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爸102歲》這部印度喜劇的標籤,看著很溫情,之前看的幾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廁所英雄》《起跑線》《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都很好看,只是對於印度範濃濃的背景環境,甚至很多女權性質的電影有一點點審美疲勞。《老爸102歲》還是讓我看到了新的印度。影片首先以一位雙肩慫起的老人起床洗澡開場,規範的淋浴時間甚至要鬧鈴提醒,一遍又一遍的標誌語提醒自己是否關閉了水龍頭,每天固定的時間約見醫生,一個暴躁沒有朝氣又很喪的老年形象。
緊接著,畫面一轉,一個時髦的老爺爺,活力滿滿,他們竟是一對父子,102歲的時髦活力老爸達特利與75歲的兒子巴布,故事圍繞達特利要送兒子巴布去敬老院展開,剛開始的幾個情節,巴布為了不去敬老院而接受老爸達特利的任務,包括給已逝的老婆寫情書,放棄再去無病看醫生,把陪伴自己65年入眠的毯子毀掉,有一些情節我是很排斥老爸達特利的,覺得他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自己的兒子身上, 直到達特利給兒子布置了一項任務。
去公園看自己小時候經常玩耍的飛機,去教堂回憶自己和老婆帶兒子玩耍的場景,這時候我才知道巴布是有兒子的,那他的兒子是去世了嗎,造就了巴布現在生活的死氣沉沉,不是的,這不是電影的主題,他的兒子阿莫去美國讀書自此一去不再回,此時故事的一部分主題逐漸清晰,面對不孝子,父母該如何安置這份情感,這部電影以三代人的故事展開,達特利,巴布,阿莫。
達特利對巴布的父愛,巴布對阿莫的父愛,巴布對父親達特利的態度,阿莫對父親巴布的態度,交織在一起「我不會讓你的兒子打敗我的兒子」這句臺詞在電影中多次出現,是啊,達特利也是一位父親啊,看到自己的兒子被親情折磨,哪怕兒子已經75歲,那也是他自己的孩子啊,他的心也是會疼的啊,當達特利讓巴布完成最後一個任務,不要讓不孝子阿莫進家門時,他們的矛盾迅速激化,巴布甚至對父親說出過激的言辭,責怪他人將死卻過多幹涉自己的生活。
看到這裡,我的心突然很痛,多麼普遍的社會現象,當需要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去抉擇的時候,更多人傾向於護子女周全,卻不曾考慮父母的感受,多麼心痛的現狀此時,達特利說出真相,自己有腦瘤,即將離開,卻不忍心自己的兒子被不孝子束縛自由,不能開心為自我而活,太多的父母將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子女身上。
從看他們呱呱墜地,牙牙學語到遠方求學甚至工作定居,甚少回家甚至與父母的溝通,他們盼,盼電話盼問候。他們望,望回家望團聚,不再有自我的生活,哪怕子女再不成才甚至不成為「人」,看子女對自己人生的剝削也無怨無悔,全心全意付出這點真的有讓我產生很多共鳴,數不清多少次,我對爸爸媽媽講,你們要有自己的生活,要好好愛彼此,因為只有伴侶才是陪伴你最長情的那個人。
子女也會組建新的家庭,不能一直為子女活著,他們不一定能活成你希望的樣子,隨著子女的成長與遠行,朝夕的相處也很難再實現不管多少歲,希望每一對父母都可以為自己而活,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娛樂不管多忙,希望每一個孩子都不要忘記父母,不要讓他們理解自己所謂很忙的理由,去陪伴,去享受兩代人甚至三代人在一起的樂趣最後,如果你生了一個孩子很混蛋,那你只需要記得他小時候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