕喜劇,講述了一個低配綁匪遇上極品人質的故事,缺心眼劫匪遭遇精於算計的人質,不僅人財兩空,更是成為人質的「人質」。  李非作為新導演,能夠吸引到葛優、趙薇這樣的大牌加盟,劇本過硬是關鍵。他此前曾執導過一部口碑小片《命運速遞》,受到了FIRST影展評委會的高度評價。正是這部電影讓姜文看中李非,還邀其加盟《邪不壓正》擔綱編劇。
  • 《冰峰暴》拍出一部好的登山題材電影就這麼難嗎?
    首先,作為一部類型片,重要的是如何讓觀眾接受影片中的設定。只有接受影片設定才能進入影片的情境,體驗高海拔的極限環境與動作戲所帶來的刺激感。而本片從一開始的登山動機就讓人心生疑慮。故事發生在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喜馬拉雅周邊國家為了地區和平召開地區會議,議定《喜馬拉雅公約》。
  • 攀登珠峰電影《冰峰暴》將映
    原標題:攀登珠峰電影《冰峰暴》將映 國慶檔《攀登者》沒看過癮的影迷有福了,又將有一部攀登珠峰的電影將映,由余非執導,張家振監製的動作冒險電影《冰峰暴》11月29日將與國內觀眾見面,該片由張靜初、役所廣司、林柏宏主演。此前曾在第3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全球首映。
  • 張靜初新片《冰峰暴》終於給大女主電影爭了口氣,好演員不需要美
    之後在她的新片《冰峰暴》首映禮現場,張靜初也正面回應了有關打光問題的熱搜。張靜初在現場說到,拍攝現場的光線是為角色服務的,不同的角色就是需要不同的打光和造型,一切都是為了角色立得住。她提到在電影《冰峰暴》中,自己拍小袋子的時候,臉就沒有乾淨過,每天臉上都帶著血和疤痕的濃妝,但這就是電影的質感和魅力。看到張靜初在片中小袋子的造型,觀眾就理解她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