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1995年9月8日,中國著名女作家張愛玲逝世,終年75歲。此生紅塵,張愛玲輕輕地來,又靜靜地去,不惹塵埃,只惹迷離。
愛玲十歲的時候,母親主張把她送進學校,父親一再大鬧著不依,最後母親像拐賣人口一樣硬把她送去了,在填寫入學證的時候,因為「張瑛」這兩個字嗡嗡地不響亮,她想給自己重取一個名字,一時躊躇著不知填什麼名字好,支著頭想了一會,說「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罷」,這個詞描述她當時的心情:ailing。意為生病的,身體不舒服的,體衰的。張愛玲這個普通的名字只是母親煩惱心情的隨意表達,後來卻響徹了整個文壇。母親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沒有改,再後來,愛玲不願意改,也沒必要改了。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及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
「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一次,胡蘭成去回訪張愛玲。她房裡竟是華貴到使他不安,胡蘭成形容說,三國時劉備進孫夫人的房間,就有這樣的兵氣。直到有一天,他向張愛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張愛玲便取出來送給他,還在後面題上幾句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就這樣,但他們戀愛了。那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胡蘭成還有著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張愛玲之所以會愛上胡蘭成,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胡蘭成懂張愛玲,懂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時行樂的思想。
一紙婚書 願歲月靜好
1944年,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與他離婚。胡蘭成便與張愛玲結婚了。因為胡蘭成怕日後時局變動,自己的身份會拖累張愛玲。沒有任何儀式,只有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為證:「胡蘭成與張愛玲籤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因為愛你 所以原諒你
1944年11月,胡蘭成到湖北接編《大楚報》,開始了與張愛玲的長期分離。來武漢不久,他便與一個17歲的護士周訓德如膠似漆。於是胡蘭成又進行了一次婚禮,似乎全然忘了張愛玲的存在。後來,胡蘭成將此事告訴了張愛玲。張愛玲十分震驚,因為她把自己對胡蘭成的愛看作是那樣堅貞不可動搖的。此時,張愛玲的心已被刺傷了,但她仍是愛他的。於是她只有默默承受。
1945年,日本投降,胡蘭成到諸暨斯家避難,風聲緊時,經斯家安排,由斯家姨奶奶範秀美帶路,轉去範秀美的娘家溫州。範秀美一路護送,照顧有加。在路上,兩人結為夫婦。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見面的張愛玲,竟一路尋著來到了溫州,他們三人在旅館見面。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她嘆口氣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三十年後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悽涼
張愛玲從未就這一場戀情說過隻言片語,我們只有從胡蘭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去考證。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許真的並不重要。
就象張愛玲在《金鎖記》的開頭說的: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後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悽涼。
張愛玲經典語錄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人總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來源:綜合溫州日報、散文吧、句子迷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