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複合動作在健身計劃中的重要性,它們應該是訓練的主體。在上肢訓練中,槓鈴平板臥推和站姿槓鈴推舉(或者過頭推舉)是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兩個動作。
然而,大重量的推類動作往往會使不少人的肩膀出現問題。有的人做臥推肩膀沒事,但是做過頭推舉就很難受,相反的情況也存在。
雖然肩膀的疼痛原因非常多,但是有一個是比較常見且被不少人忽略的,那就是薄弱的肩袖肌群。我們可以看到不少人表層肌群練得不錯,胸肌很飽滿,但是他們的肩袖肌群不一定強壯。
而且這種情況也不一定只出現在新手中,往往很多老手都容易忽略肩袖肌群的訓練,因為他們覺得很無聊或者麻煩。然而,強壯的肩袖肌肉對於運動表現和損傷的預防是非常關鍵的。本文就跟大家聊聊有關肩袖肌群的訓練。
肩袖肌群的解剖
肩袖肌群分為四塊較小的肌肉,它們分別是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
岡上肌是一塊非常小的肌肉,其作用比較微弱,但它與三角肌協同工作,可以使上臂外展。當我們在做側平舉時,前15度的部分就是岡上肌發力為主導。
岡下肌則相對較大,能夠使肩關節外旋。小圓肌位於岡下肌下方,功能與岡下肌類似。肩胛下肌是最大的肩袖肌群,我們可以從正面觀中看到,它的功能主要是使肩關節內旋。
這4塊小肌肉一起被稱為肩袖肌群,它們的肌腱附著於關節囊上。此外,它們的收縮能帶動大臂活動,是關節中重要的「活韌帶」。
由於肩關節骨質形態和薄弱的聯結,它的穩固性非常差,所以必須靠關節周圍的肌肉收縮來支撐整個關節的穩定。因此,你可以看到,如果肩袖肌群無力或者薄弱,那麼肩關節的穩定性就肯定會受到影響。
肩袖損傷是什麼?
最常見的兩種肩袖損傷是撞擊和撕裂。
當肩袖軟組織腫脹且發炎時,就會出現肩關節撞擊。
那些發炎或者撕裂的肌腱就會腫脹,填充正常關節活動幅度所需的空間。然後,當肩膀移動時,就會導致肌肉的疼痛。
肩膀的撞擊也可能由外傷或者重複性的使用導致。過頭的一些動作,比如打棒球,或者過頭推舉,都可能會導致炎症,從而引發撞擊。
當肩袖肌肉或者肌腱真正發生撕裂時,就表示肩袖出現了撕裂。撕裂可以是輕微的,也可以是嚴重的,主要由撕裂的組織以及撕裂的深度和厚度決定。
如何應對肩袖損傷?
應對的方法取決於損傷的本質和嚴重性。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積極休息和強化肌肉的方法來恢復。然而,嚴重的損傷,比如深度撕裂,可能就需要手術了。
決定肩膀的損傷程度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因為:
疼痛並不是損傷嚴重程度的可靠指標。肌腱炎或者滑囊炎可以非常痛,而一個深度的撕裂可能還沒那麼疼。另外,疼痛的因素非常多,有時候還受心情、感覺等影響。肌肉嚴重薄弱可能表示有撕裂。深度撕裂的人通常會發現他們無法將手臂放在特定的位置,而且會很難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與疼痛一樣,失去活動度也不是一個可靠的指標。任何產生疼痛的情況一般都會限制關節活動幅度,但有時候有嚴重撕裂的人也會有正常的活動幅度。如果你知道或者懷疑你有肩袖損傷,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我的建議還是去看醫生。
如何預防肩袖疼痛和損傷?
預防肩袖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強化相關肌肉。
這對於健身愛好者和運動員來說尤其重要,因為他們通常傾向於專注大肌肉,而忽略了小的深層肌肉。比如,許多訓練計劃中就有不少水平和垂直推的動作,拉的動作相對較少。長時間下來,這就容易導致前後肌肉的不平衡。然而,如果你能將推和拉的動作和力量平衡下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要單獨加入肩袖肌群的訓練,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動作。
動作1:外旋
如果你將手臂放在身體一側,將前臂抬到90度,然後將手旋到遠離身體方向,這就是外旋:
那麼將這個動作應用到實踐可以是這樣的:
側臥在臥推凳或者瑜伽墊上,一隻手拿一個小啞鈴,大臂夾緊,然後做一個肩外旋的動作。當然,外旋的方式有很多種,你還可以用龍門架等。
動作2:內旋
很明顯,內旋就是與外旋相反的動作,應用到實踐就是這樣的:
動作3:肩胛骨側平舉
許多人做側平舉時會將手臂打得過開,也就是完全在身體的兩側做。但是我比較推薦像下面這樣來做:
手臂稍微往前,在肩胛骨的平面去做一個上抬的動作。
動作4:面拉
許多人會用面拉練三角肌後束,但實際上它對於肩袖肌群的刺激也不錯,因為動作會涉及到肩膀外旋。
如何將肩袖肌群的訓練加入到計劃中去?
現在你知道了該練哪些動作,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安排計劃。
首先,雖然我比較提倡大重量的訓練,但是肩袖肌群的訓練我不太建議使用過大的重量。不過,你還是需要在這些動作上去漸進變得更加強壯,我更推薦做10-15次的重複,可以到力竭。
這就意味著,當你能夠做到15次重複時,你就可以稍微提高一點重量了。如果你不能做到10次,那就說明重量太重了。
至於訓練量和頻率,相對其他肌肉就簡單很多。將這些動作每周練1-2次,每次1-3組就足夠了。一般來說,我比較喜歡放在推類動作之後來做。
OK,以上就是今天有關肩袖肌群的分享。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可以在留言中評論。覺得不錯可以點讚關注。#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