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瞄準》日前大結局,最後一集裡,黃軒飾演的蘇文謙一槍崩死了陳赫飾演的池鐵城,水母組全軍覆滅,三個月後,蘇文謙當上了松江公安局科長,和池鐵城的女兒小雪、池鐵城的女友秦紫舒過上了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的快活日子。
有觀眾對結局不滿,覺得蘇文謙在短時間內失去了愛人歐陽,親人老爹,戰友小鏡子、大鼓、殷千慄等人後還能迅速恢復心情,和之前失去認識時間不長的楊之亮狀態完全不一樣,是編劇對人物的塑造出現了問題嗎?
《瞄準》最大的標籤是諜戰劇,劇中有驚心動魄的打鬥場面,還有敵我之間的勾心鬥角,但本劇對比一般的諜戰劇,在角色人設上下了功夫。正面男主蘇文謙和反面男主池鐵城曾經是一起長大,共歷生死的好兄弟,長時間的相處中,兩個人變成了服從和被服從的關係,這觸及了當下很熱的社會話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簡單科普:
三年前的一場行動中,蘇文謙和池鐵城命懸一線,楊之亮救下二人,並且和蘇文謙進行了靈魂上的交流,二者度過了一段十分快樂幸福的日子。但後來蘇文謙在池鐵城的誘騙下誤殺了救命恩人楊之亮,然後一直處於深深的自責中。
池鐵城,人如其名:池寒成冰,鐵石心腸,因為從小在沒有愛的環境中成長,所以性格十分扭曲,只有蘇文謙能夠影響他。在池鐵城看來,殺楊之亮不過是執行一次任務而已,即使楊之亮當初也救了他。
所以三年後兩人再重逢,池鐵城等著蘇文謙回來和自己並肩作戰,但他猛然發現,蘇文謙不聽話了?於是他就用欺騙、施壓等各種手段讓對方「清醒」,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中加害者最常做的事情。
蘇文謙是一個重情重義且性格溫潤的人,從前和池鐵城一起抗日,無立場矛盾,對方安排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也懶得爭奪主導權,久而久之自己都覺得似乎就應該給對方打下手,楊之亮讓他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信仰這種東西。
和池鐵城再相逢的初始階段,蘇文謙一看到對方就想到失去摯友那段陰暗壓抑的日子,劇中有好幾次,都給到蘇文謙因為回憶過去手不聽控制發抖的鏡頭,那時的蘇文謙還處在池鐵城的陰影之下,這是斯德哥爾摩症患者必經的過程。直到這三件事的發生,讓他明白,不能繼續縱容對方了。
第一件事和小雪、秦紫舒有關。楊之亮死後,可愛陽光的小雪成為了蘇文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三年以來,他一直努力地補償這母女倆,畢竟當年池鐵城設下圈套利用色相誘導秦紫舒未婚生女,蘇文謙也是知情者。幼時幸福有愛的成長環境讓蘇文謙覺得,一個再怎麼冷酷的人,不聲不響消失多年,也應該會對自己的愛人、女兒有愧疚之意。
但池鐵城卻覺得,蘇文謙為一對自己早已忘記的母女和他鬧矛盾是無理取鬧,他說秦紫舒只是完成任務的工具人,就算是因為自己瞎了又怎樣,那樣不是更能證明他的任務完成程度高嗎?小雪又是誰?池鐵城的毫無人情味讓蘇文謙第一次失望。
第二件事和池鐵城「演戲」有關,池鐵城發現刺殺任務完成不了,就決定再度利用秦紫舒,他痛哭流涕地表演了一番,自責這麼多年沒有盡到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責任。蘇文謙太想小雪母女得到幸福了,聖父上身,覺得池鐵城淪落到今天也是被逼的,所以一時之間他昏了頭答應了池鐵城帶秦氏一家去香港的請求。這也是斯德哥爾摩症患者時常經歷的過程,同情加害者。
結果船快要開了,蘇文謙才醒悟池鐵城又在騙人,可惜他的到來有點晚,年輕善良的大鼓同志在這場保護秦氏一家的戰役中被池鐵城的人掃射的全身都是窟窿。水母組這次計劃還是失敗了,但蘇文謙也因為輕信池鐵城被抓,臨走時他對秦紫舒說,再也不要相信池鐵城了。
第三件事就是老爹和歐陽的下線。老爹不是蘇文謙和池鐵城的親爹,但卻對二人一直有養育之恩,當初池蘇發生矛盾要決裂時,老爹要二人許諾,自己只要活著,這兄弟倆都不能向對方開槍。池鐵城最先應允,蘇文謙礙於老爹情面答應了。
但是他沒想到,池鐵城喪心病狂到連老爹都殺,當初的flag一破,蘇文謙自然沒什麼好顧忌的。很快,剛剛得到交往同意的愛人歐陽,也死在了池鐵城槍下。這一刻他徹底絕望了。
於是,當看到池鐵城以小雪為擋箭牌不惜與男主同歸於盡的時候,男主爆發了,一槍解決對方不說,還送上了一番最扎心的話:「你永遠都贏不了我。」
縱觀蘇文謙對池鐵城的態度,順序應該是這樣的:害怕-失望-同情-醒悟-絕望,最後徹底反殺,戰勝了對方的同時,也實現了真正的內心救贖。對於楊之亮、歐陽等人的死亡,他也徹底放下了,因為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就是高於一切的信仰,就算赴死,那也是光榮的、驕傲的。即使蘇文謙日後自己也要面臨死亡,他也不會恐懼,甚至甘之如飴。
而劇中曾經被池鐵城pua過的人又何止是蘇文謙呢?水母組的每個人,都長期處在師傅的陰影之下,但凡任務失敗,沒有人敢說這是領導人的錯,反思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刀自殘。
花和尚在和池鐵城協作的時候失去了一隻眼睛,師傅只是象徵性地安慰了他一下,他就恨不得馬上再去賣命,他和冷樵幾乎已經成為了只服務於池鐵城且沒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
單稜對比上面兩位,情況要好一點,最起碼是有人情味的,但是錯就錯在她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甚至可以為對方放棄生命。一個女子,如此至情至性讓人印象深刻,她的死亡畫面還是蠻悲壯的。
李北筏,這個角色不考慮立場,其實本喵是十分喜歡的,因為他是水母組唯一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雖然也是混混沌沌的。有時候左腳剛邁出去想逃脫師傅的控制,右腳就因為單戀的單稜被迫回到組織。直到單稜死後,他才徹底頓悟自己一直以來跟隨的師傅就是個沒有人性的牲畜,質問一句「你怎麼不去死」後,他被池鐵城無情爆頭,但對李北筏本人而言,失去生命其實是一種解脫。
有人把《瞄準》比喻成為性轉版的《掌中之物》,本喵還想起了一部劇,叫《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部劇的主題雖然是反家暴,但每次安嘉和把梅湘南打得鼻青臉腫後,都是梅湘南在寫懺悔書,反思是自己的錯不說,還覺得十分感動,這種病態的心理像極了水母組成員,曾經的蘇文謙和池鐵城一起做任務的時候也一定經歷過這樣的日子。
以結局論的話,單稜最慘,人生唯一寄託就是池鐵城,最後赴死也是心甘情願的,花和尚、冷樵就算活著也是行屍走肉,李北筏最後覺醒,對本人而言算是圓滿,畢竟他做到了和單稜同生共死。只有蘇文謙是倖存者,在和池鐵城的一次次交鋒對立之後,打敗內心的憂患最終得以重生,這也是為何他能在三個月之內就能徹底走出來的緣由。
《瞄準》這部劇的受眾不應該僅僅是年代戲愛好者,情感認知出現錯誤的人尤其是男女交往中那些長期被打壓又不願意、不敢走出陰影的受害者也應該多看看這部劇。舉個例子,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傻姑娘,她們努力工作賺錢然後去養不上進的男友,結果這個男的不但不感恩還家暴、劈腿。受害者們每次只要反抗一下,對方只用一句輕飄飄的道歉就能換來傻姑娘們的感動,長期以後,陷入被動的死循環。
及時止損此時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它需要勇氣,需要受害者學會心理上的獨立,需要學會反擊。一部《掌中之物》疑因為主角身份問題和尺度問題遲遲不得播出,《瞄準》其實能填補這類受眾的需求,但遺憾的是,現在的作品大都有注水的問題,《瞄準》節奏稍顯拖沓讓它很難出圈,影響力並未發揮到最大。
主流趨勢下,國產影視圈應該多呈現這樣的作品,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心理治療,但這兩年熒幕上有關反斯德哥爾摩症題材的作品很少,期待下一部精品劇的出現。
點個關注,一起吃瓜。
歡迎點讚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