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當甄子丹回首往事,他看到八九十年代的李連杰,再看看同一時間段的自己,他會明白娛樂圈中小紅靠捧大紅靠命的真諦。
同樣是功夫明星,同樣在北京體育學校習武,同樣是1963年出生,兩人的運氣差太多。
很長一段時間,李連杰一直是甄子丹無法複製的成功。
1982年,李連杰憑藉處女作《少林寺》火遍亞洲,成為風頭無兩的武打明星。
就在同一年,甄子丹正式出道,在袁和平執導的《笑太極》中擔任主演。
這部為甄子丹量身定做的功夫片,並沒有捧紅他。
甄子丹能得到袁和平力捧,因為甄子丹有個太極功夫造詣很深的媽——麥寶嬋 。
麥寶嬋有個學生是袁和平的妹妹。通過學生的關係,麥寶嬋將甄子丹介紹給袁和平。
《笑太極》沒有捧紅甄子丹,他依舊要住袁家班的集體宿舍,一個月拿三千港幣的月薪,甚至一度被袁家班成員罵走。
90年代,李連杰憑藉《黃飛鴻》系列迎來事業第二春。
徐克原本請黃飛鴻的曾徒孫劉家良擔任武指,雙方因為意見不合,劉家良罷工。袁和平救場,加入《黃飛鴻》劇組。
因為劉家良的關係,徐克拍《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時,甄子丹進組。
在這部電影中,有段布棍戲非常出彩,那是甄子的發明。
其實《男兒當自強》幾乎形成了甄子丹前半生的隱喻,李連杰是他只能仰視無法觸摸的天花板。
即便甄子丹很能打,但觀眾只認李連杰版黃飛鴻,沒有人能奪走他的光芒。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甄子丹也拍《黃飛鴻》系列——《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票房只有681萬港元。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的成本是多少。但它確實讓人看清楚甄子丹的票房號召力,難以和李連杰相提並論。
1992年,向華強和李連杰籤訂協議,向李連杰支付7200萬港幣,要求他三年內主演永盛出品的六部電影。
甄子丹在自傳《問·丹心》中提到,王晶在1995年左右,想以每部80-100萬的片酬籤下甄子丹三部電影。
《黃飛鴻》系列讓李連杰爆紅,袁和平拉著甄子丹拍《黃飛鴻之鐵馬騮》,票房只有681萬港元。
1993年的甄子丹,只拿出兩部主演作品,一部是《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一部是《英雄豪傑之蘇乞兒》。
從這些片名中,我們也能嗅到濃厚的山寨味兒。一部蹭李連杰的黃飛鴻,一部蹭周星馳的蘇乞兒。
兩部電影的票房分別是681萬、702萬。甄子丹終究沒有複製李周的成功。
香港最傑出的電影人徐克袁和平都給他機會,然而,甄子丹距離爆紅總是差一口氣。
《鐵馬騮》的監製是徐克,曾親手用《黃飛鴻》系列讓李連杰走向巔峰。
武術指導是袁和平,正是《鴻飛鴻》系列的武術指導。
袁和平執導,徐克監製+聯合編劇,發行公司也是《黃飛鴻》系列的老東家嘉禾。
然而,這部電影的票房就是無法複製李連杰的成功。
且看1993年的李連杰,星光璀璨,無人能及。
1992年是周星馳電影年。1993年,則是李連杰的電影年。
這一年,他出演了六部功夫片。兩部黃飛鴻,《倚天屠龍記》,《太極張三丰》,還有兩部《方世玉》。後面三部作品都有正東電影公司的身影。而這家公司的老闆正是李連杰。
1993年的年度票房排行榜上,李連杰主演的三部影片打進前十,總票房成績竟然超過周星馳。
甄子丹想要走紅,還要繼續等。
進入新千年後,港臺沒人看的《鐵猴子》,竟然在好萊塢竟成為票房1億+的爆款。
在此之前,《臥虎藏龍》在美國掀起武俠片熱潮,韋恩斯坦兄弟掌舵的米拉麥克斯影業決定大規模發行《鐵馬騮》。
為了適應美國觀眾的欣賞口味。影片改成《鐵猴子》,放棄黃飛鴻的標籤。
對美國觀眾來說,黃飛鴻並非具有票房號召力的IP。
宣發方面,《鐵猴子》突出袁和平的存在感。影片導演袁和平,也是《黑客帝國》和《臥虎藏龍》的武術指導。
另一方面,昆汀·塔倫蒂諾也作為宣發點,打上「昆汀出品」的標誌。
其實這不過是營銷語言。
昆汀能為《鐵猴子》站臺,不僅因為他熱愛這部電影,更因為影片的出品方米拉麥克斯影業和他有業務往來。
米拉麥克斯影業正是昆汀的《低俗小說》的出品方。
《鐵猴子》最終在美國拿到1400萬美元的票房,折合成人民幣1億+(甄子丹在《問·丹心》中提供的數據是1500萬美元)。
《鐵猴子》能夠牆內開花牆外香,應該感謝《臥虎藏龍》,感謝韋恩斯坦兄弟,感謝昆汀。
《鐵馬騮》大賣,韋恩斯坦兄弟點名邀請甄子丹參演《英雄》。他們能有話語權,因為米拉麥克斯影業是《英雄》在北美地區的發行方。
當然,甄子丹走向高光時刻的開始是在2004年,吳京的經紀人黃柏高去美國,邀請他去香港拍《殺破狼》。
當時已經適應幕後工作的甄子丹問媳婦,要不要接?
她說了句改變甄子丹後半生的話,「接」。
《殺破狼》的成功,甄子丹成為黃百鳴的合伙人,兩人合作,這才有了這一二十年來票房賽高的《葉問》系列。
算一下,甄子丹等到《葉問》系列,等了26年(甄子丹1982年出道,《葉問》2008年開拍)。
而早在2006年,李連杰拍《霍元甲》,聲稱這是生平最後一部功夫片。《霍元甲》之後,李連杰以功夫明星參演的影片越來越少了。
同齡又同門的師兄弟,他們的爆紅路,竟然差了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