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厄運》可能並非像你期待的那樣、刷新了人們對恐怖片的認知。如果你抱著「求嚇」的心理去看,或者你閱片無數熟悉各種恐怖橋段,又或者你乾脆
所以,俺要勸大家,不要帶著「挑戰自己恐懼承受力」的目標去觀看;放鬆心情,以欣賞劇情片的心態看,可能會收穫更多。因為,在恐怖片的表象下,編導確實做足了工作,在片中埋下了N多有助於理解劇情和角色的細節
從某些對白到道具,從特定的畫面效果和聲音處理,都隱有關聯,或背後大有深意。基於不劇透的原則,這裡無法具體點明。其實,俺也是事後回想時,才從剛看過之後的感官刺激中跳脫出來,逐漸體會細節編排的妙處。
但誠意不能當飯吃,更不一定會讓電影出彩。鋪墊細節,只是讓框架更結實了,觀眾看電影,尤其是恐怖片,大多還是衝著那些常見的吸引元素——也就是所謂「戲肉」去的;如果那些「戲肉」馬馬虎虎,以至於變成「息肉」,填充再多細節也會白搭。
其實,優秀的恐怖片,並不止是「嚇人」那麼簡單。或者說,單純在影院裡讓你嚇一跳,出來後嘻嘻哈哈調侃,那種驚嚇比較低級。高級的驚嚇,是事後越想越難以釋懷,越琢磨越心驚肉跳,說白了就是要達到「細思極恐」的境界。
對於見多識廣的影迷而言,《遺傳厄運》的內容,似乎並不太新鮮。且不說預告片中透露的、和片名一致的、可以籠統歸結為精神疾病的表層意思,就算背後涉及的、有些歷史淵源的社會組織形態,以往也有不少恐怖片觸及,比如《柳條人》(1973)。看過電影的朋友都知道,這種組織形態有個很通用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