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荊軻刺秦王,為何註定會失敗?被殺前,他說了一句實話

2021-02-13 魚羊史記


(圖)荊軻刺秦王

▼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陳卓為你講古▼

公元前227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的六年前,秦國鹹陽宮廷發生了一次驚悚的行刺事件。燕國派出的使者兼刺客荊軻,在經過一番拼鬥後,功敗垂成,不但沒能殺死嬴政,而且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行刺宣告失敗。

荊軻刺秦為何是這樣一個結果?有人說荊軻劍術不精,不是嬴政的對手;有人說荊軻勢單力孤,沒有勝算;有人說秦滅六國是大勢所趨,荊軻螳臂當車。各執一詞,眾說紛紜。筆者分析認為,荊軻並沒有刺死嬴政的想法。

荊軻祖籍是齊國,出生在衛國。荊軻是個不甘寂寞、不甘平庸之人,他想為本國效力,但衛元君沒搭理他。遭到冷遇後,荊軻又到過別的國家,結果都沒找到好工作,最後輾轉到了燕國。後來,荊軻經人舉薦結識燕國太子丹,便有了刺秦之事。從荊軻的角度看,他跟燕國素無瓜葛,來燕國完全是為了討生活,找個衣食無憂的好工作,而行刺嬴政是賣命的差事,他願意去送死嗎?

荊軻不是個庸人,他的愛好非常廣泛,喜歡讀書、擊劍、論劍、下棋、喝酒、唱歌,懂帝王術,而且喜好美色。在眾多愛好中,讀書是第一位的,《史記》兩次提及荊軻這一愛好,「好讀書」「為人沈深好書」。書讀多了,難免會帶來些書生氣,所以他跟別人論劍、下棋時會遭到白眼,灰溜溜而去;酒喝多了,荊軻會抱著好友哭上半天。讓這樣的人當刺客,難免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喜歡讀書的人,劍術未必糟糕。那麼,荊軻的劍術如何?史載,荊軻曾「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蓋聶是當時有名的劍客,荊軻聞名後表示不服,便找蓋聶比劃比劃,幾招過後,蓋聶不跟他玩了,用眼睛狠狠地瞪他。用蓋聶自己的話說,「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言外之意,荊軻這後生有點嫩,水平比較窪,屬於二流劍客。用這樣的人去行刺,能否靠近目標都很難說。

事實上,荊軻對行刺之事感到懼怕。當太子丹交給他這項任務時,他沉默許久才答應。大話好說,事情難辦,「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無異於飛蛾撲火。領了差事後,荊軻遲遲沒有行動,太子丹催他,他一再拖延,並提出了兩個附加條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荊軻一下子給太子丹出了兩個大難題,地圖的事好辦,拿樊於期的人頭就難了。

荊軻頗有心術,精於算計,他知道太子丹很難為,必捨不得下手;樊於期好不容易逃出生天,也必不會放棄生命。荊軻高屋建瓴一席話,原本想嚇跑樊於期,萬萬沒想到,竟讓愚忠的樊於期在仰天太息流涕、偏袒扼腕後自刎而死。事後,太子丹趁熱打鐵,為荊軻尋了一把見血封喉的徐夫人匕首,還給他找了一個幫手秦舞陽。這下,荊軻該出發了吧,但荊軻還在拖延,說是要等一個人。


其實,這都是藉口,荊軻一則內心膽怯,二則仍在算計。太子丹曾說,「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這是太子丹定下的上下策,讓荊軻做好兩手準備。上策,讓荊軻效仿曹沫,用匕首逼嬴政發誓退還土地,兩國和好;下策,讓荊軻直接幹掉嬴政。荊軻看中了上策,這樣做,不僅可以立下大功,而且能全身而退,歸國後一番富貴。

然而,歷史不能複製,「柯地之盟」和「入秦定盟」不可同日而語。不同時,不同勢,不同事,志在統一天下的嬴政不是甘做一方霸主的齊桓公,書生意氣的荊軻也不是孤注一擲的曹沫。荊軻想學曹沫,那只能是他單相情願。

要等的人始終沒來,也不可能來,荊軻在太子丹的催促下不得不啟程了。多日來,太子丹對荊軻那個好啊,「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活了幾十年,平日最多只能跟屠夫共飲劣質酒的荊軻哪受過這般待遇?如今要全部拋下,荊軻能捨得嗎?能不想再回來享受上帝般的生活嗎?雖然嘴上喊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心裡想的卻是一定要回來,而且是風風光光地回來。

當年,「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的場景一直盤旋在荊軻的腦中,曹沫第二即將誕生。圖窮匕見時,荊軻「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想拉住嬴政,把匕首架在其脖子上,逼嬴政就範。然而,荊軻失敗了,嬴政的袖子太長了,他還沒靠近目標,袖子就被他扯斷了。事情就壞在這上面,若荊軻直奔主題,把匕首直接刺向或擲向嬴政,嬴政根本沒有活下來的可能。


(圖)電影《荊軻刺秦王》的劇照

戰機稍縱即逝,上策不成走下策,但一切都晚了。嬴政受到驚嚇後,跑得比野馬還快。氣喘籲籲的荊軻,被嬴政趁機一劍斬掉一條腿,成了廢人。荊軻癱在地上,最後來了個孤注一擲,結果有氣無力,把匕首擲偏了。死到臨頭,荊軻自嘲似的說了一句話,「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這是一句實話,道出了荊軻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行刺,而是劫持,不是殺人,而是為了一紙隨時都會被撕碎的保證書。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荊軻被亂刀砍死。沒有刺客的果斷,沒有必死的決心,沒有過人的劍術,荊軻還未入秦時,就已經註定要失敗,而且是完敗。荊軻最終毀在他的書生氣上。

*作者:劉秉光,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歷史學者,今日頭條籤約作家。已出版《歷史上那些帝王們》《你所不知道的帝王》《笑談囧聞趣史》等。

版權聲明:【本文由劉秉光獨家授權「魚羊秘史」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否則視作侵權。】合作聯繫QQ:2483843068

相關焦點

  • 燕太子丹請荊軻刺秦王,註定失敗!
    大秦滅六國的過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荊軻刺秦。《大秦賦》劇情不知道是怎麼安排的,但是我們可以看看資治通鑑關於此事的記載。荊軻刺秦前的準備工作!燕國太子姬丹聽說衛國人荊軻很了不起,便攜帶重禮,態度謙和,言辭卑微,上門求見荊軻。
  • 《荊軻刺秦王》:多種因素造成荊軻刺秦王失敗!但失敗卻有意義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也被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人們在身臨其境地欣賞波瀾起伏的歷史故事後,還要做一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評判者,因為「讀史使人明智」。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是這樣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六國之前的6年。
  • 太子丹的不信任使荊軻刺秦註定失敗?
    荊軻上前一步,說:「樊將軍,現在我有一個方法,既可以解決燕國眼前的禍患,又可以為將軍報滅族之仇。將軍您覺得如何呢?  樊於期一聽,立刻拉住荊軻說:「先生您有什麼方法,有任何需要,我都絕不會推遲。」  荊軻笑了,說:「我希望能夠借得將軍的頭顱一用。這樣我就可以取得秦王的信任。那時候,我就可以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出匕首,刺入秦王的心臟。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會失敗?臨死前,荊軻靠著柱子說出真相
    結果荊軻的刺殺卻以失敗告終,六國也最終被秦王嬴政所滅。談起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有人說是荊軻劍術不行,有人說是秦舞陽害了荊軻,還有人說是秦始皇命不該絕。那荊軻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其實荊軻在死前道出了真相。荊軻與樊於期  荊軻刺秦的經過荊軻在勸樊於期自殺後,得到了覲見秦始皇的籌碼。
  • 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
    先有夏無且砸藥囊,又有大臣場外指導「拔劍」,還有衛兵幫忙,如此看來,殺死荊軻的並不是秦王。而從事後秦王的論功行賞的角度看,即使秦王他自己也不認為殺死荊軻是自己的功勞,而主要是夏無且的功勞。他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還說:「無且愛我,乃以藥囊提荊軻也。」   此外,武器上的不對稱,也是導致荊軻刺秦未果的因素之一。
  • 荊軻刺秦王,為啥高漸離和荊軻那麼賣力
    秦始皇1、 荊軻刺秦王秦國滅了趙國,燕國太子丹害怕極了,於是想出行刺秦始皇這一招。希望能挽救燕國不被秦國所滅。荊軻刺秦王插圖於是荊軻追著秦始皇刺,秦始皇繞著大殿裡的柱子跑。一時間場面十分焦灼。4、荊軻被殺於是秦始皇和荊軻玩起了追逐戰,幾個回合下來,大臣們看出了門道,叫秦始皇把劍背在身上,才能拔開寶劍,於是秦始皇把劍背在身上,拔劍刺向荊軻。荊軻的匕首怎麼能和秦始皇的長劍相比,於是荊軻受傷倒下了,侍衛們聽從命令將荊軻亂劍砍死。秦武陽也隨後被刺死。
  • 《荊軻刺秦王》:陳凱歌才不會揮刀自宮
    日本版《始皇帝暗殺》在前,是169分鐘(中國版《荊軻刺秦王》是161分鐘),內容相對全面,所以我以日本版為主來梳理劇情。劇情設定:荊軻刺秦王,是趙女為了自己的男人嬴政的政治理想,和嬴政一起設的局。秦王想滅燕國,又怕其他國家來圍攻。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刺了一個寂寞
    而荊軻更是讓史書記載下來。荊軻刺秦王是失敗的行為,不僅結果失敗,而且,荊軻刺秦王到底有沒有歷史意義,相信史學家一直在爭論。這個意義在於,第一,如果荊軻刺秦王成功了,那麼歷史將會改寫,當然,中國統一也是勢在必行,但是,就算荊軻刺秦王成功了,而秦國也群龍無首了,那麼完成統一大業的就一定是燕國,甚至是燕太子丹嗎?未必,你以為齊國是死的嗎?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很多都知道,荊軻刺殺未遂,而且結局很慘,以至於蘇軾還寫詩批判燕太子急於求成,不能忍耐,將國運輕託有勇無謀的狂生,認為:「荊軻不足說,田子老可驚。燕趙多奇士,惜哉亦虛名」。
  • 荊軻是第一刺客麼?別被矇騙了,刺秦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荊軻刺秦王,縱死俠骨香。荊軻可說是古代歷史中最具盛名的刺客之一。他激於公義,深入虎豹之強秦,為酬知己,不惜輕身赴死,雖刺秦不成,但其英風俠骨,早已深入人心,至今猶被稱誦。唐代史學家司馬貞曾說:荊軻之壯舉足使「暴秦奪魄,懦夫增氣」,可見其「孤膽英雄」之豪氣。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嚴重失真,瞎編亂改,太子丹成失敗罪魁禍首
    大秦帝國系列一向被觀眾稱為歷史正劇,可到頭來的《大秦賦》卻出現了嚴重的劇情失真現象,還是出在了非常有名的荊軻刺秦王片段中,真是有些貽笑大方了。
  • 《荊軻刺秦王》: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史詩電影
    說是秦王,第一次出現的卻是趙太后、嫪毐和呂不韋。這是有意義的,因為電影的主角是秦王和荊軻,更深的層次是歷史和人。那麼人為何是人,是受他生活的背景影響的。「荊軻,讓你去殺一個人。」另一個人物終於出現,開篇簡潔明了,讓你去殺一個人。沒有任何對荊軻的描寫,也沒有任何對荊軻的憐憫,此時的荊軻,只是一個「刺客」,不是一個「人」。
  • 荊軻刺秦王時,副手12歲殺過人的秦舞陽,為何嚇得直哆嗦?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都是很熟悉的,但是,我們了解荊軻刺秦王時,關注的人往往只有荊軻和秦王嬴政,我們把荊軻的副手給忘記了。荊軻的副手就是秦舞陽!燕國能讓秦舞陽當荊軻的副手,去完成刺秦王的重任,相比秦舞陽也不是簡單的人呀。
  • 荊軻是廢材?揭秘荊軻刺秦王失敗的真正原因
    ▲電影《荊軻刺秦王》中的荊軻形象莊子就是劍術大家,還總結出練劍十六字訣,堪比獨孤九劍:「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這十六字其實說的是兩種劍的對戰方法。荊軻一看要壞事,只好自己親自上。這一上,壞事了。當然不上更壞事。火燒眉毛,就看眼下了。我們看荊軻是怎麼刺秦王的。「圖窮匕見」之後,他「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持匕首揕之」。「把」字本義為拿起,抓住。「揕」字讀zhen,本義為刺擊。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都是席地而坐。秦王面前置一案幾辦公,群臣分兩排在案幾後坐定,大家平起平坐。
  • 荊軻刺秦,燕國義士死幾何?
    田光在燕丹處駐足三個月,運籌刺秦大事,終於推薦了有膽有識、果敢勇烈、重情義輕生死的荊軻。田光豈是懼怕流血犧牲的懦夫,他思慮的是燕國大業。荊軻在荊軻館駐五年,既受到太子丹恩寵又思索完成刺秦、安全返回的萬全之策。刺秦與專諸刺王僚不同,與聶政刺俠累不同,前者偏重的是勇猛技藝。
  • 荊軻刺秦王,樊於期為何主動獻出自己的頭顱?他不怕死嗎?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但是,我們不清楚的是,荊軻這樣人,想要見到秦王嬴政,是十分的困難的。因為嬴政滅六國,得罪了很多六國人,這些人都想要刺殺嬴政,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誰,想要接近嬴政是不可能的。但是,荊軻就接近嬴政了。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 荊軻刺秦的計劃失敗,給後人留下的千古之謎,到如今還沒有人能解開!
    前兩種是接近秦王的必備,後兩種是達到最終目的的必需。結果他順利地做好了前三種準備。最難做到的是得到樊於期的腦袋,卻經過荊軻三言兩語就輕易得到了,而最容易做到的是等一個人,卻沒能等到。荊軻堅持要等一個武藝高強的人——他的朋友蓋聶來做他的助手才肯動身,也不用等多久,可燕太子丹卻等不及了。一方面是秦國滅掉趙國後已經兵臨燕國城下,另一方面是太子丹怕久而生變。
  • 官宣:自費·舞臺劇《荊軻刺秦王》2019年巡演第一站開啟!
    由Drama社成員執導並巡演的舞臺劇《荊軻刺秦王》第一彈將在藝術節盛大開幕↓↓↓2個月的排練時間27位演員2天倒計時舞臺劇《荊軻刺秦王》中文版正式官宣實戰如下///也許你曾耳聞「風蕭蕭兮易水寒本劇的劇情不僅僅限於荊軻刺秦的篇幅,更從另一個角度詳細、更豐富地展現著這段歷史人物針鋒相對的殘酷博弈,愛與情,仇與殺。
  • 荊軻刺秦王時,副手秦舞陽嚇得差點露餡,那為何沒讓更勇敢的人去
    荊軻刺秦王這個歷史故事大家都知道,荊軻功敗垂成,副手秦舞陽更是面見秦王的時候,嚇得差點露餡,那麼為何不讓更加勇敢的人陪荊軻去呢?首先荊軻的本意不是刺殺秦王,而是想要用自己的性命來威脅秦王,逼迫其放棄侵佔六國。其次副手秦舞陽是臨時上陣,原本荊軻要帶的是另外一位劍術高手,只因為當時情況比較緊急,就帶了秦舞陽這個「半桶水」。
  • 呂不韋的護衛樊於期,為何甘願犧牲自己,也要幫荊軻刺秦王?
    後來,他參與了刺殺秦王的計劃,甘願犧牲自己的人頭,也要幫荊軻完成刺殺計劃,但結果卻失敗了,等於說樊於期也就白白犧牲掉了。那麼,樊於期又為何會選擇無私的幫助荊軻,還是將自己寶貴的人頭捐獻出來呢?其實小編覺得,這裡面一定有著什麼不可告人的深層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