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14:36:35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坐在沙發上的中年男子穿著格子襯衫,嘴角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已經有些花白的頭髮和胡茬都讓人聯想到了「滄桑」。這就是那個曾經用無數TVB經典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林保怡;但這又可以說不是林保怡,起碼和大家在TVB螢屏上見慣了的他相去甚遠。
林保怡在《嘆息橋》中飾演李子勇
3月28日,林保怡重回觀眾視野:他既做主演又當監製的愛情懸疑劇《嘆息橋》在優酷上線。正式開播前,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提前看到了該劇前3集,可以說「初揭面紗」的林保怡的確不同以往,不同於TVB時代的「曾家原」「 孫白颺」。稍後受訪時,林保怡也坦言當年離開TVB正是想告別光環,自己去闖一闖。
燒腦
我希望大家帶著腦子去細心看
從風格上說,林保怡時隔3年回歸帶來的《嘆息橋》和他此前的愛情生活劇《瑪嘉烈與大衛綠豆》算得上是一脈相承:既有偏文藝的範兒、又都關注的是普通人生活中的愛情日常,並且兩者都是只有一共只有15集的短劇。
同一件事、同一個場景卻用不同當事人的視角分別展現是《嘆息橋》燒腦的亮點之一
不同則在於《嘆息橋》用一種「羅生門」的方式(當事人各有各的視角、看法)為全劇營造出了一種頗有味道的懸疑感。全劇共涉及了6對男女,他們數十年間在愛情、友情中的兜兜轉轉、悲歡愛恨,直到最後無奈換來一聲嘆息。和不少文藝片相仿,諸如沒有對白、只是通過不起眼的動作等細節來表達角色情緒這樣的手法,在劇中也多次出現。所以,提前看片結束後,記者群裡最先爆出的初步觀感也大多是「有點難懂」、「考驗是不是看得細緻啊」……
在採訪中,林保怡對大家的觀感似乎是早有準備。「我們創作《嘆息橋》劇本時就已經知道不像其他的電視劇,(它)沒有開槍,沒有警察查案,沒有飛車。我們重點考慮的是展現人性。」林保怡說,所以大家看著會感覺劇情有點慢。
在林保怡看來,《嘆息橋》的特別之處在於「如果大家細心看,會發現我們每一集是從一個角色的視點出發去拍一場戲。」受此影響,可能同一場戲在劇裡會出現三四次。林保怡說,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之前是觀眾對劇有要求,《嘆息橋》是我們對每一位觀眾有要求。我們要求他們細心看,試試能不能看出這部懸疑愛情片的真相。」
林保怡說,自己也清楚,這種做法是有一定風險的,「對一般觀眾來說,習慣了電視劇是光用眼睛看就能明白的,但《嘆息橋》不是,不光要用眼睛,還一定要用腦子去思考。大家可以來試試,看能不能明不明白我們想說的是什麼。」
TVB
離開是想試試告別光環能不能活
從《瑪嘉烈與大衛綠豆》到《嘆息橋》,說林保怡一直鍾情於複雜的愛情題材並不為過。採訪中,他也坦承自己一直覺得「愛情的題材很好玩」。「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包括兄弟姐妹情、愛情、友情,其實只要是交心的話就一定有很複雜的事情出現……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大家可以從愛情看到人性,看到你的男朋友、女朋友愛你的時候有多愛,不愛你的時候有多不愛。
1997年《鑑證實錄》裡的警探曾家原(右)也是很多80後記憶中的經典
毫無疑問,林保怡這兩部劇也可以說顛覆了港劇在內地觀眾中的慣有印象,告訴大家不是港劇就只有TVB那樣的。林保怡說,早在《瑪嘉烈與大衛綠豆》開拍前,自己就和合作的兩位導演說過,「我要從頭來,就是把我之前所有的經典都忘掉,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去演一個角色。」這多少也可以視為林保怡8年前決定離開TVB時心情的寫照。
林保怡在1998年的《妙手仁心》中飾演的急症室主診醫生黎國柱也是一代經典
「我離開TVB是因為,如果我留在那裡,每部劇角色都是固定的,可能都是男一號。」在林保怡看來,這是一種光環、標籤,「我想如果沒有了這些,去外面闖一闖會不會餓死。所以,我就去了北京。」林保怡說,在北京時,自己住在靠近工體北門的一個小區,拍完《瑪嘉烈與大衛綠豆》後才大部分時間留在香港。
2004年《金枝欲孽》裡的孫白颺是林保怡在TVB時塑造的經典角色之一
當記者問起他對自己在TVB時候的輝煌有過懷念什麼的時候,林保怡坦言:「其實我沒有懷念的,我一直是向前看。因為(我覺得)未來我們應該有一些新概念、新手法、新演出去表達每一個不同的故事,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笑)。」記者回憶起《鑑證實錄》裡的曾家原、《金枝欲孽》中的御醫孫白颺時,林保怡笑著說,「其實林保怡沒有出現過在任何的電視劇角色裡,每一個都不是我。你們有機會來我們片場探探班,你就知道真實的我是什麼樣子的了。」
創業
《嘆息橋》確實是冒險
林保怡表示,自己也清楚,對不少看著港劇長大的觀眾來說,印象中幾乎就只有TVB,但這次拍《嘆息橋》「我們沒有去想要照顧以前一直以來看港劇的人,我們想的只有做好一個故事。」林保怡說,不是TVB的風格不好,而是自己覺得應該創作一些觀眾既能看明白,又能慢慢地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的劇。
燒腦、考智商,林保怡並不諱言這次的《嘆息橋》對觀眾來說可能是有難度的。「我看劇本時也出現忘了,需要重看兩遍的情況。」他說,這對網播的《嘆息橋》來說剛好完全不是問題,「希望觀眾多看,之前看得不明白的又看一次,然後自己去找答案。」
說到和兩位導演一起開公司的創業,林保怡說自己是幸運的。「我們沒遇到什麼困難。畫面、臺詞、演出的空間都很大,很幸運投資方給我們的百分之百自由。」不過,具體到本次自己既做主演、又當監製的《嘆息橋》,林保怡還是說是「冒險」。
「我們完全就是在現場靠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角度去表現每一場戲。這個真的是有點冒險的。」林保怡說,「但不冒險的話,你就又變回以前的電視劇,我想是想拍新風格的電視劇給大家看。」因此,林保怡說,其實自己做不做監製完全無所謂。「我和公司的另兩位導演,還有演員都是完全平等的。」林保怡說,自己每天都是最早一個到現場,然後就是和兩位導演一起看劇本,「每一場、每一頁的劇本都看。等演員到了,我會跟他們溝通,讓他們自由發揮。」林保怡說,根據表現,自己會和演員研究每場戲的重點在哪裡,怎麼樣去表演每一句話的聲音。「做監製就是在現場去引爆他們每一場很好的戲。」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