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用一個字來概括對OPPO R11S,那就是「紅」!這不僅因為OPPO及其產品本身優異的市場表現,眾多當紅明星親身代言的熱鬧景象,更因為臨近辭舊迎新的時節,其主打的紅色版的應景配色,和其獨有的「星幕屏」的別致效果。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度使用後,相比正代R11,新意似乎也就只有這麼些了。
「套路」式改變,好在尚有亮點
由於發布的時間相對靠後,事實上早在OPPO R11S發布之前,不少人都已摸清了這類18:9「泛全面屏」機型的主流打造「套路」——前置指紋後移,然後將原有16:9屏幕替換為18:9屏幕,再通過壓縮「額頭」、「下巴」使得屏幕明顯增大的同時整機尺寸和之前基本保持一致。因此OPPO R11S乍一看來也同樣沒能免俗,甚至此前讓人略感「新意」和「創新」的微縫天線,也重新退回到「粗線條」的傳統方案。
好在使用過程中,亮點還是有的。首先一點就是背蓋弧度曲線營造出的「薄」,這是日常最可被感知的精緻感,同時所帶來的手感也比較舒適。但這點只能算R11的延續,並不「新」。新意上一點小小的突破在於紅色版獨有的「星幕屏」設計。這一上下兩端的紅黑漸變色設計,算得上是引入「全面屏」後一處討巧的創新結合,的確能讓屏佔比看起來比實際更大——半個月後我發現其所帶來的視覺錯覺其實是讓「額頭」看起來更小。同時在使用中我發現由此帶來的一個實用功能,就是多部手機同時正面平放在桌子上時,R11S的這點「漸變紅」能夠讓我快速的找準自己的手機。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肯定,就是OPPO R11S的整機做工用料都算得上是國產廠 商中第一梯隊的表現水準,這在我初次上手時,就能從視覺和觸感上很直觀的將其和同為「全金屬一體機身」設計的不少千元機明顯區分開來,工藝上的精緻感還是很能給人好感的。
「低配高價」背後,也有實力凸顯
「低配高價」似乎成為了近幾年來OV市場表現極其優異的「原罪」。過往的機型暫且不論,至少這點落在OPPO R11S上,以及參考我長時間的使用感受來說,低配?怕是不存在的,最多只是沒有用到頂配;高價?也不盡然,最多只能說「賣得不便宜」。
首先是高通驍龍660的使用。這點不單因為這枚驍龍660本身所帶來的越級表現——很多時候就直觀感受而言都會讓我有種這其實是一款驍龍8系處理器的錯覺,更在於OPPO首發驍龍660的特別身份。據悉,早在驍龍660的研發階段OPPO就有參與,尤其是處理器的ISP(影像處理器)部分更有深度定製。以一個直觀的感受為例,在一個多月的使用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在一些場景下,OPPO R11S的成像效果要明顯好於OnePlus 5T,並且隨著使用的深入,我發現這種情況還不在少數。要知道後者在影像模組上與OPPO R11S有著極高的相似度,而在處理器上使用的是更高一級的旗艦晶片——高通驍龍835。
因此,整體而言,OPPO R11S的拍照體驗在同價位機型中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它做到了「快」和「好」——用起來反應迅速、不會拖泥帶水,同時很容易產生出令人滿意的照片。同時我也發現一貫被我所忽視的前置自拍功能,「拍得好看」的情況下真的很能給人以愉悅感。之前我一直覺得自拍、美顏,這些都是小女生、女孩子們的「專利」。結果將OPPO R11S用作主力機的這段時間,我也會經常和兒子「隨手一拍」來張合影,這的確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項體驗。可以說OPPO R11S對我的改變在於,如果今後再選手機,我一定會將前置自拍效果納入考量因素。因此總得來說,「前後2000萬」都實際效果而言還是對得起這個主打宣傳口號的。
在系統功能的使用中,一個明顯的感覺是除了常用的功能基本上都還齊全外,系統的流暢程度和穩定性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有上佳表現——儘管這一點的另一面是功能豐富程度不是那麼的多而全,系統更新頻率不會那麼快,上手的整個生命周期在軟體層面都不會有多少新意和變化,但就使用角度而言,更多的只是一種取捨結果。此外,我認為OPPO R11S比較討巧的一點在於,雖說硬體配置在性能上並非頂級,但軟體層面的優化上針對性很強,使得其在當前的熱門遊戲上,依靠系統的遊戲加速模式都能夠有比較出色的表現,不論「開黑」還是「吃雞」,對比同價位機型表現優秀,流暢性和穩定性甚至好於一些「單看配置」高於它的「選手」。
至於快充,雖然如今OPPO本身已經不大將其作為一個主打賣點進行宣傳了,安卓陣營也已有很高的普及度了,但OPPO R11S所配備的VOOC閃充的確有獨到之處。由於採用了低電壓、大電流的技術方案,除了快充過程中機身發熱控制得很好外(發熱主要集中在充電器一端),能夠在亮屏使用過程中快充、初期充電速度非常快,這兩點在日常使用中都極具實際意義,特別是後者,OPPO R11S在電量低於20%的情況下,前30分鐘內的充電速度,與我印象中支持快充的「其它機型」都要明顯來得更快。
還有一個細節在於,我本身對於AMOLED屏幕是非常牴觸的,這主要源於早年在三星S3、S4上一些讓我覺得不舒適的體驗,但在OPPO R11S上,這麼長時間使用下來,我發現通過這麼些年的技術發展,它所採用的這塊AMOLED屏幕對我而言是完全可以適應和接受的。
風格進取之下,保守依舊有些苗頭
儘管OPPO時尚、年輕、潮流的品牌風格已經深入人心,但事實上,OPPO可能是升級最為保守的廠商之一,這點單從OPPO R11S的變化就有明顯感受。其中一點令我特別難以接受的就是作為一款2017年末的新品,OPPO R11S依然選擇繼續沿用microUSB接口。官方的解釋是為了把機身做得更薄,即便如此,也很難讓我接受從早已習慣的USB type-C接口(插入不分正反)上回到microUSB不是一種倒退。但令我內心糾結的是,OPPO遍布全國、甚至在三、四線城市都有極高普及度的免費閃充櫃,又確實非常方便,改換接口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將失去這一資源又讓我有些「恨不起來」。
但在另一方面上OPPO所表現出的「不思進取」,就無論如何都令我難以理解。這套OPPO自行定製的ColorOS,儘管在OPPO R11S上版本號已經來到了3.2,但在全面「iOS風格化」後,已經很長一段時間難見「穩定」與「快」之外的任何亮點了,無論是在界面設計還是系統功能上,都看不到任何有關「創新」的努力。這一點,如果說早期在降低「iPhone遷移用戶」的上手難度還多少有點積極意義的話,如今以OPPO的體量和市場地位而言,怎麼說都不再合適,更何況在外形設計上,OPPO已經交出「微縫天線」和「星幕屏」這樣的微創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