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首演時間確定了!
今天,《大地頌歌》新聞發布會在長沙舉行。該劇創排工作領導小組宣布:9月27日至29日,《大地頌歌》將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連演3場。
官宣一出,立馬引發一大波刷屏。
聽到這個消息,追劇多日的忠實粉絲湘伴君激動的嘞!之前看彩排的時候,湘伴君的情緒隨著情節跌宕起伏,一會熱血沸騰,一會飽含熱淚。伴粉們應該能由此看出,這是部燃點與淚點齊飛的好劇。
這部劇為什麼能引起這麼大震撼,未演先火?
接下來湘伴君就從題材、團隊、故事、藝術形式等不同角度揭秘,你感興趣的這部年度大劇。
PS,今天的推送,會有一點點劇透哦~
題材:展示湖南「精準扶貧」非凡歷程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
7年來,三湘兒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 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偉大實踐,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歷史變化,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的時代畫卷。
偉大的時代呼喚兼具宏大主題與藝術深度的好作品。如何展現三湘大地正在發生的這場關於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史詩性巨變?《大地頌歌》應運而生。
湖南省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一級巡視員龔愛林告訴湘伴君,《大地頌歌》的誕生,是為了展示湖南「精準扶貧」的非凡歷程,宣傳廣大扶貧幹部的感人事跡,傳遞三湘兒女在脫貧攻堅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
實際上,這部大劇從籌備到上演,差不多用了一年時間。2019年10月起,湖南以十八洞村為原型,將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以湘西之事講湖南、以湖南之事講全國,創排了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
團隊:湖南優秀演藝力量為主
《大地頌歌》創作團隊以湖南優秀演藝力量為主,立足全國,組建了高端創排陣容。
演員大部分來自湖南省歌舞劇院、湖南省話劇院、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這些文藝院團中,多位為國家一級、二級演員和當家花旦、小生等。
參與演出的省內團體還有火爆網絡的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和聲令合唱團。
此外,邀請了部分省外力量,重慶歌舞團、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的演員。
9月7日晚,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首次聯排震撼上演。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攝
9月13日,萬茜在新聞發布會現場談及劇情。李健/攝 鄧正可/剪輯
領銜主演們與湖南關係密切:飾演扶貧隊龍隊長的谷智鑫,因在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中飾演青年毛澤東聞名全國。飾演王老師的何炅,是全國知名的湖南臺主持人。飾演黃詩燕妻子彭建蘭的張凱麗,1990年憑藉《渴望》獲得了金鷹節最佳女主角獎。如今,《大地頌歌》也即將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上演金鷹節專場。因《浪姐》火得一塌糊塗的萬茜是湖南妹子,飾演王新法女兒王婷。
除演員外,主創團隊由多次獲得全國演藝大獎的專家組成:總導演周雄、副總導演丁偉、戲劇藝術指導王曉鷹、藝術總監楊霞、編劇/作詞馮必烈、音樂總監/作曲劉嶽、舞美/燈光/視頻總設計孫天衛、音響總設計何飈、服裝化妝總設計麥青、戲劇導演王峰、演出總監李燦娜、舞蹈總監饒國晶。
故事:基本取材於真實素材
連續追劇多日的湘伴君發現,《大地頌歌》最大的特點是:真。
在精準扶貧7年的歷程中,有無數感人肺腑、發人深省的故事。「本劇的故事基本都取材於真實素材。」《大地頌歌》總導演周雄說,為了創作好這部作品,藝術家深入基層採風,到訪了數十個扶貧點村,接觸了數百名幹部群眾,積累了大量的真實素材。
劇中人物來源真實人物。如谷智鑫飾演的龍隊長,原型為十八洞村第一任扶貧隊長龍秀林;何炅飾演的王老師,取材於祁東縣官家嘴鎮啟航學校的支教老師王育霖;石大姐,原型是十八洞村的石爬專老人。就是那位問習近平總書記「該怎麼稱呼你?」總書記聽說老人64歲了,回答她「你是大姐」的那位老人家。
劇中事件及場景也有真實依據。劇中,村民開始不相信扶貧隊,編了諷刺他們的順口溜——源於十八洞村牆上的順口溜。「幸福山歌」環節是苗族阿哥阿妹的相親大會,十八洞村就有這樣的相親會。劇中,村民印象轉變,認龍隊長為大哥。十八洞村如今的養蜂能手龍先蘭,認了龍秀林為乾哥哥。
在精準扶貧這場偉大戰役中,全國各地湧現出無數令人感動的人物,熱血的湖南亦然。炎陵縣委書記黃詩燕,懷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漵浦縣委書記蒙漢,在扶貧路上驟然倒下,帶著對百姓的無限牽掛;從河北省到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義務扶貧的退伍老兵王新法,一腔碧血灑湘土……《大地頌歌》將從家屬視角,探析這些扶貧英雄的心路歷程。
形式:打破常規,兼具民族與現代氣息
「《大地頌歌》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融合創新。」出品人之一、湖南省演藝集團董事長吳友雲表示,《大地頌歌》打破了常規的藝術表現手法, 運用集成式、創新式的表現形式,打造歌、舞、音樂等多種舞臺形式的集合體。多種舞臺藝術形式又與電視藝術手段完美融合,加上現代舞美的綜合運用,讓這一劇目不僅劇情感人,而且有強烈的視覺衝擊。
其中,音樂和舞蹈在劇中佔有很重要的份量。
音樂上,湖南經典民歌與現代原創音樂的充分融合,湖南民族音樂的氣息貫穿全劇。既有《瀏陽河》《馬桑樹兒搭燈臺》《思情鬼歌》《苗嶺連北京》等經典民歌的全新演繹,還有符合當代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審美情趣的大量原創音樂作品驚喜呈現,加上採用分軌式、全景聲、沉浸式音效設計,更能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舞蹈同樣讓人驚豔,融湖南民族民間舞蹈與現代舞、當代舞於一體。
結構:「6+2」扶貧日誌,燃點淚點齊飛
《大地頌歌》緊扣精準扶貧主題,以扶貧日記的形式,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現精準扶貧的重大成效、先進典型和偉大精神。總時長約2個小時,登臺演職人員300餘人。燃點不少,淚點多多。
序曲《瀏陽河》:情景合唱宛轉悠揚。
第1幕《風起十八洞》:扶貧幹部龍隊長來到十八洞村,想盡辦法化解疑慮、凝聚人心、激發鬥志。
第2幕《奮鬥》:扶貧隊排除萬難「啃硬骨頭」。
第3幕《夜空中最亮的星》:何炅飾演的王老師帶領留守兒童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將閃亮登場。這一幕非常「燃」,觀賞性十足。歡樂背後,是扶貧工作者為「教育扶貧」「志智雙扶」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第4幕《一步千年》:用詩意的語言,展現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扶貧實踐中的重要作用。「搬家」的場面中,日常生活中分散的人、事、地點集中在一起,苗族女性現場隆重戴上銀飾的舉動非常有儀式感。
第5幕《幸福山歌》,優美詼諧的相親大會,有民族色彩又很現代音樂舞蹈,讓觀眾感受到了老百姓脫貧也脫單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6幕《大地赤子》,從扶貧家屬的視角,深情講述王新法、黃詩燕、蒙漢等扶貧英雄的感人故事,歌頌並致敬廣大扶貧工作者的犧牲與奉獻。這一幕請一定備好紙巾。
尾聲《在燦爛陽光下》:在十八洞村產業分紅的喜慶日子裡,龍隊長將作為優秀扶貧幹部代表參加「國慶70周年閱兵式」。十八洞村民們深情地為龍隊長送行,表達「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感謝共產黨」的心聲。
門票:將在大麥官方平臺上線
《大地頌歌》在長沙將有4場正式演出,在北京有2場演出。
其中,在長沙的4場演出均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分別是9月27日、28日、29日和10月17日,演出時間均為19:30—21:30。
之後,還將於11月上旬,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2場。
相關售票通道將於近期在大麥官方平臺上線。
【湘伴原創,照片除署名外均為劇照,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