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何觀看《老爸102歲》,主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活著,就要好好活著。印度影片以它一貫的風格給它的影迷們又帶來了一部家庭喜劇片《老爸102歲》,在嬉鬧和溫情中向觀眾顯示著非常現實性的問題:孝道與贍養。影片沒有慣例性地在開場劇情中插入演員介紹來捕捉觀眾的注意力,而是採用將近三分鐘的漫畫式動畫作為開場,再配之以歡樂又舒緩的背景音樂,這好像在慢慢地安撫著我原本浮躁的內心,漸漸地讓我放鬆下來期待著劇情的開展,現場的觀影體驗還是很不錯的。
此外,動畫配之演員表這樣的開場介紹給人一種非常正式的感覺,也為接下來達特利的出場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我特別欣賞的是影片的臺詞設計,老頑童達特利和佛系養生巴布倆的對話詞接連不斷地相互「轟炸」對方,兩父子相處的對抗中又何嘗沒有親情默契。可以說也是人物的對話推動著整部劇劇情的進展。有一點我比較意外的是,影片採用的中文配音,除了少數幾處歌詞的解析有字幕外,其餘都沒有為其配上字幕。其中,前半部分的配音帶著明顯的詼諧腔調,後半部分緊跟隨主題轉向沉重,配音褪去喜劇色彩後把咬字刻意加重了些許。
可以說配音員也是相當給力了,無論是達特利、巴布還是迪魯的配音員在用中文給人物配音時都非常努力地想去貼切人物的音色和音調,稍作留心都能感受到配音員在儘量還原其語氣和語調。可能也正是因為沒有字幕,我不再在看影片時關注其幕布下出現的每一段臺詞,而是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聽人物對話以及情節推進上
其實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部以「親情和贍養」為中心的片子主題並不新穎,所以想要真正煽動觀影者內心的親情共鳴,想要去引發社會對贍養父母的深度反思,既不讓觀眾覺得老套,也不走「回訪路」的拍攝,還真得在劇本創作上花費上一片心思。
而該片在人設及情節處理上是很細心巧妙的,102歲的老爸達特利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期待,而75歲的兒子巴布卻早早開始了「與世無爭式」的養生。故事一開場就是「老爸要把兒子送進養老院」,這樣不走尋常路的情節安排還是頗有創新性地,也能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除了劇本的令人欣慰外,影片的拍攝以及後期可以說也是細心琢磨過的。比如,在對喜劇色彩偏重的前半部分的拍攝多為採用分鏡頭來組接畫面,而對從巴布完成任務二開始的後半部分多為採用長鏡頭的拍攝,以及對人物面部近景拍攝
在後期上,前者處理為快節奏的畫面切換一是用來簡潔明了地開場介紹主角人物,二是展現截然不同的兩個角色生活狀態的對比。而後者則處理為慢節奏的畫面停留,達特利給巴布派任務的真正用心漸漸顯露,兩對父子間的對抗也愈演愈烈。在巴布回憶年少時和達特利去坐飛機模型,回憶曾帶阿莫去教堂以及回憶起和妻子妻子的相處中,沒有選擇採用蒙太奇式的回憶殺拍攝,而是將巴布從回憶中抽出來,將其置於現實中看到飛機模型中玩紙飛機的小孩和教堂中奔跑向父親小孩。
我想,這樣的回憶表達手法特別考驗的是演員的面部神態能否到位,能否傳達給觀眾這個角色本身的喜怒哀樂。活著,就要好好活著。我想,達特利老爺子的一輩子一定有很好地踐行著這個嚮往,把百歲年華活成一場精彩的球賽,他也在傳達著這樣豁達的生活狀態,即使晚年沒有天倫之樂,也去感受活著的熱度,也不辜負人生這場漫長而精彩的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