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1991年9月在紅館演唱會時候,表演了三首都是寫故鄉的歌曲,那就是舊日的足跡,歲月無聲,大地了。其實早在89年中真的見證演唱會也是這樣安排的,期間還加入了一無所有,那麼就變成四首可能說內地的故事。不過這個篇主要說下大地,下一次再簡單的說下另外兩首。
時間來到了1986年,當時家駒創作了好作品後給了經紀人陳鍵添聽。
時間再來到1988年,beyond因為唱片賣得不好,可能面臨解散,那段時間很彷徨。後來又籤約到新藝寶,發行了新唱片,其中的『大地』讓beyond走紅。那麼背後的創作動機是來自哪裡呢?
可以看過一個雜誌的採訪。
對文字的要求
GP:在文字上,Beyond仍很弱。
駒:對,我們已在努力改善,但這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請別的填詞人,也是想令內容更好。但我們亦不會單依賴外間的填詞人,而自己不去改進。
GP:劉卓輝適合你們嗎?
駒:他替我們填過兩首作品,《現代舞臺》內容所涉及的範圍很廣,但在用字上,仍有很多沉音,令唱的部分較難發揮。反之,我很喜歡Paul填的詞,他多用較響音的字,容易發力,亦易記。不過,劉卓輝的《大地》實在很精彩,我們沒有他那種筆力。
GP:要填海峽兩岸的東西是誰的主意?
駒:是我,我看完《海峽兩岸》後,很想寫有關這方面的,但知筆力有限,於是找了劉卓輝。
GP:你覺得《大地》很成功?
駒:對,曲早已有,只是找不到合適題材,沒想到劉可以填得那樣的恰如其分。
GP:怎樣才算是成功?
駒:成功是有兩個的。一個是自我,一個是客觀。以前我們做的事100%自己,這種是較藝術家形式的成功。客觀的成功是能受到廣泛的注意及欣賞,〈大地〉是很好的例子。
採訪裡提到原來家駒是想寫海峽兩岸,而剛好劉卓輝剛好就有一個叔公就有這樣的故事,有這樣的故事才有感情寫出這樣的歌詞,(傳說裡面會提到),在我看來這是非常巧合的事情,但是更覺得他們是冥冥中註定那麼的合拍,因為後來他與他之間合作沒交流,只有通過傳真機,寫出來的作品卻是天衣無縫。
歌曲的意義
家駒的摯友劉宏博,也提到了大地另外個名字,『長江』。那麼黃河和長江,哪個才是正確呢?
蝴蝶情人就是梁祝,當初第一次看到這個介紹,我很驚訝,家駒這個也聽!看到這裡,我想大家心裏面都有答案了,其實名字是哪個都無所謂。
黃河組曲,鋼琴演奏很多,所以家駒把鍵盤手林廣培找來製作編曲,感覺就是像黃河頌致敬。
但是由於編曲開頭那行雲流水的琴聲就好像劉卓輝所寫「彎彎曲曲的流水 湧在心底」,
誤以當初開頭部分是由林廣培完成的,直到17年的圍爐音樂節,世榮和貫中才在節目上說出了第一次聽demo的時候演奏。原來整首歌從前奏到尾奏全是家駒一手包辦。
其實黃河組曲中的黃河頌,開頭那種音樂渲染非常強烈,那種憂國憂民的感受。其實有興趣歌迷可以拿海闊天空開頭對比下,我不知道這個有沒有影響到家駒。歌曲版本中的黃河頌,開頭是有段開場白的。所以家駒在大地上也想加上,但是被監製反對了。
駒:《喜歡你)與原來的demo可以說是兩回事,但出來的效果卻很好;又或是(願我能》,臨尾有段大合唱,我們是想做到悽怨的效果,但監製覺得太誇張,刪掉。還有《大地》原本中段有兩句新詩,是用國語讀出來,唱片公司認為不用這樣去強調那種中國味,亦刪去了。但通常我們的監製都很少留息歌詞,只注重音樂方面的問題。這個採訪是和前面來自同一個雜誌。
關於這個詩朗誦, beyond在1989年真的見證演唱會上實現了,
劉宏博《大地》國語念白大致如下:在2分29秒處開始!「像-枚迷失的種子,將他生下的故鄉返他誕生的土壤,大海切不斷他伸延的根,高山擋不住他望鄉的眼」
大家都知道為什麼貫中會唱大地,雖然有兩個版本,但是貫中多少年來一直心裡非常感激家駒給他唱。
最後看下大地的傳說
上周看電視一節目介紹江西廬山,提到上世紀30年代美國女作家賽珍珠(Pearl Buck),是在廬山的別墅裡寫出她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名作[大地](The Good Earth)。
傳說黃家駒1988年給我填廣東詞的卡帶小樣上寫著「黃河」,後來歌曲起名[大地]。這個傳說是在網上看到的,我實在記不起來,當年那個卡帶早已不知所蹤。
我寫[大地]是關於我叔公的。
1987年臺灣宣布允許國民黨老兵回大陸探親。我祖父的弟弟(我叔公)就是一個老兵。叔公比我爸爸只大幾歲。兵荒馬亂的40年代,不到20歲的叔公,為了生存離開了老家潮州潮安縣庵阜鎮,聽說去了當兵,之後就音訊全無。
我祖父就更早已離鄉別井到了南洋謀生,自此祖父再也沒見過他的兩個子女我爸爸和我姑母。1949年,我祖母去了馬來亞檳城找我祖父,我爸爸與我姑母卻坐船到了香港,找我姑丈。
1971年,我祖父在檳城去世,我祖母帶著祖父的骨灰來香港與我們同住。三年後,有一天我上學前還見到身體健康的祖母,放學回來就說她突然在睡夢中走了。
70年代中,我爸爸有個朋友去臺灣,爸爸就託他在臺灣登報尋人,尋找我叔公。叔公後來說,是他的鄰居看到報紙,跑來跟他說的。這樣,爸爸與叔公就這樣開始了分別30年的書信往來。
10年後的1988年,我第一次去臺灣,代表我爸爸去看望叔公。叔公那時候已落地生根,生了四個兒女,最大的兒子(我堂叔)還比我小兩歲。
應該說,見過我叔公,我才有足夠的真情去寫[大地]的歌詞。不過,歌詞裡的「父親」,當時是我幻想出來的。88年夏天,我叔公才來香港匯合我和爸爸,一起回到他已經告別40年的老家潮州。年逾60的老叔,到處尋找他的記憶,可是,老家已無一個是近親,更何況「父親」,他兒時的玩伴,也都一個一個變成花甲老人。「父親」更多的是我爸爸見到我叔公的投影。
劉卓輝的文章。
作者:叛逆的梟雄(767524126@qq.com)
分享轉發,攜手一起將Beyond音樂傳遞下去
BEYOND帝國創辦於2007年3月27日
BEYOND帝國官網:www.Beyonddiguo.net
第一時間更新Beyond的最新資訊,歡迎觀看!
BEYOND帝國抖音號:(beyonddiguo)BEYOND帝國
BEYOND帝國微博:BEYOND帝國官網
BEYOND帝國公眾微信:BEYOND帝國(bydiguo)
或者掃描下方圖片中的二維碼,關注我們!
資源共享/合作QQ/微信:87344186
投稿郵箱:873441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