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不少有名的人物流芳百世,他們的出現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一個好官對於百姓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畢竟百姓的利益也關乎到一個國家的命運,接下來要說到的這個好官想必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
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名臣,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包拯在職期間,鐵面無私、清正廉潔,不畏懼權貴,敢於幫百姓伸張正義,所以包拯自古以來都很得人們的喜愛。
包拯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他站在正義的一方,即使是自己家裡人犯了法,他也同樣秉公執法,大義滅親,因此包拯對達官貴族一樣不留情面,不少王公貴族、貪官汙吏都死於包拯的鍘刀下。
宋仁宗賜給包拯青天三鍘刀,又名御鍘三刀,御鍘三刀在此即如同當今萬歲親臨,三口鍘刀皆可先斬後奏。另外皇帝還賜給包拯三張空白聖旨,不管是誰阻攔包拯辦案皆任由包拯處置即三張空白聖旨。
青天三鍘刀分別是:龍頭鍘,可鍘皇親國戚、鳳子龍孫;虎頭鍘可鍘貪官汙吏、禍國奸臣;狗頭鍘可鍘土豪劣紳、惡霸無賴。有了皇帝的放權,包拯可以秉公執法,更不用怕達官貴族了。
不過一向鐵面無私、清正廉潔的包拯,卻不敢鍘柴文意,柴文意作惡多端,電視劇中的他更是殘暴,但為何包拯不敢鍘他呢?難道是柴文意的背景強大?其實柴文意是柴榮的後世子孫,而柴榮是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
在他的統治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後世更稱讚他是「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然而趙匡胤曾經是柴榮的手下將領,還屢創戰功,但是後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取代了後周的政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就這樣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不過趙匡胤當上皇帝後,對柴榮心懷愧疚,所以趙匡胤下令柴榮後世子孫若犯罪可免刑罰,趙匡胤的子孫將祖訓銘記在心,所以在宋朝時期,柴文意有了「免死金牌」,有皇帝「撐腰」,包拯自然無法用鍘刀來懲罰柴文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