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阿樹樹
《遺傳厄運》(Hereditary)是上半年在北美廣受關注的一部小成本恐怖片。一方面,它在公映前就從影評人那裡收穫了不少口碑,也在票房榜上佔據前列,成了A24這家獨立製片公司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另一方面,北美觀眾對它不那麼感冒,口碑反響並沒預期的那麼好——很有可能美國影迷也受了影評人和宣傳公司的蠱惑,著了道——全世界的影片都會刻意宣傳自己,「藝術化」也多成了賺錢的標籤。
如果推薦說,「這部影片讓我做噩夢」,「悄悄看它看完悄悄刪除」什麼的,就有點誇張了。
《遺傳厄運》主題海報,透漏著一絲邪靈的感覺。就像影片整體慢悠悠的氣質。
事實上,《遺傳厄運》確是一部風格相當獨特的恐怖片。然而近年來,隨著恐怖片的總體衰落,想真正嚇人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容易。殺戮、鮮血,或是偽紀實,似乎都不夠驚人,恐怖片們只能搖身一變,帶上某種沉靜而文藝的氣質,試圖另闢蹊徑。包括上半年引入國內的《寂靜之地》,都屬於這一類型。如果期望受到某種爽快的驚嚇,這兩年還是經典如史蒂芬·金題材的《小丑回魂》比較靠譜,其他影片都無法真正令人滿意。
但《遺傳厄運》仍比其他影片好些,讓人「細思恐極」,整體設計上都頗具匠心。
影片中的模型小屋,和實景常有對應,是反覆出現的意象,透露著一種「被安排了」的感覺。
以下全是劇透,建議先去看片
以下全是劇透,建議先去看片
以下全是劇透,建議先去看片
本片的故事情節其實相當明了,說穿了也就是個邪神附身的故事,背景大致是:
一群秘密結社的老年人偷偷拜邪神,以期獲得財富。當邪神附身在一位老太太身上後,她死了。於是老年同夥們繼續利用老太太的家人做文章,偷偷獻祭、施咒,引誘他們自行拜祭。最終成功地將她的女兒和孫輩變成了邪神的祭品。
因為導演不追求廉價的解說,所以劇情還需前後推導一下才能理解,這故事似乎又顯得有些複雜。同時視角選擇也很妥當:如果從操縱者的角度來講,就不再是恐怖,只是邪惡;而從受害者的立場來講,就融合了悲傷、恐怖、神秘、妄想等多種元素。而最終,受害者們不僅沒有逃出設計,甚至連自己為何落入這種境地都不甚理解。善惡天平在結局完全沒有平衡到讓人舒服的程度,於是影片也就不同於那些「安全的」恐怖片,產生了一種令人難以釋懷的感受。
看似日常的場景,打光形成了難以言說的氛圍,透露著影片的藝術追求。
由於背景陰謀是逐漸展開的,加之導演刻意設計,影片結構和推進會讓觀者產生一些疑惑,讓人無從猜測整體故事的走向。導演甚至可能參考了類似《精神病患者》或《異形》那樣充滿懸念的經典概念:我們看到了父母和兒女一家四口人,我們知道有人會死,但我們不知道誰會死,將怎麼死,以及誰才能活到最後。
特別是某些時候,那些看起來更像主角的人物,會死得更快。
影片最初,劇情的著眼點多落在奇怪的女兒身上。
這是個十三歲的小姑娘,面部略有畸形,像是「唐氏症候群」患者。外婆的去世,在整個家庭中造成了一種凝重而悲傷的氛圍,母親陷入沉痛的回憶,都沒有注意到女兒的行為越來越古怪。而站在小姑娘的視角,我們得知她甚至親眼看到了外婆的召喚——對於喪失親人的悲痛來說,孩子的想像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人之常情,即使背後會有危險的預兆,多半也是逐層展開的。
按照一般恐怖片的發展邏輯來說,即使是外婆的鬼魂侵入這個家,小女孩純潔的心靈應該也能夠化解。畢竟「恐怖片」也常有些假想的安全邊界。比如孩子,多半是能活到最後的。
然而小姑娘瞬間,毫無徵兆地,就慘死了。
這根莫名其妙的電線桿子,暗示了小姑娘的死。第一次看肯定不會注意到,電線桿正中有個神秘符號。影片的細節都是藏著待觀眾去發掘的。
仔細回味起來,對於侵害者來說,對病兒施加邪術,是最為便利而順理成章的。但這個殘害兒童的情節仍然足夠驚人和意外。
總之,一家人由此陷入了更為悲傷的氣氛中。母親怨恨兒子照看妹妹失職,親人之間的恨意看得讓人異常揪心;唯一還理智的父親,試圖努力維持著家庭的運轉,卻無法說服妻子放下對兒子也是對自己的責難。令人絕望的,卻又無法掙脫的倫理劇悲劇。
悲傷欲絕的母親,無意間從情感互助會上認識了同樣喪失親人的同伴,找到了某種宣洩口。毫無出路的劇情,在這裡終於讓人難得鬆了一口氣。然而,真相是——看上去和藹的中年婦女,是故意來引誘一家人主動獻祭的邪教徒。母親點燃了招魂的蠟燭,以為能召來女兒的靈,卻召喚出了真正的厄運。
觀眾都知道,在恐怖片中點了招魂蠟都不會有什麼好事。但本片描寫人物的悲痛足夠到位,我們反而有些同情點起蠟燭的母親了。
據說影片原先的長度長達3小時。現在刪去了不少父親的戲份。最初的設定中父親是一位心理醫生,母親在自述裡曾談到自己娘家人,包括親兄弟的相繼發瘋。父親顯然希望從心理上能正確疏導家人面對悲傷。
事實上,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真正關鍵是超過普通人理解的——邪靈。
在長時間的劇情暗示和氛圍鋪陳過後,影片終於發展到了狂暴的高潮部分。電影最後的三十分鐘開始,母親終於在媽媽的遺物中找到了一些古怪的招魂書、照片,以及恐怖的文字說明。雖然導演並未對這些內容詳加解釋,但觀眾已經隱約明白了這背後的陰謀聯繫。而母親在閣樓發現了媽媽的無頭屍體,又掀起了家人連續死去的序幕。
即使只剩下三個主角,導演仍玩出了大感意外的花樣。比如父親令人驚訝的突然死亡;而母親被邪靈操縱,成了兒子的追殺者,卻又突然身亡;最後兒子也沒有逃脫悲慘的命運,成為了被邪魔附身的對象。
又一處精心的設計,初看是平平無奇的臥室……
調亮後……相比於一般恐怖片一驚一乍的音效,生怕觀眾看不見,本片更希望你「看不見」。這就是藝術格調。
在傳統恐怖片裡,如果涉及到神秘降靈的部分,劇情上會有比較明晰的解釋。那麼即使結局主人公沒有脫險,觀眾也會理解:多半因為他們做了什麼「錯事」,比如過分好奇,或是貪財,而受到了懲罰。這樣,「不去觸碰禁忌」的我們就是安全的。比如還算經典的《萬能鑰匙》。
在本片中,雖然整體情節節奏都很緩慢,雖然大部分時間並沒有多少嚇人的因子,可觀眾一旦能同情人物,卻是異常煎熬的:這個故事沒有道德上的訓誡或逃脫的出口。我們看到一家人因為親人離去而悲痛——就像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那樣——隨後卻一步步的,毫無辦法地跌入更為悲慘的命運之中,無力扭轉。
這種被人操縱的感覺,就像影片裡反覆出現的意象:模型房屋和模型小人。讓人真正產生不安全不舒服的情緒。母親在女兒身亡之後,詭異地試圖通過製作死亡現場的模型,來緩解內心的悲痛。也許通過掌控模型,她認為自己能夠掌控悲痛並面對它。然而最後的結局中,所有人物仍像提線木偶一樣,成為了邪惡的犧牲品。
木質的偶像,插著撿來的頭……又一處讓人不寒而慄的場景。
從不落俗套的角度而言,《遺傳厄運》擁有相當多值得玩味的元素。回想起來,會發現還有更多劇情前後的串聯和暗示:比如這家人的三個女性,都是斷頭,是為了「獻祭」;比如影片開篇就是父親喚醒兒子的場景,充滿暗示性。而影片整體人物情緒和氛圍的把握,又是如此平實和自然,從最常見的悲傷情緒到最驚人的突發意外,人物反應都極為生動和準確,完全沒有廉價而刻意的驚悚感。
這是一部優秀的、節奏相對緩慢的心理恐怖片。但也可能很多觀眾不喜歡。因為它的最大缺點就是——恐怖得不那麼主流。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