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技能人才暢通職業發展渠道(人民時評)

2021-01-10 國際在線

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是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重要舉措,為經濟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近年來,新業態蓬勃發展,孵化出網約配送員、無人機駕駛員、直播銷售員等眾多新職業。這些新職業如何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如何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備受社會關注。近日,浙江溫州4名一線快遞員首批獲評快遞工程技術員初級職稱,杭州市20名外賣騎手成功獲得「網約配送員」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初級證書。各地在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方面的改革試水,為行業從業者打開了廣闊職業發展空間。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方針。快遞員、外賣員等群體獲評職稱、取得職業技能證書,正是尊重勞動、尊重人才的生動體現。為了規範引導新職業成長和行業發展、推動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2020年11月7日,人社部發布了《關於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通知》,提出支持各級各類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此舉意味著,全國超2億的「藍領」工作者都能參與職稱評定。各地積極落實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有助於提升社會對相關職業的認可和尊重,暢通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渠道,激勵他們提升服務水平和職業技能,為實現人生出彩而奮勇拼搏。

推動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對相關行業發展具有強力託舉作用。以快遞業為例,我國的快遞工作已經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不僅智能化水平提高,崗位技術含量也在增加。前不久,杭州快遞小哥李慶恆就憑藉過硬的職業技術被認定為杭州市高層次人才,享受對應補貼。同時我國快遞年業務量持續增加,人均快遞量再創歷史新高,帶來大量人才缺口。藉此機會讓社會重新認識快遞行業,讓有志從事快遞工作的勞動者看到廣闊的職業發展前景,有利於提升快遞行業吸引力,破解困擾快遞業已久的用工難問題。對於行業內部來說,職稱等評價機制的引入,能夠激發從業者良性競爭,也為管理層選拔任用人才提供借鑑參考,長遠來看能夠推動勞動者提升素質本領,進而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也有助於打破唯學歷論和職業壁壘,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風氣,從而激發勞動者拼搏奮鬥的積極性,實現人才資源充分湧流、人才活力競相迸發。技能人才培育機制改革進一步擴展了各類人才施展才能的舞臺,極大激發廣大勞動者的潛能。未來,還應進一步健全與評價機制緊密聯繫的福利待遇、晉升通道體系,完善體系化的技能人才培育機制,加快造就一支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隊伍。更多的職業工種特別是新興職業開展職業認定,將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為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提供助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制度改革往往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帶動效應。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是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重要舉措,必將為經濟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更好地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

相關焦點

  • 人民在線:支撐全媒體人才培養的職業技能體系
    此次人民在線成功申報的三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從內容審核、媒體融合運營和內容評價等方面,支撐全媒體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職業技能體系。有關負責人表示,人民在線將充分依託黨報黨網的品牌和資源優勢,聚焦全媒體職業技能體系參與國家1+X制度建設,在「媒體」和「技術」兩大方向持續發力,構建行業人才標準,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
  • 楊璐蔓:打造技能人才「孵化器」助推高質量發展
    近日,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 上海技能人才通過應用型職業教育登「雲」逐夢
    楊寅春介紹,學校緊跟業界對新型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對原有的專業結構進行主動調整和升級,例如增設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等前沿專業;為網絡工程專業加入「雲計算」技術相關課程,為軟體工程專業增加移動網際網路開發相關課程等。在培養高職信息技術人才時也大量採用了「雲計算」技術,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學校還對接美國及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相關專業標準,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技能人才。
  • 技能人才 人生出彩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通知》,支持各級各類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意味著,中國超2億「藍領」工作者也能參加職稱評定了。隨著新規落地,技能勞動者的職業發展將面臨哪些變化?作為評價主體,企業怎樣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
  • 對啊網:深耕職業教育 產教融合暢通經濟「雙循環」
    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實業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闡明了教育與實業之間的關係,以教育賦能產業,為產業輸送專業性人才,當成為職業教育中市場主體該有的自覺。職業教育為暢通經濟「雙循環」奠定基石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對啊網:深耕職業教育 通人才供需壁壘
    原標題:對啊網:深耕職業教育 產教融合暢通經濟「雙循環」  據統計,目前我國技能應用型人才缺口約2000萬,2025年將達到3000萬。面對日漸擴大的技能型人才缺口,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職業教育連結著教育人才培養與產業市場供需,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 新聞時評|以人民為中心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新聞時評|以人民為中心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0-12-27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讓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技能強則中國強。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辦好「技能大賽」 鑄就「大國工匠」
    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希望廣大參賽選手奮勇拼搏、爭創佳績,展現新時代技能人才的風採。」  職業技能大賽旨在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在促進技能人才培養、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和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氣,更好服務就業創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經國務院批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主辦的職業技能賽事,計劃從2020年起每兩年將舉辦一屆。
  • 新發展格局下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的重要意義
    上述重大舉措,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出發,賦予未來五年和更長時期職業技術教育新的使命,具有以下重要意義。緊扣我國高質量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需求,通過各方協調行動,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有效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築牢人力資源梯隊建設根基,勢將為搶佔並鞏固全球人才競爭制高點,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做好人力資源深度開發的基礎準備。
  • 快遞員、育兒嫂等技能勞動者可以參加職稱評定 技能人才 人生出彩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通知》,支持各級各類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意味著,中國超2億「藍領」工作者也能參加職稱評定了。隨著新規落地,技能勞動者的職業發展將面臨哪些變化?作為評價主體,企業怎樣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
  • 四川擔負起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職責使命
    本報訊 近日,四川省人社廳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賀信和李克強總理批示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四川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胡斌主持會議並講話。  會議強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是全省人社系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
  • 校校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 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發展
    校校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 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發展 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能製造人才培養協同發展,校校合作共育高技能技術人才,實現成渝地區職業教育資源共享。
  • 榜樣人物|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四川提供高質量技能人才
    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的是來自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優秀的就業先鋒榜樣人物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舉辦,四川省教育廳主管。學院堅持"辦一流高職、育大國工匠"的辦學定位,秉承"以德潤身、技臻至善"的校訓,大力實施"依法治校、改革興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四大戰略,爭創中國特色高水平工科類高職學院,為四川及成都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 甌江時評 | 人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基礎
    人才是興盛的源泉,要建立不尋常的功業,必須靠不尋常的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改革開發40年來,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重要進展,正是充分發揮了人才資源的優勢,集聚了強大的合力。
  • 上海完善人才建設體系,技能「小將」加速壯大
    中建八局陳宇航選手獲得「管道與制暖工程」項目金牌,順利取得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入場券。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導年紀很輕卻實力超群,新一代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崛起點亮了「上海技能」的未來。12月14日,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海代表團在熱烈的歡迎掌聲中載譽歸來。
  • 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誰更重要
    但是,時代發展已經快到「跑步都跟不上」了,能跟上的只有高學力者。注意,高學歷並不等於高學力,很多人讀碩士讀博士,可最後呢?一個尖銳的問題是:現在的學歷教育能否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人才供需矛盾? 一味追求高學歷時,我們往往會忽略最基本的職業技能培訓。此為當下供需矛盾之主因。如何提升職業技能教育重視程度?
  • 埃森哲諮詢公司的學徒制使人才渠道多樣化,彌合IT人才的缺口
    埃森哲公司的「全國學徒制項目」正在開闢全新的、多樣化的人才渠道,以招募那些上進的求職者,他們可以通過提升技能或再培訓而走入IT崗位。 在為關鍵崗位尋找合格人才方面,如今的很多IT領導者都無計可施。
  • 青島29家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 3300餘人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
    截止到目前,青島市共有29家企業(含駐青央企6家)備案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累計開展評價4900餘人次,3300餘人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至此,技能人才等級評價終於掀開了「新蓋頭」,由原來政府主導的職業資格評價轉為以企業為主體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為發揮好試點引領作用,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組建考評專家團隊175人,其中市首席技師以上高技能人才77人,統一調配、管理、培訓、考核、使用。2020年1月,首先在人員集中的船舶水手和船舶機工兩個工種開展自主評價試點工作。
  • 「智庫答問」如何走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一些企業擔心自己的技能人才「養不住」「留不下」,寧可高薪聘「外援」,也不願把大量資源投放在耗時長、見效慢的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培養中,從而影響了企業內部技能人才成長發展的職業環境。另一方面,要構建體現終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體系,促進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有機銜接,推動形成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一體化,暢通勞動者多元化成長成才渠道。姜大源: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中國教育現代化。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要實現跨界、整合和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