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小故事:幽默之中有禪意

2021-03-02 七寶藏

佛教小故事

幽默之中有禪意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麼啦?」老和尚問。

「寫不好。」

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

「我就是覺得不好。」

小和尚繼續哭,「我是完美主義者,一點都不能錯。」

「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都不錯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反而是不完美了。

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又照鏡子,去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又一遍。

「你這是在幹什麼啊?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老和尚問。

「我有潔癖!」小和尚說,「我容不得一點髒,您沒發現嗎?每個施主走後,我都把他坐過的椅子擦一遍。」

「這叫潔癖嗎?」師父笑笑,「你嫌天髒、嫌地髒、嫌人髒,外表雖然乾淨,內心反而有病,是不潔淨了。」

小和尚要去化緣,特別挑了一件破舊的衣服穿。

「為什麼挑這件?」師父問。

「您不是說不必在乎表面嗎?」小和尚有點不服氣,「所以我找件破舊的衣服。而且這樣施主們才會同情,才會多給錢。」

「你是去化緣,還是去乞討?」師父瞪大眼睛,「你是希望人們看你可憐,供養你?還是希望人們看你有為,透過你度化千萬人?」 

老和尚圓寂了,小和尚成為住持。

他總是穿得整整齊齊,拿著醫藥箱,到最髒亂貧困的地區,為那裡的病人洗膿、換藥,然後髒兮兮地回山門。他也總是親自去化緣,但是左手化來的錢,右手就濟助了可憐人。他很少待在禪院,禪院也不曾擴建,但是他的信眾愈來愈多,大家跟著他上山、下海,到最偏遠的山村和漁港。

「師父在世的時候,教導我什麼叫完美,完美就是求這世界完美;師父也告訴我什麼是潔癖,潔癖就是幫助每個不潔的人,使他潔淨;師父還開示我,什麼是化緣,化緣就是使人們的手能牽手,彼此幫助,使眾生結善緣。」小和尚說,「至於什麼是禪院,禪院不見得要在山林,而應該在人間。南北西東,皆是我弘法的所在;天地之間,就是我的禪院。」

相關焦點

  • 王梵志,有禪意的唐詩,寒山和拾得,禪境的最高境界
    唐詩之中,有很大一部分詩歌,有著濃濃的禪意,人們乾脆就將這些詩歌稱為「禪詩」。喜歡寫禪詩的人,可是大有人在啊,有的人,本身就是和尚,王梵志、寒山、拾得,皎然等,都能寫一手絕妙的禪詩;還有的人,卻並非佛門之人,而是一些篤信佛教,崇尚佛家思想的文人,比如剛才所說的王維,就是其中的代表。
  • 佛教之中的舍利子
    佛教流傳華夏大地影響已經形成不可分割的璀璨文化。佛教神話故事更是深入人心,精彩分呈,源遠流長。古代人和尚毅力堅強,信仰堅定,為一心達到目標。吃盡人間苦,都一心向佛修煉不動搖,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最有禪意的民宿小院,不在京都而在遠山之中
    這間和風民宿:「青箬山房」,名字實在太好聽了,光看名字腦海中就能浮現出一間禪意十足隱在鬱鬱蔥蔥山中的小院子。民宿位於遠山深處,隱藏在浙江溫州永嘉的鶴盛鎮箬嫋村,就連地名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從溫州市區出發,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 姚俊甫淺析禪意書法與茶文化
    禪意書法的發展與佛教的興起有著密切聯繫。禪意書法中的禪與佛教中的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佛教在發展過程中經常存在著抄錄佛經的情況,而禪意書法的由來就是從抄經演變而來的,在抄經中不斷體現出不同風格的寫作文體,為抒書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江蘇無錫民宿:拈花灣禪意村舍民宿預訂-有美食美景,美好時光!
    抬頭就能將四季美景盡收眼底自助餐廳還貼心設立了兒童區餐區域小朋友可以自己動手拿各種美味 吃得更開心酒店的浣月山房日料餐廳也值得一試有美食有美景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寓意讓所有的人從心裡開始快樂起來而拈花灣也確實如此無錫拈花灣·禪意村舍
  • 禾易團隊新作:深度解讀4種禪意風格 中式·異域·現代·融合
    項目名稱:無錫「靈山小鎮·拈花灣」系列作品之樣板區建築面積:約1900平方米設計公司:禾易HYEE DESIGN攝影:空間攝影工作室 拈花灣禪意小鎮置身於無錫馬山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內,面臨煙波浩渺的萬頃太湖,背依佛教文化勝地靈山,在佛文化、吳文化和湖島風光完美結合的大善大美之地,成為國內首個主打「禪文化」的度假小鎮。
  • 佛教之中,出家為什麼需要父母同意?其實有三個原因
    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理論的核心是「空」、是「無」,甚至斷除人的正常欲望。因此,佛教認為,出家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因為出家就意味著要跟世俗的生活徹底脫離,也間接的斷除了人的部分欲望,正因為如比,出家也成為了修行佛法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 佛教之中,人死後去了哪裡?其實有兩個去處,真知道 的人並不多
    在絕大多數的宗教之中,「生從何來,死後去哪?」的問題幾乎都是它們最重要的主題之一,佛教也不例外,佛教對於這個問題的見解,相對於其它的教派,確實有獨到之處。佛教認為人是由投胎而來,也就是說只要你沒有跳出輪迴,只要你還沒有覺悟成佛,那就還是胎生之物,換句話說,如果你覺悟成佛,不再受輪迴之困,那你也就不用「來」了,也沒有「來」了。那麼,人最終將往何處去呢?這個問題得從兩方面來講,因為從佛教的角度看,人分為兩種:一是修行覺悟之人,二是不修行或還沒有覺悟的人。不同的人最終的去處也會有所不同。
  • 【無錫拈花灣】在禪意賞櫻勝地,將詩意醉在春光裡
    作為一座禪意小鎮,這裡素來享有「淨空、淨土、淨水」美譽,小鎮依山傍水,環境幽美,踏入其中,仿佛誤入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靈山小鎮·拈花灣位於無錫濱湖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山水之間,與靈山依山相鄰,將江南小鎮與東方禪意融為一體,整個景區沉浸在獨具一格的美學意境之中,將禪意生活詮釋得淋漓盡致。
  • 杭州靈隱景區有家茶舍,安靜透著禪意,不預定根本沒位置
    無論是老茶館裡老人們用方言聊著的家長裡短透出的市井喧囂,還是新派茶館裡精心布置的茶室,富有禪意的氛圍,都能讓你從不同角度通過手裡小小的茶盞,感受這座新一線城市飛速發展外的另一番面貌。枯榮生死、喜怒哀樂不過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風景在杭州靈隱景區藏著間叫一時的茶舍,午後斑駁的樹影投在低調的白牆上,窄窄的一道小門,讓你一不留心就會與它擦身而過。
  • 佛教小故事:一輪明月照人心
    有一天夜裡皓月當空,他在林間小路散完步準備回茅屋時卻碰上了一個小偷光顧。他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小偷在屋中實在找不到值錢的東西正要離去時卻看見了禪師,頓時驚慌無措。禪師卻和藹地說:「你走那麼遠的山路來看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吧。夜裡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完後就脫下了身上的外衣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 紅塵方外,虛實之間 —《禪意藝術攝影研修班》廣州班學習感悟
    在統一中尋變化、在靜態中尋動感,在複雜中尋簡單,在現實中造虛幻,在平凡中找亮點……早起、晚歸或有收穫,隨喜隨緣或有意外驚喜。上完第一階段的課,我就馬上拍出了有點禪意的作品《色即空》和《禪鏡》等,這些作品也許還很稚嫩,但對比以前卻是有不小的進步。
  • (英語幽默小故事)
    幽默(humor)最初是個醫學概念,指動植物中起潤滑作用的汁液,後來漸漸被引入文學藝術領域。
  • 39張禪意攝影作品,帶你走近普陀山的菩提禪境
    這39張普陀山禪意攝影照片,產生於『張望禪意攝影學院』舉辦的2020首期【普陀山禪意攝影之旅】。張望, 1988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第十五屆「奧賽」國際攝影評委、第十二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委、世界攝影節高峰論壇中國代表、浙江省文藝兩新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杭州市政協委員、正高職稱專家、【張望禪意攝影學院】院長。張望老師從事禪意攝影藝術創作持續十五載。
  • 生活|田旭桐 禪意江流石不轉
    江水湍流,石頭紋絲不動。內心深處的小和尚  田旭桐的畫屬於當代水墨,但畫中並沒有包含當代水墨畫的傳統元素——山水和花鳥,而是用水墨勾勒出各種抽象的幾何圖形。在千變萬化的抽象圖形之中,如Logo 一樣不變的是一個小和尚,神態安詳、身體蜷坐,好像一塊頑石。
  • 旅遊勝地,無錫毗鄰太湖,風景秀麗,被稱為中國最美的禪意小鎮
    假如你工作或學習累了,那麼你需要去放鬆一下,感受一下寧靜,在我國有很多這樣的地方,但聲名顯赫的有大有小,今天介紹的是無錫的一個旅遊度假勝地,在這裡你可以完全放鬆一下,不去想工作和學習,這裡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拈花灣。
  • 禪意雅致小沙彌的故事
    呆萌有趣的小沙彌有著濃厚的佛教色彩,佛教中年滿七歲,不到二十歲和尚的統稱小沙彌,或其他初級出家男子的稱呼,沙彌是梵語,義為勤策男,言其當勤受比丘的策勵;又有息慈之義,謂當息惡行慈。其地位低於比丘。相應的女性出家人稱為沙彌尼。通俗的來講小沙彌也就是小和尚的意思。最早的沙彌是釋迦牟尼的兒子羅睺羅。
  • 佛教的三尊佛,竟然有兩尊對應著封神之中的大人物,你猜是哪兩位
    西遊記之中,最為厲害的,就要屬如來佛祖了,在佛教之中,有著一種說法,叫做三世佛。這三世佛乃是前世佛,今世佛,來世佛。也就是所謂的過去佛,現在佛,還有未來佛。今天小編這裡不講這些,只是探究神話傳說而已。現在佛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如來佛祖,至於未來佛,其實也是大名鼎鼎,乃是彌勒佛,也就是將來接替如來,執掌佛教的下一任佛祖。那過去佛便是那最為著名的燃燈古佛了。三尊大佛,控制著整個佛教的過去,現在,未來,可以說是真正的掌控者。要說起這燃燈古佛,可是有著一段極為古老的淵源。
  •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何禪意,蘊含什麼哲理?
    王維是盛唐的三大詩人之一,提起他可謂是老少皆知,王維現存的詩作有400多首,並且有很多都列入教科書作為必背詩歌,其中《終南別業》是王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這首詩的禪意體現得非常充分,其背後的道理更加令人深思,僅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便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
  • 當我老了,一定要有間茶房,問古茶香裡,尋書禪意中
    這份渴望,化為了對茶室的嚮往,問古茶香裡,尋書禪意中。當我老了,一定要有間屬於自己的茶房,處處閒情雅致,讓自己沉靜在這一份寧靜之中,尋訪久違的詩意。我的茶室,不在乎大小。它可以是一個長長的茶席,席上杯盞瓷器,簡單雅致,席座在地上,在茶香嫋嫋之中,平心靜氣,拂去身心上的浮躁與不安,享受納蘭性德所言的「賭書消得潑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