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儀,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大家對他的了解大多數來源於一部電影,一本自傳。義大利電影《末代皇帝》轟動世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還有就是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講述了自己曾經的人生經歷。從大清的皇帝,到偽滿洲的傀儡皇帝再到國家戰犯,三次登基三次退位,最後是新中國的一位普通公民。
關於溥儀的《末代皇帝》電影,是藝術的再創造,真實性不是主要問題。倒是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的真實性,一直都是個問題。
一、《我的前半生》的作者是誰?
《我的前半生》是溥儀口述別人執筆寫成的。從不同的版本就知道其中複雜性。
1950年8月,溥儀從蘇聯被押送回國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指令下,不止一次地撰寫自傳,揭露自己和檢舉日寇及偽滿政權的種種罪行。溥儀於1957年下半年起,開始撰寫《我的前半生》,歷時一年半左右。據溥傑的回憶:「大哥口述,由我執筆,從家世、出身到他三歲登基,一直寫到一九五七年,其中也插進一些我的經歷,總共寫了四十五萬字。這份材料,只能說是一份自傳性的自我檢查,不像是書。」(溥傑:《我與<我的前半生>》,載人民日報1984年12月15日)
成稿後由戰犯自刻蠟版,油印了幾十本,送公安部領導傳閱並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參閱。這就是最早的油印本。
1960年1月,群眾出版社為了滿足政法系統的需要,決定用850紙型的32開本,以上下兩冊的方式,把45萬字的油印本排印成鉛活字本,在系統中發行。 「灰皮本」規定「內部發行」,範圍是政法系統17級以上幹部。
周恩來說:「這本書改好了,就站得住了,後代人也會說,最後一代的皇帝給共產黨改造好了,能交代了。」
溥儀自傳已經不是溥儀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政治任務。《我的前半生》責任編輯孟向榮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為了完成這個任務,群眾出版社文藝編輯部主任李文達與溥儀磋商,另起爐灶重新構思,主題為一個皇帝如何改造成為一個新人,以充分反映黨的改造罪犯事業的偉大勝利。
群眾出版社派李文達執筆,與溥儀磋商,確定了重新搜集材料、重新構思、梳爬剔抉、提煉成文的思路。最後經過政府機構和專家學者層層把關審稿,1964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的前半生》。
溥儀寫詩感謝李文達:四載精勤如一日,揮毫助我書完成。為黨事業為人民,贖罪立功愛新生。
後來,溥儀的親屬與李文達家屬關於《我的前半生》著作權問題還打起官司。
二、溥儀為什麼而寫
溥儀最早的《我的前半生》的基調即「我罪惡的前半生」,是一本具有悔罪書性質的作品。溥儀作為被關押改造的戰犯,寫與不寫,寫什麼不寫什麼,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溥儀自己寫的打油詩說得很明白「自由誠可貴,面子價更高,若為性命故,二者皆可拋」。
毛澤東讀過溥儀的自傳以後對溥儀能夠徹底認罪、願意重新做人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又指出書中檢討的部分太多,因為溥儀「把自己說得太壞了」。
溥儀是戰犯,要想得到寬大處理必須認罪反省,這是個政治態度問題。
所以說溥儀自傳的真實性肯定是打折扣的。
據1961年5月18日,群眾出版社在一份「關於修改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的進行情況和今後意見的報告」中說:「我們原來的想法是在原著的基礎上加以刪節,並根據溥儀的口述再補充一份材料,修改成一部以『皇帝如何改造成新人為思想主題的回憶錄體裁的文學作品,計25萬字左右。但在修改過程中,我們發現原著(註:據油印本鉛印的灰皮本)使用的歷史材料很多不實。特別是清末一段,溥儀以及幫助他寫稿的溥傑、偽滿大臣等在撫順時主要參考了清宮演義等筆記小說,大多不可靠,就連溥儀的家世,也是差誤百出;民國一段,也多是道聽途說;觀點不用說,錯誤和模糊之處舉不勝舉。」
這本自傳的最大特點就是讓人們看到,溥儀,一個末代皇帝解放後經過新中國政府改造,獲得特赦從而成為新中國普通公民的過程。
溥儀因此也是感到驕傲的,你不能說溥儀為了活命說得都是假話。溥儀認罪感恩的心態也是真誠的,「我得到了新生,這不是肉體的新生,而是靈魂的新生。我得到了做人的歡樂,這不是做任何一種人的歡樂,而是做個今天的中國公民的歡樂。我有了真正的人生樂趣,這並不是任何時代、任何地域都可以有的人生樂趣,而只是在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才能有的人生樂趣。」
1965年4月份,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申伯純找溥儀談話,轉達了周恩來總理對他的批評。溥儀被特赦到全國政協工作之後,流露出一些自滿情緒。譬如,吹自己寫了《我的前半生》,在會見外賓等場合,未保持好謙虛謹慎的分寸,等等。周總理說:「又為他出書,又常見外賓,不要飄飄然,飄飄然就要退步了。」
溥儀被改造得很成功,都有點飄飄然了。
四 、溥儀自傳的真實性
溥儀一輩子最大的悲劇就是作為一個末代皇帝,身不由己命運掌握在別人家的手裡,如何生存是溥儀最大的問題。
溥儀喜歡撒謊好像是個很普遍的問題。溥儀為了復闢,寫信給當時日本帝國的陸軍大臣南次郎,懇求日本軍部,幫助他恢復大清的祖業。後來東京審判的時候,溥儀堅決否認。這個謊言不是為了正義,而是為了自保。
日本有本書叫《溥儀的另一種真相》,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了和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有所不同的歷史真相。內容包括溥儀與關東軍司令官之間相互欺騙,相互利用的對話、「日滿議定書」的籤訂 、關東軍對「滿洲國」的操控、溥儀的健康秘密、人事對立、關於帝位繼承問題的密約、溥儀不得不放棄復闢清朝等。
溥儀是漢奸這是如何也改變不了的事實。
蘇聯進軍東北以後,溥儀作為戰俘被押到蘇聯。溥儀為了不被蘇聯遣送回國接受審判,那是醜態百出。溥儀給蘇聯捐錢捐物,積極要求加入蘇聯共產黨,還要求永久居在蘇聯。為了生存,溥儀諂媚的功夫也很厲害。
溥儀的自傳肯定有他的歷史價值和文獻貢獻。可是由於溥儀的特殊身份和經歷,到底是回憶錄還是懺悔錄,是反省書還是投名狀,不知道溥儀到底說了多少實話多少謊話。因此有人直接把溥儀的自傳看作是偽歷史創作。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溥儀自傳的真實性肯定少不了爭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