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是東野圭吾早期的作品,但是它並不同於他的其它同期作品。《十一字殺人》和《以眨眼乾杯》是以預告和密室推理為背景,《放學後》和《畢業》是以校園推理為主要看點,它們共同關注的是推理過程和犯罪手法的描寫,可是《魔球》卻是基於犯罪和推理之上的親情之作。
《魔球》以昭和三十九年(公元1964年)為創作背景,已經走出戰爭陰影的日本社會正在走向繁榮,經濟也處於飛速發展的階段。但隨著工業生產的擴大,也催生出各種生產事故和環境問題,這些問題的受害者不只有直接當事人,還包括他們的家庭,小說中的須田一家就是這樣一個家庭。
本文將從小說的主要情節入手,和大家分享下我從這部小說中看到的感人親情和人性的懦弱,以及從主人公悲劇人生中得到的感悟。
一,故事梗概
小說主人公須田武志是開陽高中棒球社的明星投手,與母親志摩子、弟弟須田勇樹共同生活,因為父親須田正樹在生產事故中意外去世,母親志摩子不得不盡全力多工作來養育兩個兒子。武志和勇樹約定要通過各自的努力讓母親過上好日子,武志專注於棒球,而勇樹則專心於學習。而小說開始時,武志已經在棒球界小有名氣了,也是因為他的加入,名不見經傳的開陽高中球隊能進入甲子園預賽,而勇樹的任務似乎還沒有完成,這也讓他自身陷入了焦慮。
就在預賽結束後不久,武志的棒球隊隊長,也是武志親密的棒球搭檔——北岡明,突然被人殺害。在警察高間調查陷入僵局時,又傳來了武志被殺的消息。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間在通過一個統一的遺言「魔球」入手,查到武志在參加甲子園比賽之前練習的一種曲線球,找到了關鍵人物蘆原。而就在案件真相浮出水面時,勇樹又被刺傷,可在高間看來,這只是悲劇的延續。
在我看來,東野圭吾的作品中,《魔球》是特別的一部。它和其它注重推理和反應社會問題的小說不同,重點描寫了親情。而其它作品中犯罪的發生都離不開欲望、傷害、利益、仇恨等因素,這部小說中的犯罪起因卻是主人公的執念和對親情的珍惜,讓讀者忍不住對其產生同情和憐憫。那麼我就在第二、三部分談談主人公如此看重親情的緣由,並且探討下促使他過失犯罪的執念從何而來。
二、傾盡一生,只為守護
須田武志作為志摩子的養子,感恩於養母對他和自己的親生兒子的同樣疼愛,在懂事後就和弟弟共同約定要一起努力給母親減輕負擔和帶來幸福。以這個為目標,他選擇往自己擅長的棒球方面發展,並鼓勵弟弟勇樹在學習方面取得成績。
作為孩子,武志和勇樹是懂事的,想必天下每個母親都會為擁有這樣的孩子而欣慰。雖說這在當時志摩子看來對減輕自己的負擔毫無幫助,她仍然以擁有武志和勇樹而感到安慰。她和丈夫共同承擔起了照顧武志的責任,又在丈夫意外身故後獨自挑起家庭的重擔,兩位兒子看在眼裡,也急在心裡。作為母親她當然能夠感受到,也正因為這樣,她才在工作上毫不懈怠,只為了能夠將兒子養大成人。
我認為,武志的堅定守護除了是感恩於志摩子對自己的照顧外,還有他對這份親情和家庭的珍惜。在他來這個家庭之前,他擁有的是一個不完整的家庭,這段經歷使得他對來之不易的家庭和親人都倍感珍惜,因此,對於他願意早早圈定自己的人生來守護這份親情也不難理解了。
我們可以從須田一家,看出那個時期日本很多單親家庭的拮据和窘迫,而家庭命運的改變,只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類似的家庭在我們社會也很常見,總是聽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算家庭面臨各種危機,可是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日子就有奔頭。
然而,命運並沒有眷顧這個奮進的少年,表面上他似乎已經完成了和弟弟約定的任務,在棒球界打出了名氣。但實際上,未來又充滿著無端的變數,而最終因為這個變數和自己的執念,他的生命走向了終結。而這個悲劇的轉折,和武志出生密切相關,與生母生活的日子無疑是武志性格衝動和注重承諾的執念形成的根由。
三、「你造成的罪孽還真是深重呢」
武志的生母是其實只須田正樹的妹妹明代,武志是明代和男友中條健一私奔之後出生的,可是在安頓好明代母子之後,中條並沒有能夠履行結婚的諾言,而是離開了明代母子,這讓武志和明代生活陷入了艱辛,隨著母親的病重,他們不得不寄人籬下。而中條後來卻和別人結婚並且擁有了不錯的事業,最後成為了東西電機的董事長。
作者將武志現實中的親情和血緣上的親情做了對比,本來應該由生父母給予他的親情由養父母做到了。因為童年的經歷,讓他注重承諾,就像高間所說,「他對於不遵守約定的人,總是覺得有必要報復。」正因為這個執念,他在小學把同學的手套剪壞,最後直接導致了他的命運急轉直下,註定了他後來的悲劇。
另外,我還覺得小說中武志協助蘆原製造的炸彈事件其實也是對中條健一的報復,也許有人認為綁架案才是,可我認為綁架案更多是武志向中條索要金錢和懺悔,那時他已經知道自己無法完成報答養母的心願,只能利用中條對自己的愧疚來解母親和勇樹的燃眉之急吧。
如果這個小說一定要找一個反面人物的話,我想就是中條健一了,而與他形成對比的其實不是須田武志,而是志摩子。中條作為男性其實更加能夠擔當起照顧孩子的責任,但是他卻讓社會的弱勢群體志摩子承擔著他的責任。這個對比,是對中條的懦弱極端的諷刺和批判,同時也襯託出了志摩子的偉大和堅強。
在我看來,中條的逃避,不止是對武志和明代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也是武志悲劇人生的起點。如果武志不是有一個不守承諾的父親,也不會讓他後來對不守承諾的隊友展開偏執的報復,悲劇也就不會發生了。
不止如此,悲劇的發生也改變著其他人的人生,崇拜武志的田島放棄了棒球,他們的老師手塚麻衣子放棄了教育事業,也離開了自己的結婚對象。就像高間最後對中條說的那句話:「您犯下的罪孽可相當深重啊」。
好在小說最後是以武志所希望的結尾了,勇樹和志摩子得到了他們理想中的幸福,對武志的付出也從來不曾忘記。
雖說這是東野圭吾的早期作品,可我讀這本小說時已經是讀完了作者其它暢銷作品之後了,像《白夜行》、《解憂雜貨店》、《加賀探案集》、《放學後》等。但這本書讀完仍然對我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和感動,在當時的日本,每個人的生活都不輕鬆,而像武志這樣經歷波折的少年更加懂得生活的艱辛,也讓他有了常人沒有的堅定和冷靜,勇樹說他「總是孤單一人」。可是,試問哪個經歷過坎坷的人不孤單呢?他們的堅韌和冷靜不過是用來抵禦苦難的盾牌。
在此希望每個人都能成長在陽光下,即使有時命運並不垂青我們,也希望我們擁有堅定信心和勇氣面對挫折,拋棄無謂的執念,放下過去,為當下和未來變得更好而努力。
————END————
作者簡介:熱衷於學習的職場寶媽,喜歡讀書、寫作和插畫。願和你共讀每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