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到底是誰寫得,為什麼總有人感覺不太真實

2020-12-25 非常道畢延河

愛新覺羅·溥儀,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大家對他的了解大多數來源於一部電影,一本自傳。義大利電影《末代皇帝》轟動世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還有就是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講述了自己曾經的人生經歷。從大清的皇帝,到偽滿洲的傀儡皇帝再到國家戰犯,三次登基三次退位,最後是新中國的一位普通公民。

關於溥儀的《末代皇帝》電影,是藝術的再創造,真實性不是主要問題。倒是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的真實性,一直都是個問題。

一、《我的前半生》的作者是誰?

《我的前半生》是溥儀口述別人執筆寫成的。從不同的版本就知道其中複雜性。

1950年8月,溥儀從蘇聯被押送回國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指令下,不止一次地撰寫自傳,揭露自己和檢舉日寇及偽滿政權的種種罪行。溥儀於1957年下半年起,開始撰寫《我的前半生》,歷時一年半左右。據溥傑的回憶:「大哥口述,由我執筆,從家世、出身到他三歲登基,一直寫到一九五七年,其中也插進一些我的經歷,總共寫了四十五萬字。這份材料,只能說是一份自傳性的自我檢查,不像是書。」(溥傑:《我與<我的前半生>》,載人民日報1984年12月15日)

成稿後由戰犯自刻蠟版,油印了幾十本,送公安部領導傳閱並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參閱。這就是最早的油印本。

1960年1月,群眾出版社為了滿足政法系統的需要,決定用850紙型的32開本,以上下兩冊的方式,把45萬字的油印本排印成鉛活字本,在系統中發行。 「灰皮本」規定「內部發行」,範圍是政法系統17級以上幹部。

周恩來說:「這本書改好了,就站得住了,後代人也會說,最後一代的皇帝給共產黨改造好了,能交代了。」  

溥儀自傳已經不是溥儀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政治任務。《我的前半生》責任編輯孟向榮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為了完成這個任務,群眾出版社文藝編輯部主任李文達與溥儀磋商,另起爐灶重新構思,主題為一個皇帝如何改造成為一個新人,以充分反映黨的改造罪犯事業的偉大勝利。

群眾出版社派李文達執筆,與溥儀磋商,確定了重新搜集材料、重新構思、梳爬剔抉、提煉成文的思路。最後經過政府機構和專家學者層層把關審稿,1964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的前半生》。

溥儀寫詩感謝李文達:四載精勤如一日,揮毫助我書完成。為黨事業為人民,贖罪立功愛新生。

後來,溥儀的親屬與李文達家屬關於《我的前半生》著作權問題還打起官司。

二、溥儀為什麼而寫

溥儀最早的《我的前半生》的基調即「我罪惡的前半生」,是一本具有悔罪書性質的作品。溥儀作為被關押改造的戰犯,寫與不寫,寫什麼不寫什麼,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溥儀自己寫的打油詩說得很明白「自由誠可貴,面子價更高,若為性命故,二者皆可拋」。

毛澤東讀過溥儀的自傳以後對溥儀能夠徹底認罪、願意重新做人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又指出書中檢討的部分太多,因為溥儀「把自己說得太壞了」。

溥儀是戰犯,要想得到寬大處理必須認罪反省,這是個政治態度問題。

所以說溥儀自傳的真實性肯定是打折扣的。

據1961年5月18日,群眾出版社在一份「關於修改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的進行情況和今後意見的報告」中說:「我們原來的想法是在原著的基礎上加以刪節,並根據溥儀的口述再補充一份材料,修改成一部以『皇帝如何改造成新人為思想主題的回憶錄體裁的文學作品,計25萬字左右。但在修改過程中,我們發現原著(註:據油印本鉛印的灰皮本)使用的歷史材料很多不實。特別是清末一段,溥儀以及幫助他寫稿的溥傑、偽滿大臣等在撫順時主要參考了清宮演義等筆記小說,大多不可靠,就連溥儀的家世,也是差誤百出;民國一段,也多是道聽途說;觀點不用說,錯誤和模糊之處舉不勝舉。」

這本自傳的最大特點就是讓人們看到,溥儀,一個末代皇帝解放後經過新中國政府改造,獲得特赦從而成為新中國普通公民的過程。

溥儀因此也是感到驕傲的,你不能說溥儀為了活命說得都是假話。溥儀認罪感恩的心態也是真誠的,「我得到了新生,這不是肉體的新生,而是靈魂的新生。我得到了做人的歡樂,這不是做任何一種人的歡樂,而是做個今天的中國公民的歡樂。我有了真正的人生樂趣,這並不是任何時代、任何地域都可以有的人生樂趣,而只是在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才能有的人生樂趣。」

1965年4月份,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申伯純找溥儀談話,轉達了周恩來總理對他的批評。溥儀被特赦到全國政協工作之後,流露出一些自滿情緒。譬如,吹自己寫了《我的前半生》,在會見外賓等場合,未保持好謙虛謹慎的分寸,等等。周總理說:「又為他出書,又常見外賓,不要飄飄然,飄飄然就要退步了。」

溥儀被改造得很成功,都有點飄飄然了。

四 、溥儀自傳的真實性

溥儀一輩子最大的悲劇就是作為一個末代皇帝,身不由己命運掌握在別人家的手裡,如何生存是溥儀最大的問題。

溥儀喜歡撒謊好像是個很普遍的問題。溥儀為了復闢,寫信給當時日本帝國的陸軍大臣南次郎,懇求日本軍部,幫助他恢復大清的祖業。後來東京審判的時候,溥儀堅決否認。這個謊言不是為了正義,而是為了自保。

日本有本書叫《溥儀的另一種真相》,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了和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有所不同的歷史真相。內容包括溥儀與關東軍司令官之間相互欺騙,相互利用的對話、「日滿議定書」的籤訂 、關東軍對「滿洲國」的操控、溥儀的健康秘密、人事對立、關於帝位繼承問題的密約、溥儀不得不放棄復闢清朝等。

溥儀是漢奸這是如何也改變不了的事實。

蘇聯進軍東北以後,溥儀作為戰俘被押到蘇聯。溥儀為了不被蘇聯遣送回國接受審判,那是醜態百出。溥儀給蘇聯捐錢捐物,積極要求加入蘇聯共產黨,還要求永久居在蘇聯。為了生存,溥儀諂媚的功夫也很厲害。

溥儀的自傳肯定有他的歷史價值和文獻貢獻。可是由於溥儀的特殊身份和經歷,到底是回憶錄還是懺悔錄,是反省書還是投名狀,不知道溥儀到底說了多少實話多少謊話。因此有人直接把溥儀的自傳看作是偽歷史創作。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溥儀自傳的真實性肯定少不了爭議性。

相關焦點

  • 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
    ,戰戰兢兢,看見造反派嚇得挪不開步腿兒直打顫,生活不能自理,犯了錯誤還自扇嘴巴的人,實在與我想像中有著尊貴龍體的皇上對不上號。當時看完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是,這可不是皇上,這簡直就是一個單純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子啊~也太懦弱了吧,哪有一點兒皇上的威嚴~自此,溥儀在我心裡的印象,就只能用一個慫字來代替,這個皇帝太慫~        指針撥到今天,我終於看完了溥儀自己寫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全本,這本書比1964年出版的要多了十幾萬字,應該是溥儀寫的二稿,裡面多加了很多溥儀的原稿,以及第一版本不曾出版的內容,
  • 《我的前半生》愛新覺羅.溥儀
    去年據亦舒的小說《我的前半生》改編的電視劇大火,前段時間偶然間發現了一部同名作品,我想它應該會比亦舒的作品更火。
  • 溥儀《我的前半生》:「寸草為標」終成虛言
    這些草在後來的時候被放入了一個景泰藍的小罐子,這36根一寸長的乾草棍一直到宣統皇帝溥儀在任上時,依舊存在。溥儀在晚年寫自傳《我的前半生》時,就提到過這件事。溥儀看到老祖宗留下來的這個東西,十分感慨和崇敬,雖然是些微不足道的乾草棍,但他認為這是老祖宗們意在讓後輩人勵精圖治,切勿丟掉祖先們打下來的基業。「家規」是立了,讓乾隆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後代子孫們並沒有完全執行他立下的規矩,溥儀也不例外。
  • 你所不知道的另一種結局的《我的前半生》
    文/李光鬥  網友調侃說《我的前半生》這部大熱劇變成了《我的瑪麗蘇》。人設崩塌,從「都市扎心劇」變成了「霸道總裁愛上我」的俗套劇情。倒是看得透世俗、動得了真情的女主媽媽薛甄珠女士,圈粉無數。  電視劇原著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其書名的靈感竟然來自於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我的前半生》是溥儀在監獄裡寫的自傳。
  • 溥儀再回故宮,有人提醒畫像掛錯,專家不屑一顧,溥儀:這是我爹
    人生坎坷的時候,總要歸結為命運的不公平,但有多少人的人生才能幸福、完美呢?唯有在坎坷的人生中尋找自己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義,才是不向命運低頭的。誠然,有些人的生命早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不幸的種子,比如末代皇帝溥儀。在《卡耳米拿》一書中,賀拉斯說:「一切悲痛的命運中最大的不幸,是過去曾經的幸福,如今的不幸已經淪為了不幸。」對溥儀來說,這又有什麼不同呢?
  • 《我的前半生》溥儀的更精彩
    在這個炎炎夏日,我選擇讀書。於其將時間花費在觀看每日的正室逆襲史上面,還不如躲在歷史清涼角落裡,讀一本韻味悠長的書。半世紀前有一本自傳體書籍,書名也叫《我的前半生》,當然那是中國大清末代皇帝溥儀的作品,以一個滿清皇族末代皇帝的身份敘述了溥儀自三歲登基直到新中國成立的前半生的坎坷經歷。
  • 溥儀:我的前半生做了三次皇帝
    溥儀對張勳的印象並不太好:一身紗袍褂,胖乎乎的,黑紅臉,眉毛很重,辮子花白色。「如果他沒鬍子,倒像御膳房的一個太監。」少年溥儀要到半個月後才了解這次召見的意義。這個相貌不咋滴的胖軍閥,半個月後讓他登極做了「真皇帝」。▲1917年溥儀復闢朝服照宣統九年五月十三日(1917年7月1日),溥儀第二次做皇帝。
  • 我的前半生:一個「真龍天子」的「懺悔錄」
    《我的前半生》記錄了溥儀從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國「改造」等過程,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本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從中,可以清晰地瞥見特定歷史環境末代皇帝的悲劇與喜劇,他的人生道路凝聚著近現代社會的變遷。自傳的前半部分寫的是溥儀過去當末代皇帝、軍閥時期暫居天津、後來到偽滿洲國再次做傀儡皇帝期間的經歷。
  • 婉容的女兒出生後,溥儀為什麼要將她扔進熔爐?真實原因令人心酸
    清朝雖然滅亡了,但因為清帝主動遜位,皇宮貴族在十來年還是享受著原本的待遇,因而溥儀就算不再是皇帝了,生活依舊保持著過往的繁華,也有人為他的婚姻大事操起心。1922年12月1日,溥儀終於將他的皇后與妃子娶進了宮中,他們或吟詩作對,或畫畫,每天生活得不亦樂乎。但是這種平靜的生活並沒有延續多久,1924年,馮玉祥突然倒戈回京,無視優待條件,將溥儀等人逼出了皇宮。雖然溥儀亦有繁華去處,但是這次離開宮廷令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溥儀《我的前半生》語錄:關於外國,我只隨愛麗絲遊了一次奇境
    生逢亂世的溥儀,從神壇跌落後,再嘗遍了人間百態後,為我們留下了《我的前半生》,一段歲月的縮影,讓我們得以用皇帝的角度回望那一段動蕩波折的時光。電影《末代皇帝》是根據《我的前半生》而改編的電影,片尾中歷經滄桑的溥儀,回到故宮——自己曾經的家,還要買票;拿著小時候的玩具卻被告知文物不可以碰……這其中的心酸,讓無數觀影者流淚。
  • 溥儀與婉容的兒子現世?一位老人為「父母」發聲:婉容沒有出軌!
    在我國歷史上,一般亡國皇帝的命運都會很慘,唐李後主李煜就鬱郁一生,只能靠著作詞唱曲聊以遣懷;明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上煤山,最終只能吊死於樹下;而末代皇帝溥儀的前半生,過得也算是相當悽苦了。但對溥儀而言,他的前半生也並非沒有好事,比如在1922年的時候,溥儀就娶了美麗可愛的婉容做皇后,同時還納了溫柔善良的文繡為妃子,也算是坐享某種「齊人之福」了。可結婚之後的溥儀卻發現,自己身為「皇帝」卻「龍頭不舉」,這讓他變得十分敏感而自卑。
  • 溥儀妻子回憶:溥儀在臨終前一直喊「河車丸」,河車丸是幹啥的?
    然而,而對於末代皇帝溥儀來說,他的一生卻是充滿了太多的無奈。 溥儀還未成年時就已經成為了皇帝,儘管表面風光無限,但他卻也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只是一個沒有任何經歷的皇帝,又有誰會去聽他的命令,能夠服氣呢?
  • 7歲的溥儀,吃飯前必須先得做一件事情,令在場的宮女們都紅著臉
    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緒皇帝纏綿病榻,但是這位皇帝卻沒有自己的子嗣,這就意味著皇位後繼無人,慈禧太后為了大清的江山能夠有人繼承便將溥儀養在皇宮中,作為皇位的接班人。不過,這時候的溥儀還沒有3歲,死活都不願意和陌生的太監一起入宮,所以就讓溥儀的乳母王焦氏抱著溥儀進宮。
  • 溥儀被特赦後希望從事這個職業,卻被周總理一口否決
    就在溥儀被移交的這一年,也就是1950年,在新中國其實還掀起了一場鎮壓反革命的運動,一大批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反革命分子,包括日偽漢奸分子和流氓惡霸等都被槍斃處決了。溥儀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真的是嚇壞了,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焦慮和恐慌的情緒始終揮之不去。您想想啊,他既是「前朝餘孽」,又當過偽滿州國的皇帝,也算是漢奸了,這種種的名號能逃得了嗎?
  • 溥儀:我一生都在尋找自我價值,終於在55歲,賺到人生第1筆100塊
    偶然在網上看過一段1946年溥儀在法庭上的視頻, 證人席上一把普通的座椅,他卻氣定神閒坐出了龍椅的感覺。溥儀一共出庭8天,創了單人作證的最長紀錄。他自己對那次出證的感受是:「那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然而也是一個獲得新生的,通向我今天的幸福的唯一道路。」
  • 溥儀再回故宮,提醒畫像掛錯了,專家卻不屑一顧,溥儀:這是我爹
    值得一說的是,在改造期間溥儀寫了一本書,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其中詳細記錄了他有記憶開始到登基、流亡、改造的歲月。為了寫下這本自傳,當他恢復自由之後多次去生活過的地方取材,佔據了他人生最重要一段時間的紫禁城亦是在其中。
  • 末代皇帝溥儀為什麼沒有後代?與少年時期的不良習慣有關
    第一種是溥儀年紀很小就登基了,年少的他還不太懂事,也不能處理朝綱,所以每日玩耍娛樂成為了他的主要消遣。在宮裡服侍他的人也都是年紀稍長的,所以便讓一些宮女去服侍溥儀,甚至還定了下一些任務,強制宮女們完成。
  • 《溥儀:我的前半生》⑦ | 好好活下去,才是頭等大事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我的前半生》。 昨天我們讀到,溥儀為了自己的私慾,徹底失去了自己的骨氣,拜服於日本人,開始了偽滿的十四年曆程。 登極之後的溥儀,是否能夠開始獨自執政,又是否能夠得到日本人真正的尊重呢? 讓我們開啟第七部分的閱讀:是羊也是狼。
  • 末代皇帝的《懺悔錄》:作為「新人」的愛新覺羅·溥儀
    這一細節記錄在溥儀那本著名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的初稿本裡(關於這本書的版本問題,後文還會提到): 「不過是,當蘇聯軍兵士尚沒有進入室內之前,膽小多疑的我,也曾產生了一種額外的顧慮,那就是我怕日本軍還沒有完全被繳械;同時,蘇聯軍也還未能把它的勢力伸入到我的身旁來,而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刻,如果日本帝國主義分子不願使我落到蘇聯軍隊之手,想要作殺我滅口之計,那麼真說不定從窗外就可能放槍暗害我
  • 末代皇帝溥儀臨終前,不停地向妻子大喊要吃紫河車,紫河車是啥?
    1959年12月4日,末代皇帝溥儀被特赦。溥儀曾說過,「有誰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惡嚴重,論表現我也不比別人強。我還不夠特赦條件。」自己能特赦,這是溥儀萬萬沒有想到的。當然,溥儀能夠特赦,是種種因素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