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 張愛玲:那朵在塵埃裡開的花萎謝了

2021-02-07 央廣網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1995年9月8日,中國著名女作家張愛玲逝世,終年75歲。此生紅塵,張愛玲輕輕地來,又靜靜地去,不惹塵埃,只惹迷離。


匆忙起名 響徹文壇

愛玲十歲的時候,母親主張把她送進學校,父親一再大鬧著不依,最後母親像拐賣人口一樣硬把她送去了,在填寫入學證的時候,因為「張瑛」這兩個字嗡嗡地不響亮,她想給自己重取一個名字,一時躊躇著不知填什麼名字好,支著頭想了一會,說「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罷」,這個詞描述她當時的心情:ailing。意為生病的,身體不舒服的,體衰的。張愛玲這個普通的名字只是母親煩惱心情的隨意表達,後來卻響徹了整個文壇。母親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沒有改,再後來,愛玲不願意改,也沒必要改了。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

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在亂世之中,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戀,及至最後的分手,都堪稱是一場「傳奇」。


「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一次,胡蘭成去回訪張愛玲。她房裡竟是華貴到使他不安,胡蘭成形容說,三國時劉備進孫夫人的房間,就有這樣的兵氣。直到有一天,他向張愛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片,張愛玲便取出來送給他,還在後面題上幾句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就這樣,但他們戀愛了。那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胡蘭成還有著自己的第二段婚姻。

張愛玲之所以會愛上胡蘭成,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胡蘭成懂張愛玲,懂她貴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貴優雅,也懂她因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時行樂的思想。

一紙婚書 願歲月靜好


 

1944年,胡蘭成的第二任妻子與他離婚。胡蘭成便與張愛玲結婚了。因為胡蘭成怕日後時局變動,自己的身份會拖累張愛玲。沒有任何儀式,只有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為證:「胡蘭成與張愛玲籤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因為愛你 所以原諒你 

 

1944年11月,胡蘭成到湖北接編《大楚報》,開始了與張愛玲的長期分離。來武漢不久,他便與一個17歲的護士周訓德如膠似漆。於是胡蘭成又進行了一次婚禮,似乎全然忘了張愛玲的存在。後來,胡蘭成將此事告訴了張愛玲。張愛玲十分震驚,因為她把自己對胡蘭成的愛看作是那樣堅貞不可動搖的。此時,張愛玲的心已被刺傷了,但她仍是愛他的。於是她只有默默承受。

1945年,日本投降,胡蘭成到諸暨斯家避難,風聲緊時,經斯家安排,由斯家姨奶奶範秀美帶路,轉去範秀美的娘家溫州。範秀美一路護送,照顧有加。在路上,兩人結為夫婦。


然而,已有半年未曾見面的張愛玲,竟一路尋著來到了溫州,他們三人在旅館見面。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她嘆口氣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三十年後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悽涼

張愛玲從未就這一場戀情說過隻言片語,我們只有從胡蘭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國女子》去考證。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許真的並不重要。

就象張愛玲在《金鎖記》的開頭說的:

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應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紙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後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悽涼。

張愛玲經典語錄


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人總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

你還不來,我怎敢老去。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來源:綜合溫州日報、散文吧、句子迷等整理。

 

相關焦點

  • 張愛玲:低到塵埃裡的愛情,開出了花
    張愛玲也曾經歷過一段「傾城之戀」式的愛情,張愛玲與胡蘭成相愛時,曾送給胡蘭成一張自己的照片,張愛玲在照片的後面寫著:「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張愛玲與胡蘭成,一位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位是汪精衛偽政府的要員,與胡蘭成這樣的漢奸談戀愛,張愛玲為什麼會低到塵埃裡?
  • 張愛玲說:愛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文/念空讀張愛玲與胡蘭成時,看到這樣一段文字:一天,胡蘭成向張愛玲提起刊登在第一次看她文章《封鎖》上的照片,張愛玲拿出來送給胡蘭成,還在後面題上幾句話: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後來,張愛玲的好友炎櫻為證,1944年8月,他們成為了一紙婚書的夫妻,可是卻沒有從此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 張愛玲的「塵埃論」,誤導了不少女性,因為卑微裡從來開不出花
    01 就連張愛玲這樣的才女都折在愛情這朵花蕊裡,她說:「在你面前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我的心裡是喜歡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 張愛玲送給胡蘭成的照片:她見了他,低到塵埃裡
    頃見止庵先生在其7月31日的微博中發表:「答友人:『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這段文字僅見於胡蘭成《今生今世》,未必真的是張愛玲寫的。」止庵又補充說:「我指出這點,對某些朋友來說或許又是『煞風景』。我只是說出處不在張愛玲自己留下的文字裡,如予引用,最好註明『出自《今生今世》』。胡蘭成說這段話寫在送給他的照片背面,但寫了字的那張照片迄今未見。」
  • 張愛玲:低到塵埃裡的愛情,卻換來丈夫胡蘭成這樣的評價!
    張愛玲說:「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張愛玲是一個矛盾的個體,她擁有冷色的性格,卻嚮往暖色的愛情。張愛玲與胡蘭成於千萬人之中相知相遇,她對他是完全傾心,甚至心甘情願放低自己的,或許恰巧應了「愛到深處是卑微」這句話。
  • 張愛玲: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
    張愛玲曾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當你很愛一個人時,你的愛往往是卑微的。當你的愛超過了對方給你的愛時,你的愛往往是卑微的。01CY故事這世界,有很多的女人陷入愛情都一樣的。戀愛的女人智商為零。哪怕聰慧如張愛玲,也不曾例外。張愛玲曾寫到:「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 張愛玲的愛,為何低到塵埃?霍建華、林心如十年修成正果
    低到塵埃裡的愛「見了他,她變得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不愧出自天才張愛玲的手筆。有時,愛情是一杯毒酒!作家葉兆言說過: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她對胡蘭成愛得幾乎要燃燒起來。知道他是個漢奸,還擔心他的安危,明知他沾花惹草,卻不捨得放下。冰裡包著一團火,精明裡裹著最赤誠的傻。然而,這究竟是為什麼?
  • 心中的那朵花
    凡俗世界裡,每個人心中,都曾有過一株蓮,一塵不染,清澈透骨,香遠宜人。遠遠地觀望,遠遠地開在心中,似乎有著無法觸及的距離。那一朵花依然在開,只是不再冰清著。心情中有了快樂與傷心,有了寂寞和孤獨,這株盛開著的蓮,終究是落在了塵埃,染了這世界的煙火,就有了平常人的喜,怒,哀,樂。
  • 鄭爽被張恆冷暴力:卑微到塵埃裡的愛情不會開出花來
    ,喜歡一個人,會低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但事實是,大部分愛的卑微的人,在塵埃裡的花還沒發芽時就被對方給踩死了。一如張愛玲與胡蘭成那樣。一個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在亂世之中,兩人相識、相知、相戀。張愛玲23歲,胡蘭成38歲,是有家室的人,且還是第二次婚姻,可張愛玲卻完全不在乎。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的原生家庭並不算多麼幸福,她出生在上海,祖上家世顯赫,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十歲那年,父母離婚,從此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23歲那年,她在《紫羅蘭》上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自此年少成名。
  • 終究是張愛玲錯愛了胡蘭成
    張愛玲,一個敢愛敢恨,個性十足,迷離奇女子。文以立世,冷以處世,靜以離世。這十二個字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喜歡一個人,會低到塵埃裡,心裡亦是歡喜的,然後會從塵埃中開出花來。」張愛玲輕揚溫厚靈動的文字扣響了胡蘭成靈魂的窗,而胡蘭成懂得她,理解她,能走近她。她說:「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而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在這段戀情中,她是卑微的,愛上了胡蘭成,她變得很低很低。
  • 在感情的世界裡,低到塵埃裡開出的花,然抵不上流氓式收服
    胡蘭成在寫他與第一任夫人相逢時說:「千萬年裡,千萬人之中,只有這個少年便是他,只有這個女子便是她,竟是不可以選擇的,所以夫妻是姻緣。」在後面嫌棄這任妻子時又說出:「我不滿意玉鳳……她又不能煙視媚行,像舊戲裡的小姐或俏丫鬟,她是繡花也不精,唱歌也不會。」
  • 才女張愛玲:24歲嫁38歲大叔,2年後被拋棄還不忘給他寄錢花
    張愛玲8歲的時候,跟著父母來到上海讀書,但父母感情不合,經常吵架,母親黃逸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張愛玲跟著父親經常受到打罵,童年本就有缺失的張愛玲在10歲那年,父母離婚,她和弟弟跟著父親生活,但父親不久後又娶了親,給張愛玲原本灰色的童年再次蒙上了陰影。這樣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一個早熟、缺愛的張愛玲!直到她遇見了胡蘭成,就像原本平靜的湖面被石頭輕輕一擊就突然泛起了漣漪一樣。
  • 張愛玲很經典的一段話,僅僅31個字,卻寫盡了愛情的真相
    可是啊,這世間其實也存在一些不一樣的愛情,比如張愛玲的愛情。張愛玲是個通透的女子,她寫了許許多多關於愛情的語句,點醒了世間的痴男怨女,可是她自己的愛情路卻不怎麼順利,甚至有點卑微得讓人心疼。尤其是她的這句話,雖然只有31個字,卻寫盡了愛情背後的心酸。「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 張愛玲經典語錄 句句發人深省
    這是出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名言,當真是愛情裡的至理名言。比喻得非常形象,對於男人來說,永遠都是這樣的不滿足。情人就像是鮮紅的玫瑰,可以帶來激情,但是玫瑰總是帶刺的,不小心就會扎到自己。白月光看得久了也就像白飯粒黏在身上惹人厭煩。
  • 「安心」出軌,許志安負鄭秀文:低到塵埃的愛情,開不出花來!
    張愛玲第一次見到胡蘭成的時候,就寫出了:見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鄭秀文與許志安三次分手、三次複合,都是以許志安的背叛為開始,鄭秀文的原諒為終結;足見她在愛情裡的卑微和依賴,她跟張愛玲一樣為愛低到塵埃,愛情卻沒有開出花來。在歌壇上叱吒風雲,個性張揚不羈的鄭秀文,一旦跌落到愛情裡面,卻完全失去了自我的重心,為了愛情不斷地選擇容忍和遷就;這種失衡的關係,愛情的天平註定會傾斜到崩塌。
  • 喜歡張愛玲的一句話,只有20個字,卻觸動了我的心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是民國典型的新式女性,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就在張愛玲10歲那年與她的父親協議離婚了。母親離開後,父親再娶,張愛玲就在這樣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下長大。大概是因為看到了感情裡的爭吵、怨恨,所以她對感情既期待又悲觀,也寫下了許許多多讓人動容的文字。
  • 張愛玲 & 胡蘭成:這一世美好,皆因一個你!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婚書愛玲是一個執著的姑娘,她愛得炙熱,卻理智。她懂得放過對方,不痴纏,卻放不過自己。深愛一場,愛裡的日子雖美,但終是自我枯萎。哪種愛情才值得自己去低到塵埃裡,一再慈悲呢?開在塵埃裡的花1944年初春的某一天,胡蘭成因為一篇文章,而愛上了寫這文字的人。
  • 張愛玲忌辰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張愛玲原名張瑛,1921年生於上海一個沒落的官宦世家。祖父張佩綸,是清末鋒頭極勁的清流人物,其祖母則是洋務重臣李鴻章的女兒。顯赫但又日顯頹勢的家境,讓張愛玲自幼就飽嘗人間冷暖。張愛玲一生作品頗豐,小說、散文、評論,乃至文學研究,不同體裁,多有所獵。她的幾部成名小說尤其呈現出張愛玲所特有的優雅、矜持、執著與敏感。
  • 張愛玲的蒼涼裡,藏著多少驕傲與孤獨?
    校園裡備受矚目的她回到家中面對的卻是靡靡之景,心中怎能不有嫌惡。她又不善於偽裝,被後母察覺女兒看不起她,一次爭執中給了張愛玲一個耳光。但對於張愛玲而言,她有了一個契機,一個重要的文壇時間段。時勢造英雄,她在這段時間盛放,橫掃文壇,《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相繼發表。這樣個透徹的人,終究算不透命裡的情劫。她那命中注定逃不過的男人,剛剛喪妻的胡蘭成受盡了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