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看完之後腦子浮現的就是一個詞Haunt,中文翻譯為縈繞,不是那種Jumping scare的脆爽,而是一種濃厚綿密的冰涼感壓在心上,不時縈繞在你腦海,在你最脆弱的時候突然襲擊,比如,起夜。上次這麼害怕起夜這事兒還是我小學看靈異第六感的時候。
不好意思放錯了,雖然都很驚悚。
A24獨立電影公司眼光總是很毒辣,Lady bird,機械姬,綠房間還有獲獎的那幾個。我想畫的重點是The VVitch這部電影。
同樣的在聖丹尼斯發跡,同樣的meta有80多分的超級好評(Metacrtic這種充滿了賽人老師的地兒能拿到70就能吹一輩子了),同樣的宗教題材,同樣的敘事節奏,前半段節奏緩慢,竭盡鋪墊娓娓道來(我當時跑去影院觀看,旁邊有一個中年大叔在開場20分鐘之後就不省人事,鼾聲震天後來被大家轟走了),後半段高潮迭起,展現出人類無法理解的奇觀異象。同樣的小細節妙到毫巔:The VVitch的導演是個考究癖,整部電影的各個方面都力求還原新英格蘭時期, 厄運遺傳裡惡魔符號不經意地出現,媽媽潑灑的顏料其實並不是自己所為等等。
在遺傳厄運裡自由意志就是坨屎。這部電影的走向和結局其實在老師的授課內容裡就被劇透了,老師的舉例是希臘神話悲劇中的Iphigenia,因為命運的擺布被迫犧牲。片中的許多角色的選擇,往往也是劇情的轉折點都透露著自主選擇的表象,但看到結尾就會發現本質,這些披著自由意志的選擇和決定不過是更高等力量下的精心安排。媽媽在理由極其牽強的情況下卻要逼哥哥帶著妹妹去party,妹妹在明知自己對堅果過敏的情況下還要吃成分不明的巧克力蛋糕,哥哥在出事之後決定既不報警也不告訴家裡人,導致媽媽早起開車看到妹妹的無頭屍體精神進一步崩潰。媽媽痛下決心決定自我犧牲結果卻失手殺害了丈夫。最後兒子在慌不擇路的時候竟然跑到了最不該去的閣樓。一環套一環緊扣著步步走向深淵。(一個好玩的地方,希臘悲劇英文是greek tragedy,但有時候又叫Attic tragedy,Attic是閣樓的意思,嘿嘿就是這麼巧)。
導演在鏡頭語言裡也試圖暗示這種被操縱的無力感。媽媽做的縮微景觀藝術栩栩如生,就是一個極其恰當的比喻,整個家庭的人都仿若縮微模型裡的模型一樣被未知的外界力量所擺布。導演故意在真實世界的遠景拍攝時使用移軸攝影,呈現的效果就像是媽媽做的縮微模型一樣。
最後結尾的鏡頭拉遠,除開樹屋的內部,周圍除了一片漆黑沒有任何的自然環境,看起來又像是一個縮微的景觀。
鏡頭在切換的時候,觀眾經常無法分辨到底哪個是真實世界,哪個是縮微世界,但也許本無區別。
影片的最後姥姥功德圓滿被封為了Queen Leigh,可見姥姥在邪教的地位是惡魔Paimon的媳婦兒。Paimon在諸多書籍包括中都被描寫成擁有女性面容的男性,通常騎在駱駝上。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何paimon要先附在妹妹身上,最後供奉的神像就是妹妹已經腐壞的斷頭,再藉由大祭司Joan之手將王冠放在哥哥頭上,完成Paimon降世最後的步驟。
再回頭看姥姥為了召喚Paimon且成為他的媳婦兒這事兒有多離譜。姥姥首先試圖將Paimon的靈魂放在自己的大兒子身上(put someone in his body),大兒子自殺,繼續試圖誘拐自己的外孫,被媽媽制止,媽媽因為內疚(或者潛意識已經意識到絕不能讓男性成為犧牲品)而將自己的女兒給了姥姥餵養,而姥姥甚至嘗試用乳汁哺乳外孫女,也就是自己的愛人。最後外孫女死亡,Paimon轉移到大外孫身上,完成降世。姥姥其實兜兜轉轉和自己的大外孫結了婚,為這個不幸的家庭又平添了一份亂倫的悲劇。當然,導演想要往古希臘悲劇上面靠,亂倫怎麼能少得了。
所以厄運遺傳到底存在嗎?刨除片中怪力亂神的因素,真的有可能因為上一輩的厄運導致下一輩們繼續厄運連連嗎?這事兒還真的是有可能性,雖然不是遺傳厄運這種玄妙的東西。科學家發現遭遇大屠殺大災難之後的倖存者,他們的後代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高死亡率的困擾,這被稱為「表觀遺傳」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Aeon的文章 Hauted by History。
很多人都誤解了厄運遺傳的恐怖之處,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不是一種廉價的jumping scare,而是一種類克蘇魯系的無力和絕望感。這一家人又做錯了什麼呢,他們只是無辜的犧牲品,即使去掉邪教的元素,這個家庭依然無可避免地一步步潰爛下去 直到滑入毀滅的深淵。這個家庭不是沒有努力掙扎過:妹妹其實並不想被哥哥帶去Party,哥哥一直試圖擺脫媽媽的控制,父親作為唯一沒有遺傳因素的局外人努力想拯救所有人,而媽媽自始至終都在抗爭,媽媽的夜遊症就是她潛意識為了對抗邪教的結果,試圖殺死自己的兒女,對著兒子說「我不是想殺你而是想保護你」,一切的一切,到頭來卻全都是徒勞。不是這個家庭受到了詛咒,而是這個家庭本身即是詛咒,這才是整部電影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