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標關注書猶要·每天有驚喜 /
作為一部驚悚片,《遺傳厄運》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映後,豔驚四座,爛番茄新鮮度100%高開。
雖然是導演的長片處女座,但影片絲毫沒有小成本獨立電影的廉價之感。
強調無所不在的壓迫與絕望,而非突如其來的驚嚇;
強調詭譎的故事與氣氛,勝過純粹強大的邪惡。
而是依靠精湛的敘事技巧,卓越的氛圍營造,巧妙的構圖光影,驚豔的恐怖細節處理,講述了一個被操控的家庭命中注定的悲劇。
電影由一場詭異的葬禮拉開帷幕。
隨著外婆的離世,母親安妮時常看到外婆的鬼魂在屋中遊蕩,女兒查莉的行為也越發的詭異。
緊接著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查莉以非常極端恐怖的方式在家人面前慘死,兒子因為深深的自責而面臨精神崩潰。
驟然將至冰點的家庭關係,讓母親的心理承受力被逼到了極限,精神分裂、夢遊症、自殺,關於這個家族中的一個個厄運浮出水面,揭示了這個家庭正在慢慢被惡魔侵蝕,逐步崩塌。
隨著惡魔教徒的出現,我們得知安妮一家並不是單純的精神病,而是計劃之下的詛咒。
這份詛咒來源於外婆領導的一個邪教組織,旨在獻祭整個家族來復活地獄中的惡魔——派蒙。
她在給安妮的信件中寫道:"在一切的終點,你會明白所有的損失都值得,我們的犧牲比起我們得到的獎勵來說算不上什麼。"
在現代神秘學研究中,派蒙是來自「中東異教的神」,這裡的中東,指的是公元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
傳說,《聖經》中古猶太王國偉大的賢王所羅門,不僅有著超人的智慧和治國功業,而且還是一名優秀的惡魔召喚師。
他把自己召喚的咒文都寫下來,稱作《所羅門之鑰》。
傳說,後來巴比倫入侵,不小心將封印惡魔的瓶子打開,72魔神才來到世間。
被稱為「所羅門之英靈」的這72名惡魔,有著一個更為著名的名字:所羅門王72柱魔神。
事實上,雖說是所羅門王72柱魔神,其實這一惡魔體系跟所羅門王沒半點關係。
它出自一本17世紀的惡魔學著作《所羅門的小鑰匙》(Lemegeton)。
可以說,恐怖片中出現的大部分惡魔形象,都能回歸到72柱魔神中來找原型。
其中,位列首位的「蒼蠅王」巴爾(Baal)、三頭惡魔阿加雷斯(Agares)、能望見過去未來的魔神瓦沙克(Vassago)、馬身惡魔薩米基納(Samigina)...
魔法陣裡的工藝品都是查莉做的
當然,還有在《遺傳厄運》中現身,72柱魔神中排名第9位的「女臉男身」惡魔派蒙(Paimon)。
派蒙的名字來自公元兩千多年前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語種,含義是「滴答」、「叮咚」的聲音,就像是影片中小女孩一直在發出的彈舌音。
當然這種語言已經消失,不再使用。
派蒙神(Paimon),英文為Paimon,又有Paymon、Poymon等拼寫變化。
是地獄八大神靈之一,掌管西方,是路西法(Lucifer)最忠實的信徒。
在《遺傳厄運》中,有多個場景都出現了派蒙的符印,這個符印,實際上取材於《所羅門的小鑰匙》(The Key of Solomon)。
1825年,法國神秘學家在一部魔鬼作品集《地獄辭典》(Dictionnaire Infernal)裡,描繪了各種各樣的惡魔形象。
其中就有派蒙,他戴著鑲有寶石的王冠,身騎一匹單峰駱駝,行走在茫茫天地間。
他也是掌管藝術靈感的惡魔,在科學、藝術、秘法等方面都造詣極深,而且能把這些知識在一瞬間授予人類。
母親擅長手工模型的工藝設計,外婆的手織地毯,以及查莉喜歡DIY手工玩具。
頗具藝術造詣的家族天賦一脈相承,這與派蒙擅長藝術的背景不謀而合,更像是惡魔詛咒這個家族的印記。
血緣讓母親繼承了外婆的部分性格,亦正亦邪。
她努力維繫自己的家庭,不讓自己的母親靠近兒子,
卻忽視了女兒,致使查莉成為了派蒙的寄宿對象。
然而邪教依然覬覦彼得的男性軀幹,為了讓派蒙順利附身彼得,他們計劃了一場意外。
不可磨滅的創傷和心理陰影擊垮這個家庭最後的防線。
看完電影後,誠然影片節奏有些緩慢,前面50分鐘鋪墊極長。
父親大多時候是隱身的,母親是冷漠又分裂的,她好像是個好媽媽,但又會在夢遊中往孩子身上塗滿燃料。
雙親與兄妹四口,一家人貌合神離。
人與人間的微妙距離,
是迎合,是冷淡,是狂躁,是漠不關心,又是相互試探。
更何況,在這家人身後,還有一個從未出場又無處不在的老太太,她是女兒口中愛恨交織的人,也是引魔鬼入門的人。
而在影片的後半段,通靈、招魂、附體、祭祀等元素一一登場,生猛、刺激的情節使人驚叫連連。
當母親試圖燒毀召喚惡魔的手繪本時,卻發現自己也跟著燒了起來。
她哀求丈夫幫助自己完成這一行為,試圖破解血緣關係的詛咒,卻因此讓丈夫瞬間被燒死。
此時的她才終於明白,這個家庭中的一切都逃不出派蒙與自己母親的契約,萬般恐懼之下的她毫無招架之力,僅剩的信念也灰飛煙滅,邪惡的念頭完全的佔據了她的身心。
於是,劇情陡然一轉,作為受害者的母親成為了最大的邪惡力量,影片也由此進入了高潮和尾聲。
最後,教徒們崇拜的魔王「派蒙」成功降臨,電影以一個Bad Ending結束。
除了影片的結尾部分,惡魔或超自然力量始終未露真身,這種少即是多的處理方式類似於《異形》系列。
即真正的恐懼永遠在看不見的神秘暗處,隱而不露。
在拍攝手法上,
強調精準的構圖、攝影機運動與鏡頭內剪接,而非破碎的剪接與慌亂的攝影。
《遺傳厄運》貫徹了鏡頭是觀眾眼睛的理念
大量長鏡頭的使用,攝像機緩緩推拉的運動模式和令人心底發毛的轉鏡,強化了觀眾的不安,形成到位的恐怖氛圍營造。
為了配合這種以慢取勝的沉浸式氛圍營造,影片以連貫的順時線性敘述方式,用模型場景還原等方式巧妙地將接近真相的線索一一給出。
每一次信息的交代都自然而然的點到為止,既讓影片始終籠罩在神秘感之中,又激發觀眾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同時,影片中精心設置了多處令人細思恐極的細節、隱喻和伏筆,保證了詭異陰森的整體基調。
影片開篇對小樹屋也就是附身儀式的地方給了全景特寫。
而懸在高空的小樹屋成為了一個令人提心弔膽的意象,
當鏡頭掠過夜晚臥室的窗戶,兀自透射出的瘮人的紅光,足以進入我們最遙遠的噩夢。
隨後攝像機緩緩回拉,室內情景出現在畫面中,隨著鏡頭不斷推進,直接將模型無縫過渡成了真實的場景,預示著這個家庭被操控的命運。
之後無論是多次出現的模型和真實場景互相漸變的長鏡頭,還是房屋外景白天黑夜的快速切換,
都營造了一種詭異的效果,讓人無法分辨這些場景究竟是現實世界還是微縮模型。
當然,氛圍的營造離不開光影的運用,影片中光影的運用也是教科書級別的。
主次分明的打光,恰到好處的冷暖光搭配,都無疑增加了恐怖感。
影片的最後,在眾教徒虔誠的迎接儀式上,魔王派蒙成功降臨。
畫面定格在三角形的樹屋裡面,與片中反覆出現的三角形神秘符號形成關聯
延續的家族厄運,最親近的家人卻是惡魔的傀儡
這種無處可逃的無力感源自現實生活的恐懼,比超自然的怪力亂神更令人膽寒。
第一個提示詞:satony
這是一句咒語,出現在女兒的臥室牆上。
它本身在英語詞典裡面是不存在的。
有外國網友用谷歌搜素後發現這個詞最大可能性是是用來召喚死者。
第二個提示詞:zazas
這個詞也是一句咒語,出現在 Charlie 死後。
網絡搜索時加上英文單詞 「mystery」 結果中會不斷出現 「克勞利」 這個名字。
克勞利在歷史上跟黑魔法關係十分緊密,徹頭徹尾的神秘主義者,紀錄曾經用黑魔法召喚惡魔。
第三個提示詞:liftoach pandemonium
出現在招魂之後, 這個詞的前半部分查不出任何意義。
谷歌發現在希伯來語裡意味:打開
後半部分 pandemonium = pan+demon+ium
「pan-」 作為前綴可以表示:泛、全的意思
「demon」 表示惡魔的意思
「-ium」 作為後綴表示場所的意思,可以譯為:魔窟,最早出現於彌爾頓的《失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