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肩痛、頸肩不適,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肩周炎。其實生活中大量的的肩部問題都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損傷。
什麼是肩袖損傷呢?
肩袖損傷又稱肩袖創傷性肌腱炎。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四塊肌肉共同組成肩袖,它們的肌腱止於肱骨大、小結節把肩胛骨與肱骨相互連接,形狀相似於袖口把肱骨固定在盂窩,故名「肩袖」。
造成肩袖損傷的原因有很多,內因包括肩袖肌力量不平衡、肩袖肌靈活性差、內在彈性負荷過度、血液供應差、組織退變;而外因則有肩峰下撞擊、肩鎖關節形狀及外傷、肩胛運動異常、周圍肌肉不平衡、關節內損傷或病變、彈性負荷過度、反覆應力等。
但其實,臨床處理中會遇到的情況要複雜的多。今天咱們就重點來聊聊肩袖損傷。
我們將從肩部的解剖學出發,使大家了解到肩袖肌群是什麼、周圍的骨骼、肌肉等組織;再從肩關節運動系統出發,使大家了解到肩部可以做什麼運動,是怎麼在運動中引起損傷的;再從病理學的角度,通過簡易自查,使大家知道針對自己的問題該何去何從;最後為大家準備了主動預防、自主康復等系列乾貨。
沒症狀可以主動預防,輕度症狀可以自主康復,急性損傷可以科學處置,複雜症狀可以有條不紊的尋求醫療支持。
肩部的解剖學
肩部背面觀
肩部骨骼包括:肱骨、鎖骨、肩胛骨以及與肩部運動相關的胸骨、肋骨,組成肩部的6個關節。
盂肱關節: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多數咱們指的肩關節即盂肱關節。
肩鎖關節:肩胛骨的肩峰和鎖骨的外側端構成。
胸鎖關節:胸骨和鎖骨的內側端構成。
喙鎖關節:喙骨和鎖骨的外側端構成。
肩峰下關節:肩峰和肱骨頭構成。
肩胸關節:肩胛骨和胸廓後壁構成。
肩部正面觀
肩部的運動模式
肩部運動包括前屈、後伸、外展、內收、水平內收、水平外展、旋前、旋後。
肩關節前屈:由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鎖骨部纖維)、喙肱肌、肱二頭肌(長頭)引發運動,肩關節前屈活動度約為0°-180°。
肩關節後伸:由三角肌(後部纖維)、背闊肌、大圓肌、胸大肌(胸部纖維)、肱三頭肌(長頭)引發運動,肩關節後伸活動度約為0°-60°。
肩關節外展:由三角肌、岡上肌、胸大肌引發運動,肩關節外展活動度約為0°-180°。
肩關節水平內收:由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引發運動,肩關節水平內收約為0°-130°
肩關節水平外展:由三角肌(後部纖維)、岡下肌、背闊肌、小圓肌引發運動,肩關節水平外展約為0°-40°
肩關節內旋:由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肩胛下肌引發運動,肩關節內旋約為0°-70°
肩關節外旋:由三角肌(後部纖維)、小圓肌、岡下肌引發運動,肩關節外旋約為0°-90°
肩袖損傷的病理學分析
肩袖又叫旋轉袖,是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複合體,肱骨頭的前方為肩胛下肌腱,上方為岡上肌腱,後方為岡下肌腱和小圓肌腱,這些肌腱的運動導致肩關節旋內,旋外和上舉活動,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肌腱將肱骨頭穩定於肩胛盂上,對維持肩關節的穩定和肩關節活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肩袖肌群
即為: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
肩袖損傷即肩袖肌腱或合併肩峰下滑囊創傷性炎症病變,此傷多見於籃球、乒羽網球、健身、遊泳等肩部負荷較大的運動。
肩袖是肩關節活動的弱點,轉肩時它不僅要保護關節的穩定,同時承擔著轉肩動力的重任,再加上它與肩峰緊貼,肩峰下通道狹窄,很容易受到擠壓和摩擦,使肩袖肌腱、韌帶和滑囊發生微細損傷和勞損。
肩袖損傷的病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外源性的機械性撞擊,即肩峰下撞擊下導致肩袖損傷;另外一個是內源性退變導致肩袖損傷,還有血運影響以及創傷所致肩袖損傷。
肩袖撕裂
肩關節反覆旋轉或超常範圍的運動,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受到反覆牽扯,並與肩峰和喙肩韌帶不斷的摩擦及擠壓,造成岡上肌肌腱斷裂,引發肩袖撕裂。
疼!真疼!
肩袖損傷會引起肩部疼痛,多為持續性鈍痛,可向上臂或頸部放射,肩外展或伴有內旋和外旋時疼痛加重。壓痛肩峰下的深部,以肱骨大結節處壓痛最為明顯。夜間疼痛加重,常常痛醒,難以換側臥位。
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
一張圖讀懂「肩周炎」與「肩袖損傷」
肩袖簡易自查
疼痛弧試驗:肩外展或被動外展患肢,當外展到60°~120°範圍時,岡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現疼痛為陽性。
垂臂試驗:肩外展90°,水平內收45°,緩慢放下手臂,引發劇烈疼痛或難以控制下落即為陽性,考慮肩袖撕裂或肌腱病變。
繞頸抗阻試驗:手置於對側肩,肘部向上抬,對側手施加向下阻力,肌力明顯下降,肩峰下產生疼痛為陽性。
頂牆試驗:側向對牆,肩關節用力外展,岡上肌物無力,肩峰下疼痛為陽性。
肩袖損傷分期(Neer分期):
I 期為年齡
Ⅱ期為年齡25~40 歲,反覆創傷引起慢性肌腱炎,持續性肩痛,常於夜間加重,體徵與I 期相似但更重
Ⅲ期包括完全性肌腱斷裂、骨性改變,年齡在40 歲以上,病史長,可以輕度肩痛到嚴重肩痛,夜間為甚
Neer分期提示我們,年齡是肩袖損傷診斷的重要因素,MRI診斷時也要注意這點,而且1、2期代表退變,建議選擇保守治療,3期為撕裂,也就是真正的肩袖損傷,大部分符合手術指徵。
自主預防及康復
所需器械:冰敷袋、彈力繩、毛巾。
訓練動作1
訓練動作1:將彈力繩固定在腳下,患側直臂做肩關節前屈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2
訓練動作2:將彈力繩固定在前上方,患側直臂做肩關節後伸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3
訓練動作3:將彈力繩一端固定在腳下,患側做直臂肩關節外展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4
訓練動作4:將彈力繩一端固定在患側側面,患側做直臂肩關節內收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5
訓練動作5:將毛巾置於患側腋下位置,彈力繩固定在患側側面,屈肘位,患側做肩關節內旋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6
訓練動作6:將毛巾置於患側腋下位置,彈力繩固定在健側側面,屈肘位,患側做肩關節外旋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無痛範圍(活動度)及無痛強度(阻力、頻次)內適當運動。
運動後冰敷15-20mins,5次/天。
-END-
來源:東環康復工作室出鏡示範Joy老師
東環康復工作室是一家以康復醫學及運動醫學為背景的康復中心,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業、科學的康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