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的解剖分析、自查與康復訓練

2020-12-24 騰訊網

一提到肩痛、頸肩不適,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肩周炎。其實生活中大量的的肩部問題都不是肩周炎,而是肩袖損傷。

什麼是肩袖損傷呢?

肩袖損傷又稱肩袖創傷性肌腱炎。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四塊肌肉共同組成肩袖,它們的肌腱止於肱骨大、小結節把肩胛骨與肱骨相互連接,形狀相似於袖口把肱骨固定在盂窩,故名「肩袖」。

造成肩袖損傷的原因有很多,內因包括肩袖肌力量不平衡、肩袖肌靈活性差、內在彈性負荷過度、血液供應差、組織退變;而外因則有肩峰下撞擊、肩鎖關節形狀及外傷、肩胛運動異常、周圍肌肉不平衡、關節內損傷或病變、彈性負荷過度、反覆應力等。

但其實,臨床處理中會遇到的情況要複雜的多。今天咱們就重點來聊聊肩袖損傷。

我們將從肩部的解剖學出發,使大家了解到肩袖肌群是什麼、周圍的骨骼、肌肉等組織;再從肩關節運動系統出發,使大家了解到肩部可以做什麼運動,是怎麼在運動中引起損傷的;再從病理學的角度,通過簡易自查,使大家知道針對自己的問題該何去何從;最後為大家準備了主動預防、自主康復等系列乾貨。

沒症狀可以主動預防,輕度症狀可以自主康復,急性損傷可以科學處置,複雜症狀可以有條不紊的尋求醫療支持。

肩部的解剖學

肩部背面觀

肩部骨骼包括:肱骨、鎖骨、肩胛骨以及與肩部運動相關的胸骨、肋骨,組成肩部的6個關節。

盂肱關節: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多數咱們指的肩關節即盂肱關節。

肩鎖關節:肩胛骨的肩峰和鎖骨的外側端構成。

胸鎖關節:胸骨和鎖骨的內側端構成。

喙鎖關節:喙骨和鎖骨的外側端構成。

肩峰下關節:肩峰和肱骨頭構成。

肩胸關節:肩胛骨和胸廓後壁構成。

肩部正面觀

肩部的運動模式

肩部運動包括前屈、後伸、外展、內收、水平內收、水平外展、旋前、旋後。

肩關節前屈:由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鎖骨部纖維)、喙肱肌、肱二頭肌(長頭)引發運動,肩關節前屈活動度約為0°-180°。

肩關節後伸:由三角肌(後部纖維)、背闊肌、大圓肌、胸大肌(胸部纖維)、肱三頭肌(長頭)引發運動,肩關節後伸活動度約為0°-60°。

肩關節外展:由三角肌、岡上肌、胸大肌引發運動,肩關節外展活動度約為0°-180°。

肩關節水平內收:由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引發運動,肩關節水平內收約為0°-130°

肩關節水平外展:由三角肌(後部纖維)、岡下肌、背闊肌、小圓肌引發運動,肩關節水平外展約為0°-40°

肩關節內旋:由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肩胛下肌引發運動,肩關節內旋約為0°-70°

肩關節外旋:由三角肌(後部纖維)、小圓肌、岡下肌引發運動,肩關節外旋約為0°-90°

肩袖損傷的病理學分析

肩袖又叫旋轉袖,是包繞在肱骨頭周圍的一組肌腱複合體,肱骨頭的前方為肩胛下肌腱,上方為岡上肌腱,後方為岡下肌腱和小圓肌腱,這些肌腱的運動導致肩關節旋內,旋外和上舉活動,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肌腱將肱骨頭穩定於肩胛盂上,對維持肩關節的穩定和肩關節活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肩袖肌群

即為: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

肩袖損傷即肩袖肌腱或合併肩峰下滑囊創傷性炎症病變,此傷多見於籃球、乒羽網球、健身、遊泳等肩部負荷較大的運動。

肩袖是肩關節活動的弱點,轉肩時它不僅要保護關節的穩定,同時承擔著轉肩動力的重任,再加上它與肩峰緊貼,肩峰下通道狹窄,很容易受到擠壓和摩擦,使肩袖肌腱、韌帶和滑囊發生微細損傷和勞損。

肩袖損傷的病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外源性的機械性撞擊,即肩峰下撞擊下導致肩袖損傷;另外一個是內源性退變導致肩袖損傷,還有血運影響以及創傷所致肩袖損傷。

肩袖撕裂

肩關節反覆旋轉或超常範圍的運動,引起肩袖肌腱和肩峰下滑囊受到反覆牽扯,並與肩峰和喙肩韌帶不斷的摩擦及擠壓,造成岡上肌肌腱斷裂,引發肩袖撕裂。

疼!真疼!

肩袖損傷會引起肩部疼痛,多為持續性鈍痛,可向上臂或頸部放射,肩外展或伴有內旋和外旋時疼痛加重。壓痛肩峰下的深部,以肱骨大結節處壓痛最為明顯。夜間疼痛加重,常常痛醒,難以換側臥位。

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

一張圖讀懂「肩周炎」與「肩袖損傷」

肩袖簡易自查

疼痛弧試驗:肩外展或被動外展患肢,當外展到60°~120°範圍時,岡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現疼痛為陽性。

垂臂試驗:肩外展90°,水平內收45°,緩慢放下手臂,引發劇烈疼痛或難以控制下落即為陽性,考慮肩袖撕裂或肌腱病變。

繞頸抗阻試驗:手置於對側肩,肘部向上抬,對側手施加向下阻力,肌力明顯下降,肩峰下產生疼痛為陽性。

頂牆試驗:側向對牆,肩關節用力外展,岡上肌物無力,肩峰下疼痛為陽性。

肩袖損傷分期(Neer分期):

I 期為年齡

Ⅱ期為年齡25~40 歲,反覆創傷引起慢性肌腱炎,持續性肩痛,常於夜間加重,體徵與I 期相似但更重

Ⅲ期包括完全性肌腱斷裂、骨性改變,年齡在40 歲以上,病史長,可以輕度肩痛到嚴重肩痛,夜間為甚

Neer分期提示我們,年齡是肩袖損傷診斷的重要因素,MRI診斷時也要注意這點,而且1、2期代表退變,建議選擇保守治療,3期為撕裂,也就是真正的肩袖損傷,大部分符合手術指徵。

自主預防及康復

所需器械:冰敷袋、彈力繩、毛巾。

訓練動作1

訓練動作1:將彈力繩固定在腳下,患側直臂做肩關節前屈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2

訓練動作2:將彈力繩固定在前上方,患側直臂做肩關節後伸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3

訓練動作3:將彈力繩一端固定在腳下,患側做直臂肩關節外展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4

訓練動作4:將彈力繩一端固定在患側側面,患側做直臂肩關節內收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5

訓練動作5:將毛巾置於患側腋下位置,彈力繩固定在患側側面,屈肘位,患側做肩關節內旋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訓練動作6

訓練動作6:將毛巾置於患側腋下位置,彈力繩固定在健側側面,屈肘位,患側做肩關節外旋抗阻運動,8-10次/組,3-5組/天。

無痛範圍(活動度)無痛強度(阻力、頻次)內適當運動。

運動後冰敷15-20mins,5次/天。

-END-

來源:東環康復工作室出鏡示範Joy老師

東環康復工作室是一家以康復醫學及運動醫學為背景的康復中心,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專業、科學的康復服務。

相關焦點

  • 如何判斷肩關節痛是「肩袖損傷」還是「肩周炎?
    肩袖損傷的治療原則截然相反,肩袖損傷是肌腱損傷,急性期肩關節需要固定制動2-3周,保持肩部絕對休息,使得受傷的肌肉或肌腱慢慢得到恢復。如果在肩袖損傷情況下堅持繼續鍛鍊,只會讓肩袖的撕裂加重,就像袖口破了不早期修補,破口越拉越大,最後出現巨大肩袖撕裂,即使手術也無法將其修補,最終導致肩關節周圍肌肉萎縮,肩關節脫位。
  • 持續肩痛並非肩周炎,可能是肩袖損傷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更令人擔憂的是,盲目訓練不僅不能改善症狀,還會造成二次損傷。肩周炎與肩袖損傷肩周炎又稱為「凍結肩」,主要是由於肩關節周圍組織老化而粘連造成的肩膀疼痛。伴隨著關節活動功能下降,而肩袖損傷指的是肩關節周圍重要的動力結構發生不可逆的磨損或斷裂。其實,肩周炎引起的肩膀疼痛只是少數,肩袖損傷才是引起肩膀持續疼痛的主要原因。
  • 強中自有強中手,肩袖肌群帶頭走
    一、肩袖肌群的組成和功能肩袖:肌腱均起於肱骨大小結節,部分起自肱骨解剖頸,為聯合腱,以袖口稱肩袖。功能: 固定肱骨頭,旋轉肩關節,協調三角肌外展上臂。肩袖肌群肌肉解剖示意圖二、肩袖肌群的鍛鍊不容忽視肩袖屬於深層肌肉,在常規的推拉訓練中不容易得到全面的功能性訓練,所以很容易就忽略掉,讓其變弱。但是肩關節的穩定直接取決於肩袖肌群的強弱,所以肩袖肌群的穩步發展,關係到你所有肩關節參與活動訓練的安全指數。
  • 肩周炎和肩袖損傷症狀相似 專家提醒需防誤診
    「肩周炎」4年  越康復訓練病情越嚴重  劉大爺從廠裡退休後,常常去公園或者廣場進行各種運動。4年前,他的肩部開始隱隱作疼,一開始他以為是肌肉酸疼,並未放在心上,依舊堅持鍛鍊。但是一個星期後,他的肩疼程度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於是劉大爺前往家附近的醫院看診,醫生診斷為肩周炎,給他開了一些鎮痛消炎的藥物。
  • 肩袖疾病的認識
    一、骨骼、肌腱、滑囊以及神經血管解剖••••1.肩峰形態及肩袖損傷的風險:在肩胛骨的 Y 型視角下可以觀察到三種肩峰的形態:(1)水平型;(2)曲線型;(3)鉤型。目前,鉤型肩峰佔總人群的 2 6%,也存在於絕大多數肩袖損傷的患者。但是,使用平片很難評估肩峰的三維形態。
  • 3步循序漸進糾正訓練,快速修復肩關節損傷,消除健身肩關節疼痛
    二、肩關節的解剖結構。三、肩關節損傷的種類及其原因。四、3步肩關節循序漸進糾正訓練。肩袖肌群和肩胛骨肌群為肩關節提供動態穩定性,肌肉群之前形成力偶關係(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對平行力稱為「力偶」)來動態穩定肩關節和給肩關節提供運動。通過以上肩關節的解剖結構,我們再來分析形成肩關節疼痛的原因就相對簡單了。
  • 6個動作教你自測肩周炎和肩袖損傷,在家就能改善
    2021年康復考試課程早買優惠  黃姣潔 冉冉運動康復 ID rrfitness  說到肩部疾病,肩周炎和肩袖損傷是為人所知最多的。肩部沒有外傷也出現疼痛,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肩周炎。但實際上肩袖損傷的發病人群比肩周炎更多,這兩種疾病因症狀相似,有時候肩袖損傷被誤認為是肩周炎,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 想要擁有無痛且強壯的肩膀,肩袖肌群的訓練不能少!看看該怎麼練
    然而,強壯的肩袖肌肉對於運動表現和損傷的預防是非常關鍵的。本文就跟大家聊聊有關肩袖肌群的訓練。肩袖肌群的解剖肩袖肌群分為四塊較小的肌肉,它們分別是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因此,你可以看到,如果肩袖肌群無力或者薄弱,那麼肩關節的穩定性就肯定會受到影響。肩袖損傷是什麼?最常見的兩種肩袖損傷是撞擊和撕裂。當肩袖軟組織腫脹且發炎時,就會出現肩關節撞擊。
  • 脊髓損傷康復訓練方法
    ,影響到患者的生活,那麼,哪些訓練方法能幫助脊髓損傷患者? 脊髓損傷康復訓練方法:1、肌力訓練: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同訓練的重點有所不同。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肌力訓練的重點是上肢肌肉,而不完全性脊髓損傷的患者,殘留肌肉要一併訓練。肌力3級的肌肉可以採用主動運動;肌力2級時可以採用助力運動、主動運動;肌力1級和0級時只有採用功能性電刺激的方式進行訓練。
  • 臀大肌步態分析、功能、評估及康復訓練
    臀大肌步態分析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出,正常步態時,足跟著地時地反力向後方,因為慣性力使得髖關節屈曲和屈曲,這時候需要臀大肌進行支撐維持。
  • 【解剖基礎】詳解「肩胛下肌與前鋸肌」
    「肩袖肌群」家族那麼,單說肩胛下肌損傷都會有哪些表現呢?很多醫者或康復師聽到這裡就會想「這到底是哪裡痛?」胸脅苦滿、英雄氣短還和「翼狀肩胛」也有關而對於前鋸肌的康復了解了-解剖和功能自然也就手到擒來▼▼▼▼手法
  • 韌帶損傷後應該怎麼做?及時治療以及功能康復訓練
    韌帶損傷是一種比較容易發生的運動損傷。那麼,韌帶損傷會有後遺症嗎?韌帶損傷患者若及時進行正規的治療以及做好康復訓練,是不會有後遺症的。所以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可能有些患者會覺得自己的情況比較嚴重,擔心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 肩膀不適是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找好這4點能區分
    在肩膀部位的疾病有肩周炎和肩袖損傷。這兩者是不同的,所以當肩部不適的時候,可能是這兩者中的一個導致的。了解兩者的區分,從而判斷肩部的不適是哪種疾病引起的。那麼,肩周炎和肩袖損傷有什麼區別?肩周炎和肩袖損傷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區別:1、病因不同。肩周炎是主要是由於激素異常而導致的。肩袖損傷主要是由於肩關節部位受到了一定的損傷,肩袖部位韌性下降,加上長期的磨損,所以引起肩關節部位疼痛。2、患者年齡人群不同。
  • 肩痛是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教你一招輕鬆辨別
    臨床上有85%的肩痛病人都是由於肩袖損傷跟肩峰撞擊這兩個疾病所導致的,而單純的由肩周炎引起肩痛的病人只佔不到5%。所以臨床上要注意鑑別肩袖損傷跟肩周炎,患者更應該深入的去辨別肩痛來源於什麼,是肩袖損傷?還是肩峰撞擊?還是確實是單純的肩周炎?這是需要找專業的醫生去鑑別診斷的。如何區分肩袖損傷和肩周炎?
  • 損傷後如何康復?
    很多年輕的朋友平時喜歡打球和踢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半月板損傷此外什麼是半月板半月板由2個纖維軟骨板構成呈「C」字型,外緣厚,內緣薄緊密附著在脛骨平臺中部被稱為髁間結節的骨性突起處圖片來源:運動解剖書>増加腿部肌肉離心收縮緩衝能力綜合減少半月板所受衝擊力最終延長半月板的壽命減小半月板受傷機率半月板損傷後如何康復
  • 肩袖損傷中這塊肌肉最易受傷,動圖演示如何預防!
    岡上肌損傷岡上肌是組成肩袖的四大塊肌肉之一,其肌腱行於肩峰骨面之下,經常處在肩峰與肱骨大結節的擠壓、摩擦與撞擊之中,也正因為岡上肌這種特殊的結構和功能特點,讓岡上肌成為肩袖損傷中最易受傷的部分。有報導顯示,岡上肌肌腱撕裂佔肩袖損傷的85%以上。
  • 2021年6月24至30日博醫第119期臨床實戰3D解剖拉伸康復研修班(長沙站)
    同時可協助考國標委頒發的康復理療師證     請有意者抓緊時間報名。課程簡介:3D解剖拉伸康復是趙平政老師和郎曉光老師,以吳振巍老師創立的3D運動解剖和苗振老師創立的諾亞地拉伸療法結合現代康復及個人的臨床經驗組合而成的一套安全高效簡單易學的療法。
  • 啞鈴肩部訓練,4個動作穩定肩袖刺激三角肌,幫你練出漂亮肩膀
    從功能上來看,穩定的肩袖肌群與發達的三角肌可以提高胸背部甚至是下肢訓練的表現,而如果肩袖不夠穩定,三角肌不夠發達,不但會影響整體的訓練效果,還會增加訓練風險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都應該重視對於肩部的訓練。
  • 康復訓練應該這麼做
    走、跑、跳等基本活動均需要踝關節的輔助,但由於踝關節特殊的解剖生理結構特點,當關節作蹠屈運動時,滑車較窄的後部進入關節窩內,踝關節鬆動且易做側方運動,關節損傷極易出現,輕者多為扭傷,重者可能骨折。無論是何種損傷,一定的康復鍛鍊有利於患處的恢復。
  • 你需要這6個小技巧,避免健身房肩部損傷!
    但是,我們希望可以幫助避免一些運動中可能但不必要的損傷。肩上有很多毛病,不用說,預防肩膀疼痛比嘗試治癒疼痛更好。為此,這裡有幾種避免肩膀酸痛的策略。你也可以使用這些方法來緩解輕度的肩部疼痛,並防止其惡化。但是,如果肩膀疼痛持續存在或加重,則應停止訓練,並由合格的醫學專家(最好是運動損傷專家)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