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德國製造業的5個秘密,日本僅學會了一半,美國根本就沒弄懂

2020-11-20 騰訊網

製造業的基礎是什麼?有人說是工匠精神,這一點都不錯。但作者認為,教育才是製造業的靈魂。在工廠裡待過的人都知道,同樣型號和重量的一臺工具機,德國工具機的價格是某些國家的20多倍,而且還要提前約定才能買到。而有些高精密工具機,就是花錢都買不來。

你要提教育,東亞某國的大學入學率佔到了50%以上,而德國的大學入學率才不到30%。上過大學就代表著受過良好教育嗎?完全不是。如果對比一下德國的雙軌制教育,你會發現,亞洲某些地區的大學教育,花重金將孩子圈養了四年之後,很多人除了學會了談戀愛,其他什麼也沒學會。而德國製造業所蘊含的5大秘密,外國人還真學不來!

1、 製造業的靈魂之教育

說德國那麼發達一個國家大學入學率不到30%很多人不信,但事實就是如此。剩下的學生幹嘛去了?去讀職業技術學校了。

不過德國的技校一般都是4-5年制的,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後,如果家裡或孩子自己覺得自己不適合去讀大學,他們就會選擇去學一門技術,也就是技校。

德國的技校一周4天在工廠裡跟著師傅手把手地學習技術。而其中的1-2天,學生回到學校學習本專業內的理論知識。

在這5年間,德國技校學生的吃穿用度,當然也包括學費,全部由德國政府和學生學習的工廠來出,學生和家長不需要花一分錢。

而這樣學習4-5年後,90%的學生畢業後會選在待在了他學習的工廠上班。

而且,德國工人多數一上班就在一家工廠幹到退休。

而日本的終生聘用制,學習的正是德國的經驗。

德國工人的平均工齡是33年,美國的2-3年,亞洲某些地區工廠的工人工齡是1年都不到。

有意思的是,德國的工廠裡的很多領導,乃至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沒讀過大學,他們很多都是從最基層的一線工人開始做起的。

而且,德國的工人屬於中產以上階級,工資高得嚇人。

德國的四口之家裡,如果有一個人在工廠上班,其他三個人什麼也不用做,全家就能過上富裕而又有品質的中產階級生活。

德國人對機械製造的嚴謹,有時已經達到了藝術的高度。喜歡槍械的朋友都知道德國手槍在世界上的地位,這不需要吹捧!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而日本,在明朝時期,日本和尚就自己花錢建立了2萬多所供窮人家孩子讀書的寺子屋,讓日本的識字率達到了40%。

到了清朝的明治維新時期,更是全面實施了義務教育,政府強迫孩子上學,這讓日本的識字率達到了驚人的90%,等同於英國本土。

也正是這些有效的教育,才讓德國、英國、日本這些國家在製造業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2、 小而精的德國企業

德國的企業有個特點,那就是他們99.6%的企業都是中小型私人企業。這些企業的員工不到500人,年銷售額卻在1億美元左右。

這些企業多數都是隱藏者,有些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區或小鎮上。

美國和亞洲的一些小企業一旦貸不到款或壯大不了,就會很快倒閉,平均壽命不到2年。

而德國一家生產縫紉用品的企業,居然活了1340多年,至今仍佔據著全球50%以上的市場。這種小企業在國際上被人起了一個專用名字,叫做「隱形冠軍」。

為什麼叫隱形冠軍?因為這些企業的名字你可能一輩子都沒聽說過,但他們卻壟斷著全球同行業70%以上的業務。

他們不申請專利,也不做廣告,死守著配方和秘密,躲在陰暗處悶聲發大財。

全球有2734家這樣冠軍級的小企業,德國佔了1307家,而美國僅僅只有366家。

這些企業有的只生產智能晶片上用的一種膠水,有的只生產魚類加工設備,有的只生產菜刀。

他們從不跨行業經營,也不搞金融和房地產,他們就一心一意紮下心來在一個領域一研究就是幾百年。

有個亞洲生產冰箱的巨頭企業去德國一家菜刀廠去收購人家,人家開價30億歐元,近200億人民幣。

當時這家冰箱企業的老總就懵了,這不是訛人嗎?但人家就值這個價!而且,這些企業多數都是家族企業。

不但企業的管理者代代世襲,就連車間裡的工人也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有人會罵德國人傻,老爸跟著人家打了一輩子工,兒子為什麼不去拿著家裡的錢去創業?而非要繼承老爹的打工生活呢?

如果你去問問德國、日本這些國家的工匠,數數他們國家上千年的企業有多少,你可能就不會再問第二次這樣的問題了。

有的人將工作當成了掙錢的工具,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有的人則把工作當成了一種事業,當成人生的追求來做,那能一樣嗎?

如果你想看到真正矗立千年的唐宋古建築,你就去日本。如果你想見到能夠製造這些建築的活著的工匠,你還要去日本……

3、 是人決定的產品

二戰後,德國被五個國家瓜分。其中有個國家看中了德國的一家著名的手錶製造廠,於是乎就將這家工廠打包運回了國內。

但奇怪的是,一年後,這家工廠又被原封不動地運了回來。

同樣機器,同樣的布置,到了另外一個國家,在一年之內,他們沒能生產出一塊質量合格的手錶。

而這家手錶企業,正是一家傳承了幾百年的家族企業。

這裡的師傅技術高到了什麼程度?手錶上那麼細小的螺絲釘,他們不使用任何儀器,僅憑肉眼和感覺就能知道哪些零件是合格品。

這不是什麼超能力,這是長期訓練下工人融入到了血液裡的職業素養。

在民國時,北京有一條街,那條街上的夥計一律不得使用工具來做生意。

抓藥的夥計直接用手抓,賣布的夥計用胳膊量,賣肉的一刀切。

這不是為了炫耀,這是夥計想進入那條街的基本行規。

如果你弄錯了,同行就敢過來砸你的招牌。一旦招牌被人砸了,這輩子就別想在這這個行業內混了。這就是行矩,這就是工匠精神。

德國和日本之所以採用終身僱傭制,就是著力打造工人身上這種高度敬業、高度責任心、高度專業化的行業技能。

4、 製作決定一切

經濟學家把經濟分為兩種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保守派,稱作萊茵河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是開放派,管他們叫做盎格魯-撒克遜模式。

你看看美國的CEU,他們像明星一樣,不但經常出入各種公共場所,還喜歡對未來的經濟走向進行大膽的預測。

因為美國的職業經理人都是短期聘用制的,他們的工資和地位直接和他們為公司創造的短期價值有關。

而美國高級管理層的幾句話,在媒體曝光之後,就可能引起公司的股票大漲,這才是他們想要的目的。

美國為何會在1890年,1929年,2008年分別爆發了金融危機?為何日本在二戰崛起後也消沉了20年,就是因為他們製作業空心化。

這些暴發戶在賺了一大批錢之後,轉而將大量精力和財力投入到了金融和樓市,這能長久嗎?

而德國人看似保守,卻僅僅抓住製造業不放,將好的崗位和生產全部留在國內,將最沒技術含量,最粗笨的生產發往海外生產。

在整個GDP中,德國製造業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始終沒低於過21%,而美國僅有13%,法國、英國都在下滑,反而德國在2019年之後逐步提升。

德國人始終把製造業和本國工人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然後再去考慮全球布局。但美國的企業家只考慮公司利益,從不考慮員工的利益。

只要能將利益最大化,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將廠房搬到工人工資更低的亞非拉去。

這樣以來,短期內是很快就能為企業製造大量的財富。但長期來看,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本國的工人都將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看看美國後來的總統都在號召什麼?是製造業回流。

5、 強大的政府支持

前面說了,德國的製造業多數都是中小型企業。

這樣的企業雖然靈活精緻但在研發和資金上和國際大企業相比,他們是很有局限性的。

面對這個困局,德國政府出手了。

德國境內有兩大研發機構,他們分別是佛勞恩霍夫研究協會和馬普學會,僅這兩大研發協會,他們就僱傭了幾十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這兩大協會在德國有上百個分部,年研發經費高達幾十億歐元,而這些錢都是政府來出,而研究結果,則分給德國的民營企業。

德國的這些機構從來不研發那些虛頭巴腦的概念性的玩意,他們就在基礎領域和應用開發領域進行苦苦地鑽研。

用句直白的話說,在德國的研發機構裡,論文不值錢,簡單實用的成果才是最受尊重和歡迎的東西。

有歷史愛好者說,如果當初不是因為德國戰敗,倉庫裡的圖紙和技術不被列強搶劫一空,德國才是二戰後世界上名副其實的老大。

而搶劫者,只因為得到了德國的技術,科技才得以快速提高。

另外,在貸款方面,德國企業不喜歡上市,也不喜歡融資。如果他們需要錢,他們就去貸款。而德國的貸款途徑分私人銀行、儲貸銀行和合作銀行。

這些銀行都受到了德國政府的嚴格監管,不但要對德國的中小企業廣泛提供貸款,而且利率都必須十分低廉。

而中小企業佔整個德國銀行貸款的75%,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銀行裡大部分貸款都被中小型的民營企業給吸走了。

而銀行也不吃虧,因為德國的中小企業雖然發展很慢,但95%以上都是穩賺不賠的。銀行雖然收益不大,但風險更小。

當讀者您看完德國的5大製造業優勢後,您還對德國的製造業抱有懷疑態度嗎?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你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

異想天開的好事從來都不會發生,你想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什麼。

同樣,你所得到的每一樣東西,都要犧牲掉另一部分東西來換取。聰明的讀者,您從中讀懂了什麼?

相關焦點

  • 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近4萬億美元,那美國、日本、德國、印度的呢?
    但近年來,很多發達國家出現了「產業空心化」趨勢,對外轉移了大量的中低端製造業,使得他們的製造業規模被我們趕超了。 製造業增加值:中國、美國、日本、德國…… 按照世界銀行公開的信息,2019年咱們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接近4萬億美元,位居全球之首。
  • 全球「製造業口碑」排名出爐:德國第一,美國第十,那中國呢?
    然後,德國很重視科研創新,製造業研發投入居於世界第二;實行「雙軌制」教育體系,在中學時便會根據學生教育、特長等,進行發展方向劃分。學生擁有文理中學,實科中學與職業預校這三個發展方向,有效培養了人才,讓德國製造擁有核心競爭力,德國製造從而也實現了騰飛。全球製造口碑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瑞士、歐盟。
  • 全球製造業口碑最強國誕生?美國第十,中國竟沒上榜?第一是誰?
    直到19世紀末,美國開始崛起時,它才正式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美國之後則是日本製造業的崛起。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的製成品廣泛銷往世界各地。特別是家用電器、汽車、工業設備等,深受世界各地消費者的青睞。接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再一次取代日本成為世界工廠。
  • 全球製造業口碑排名:德國第1,日本第8,那中國呢?
    首先排在第一的就是德國,其次是瑞士和歐盟位列第二和第三,英國排在第四,日本第八。那麼美國和中國呢? 在這份名單上,美國排在第十,但是很可惜中國沒有出現在前10,德國在製造業中的強大競爭力毋庸置疑,產能在其GDP的佔比中就達到了22%,特別是在汽車、機械、電子電氣等領域都有著非常強大的表現。西門子、大眾也是德國標誌性的品牌,德國工業強大的一點原因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工業4.0」的戰略在推動整個體系形成產業鏈循環。
  • 全球製造業口碑榜單:中國無緣前十,德國蟬聯第一,日本位居第八
    前段時間,全球製造業口碑排名公布。從這份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出,德國製造排在第一位,瑞士製造和歐盟製造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瑞典、加拿大、義大利、日本、法國和美國排名第四至第十。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發現,中國並沒有進入前十,而美國只排在第十位。
  • 十個關鍵詞,揭開德國製造崛起的秘密!
    家族傳承  在德國的製造業以及國家整體經濟發展中,家族企業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德國之所以強大,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德國的家族企業,德國經濟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由家族企業撐起來的,因為超過九成的德國企業都是家族企業。萬般手藝千種訣竅,皆是靠著這種天然的體系傳承至今。
  • 全球製造業口碑排名出爐:德國第一,日本第八,中國卻無緣前十
    中國經濟近幾十年一路高歌,GDP超越日本,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麼大的飛躍,得益於我國的「人口紅利」,讓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而中國製造的產品也遍布全球各地。現今貿易全球化,我們或多或少有用過其他國家製造的產品。那麼哪個國家製造的產品口碑最好呢?根據全球製造口碑排名前十的名單,我們一起來看看。
  • 全球製造業口碑排名:德國第一,日本第八,中國卻無緣前十
    對於德國經濟來說,製造業同樣十分重要,佔本國GDP的22%上下。 在強大製造能力的支持下,德國汽車、機械製造、電子電氣等多個行業,都在全球頗具競爭力。 那麼,為何德國製造業能如此亮眼?有多方面的原因。
  • 印度日本德國同樣是大國,美國為什麼不遏制他們?
    首先,德國我覺得沒必要說了,在二戰之後,軸心國首犯德國算是被世界廢了武功,從此不再具備搞大動作的能力,至今還被法律和駐軍這雙重緊箍咒束縛著,老實巴交的攀附在歐盟的庇護之下,只能靠玩點高端製造業改善一下民生福祉,對漂亮國構不上戰略威脅。
  • 美國驚夢三部曲之三:製造業,恨鐵不成鋼
    至此,雪佛龍成了道指成分股中唯一的石油企業,同時能源股在道指中的權重降至僅2%。這一幕似曾相識。兩年前,2018年6月,在穩坐111年道指成分股寶座之後,美國工業巨頭通用電氣(GE)被踢出了道指成分股。
  • 中國製造業將迎來黃金五年
    大家很憤憤不平,天天上班,早上八點上班,晚上六點下班,工作十多個小時,我的淨利潤只有3%,5%,做外貿的話連3%都沒有。然後有一些企業,每年的淨利潤有20%-30%,百度淨利潤35%,阿里36%,深圳的騰訊28%,網際網路對製造業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第三是供需錯配。為什麼大家到香港去買奶粉?為什麼到日本去買眼藥水和電飯煲、馬桶蓋。
  • 林雪萍|這二十年,中國製造業的五大提升和五大挑戰
    20年前,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為3849億美元,大約是美國的20%。在2010年中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19.8%,那一年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在成為世界第一以後,我們不但沒有減速,反而不斷加速。2019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的比例接近30%,超過4萬億美元,約等於排在第二到第四的美國、日本和德之和。
  • 二戰中,德國進攻蘇聯時日本之所以不幫德國,可能與三個原因有關
    但事實上在蘇聯與德國交戰時,日本始終都沒有幫助德國攻打蘇聯。日本作為德國的盟友,為何在蘇德戰爭期間表現如此克制?其實不是日本沒想過打蘇聯,關鍵是以下三個原因導致日本無法對蘇聯開戰。  一、蘇聯在遠東地區始終保持優勢兵力,讓日本無力進攻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德國在莫斯科秘密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是蘇聯為了應對來自西線可能的戰爭威脅和爭取備戰時間而籤訂的條約,實質上是蘇聯在東歐建立的戰爭防備緩衝帶。  因為這個條約是在秘密條件下簽訂的,日本人事前並不知情,但這種事怎麼可能做到絕密呢?
  • 看看兩次世界大戰對德國的削弱,才知道日本為何能超越德國
    文/寂寞的紅酒德國和日本是世界兩大工業強國,是世界有名的發達國家。作為世界製造業的標杆,人們對德日兩國哪個實力更強的爭執一直沒有停止。如今,日本在GDP總量、工業產值等方面已經超過了德國,日本的總體實力超越德國已經成為了事實。
  • 製造業能不能去西部?
    01第一回合東亞地中海的曇花一現80年代中期,日本製造業勢不可擋的崛起和隨之而來的日美貿易衝突,催生了第一次東亞的產能大轉移。1985年,美國逼迫日本籤下「廣場協定」,希望利用日幣大幅升值以削弱日本的出口競爭力。
  • 日本、德國"工匠神話"破滅後…
    同樣在8月,美國《財富》雜誌評選出的最新全球500強企業榜單中,中國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第一。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中國製造仍然在全球經濟中擁有著可觀的影響力。如若將目光投向歷史,不難發現曾經輝煌的日本製造、德國製造與美國製造都在發展中遇到了困境。這些困境折射出了哪些問題?又給崛起中的中國製造提供了哪些經驗?下文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 製造業去了越南,為什麼不去中國西部?
    1985年,美國逼迫日本籤下「廣場協定」,希望利用日幣大幅升值以削弱日本的出口競爭力。但日本卻悄悄地搞起了「轉口貿易」來應對,對外投資井噴,5年投了1700億美元,大把日元灑向東南亞的四小虎,超過一半都是製造業投資。
  • 盤點日本製造業的中流砥柱!
    祖哥  2018-11-06 00:00:00   數位化企業 史上最精日本知名製造企業目錄。日本製造業的成功、產品質量的卓越、工匠精神的傳承,都離不開它們!
  • 全球百萬富豪數量達1960萬,美國佔590萬,日本339萬,那我國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國GDP成功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我國與美國的GDP差距也在逐漸縮小,與其它經濟體的差距也在不斷地擴大。2019年美國GDP為21.43萬億美元,我國GDP為14.36萬億美元,而排名第三的日本GDP僅為5.08萬億美元。
  • 如果美國不參與二戰,結局又將如何?我們還能打敗德國和日本麼?
    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場人類有史以來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中,作戰區域面積達到可怕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好在這場戰爭,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