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我一生都在尋找自我價值,終於在55歲,賺到人生第1筆100塊

2021-01-18 沁說

偶然在網上看過一段1946年溥儀在法庭上的視頻, 證人席上一把普通的座椅,他卻氣定神閒坐出了龍椅的感覺。溥儀一共出庭8天,創了單人作證的最長紀錄。他自己對那次出證的感受是:

「那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然而也是一個獲得新生的,通向我今天的幸福的唯一道路。」

溥儀長得並不好看,體量也不魁梧,但舉手投足間難掩天潢貴胄的氣質,出於對他的好奇,特地去讀了他寫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這本書對於他這一生梳理詳盡,從家族背景到幼年登基、從被迫退位到出宮流離、從成為偽滿州國皇帝到解放後接受改造,事無巨細娓娓敘述,推薦一看,畢竟他本身,就是歷史。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徹底瓦解了清朝長達296年的封建統治。1912年 2月12日袁世凱逼迫清廢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后接受了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落下帷幕。

作為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註定要被推上風口浪尖。他身上的標籤很多:」末代皇帝、偽滿州國傀儡、賣國賊、漢奸「……不一而足,大多是負面的。

溥儀3歲從攝政王載灃府中抱去宮中,倉促登基,彼時清朝已被內憂外患折磨得千瘡百孔、日暮西山,從出生伊始,他便成為被各色人物擺弄利用的工具和棋子。溥儀性格上的缺陷,多疑軟弱,和他的成長過程有很大關係。

1934年到1945年,在日本人的威勢和欺騙之下,溥儀擔任了十一年的偽滿洲國「皇帝」,短暫風光後,隨著日本軍隊前線景況越來越差,溥儀在關東軍面前的地位也就越低 ,被限制、檢扣信件,關東軍的代表吉岡安值甚至不客氣地說:「關東軍是你的父親,我是關東軍的代表,我是拿你當作自己的子侄看待的!」

1945年8月15日,偽滿洲國政權覆滅投降蘇聯,在逃亡日本的途中,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在赤塔市的療養院被頗受優待的「拘留」了五年,1950年7月底,溥儀和其他偽滿洲國263名「戰犯」被引渡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1951-1954轉在哈爾濱),開始了持續九年的改造生涯。

歷盡種種大起大落的事件,溥儀成天提心弔膽,神經變得十分衰弱。在偽滿州國時低三下四討好吉岡安值一眾日本人,各種奉承拍馬張口就來。在蘇聯也是,為了搞好關係,把自己帶出去的珍寶獻上去。在引渡回國的列車上,溥儀為了「立功」,將自己的侄子和一個姓趙的「舊臣」都告了一狀,因為心虛,他給姓趙的撲通跪了下來,一邊叩頭一邊說:「請你饒了我吧!」

溥儀在自傳裡寫道:「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只是但求活命,只要能保全性命,我的願望足矣。」他還擬了一首打油詩:「自由誠可貴,面子價更高,若為性命故,二者皆可拋。」

在誠惶誠恐中,溥儀回到了祖國。當再三確認自己「死不了啦」時,他的眼淚忍不住洶湧而下。改造期間,溥儀的名字成為過去式,他有個全新的代號叫「981」,履歷上只有一行字:「前清皇帝、偽滿洲國皇帝」。

從出生到四十多歲,溥儀身邊一直有人照料衣食住行,所以一點生活技能都不具備,最簡單的穿衣疊被都叫他手忙腳亂,連腳趾甲都不會剪。

改造學習不僅鍛鍊了他自理能力,還有精神上的洗禮。溥儀的前半生一直是個精緻苟活的利己主義者,不理解底層苦難和歷史的殘酷,在見聞了各類對偽滿洲國的血淚控訴後,他作為一個國民的良知才真正覺醒。

溥儀寫道:「我把監獄的屋頂比作菩提樹的華蓋,是由於我這時確信自己領略到了像那們迦毗羅太子證菩提果時一樣的心情。」

1959年12月4日,溥儀獲得了特赦,恢復了自由身。這時候他已經五十來歲,他活過六十二歲即病故,即人生的大半時光都在惶恐不得安中度過,當他回到北京走到天安門前時,人生第一次這麼閒適又充滿安全感地逛馬路,這份自由對於溥儀來說,實在來之不易。

1961年,溥儀和同被特赦的杜聿名等7人,被安排參加全國文史資料研究工作,這個文史資料研委會是在周總理的創議下設立的史料機構,目的是讓這些人將「新身經歷記錄下來,傳之後代。」溥儀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每月工資100塊,這份價值感和尊重感,是他大半生所不曾體會的。

1964年3月,在周總理的安排下,溥儀等全體幸史專員參觀旅遊了長江以南地區。先後遊訪了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和湖北。溥儀雖滿打滿算三次登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並未離開過權力中心的高牆,這是他真正踏上曾經「歸屬」於他的土地,看新中國下的工農業發展和自然美景,想到偽滿洲國時期的血淚控訴,兩相之下,心中既感嘆亦愧疚,不禁涕然。

南唐亡國君主李煜,降宋被俘至東京,寫了許多緬懷故國的詞。其中一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不知溥儀是否對此有一番共情,才有那麼多次在旅遊途中的失聲痛哭。

回首他這一生,真正有自由的日子又有幾天呢,所以他在南京站哭到不能自抑,大喊道:「我好久沒出去了,現在我真正解放 了。現在我是人民的世界,太好了!」

看《我的前半生》時,對溥儀的狹隘、諂媚、軟弱、陰騭、怕死頗為反感,無時無刻不在對明天的恐懼中驚顫,他這個人固然可恨,但任誰被推在那個時代、那樣一個位置,估計都難以做到比他更好吧。

溥儀少年時有個英文老師,叫莊士敦,作為一個來自英國的局外人,他在與溥儀相處日久後,不無感慨地說了一句:

」皇帝陛下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孩子,紫禁城的牆是世界上最高的牆。「

這座高牆確實禁錮了溥儀孤獨的一生。

-END-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沁說

相關焦點

  • 55歲3個月100美元如何賺到100萬
    這就是創立過美國著名的最大借貸公司Stearns Lending的億萬富翁「葛倫·史登斯」,葛倫*史登斯認為自己從窮光蛋到億萬富翁靠的不是運氣。父母酗酒,童年被判定有閱讀障礙,小學四年級留級,14歲成為爸爸,畢業時成績墊底。25歲成立第一家公司,28歲時賺了人生第一個100萬美元,現年55歲的格倫*史登斯身價高達二十多億美元。有6個孩子,年紀在10~40歲之間。
  • 難以置信的事情,90天時間用100塊賺100萬
    如果我說一百元可以變成一百萬,你肯定覺得我瘋了,覺得我白日做夢,然而有趣的是我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裡面的主人公用100美元賺了將近100萬美元--《隱姓億萬富翁》節目組設定的主題是只給嘉賓100美元的低投資,看看他能否獲得高達100萬美元的高回報。約定的時限只有三個月,節目組將全程跟蹤拍攝。挑戰的主角是一個叫葛倫·史登斯的人。他55歲。跟平常的那些中年人沒什麼區別。
  • 億萬富翁「臥底」求翻身:挑戰90天,從100塊賺到100萬
    在深圳創業,從100元到100萬需要多久?最近有一部真人秀紀錄片,叫《Undercover billionaire/富豪谷底求翻身》,它記錄的就是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55歲的億萬富翁Glenn Stearns,來到陌生的小鎮,隱姓埋名,從0開始。
  • 末代皇帝溥儀的悲慘一生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註定會不平凡,他的一生充滿著坎坷,無論是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還是電影《末代皇帝》,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一代皇帝的艱辛與苦澀,溥儀三歲登基但是卻只當了三年皇帝就被趕下了臺。1912年隆裕皇太后以宣統帝的名義下《退位詔書》,不過這時的溥儀依舊不懂事,按照《滿清優待條例》中記載,他依舊有皇帝的尊號,居住在紫禁城,並且每年會給他400萬兩的白銀作為生活費,可是他似乎被囚禁一般。1917年張勳企圖復闢,將溥儀再次扶上皇位,可是沒過多久迫於形勢,溥儀再次被趕下臺。
  • 她是胡歌一生都得不到的女人,38歲靠理財賺到1億, 遠超90分鐘40萬片酬,閃嫁華爾街富豪!
    能用100塊賺200塊那種!時間富餘:每天陪孩子8小時,每年帶他們出國遊2次。但時針撥回16年前,張殫卻是個如假包換的「負女」:專業知識為負:畢業進了券商研究所,同事大部分都是金融博士,而她卻是一個法律專業的本科生。
  • 溥儀晚年上街買燒餅,咬一口後臉色驟變,說道:下人居然騙我20年
    據說在我國歷史的封建社會時期中,一共出現了400多位皇帝,在這400多位皇帝中,秦始皇是第1位成為皇帝的,而我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就是溥儀。而在溥儀晚年的時候,他得到了第1筆屬於自己的工資,在拿到工資之後,他去街上買了自己最為喜歡的燒餅吃,但是讓溥儀感到非常震驚的是,燒餅居然是熱的,而且價格還特別的便宜,這一發現讓溥儀直接怒罵死太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90天賺到100萬美金?9個白手起家者「從零到一」的創業邏輯
    我是楠楠,愛學習的85後寶媽,曾在50強品牌網際網路公司任市場主管,營銷工作者,高效能踐行者,自媒體撰稿人。如果給你一部手機、一輛皮卡車、外加100美元的啟動資金,你能夠在30天之內賺夠100萬美元嗎?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痴人說夢吧。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部紀錄片雖然有點雞血,但特別適合普通人從中學習到「賺錢老手」的賺錢思路。
  • 紀錄片:富豪真人秀,三個月從100美元賺到100萬美元
    疫情帶來的失業潮逐漸顯現,家庭上的沉重負擔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被迫開始尋找生財之路。那麼想快速發財可能嗎?有具體的辦法呢?最近一個名為《富豪谷底求翻身》的紀錄片進入眾人的視線,很多創業者都感慨從中受益良多,那麼這部紀錄片裡都有哪些寶貴經驗呢?
  • 55歲,3個月,從撿垃圾開始成為百萬富翁
    三個月的時間,在陌生的城市,用100美元和一輛卡車,創造百萬美元的財富,這可能嗎?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否定,他們能說出幾百個理由:沒有資金、沒有人脈、階層固化、時間不夠、技能不足……他們自我調侃: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他們說,越長大越接受自己的平庸。
  • 溥儀再回故宮,提醒畫像掛錯了,專家卻不屑一顧,溥儀:這是我爹
    命運,一個再抽象不過的名詞,卻是許多人的一生。當人的一生坎坷不平時總是歸結於命運的不公,只是又有多少人的一生能夠是幸福完美的呢?只有從坎坷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活出人生的意義,才是不屈服於命運。當然,有一些人的人生早在剛剛開始時就已經被人埋下了不幸的種子,一如末代皇帝溥儀。
  • 溥儀再回故宮,有人提醒畫像掛錯,專家不屑一顧,溥儀:這是我爹
    宿命,一個再抽象不過的名詞,卻是很多人的一生。人生坎坷的時候,總要歸結為命運的不公平,但有多少人的人生才能幸福、完美呢?唯有在坎坷的人生中尋找自己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義,才是不向命運低頭的。誠然,有些人的生命早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不幸的種子,比如末代皇帝溥儀。
  • 這些明星在賺到人生中第一桶金的時候,是怎麼花的?
    如果突然賺到一大筆錢,你會怎麼辦,買買買,存起來,還是用來投資?雖然對不同的人來說,多少錢才算是一大筆錢,定義不一樣。但是下面這些明星賺到的人生中第一筆大額,對普通人來說肯定是一大筆錢。那麼,他們都是怎麼花的? 1.
  • 90天賺到100萬,這9.1分真人秀太刺激!
    但25歲時,他遠走他鄉,重新書寫人生,開創第一家公司。 到了28歲,已經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 到了55歲,格倫·史登斯卻仍然不服輸。 他想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只要抓住機遇,都有一夜暴富的可能。 而節目組也沒客氣,為他提供了極苛刻的挑戰: 要想一夜暴富,先得……一夜暴窮。
  • 溥儀的弟弟溥傑,87歲因病去世,留下兩個女兒,如今都怎樣了?
    好景不長,一九二七年中國發生了戰爭,北洋軍閥被取代,當時馮玉祥並不承認溥儀這個皇帝,馮玉祥手下的將軍鹿鍾麟進入紫禁城,逼迫溥儀離開紫禁城,溥儀連東西都沒來得及收拾就被趕出了紫禁城,他帶走的只有皇后婉容、
  • 我是如何賺到人生中的第1套房的?
    我的問題是,我剛畢業不久,手頭上積蓄不多,怎麼也湊不夠房子的首付,也沒法搭上房產投資的這列致富快車。我想問一下鹿鹿是如何賺到第一套房子的首付的?」 其實,當時我已經準備好了3000字詳細闡述一下,勞資是如何看破了職場天花板,果斷廢寢忘食做兼職、日以繼夜碼英語、月入鬥金積首付的故事。可是,企業的老闆們在場呢!
  • 為何溥儀一生沒有子嗣,看看小時候,宮女們都對他幹了什麼
    清朝一共存在11位皇帝,溥儀就是最後一位,為了讓清朝能繼續發展下去,在光緒皇帝駕崩之後,為穩定民心,慈禧太后將三歲的溥儀推上了皇位,三歲的年紀連走路都不是很穩,怎麼可能帶領一個搖搖欲墜的國家重新站穩,所以,清朝的覆滅是在所難免的。
  • 溥儀《我的前半生》語錄:關於外國,我只隨愛麗絲遊了一次奇境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年僅6歲的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接受清室優待八條件,宣布愛新覺羅·溥儀退位。溥儀的退位結束了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社會。中國沒有皇帝了。
  • 溥儀第一次拿到工資,60塊買了啥?不愧是當過皇帝的人
    導語:溥儀第一次拿到工資,60塊買了啥?不愧是當過皇帝的人溥儀是清朝末代的皇帝,也是一位命運充滿坎坷之人。在1912年2月12日被逼退位,溥儀的經歷可以說是世間少有,獨一無二。在這世間上,應該很少有人能夠像溥儀這樣,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在日本投降之後,也就是在1945年的8月17日,溥儀當時正準備好要逃亡。但是沒有想到被蘇聯紅軍給俘虜帶回了蘇聯,在1959年時,溥儀終於得到了他的特赦令,溥儀終於獲得了特赦,還獲得了一份工作。就是到植物園去上班。
  • 中國每年猝死55萬人:不著急的人生,到底贏在哪裡
    標配焦慮見過一白領,是北京某上市公司的中層管理,從一無所有到月薪5萬,只用了10年的時間,30多歲,北京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其實已經很不錯了。但她覺得不行,這個速度太慢了,身邊的人都好幾套房了,有的人甚至靠著收房租就能衣食無憂,她開的車還是豐田。
  • 淺談《末代皇帝》:無可名狀的落寞,正是溥儀一生的寫照
    作為首部於紫禁城拍攝的西方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的影史價值固然舉世無雙。除了戰績彪炳和世界級製作團隊,《末代皇帝》片更重要的是為西方揭穿了五千年來帝制的核心,也是甫改革開放後,中方對世界的示好表現。可是,以上的官腔委實未能真正回應《末代皇帝》片的價值和創作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